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在近期發表在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上的一篇文章,前段時間,來自NASA的科學家團隊在對太陽活動進行分析後,確認太陽上一個活動周期已經結束,第25個活動周期已經開始,那麼,未來的11年時間裡,人類究竟會面臨什麼呢?
什麼是太陽活動周期?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從19世紀中期開始說起。當時很多天文領域的科學家們,都對太陽系非常的好奇,太陽作為主星(太陽系中一切天體圍繞著運行的恆星),自然更是不會放過任何探測觀察的機會。
在1843年,科學家Samuel Heinrich Schwabe 通過對牛頓力學的研究,認為在太陽和水星之間,應該還存在著一顆更加接近太陽的行星。
當時Samuel Heinrich Schwabe將這顆假想中的行星,取名為「祝融星」,認為只要堅持對太陽進行觀測,那麼,終有一天會發現祝融星經過太陽表面的時候留下的「陰影」,所以,在將近20年的時間裡,Samuel Heinrich Schwabe都不曾放棄對太陽的觀測。
不過,Samuel Heinrich Schwabe並沒有發現所謂的祝融星,而是通過多年的觀測,發現了太陽表面黑子的活動情況,並且根據太陽黑子的活動情況,最終確認太陽的活動周期大約為10年一個周期。
後來,一些科學家在Samuel Heinrich Schwabe的基礎上再次對太陽黑子進行研究,最終確認太陽黑子的活動周期平均為11.1年。
從1755年開始,人類便開始計算和記錄太陽的活動周期了,距離我們最近的上一次太陽活動周期,發生在2008年,根據NASA科學家的觀測數據,如今太陽的第24個活動周已經結束了,第25個活動周正式開始。
其實,說起來,所謂的太陽活動周期,就是指太陽表面磁場活動的周期,伴隨著太陽表面黑子數量的變化來判斷,當太陽活動進入到最強時期的時候,就會爆發強烈的太陽風和太陽耀斑等,對於地球來說,影響非常大。
太陽活動周期對地球有哪些影響?
研究者表示,太陽活動周期也是存在峰值的,一開始慢慢攀升,最終逐漸減弱。在這個過程中,當太陽活動周期達到極值的時候,就會對地球造成影響。一般來說,太陽活動對於地球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人類的日常生活和地球的氣候變化這兩個方面。
首先看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這一類的影響主要是太陽表面耀斑爆發形成的,當太陽表面黑子數量過多,伴隨著太陽活動增強,高能帶電粒子和強烈的電磁輻射,就會在太陽風的作用下襲擊地球。
對於人類來說,科技越發達,影響就越大。拿今天來說,如果爆發了強烈的太陽耀斑,那麼不僅地球表面的通訊都可能會中斷,就連地球周圍的人造天體等,也都會由於受到太陽高能帶電粒子的襲擊,報廢或者是系統異常。
其次,看一下對於地球氣候環境的影響有哪些。現代研究認為,當太陽活動進入高峰期的時候,地球的厄爾尼諾現象或者是拉尼娜現象就會出現。
拿今年來說,此前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認為今年大約有70%左右的概率會出現拉尼娜現象,這意味著,北半球在今年將迎來嚴冬。
那麼,為何太陽活動會對地球造成影響呢?研究者表示,這是由於太陽活動進入高峰期之後,太陽釋放的熱量更多,導致太平洋地區的水分蒸發變快,於是,強降雨天氣就會變得頻繁,當地球表面的海水溫度發生變化的時候,自然也就會對地球的氣候造成影響。
第25個太陽周期人類會如何?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一定都會感到好奇,那就是如今第25個太陽周期已經來臨了,對於地球和人類來說,會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呢?
研究者表示,在有記錄的24個太陽活動周期裡,雖然其中不乏對地球、人類造成影響的超強太陽活動現象,但是上一個太陽周期還是相對平穩的,而且目前通過數據顯示,如今剛剛開始的第25個太陽周期,將和上一個太陽周期情況差不多。
不過,因為這個太陽周期才剛剛開始,科學家們也無法保證在未來的11年時間裡,地球的氣候環境,包括人類在內,真的不會因為本輪太陽周期而發生劇變,所以,還需要對太陽密切關注,及時發現苗頭好做好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