科學家進行實驗質子對撞,發現了上帝粒子

2020-12-05 半邊黑桃探索未知

在瑞士有一個核子研究所CERN,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學物理實驗室,也是全球資訊網的發源地,在這裡有3000多個職員,有6000個以上的來自全球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這裡無論你國籍是哪,只要你是高智商,在科學、工程等領域有貢獻,就有資格來這裡任職。

CERN公司跨越兩個國家的領土,在瑞士有四個公司,在法國有一個;公司裡有一架升降機,可以直達地下100米全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LHC)。這裡主要工作就是每天把兩個質子加速接近至光速並讓其碰撞,科學家們想通過碰撞實驗了解宇宙的起源。

2012年CERN召開發布會,聲稱找到了「上帝粒子」,也就是希格斯玻色子,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為此事慶祝,其實早在1964年,英國的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就已經知道它的存在,他是通過公式推導出來的,但當時的科技並不能製造出機器來證明「上帝粒子」的存在,由此可見我們的思想可以在更高的維度,科技和物質相對就落後了一點。

彼得希格斯說,宇宙存在一個無形立場叫希格斯場,宇宙是由粒子組成的,這些粒子沒有質量,在宇宙中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運動,有一種給它們增加質量使其穩定的粒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這就說明宇宙中充斥著上帝粒子。

質子碰撞實驗還是有很多科學家反對的,模擬碰撞可能會模擬出新的宇宙,萬一對撞出另一個宇宙,現在的我們人類又該如何處理?也做造物主?如果對撞出黑洞,在吞噬一切,其結果也是很可怕的。

宗教也是強烈反對這個實驗的,因為CERN公司門口放了一尊溼婆的雕像,溼婆造型是跳的傳說中的毀滅之舞,溼婆是萬物的創造者、毀滅者和維持者,溼婆一手拿創世之鼓,一手那聖火,腳下踩著無知和愚昧。神話中說溼婆跳起毀滅之舞就會進入毀滅的狀態,毀滅一個疲憊的宇宙,並為下次創建新的世界做好準備,溼婆在創造和毀滅之間輪迴,永無止境,所以宗教認為CERN這個實驗是要毀滅人類文明。

但無論如何,上帝粒子的發現能讓我們人類更好地了解宇宙,以及我們從未涉及的領域,對科學的發展是一個突破性的進展。

相關焦點

  • 疑似"上帝粒子"被發現 霍金要輸了
    4年前,他押下100美元的賭注,打賭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發現希格斯粒子——這種有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起源。  而昨天,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表示,他們在尋找「上帝粒子」的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一種新型亞原子粒子,該粒子符合上帝粒子的屬性——它可能真的就是科學家多年來翹首以盼的「上帝粒子」!
  • 英科學家發現「上帝粒子」跡象 系萬物質量之源
    去年秋天,費米實驗室的萬億電子伏加速器Tevatron因為經費問題而關閉,然而該實驗室積累了大量可供科學家進行分析的數據。3月初,費米實驗室的科學家宣稱,他們最新數據分析的結果顯示,希格斯粒子可能存在於115GeV??135GeV之間,置信度為2.2個標準偏差,這一數據意味著該實驗有1/36的機率是誤報或者噪音。在科學界,置信度5個標準偏差的實驗結果才被視為正式發現。
  • 探訪「上帝粒子」發現地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參考消息》駐日內瓦記者 王昭 劉洋報導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位於瑞士和法國兩國邊境,從日內瓦市中心駕車不過20分鐘車程。CERN不僅是著名情景美劇《生活大爆炸》中男主角「謝爾頓」、「萊納德」仰慕嚮往的「科學聖殿」,還是暢銷書作家丹·布朗筆下具有極大能量的「反物質」的誕生地。7月4日,CERN宣布,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兩個實驗組均發現一種新的粒子
  • 上帝粒子的發現 上帝粒子對人類意味著什麼?
    &nbsp&nbsp&nbsp&nbsp2016年5月1日,上帝粒子的發現,上帝粒子對人類意味著什麼?上帝粒子是在宇宙誕生的時候發現的,有研究所正在對上帝粒子進行研究,那上帝粒子對於人類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呢?下面科技訊小編帶你看下上帝粒子的發現。
  • ...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
    3年前,他押下100美元的賭注,打賭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發現希格斯粒子——這種有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之源。  2011年12月1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召開研討會宣布,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顯微鏡」——大型強子對撞機尋找希格斯粒子時出現「重要進展」。
  • 曼德拉效應(27)2012粒子對撞實驗進行過嗎?
    進行過對撞實驗嗎?有一些人記得新聞報導過要在2012年年底進行對撞實驗,當時還有很多反對者,反對者認為這會製造出黑洞把地球吞滅。但是後來粒子對撞的討論就平息了。現在好像也查不到任何2012年末歐洲粒子對撞機對撞的歷史記載。相反讓人困惑的是好像粒子對撞機還沒完全造好。究竟2012進行過粒子對撞實驗嗎?這只能是一些人記憶中的迷了。
  • ...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
    3年前,他押下100美元的賭注,打賭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發現希格斯粒子——這種有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之源。  2011年12月1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召開研討會宣布,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顯微鏡」——大型強子對撞機尋找希格斯粒子時出現「重要進展」。
  • 上帝粒子進一步被證實:不存在機率三億分之一
    現在,藉助大型強子對撞機尋找希格斯玻色子的研究小組報告稱,實驗結果的確定性水平達到5.9西格馬,進一步證實他們極有可能發現這種有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粒子。 確定性水平達到5.9西格馬意味 著上帝粒子不存在的機率只有三億分之一。只要實驗結果的確定性水平能夠達到5西格馬,即誤差少於350萬分之一,科學家便可宣布發現一種粒子。  根據科學家在7月宣布的消息,Atlas(超環面儀器實驗的英文縮寫)實驗結果的確定性水平達到5西格馬,另一項搜尋上帝粒子的實驗CMS(緊 湊渺子線圈實驗的英文縮寫)的確定性水平也在4.9到5西格馬之間。
  • 陳國明:捕捉上帝粒子的中國人
    「你別看有那麼粗的管道,」 陳國明拱起手給記者比劃著,「中間的加速管半徑只有4釐米,裡面是一個束團一個束團的質子,每個束團有一千億個質子,頭髮絲那樣細,它們在管道裡加速,看能不能碰上。」在此次尋找「上帝粒子」的國際聯合科研行動中,中國物理學家們參與了包括CMS和ATLAS在內的所有4個試驗項目,最重要的貢獻是參與製造對整個CMS實驗至關重要的繆子探測器以及相關試驗分析。
  •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質子束流對撞試驗首獲成功
    科學家認為此舉標誌著粒子物理新時代的到來
  • 歐洲證明「上帝粒子」存在 或解釋宇宙初創之謎
    研究  找到峰值證明「上帝粒子」存在  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工作的科學家分別以兩個獨立的實驗尋找希格斯玻色子,這兩個實驗分別稱為Atlas和CMS。  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13日的一次研討會上,兩個實驗小組的負責人宣布,他們分別在幾乎相同的124GeV-125GeV的位置,也就是相當於130倍質子質量的位置上看到了數據「峰值」。一些專家稱,這是「上帝粒子」存在的強有力證據。
  • 尋找上帝粒子:一場漫長的狩獵遊戲
    2009年年底,強大的LHC完成了它的第一次對撞。正如科學家們所期待的那樣,LHC迅速且高效的收集了大量的粒子對撞的數據。與此同時,科學家們也在馬不停蹄地進行著對收集到的數據的分析工作。2012年7月4日,是這一年的國際高能物理大會開幕的日子,也是值得被科學界銘記的一天。
  • 尋找「上帝粒子」 答案有望改變對宇宙的理解
    陳國明說,在物理學標準模型的62種基本粒子中,其他61種都已被實驗證實存在,只有希格斯玻色子這關鍵一環仍然懸而未決。假使它存在,將彌補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描述整個宇宙如何運行的不足。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所描述的所有物理現象和現有實驗結果幾乎全部吻合,只是希格斯玻色子一直沒有現身。而理論模型再完美也只能是假設,並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釋現實世界。
  • 微觀世界的「上帝粒子」是怎麼一回事,它和「上帝」有沒有關係?
    希格斯說,多年前有人在撰寫關於希格斯玻色子的文章時,由於覺得這種粒子實在太難找到,便開玩笑地將其稱為「上帝詛咒的粒子」。但後來某位編輯覺得這個名字不太好,就將其改成了「上帝粒子」。所以,「上帝粒子」是對一種新的亞原子粒子——希格斯粒子的風趣稱呼。 希格斯說,科學家們在進行嚴肅討論時都不用「上帝粒子」這個名稱,但它的確非常吸引普通公眾的眼球。
  • 英科學家反感「上帝粒子」稱號:我是無神論者
    」的緊湊渺子線圈實驗中,質子對撞軌跡示意圖48年前,當彼得·希格斯提出,宇宙間有一種粒子是萬物質量之源時,學界一片驚疑;2012年7月4日,當歐洲核研究組織宣布發現一種與「上帝粒子」「一致」的亞原子粒子時,希格斯說,「難以置信」。
  • 粒子對撞機
    為了看得更遠,人類建造了各種各樣的射電望遠鏡,而為了尋找更小的基本粒子和弄清它們的性質,科學家們便建造了巨大的粒子對撞機,試圖通過對撞粒子得到粒子的碎片。例如我們熟悉盧瑟福用α粒子轟擊氮原子放出氫核,而發現了質子,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轟擊Be發現了中子,以及後來的科學家發現了中微子和膠子等等。 早期,科學家們用使用運動的粒子撞擊靜止的粒子,操作簡單方便,但後來粒子學家發現,單是以運動的粒子去撞擊靜止的粒子,會發生動量傳遞,動碰靜的粒子撞擊產生的能量不足以擊碎原子核,難以進一步探索質子的內部結構。
  • 「上帝粒子」 可能找到了
    7月4日,在瑞士梅蘭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歐洲核子中心科學家當日宣布他們在尋找「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新粒子,與希格斯-玻色子特徵有吻合之處。「上帝粒子」可能找到了。經過長期研究和探索,科學家們建立起被稱為「標準模型」的粒子物理學理論,它把基本粒子分成3大類:夸克、輕子與玻色子。「標準模型」預言了62種基本粒子的存在,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後一種未被證明存在的基本粒子,由於它難以尋覓又極為重要,因此也被稱為「上帝粒子」。英國科學家彼得·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場的存在,並進而預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 CERN:上帝粒子能否發現2012年見分曉
    據國外媒體報導,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組織(以下簡稱CERN)秘書長羅爾夫-霍伊爾表示,如果確實存在的話,科學家將在未來12個月發現他們長期尋找的希格斯玻色子,也就是所謂的「上帝粒子」。
  • 看清「上帝粒子」的真面容!
    所有實驗測量得到的數據均與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預測相吻合。標準模型是粒子物理學中涵蓋了自然界中所有亞原子粒子,力以及相互作用關係的理論,自從上世紀70年代被提出以來經受住了所有的實測檢驗——除了希格斯玻色子。 這種粒子是標準模型中預言應當存在的一種粒子,但一直沒有能夠在實驗中被發現,它也因此成了標準模型中缺失的最後一環。
  • 對撞機有了比上帝粒子還神秘的新發現
    大型強子對撞機將兩束質子流進行高速對撞,隨後科學家們在撞擊產生的「粒子碎屑」中搜尋有無未知的粒子種類。就在去年,在數以萬億計的此類對撞案例中,科學家們注意到期間產生的光子數量比理論計算地數量更多,用物理學家們的話來說,就是出現了一個「峰」。如果說的更加具體一些,那就是,科學家們發現總質量為750 GeV的光子對的數量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