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颶風異常活躍,拉尼娜出現概率上升70%,或帶來多種災難

2020-09-03 奇點使者

據報導,在每年的6月份到11月份,大西洋都會進入到 一年一度的颶風季,不過今年卻顯然要比往年的情況更加嚴重。在今年8月份,美國氣象機構預測,今年大西洋颶風季的活躍度已經遠高於正常水平,而這一現象也將拉尼娜出現的概率大幅度升高。



什麼是拉尼娜?

所謂的「拉尼娜」,就跟我們熟悉的「厄爾尼諾」一樣,都屬於一種氣候現象。當拉尼娜出現的時候,太平洋中東部的海水會變得異常寒冷,同時太平洋西部的海平面也會升高超過半米,海水溫度也會明顯增高。

這種太平洋海水溫度的極度不對稱,會導致颱風、熱帶風暴等天氣現象更容易出現,特別是對於沿岸地區來說,更是存在著很大的危險。

研究者表示,當拉尼娜現象出現後,會導致全球的氣候都變得混亂,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冬天會變得非常寒冷,而且夏天則會變得非常炎熱。而且過去很多溼潤溫暖的地方,也會變得乾燥而寒冷,而原本雨水並不多的地方,則很容易發生洪澇災害。



今年拉尼娜現象真的會出現嗎?

說起來,拉尼娜現象並不常見,它出現的概率還是非常低的。人類對於拉尼娜現象的記載,是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的,根據記錄,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2007年~2008年,是人類經歷的最嚴重的3次拉尼娜現象。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拉尼娜現象大約是每隔10年出現一次,按理說2018年拉尼娜現象是應該出現的,不過,由於溫室效應引發的全球變暖,研究者表示,拉尼娜現象出現的概率已經變得很低了,但今年則很有可能會再次現身。

今年導致拉尼娜現象出現概率大幅度升高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在文章的開頭提到過的大西洋颶風季變得異常活躍,這裡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大西洋海面的水溫高出平均值。



同時,熱帶大西洋信風減弱,導致季風增強,有助於風暴形成,這就會導致拉尼娜現象出現,預計未來幾個月,地球或會因為拉尼娜的到來,而迎來更嚴重的自然災害。

此外,根據研究,科學家們發現,中東太平洋地區的海面水位,已經開始出現了下降,而且水溫也隨之下滑,上文中我們提到過,當拉尼娜現象出現的時候,會導致太平洋中東部的海水會變冷,顯然,如今太平洋海水的變化,正在朝著拉尼娜現象出現的方向發展。

前段時間,來自於日本氣象廳、澳洲氣象局等的研究員們,分別發布了有關於今年拉尼娜現象出現概率的預測,認為拉尼娜現象出現的概率在60%-70%左右,顯然,今年很可能會出現拉尼娜現象,那麼,它究竟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呢?



拉尼娜現象的危害

對於很多上了一定年紀的人來說,對於1998年我國發生的特大洪水災害,一定印象非常深刻,這也是20世紀以來,我國最嚴重的特大洪水之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了1600億元,當年的受災人口,也是超過了2億人。

為何要提到這件事呢?這是因為1998年的大洪水,就是拉尼娜現象導致的。根據資料顯示,每當拉尼娜現象出現的時候,我國的氣候都會變得非常奇怪。

比方說在2008年拉尼娜現象出現的時候,我國南方出現了非常嚴重的雨雪冰凍災害,相信很多經歷過的朋友也同樣會記憶猶新。



在上一次拉尼娜現象出沒的時候,美國中部的降溫幅度高達20攝氏度,已經有上百年沒有下過雪的中亞地區,竟然也迎來了罕見的大暴雪。

同時,歐洲西部則在夏季出現了嚴重的洪澇災害,俄羅斯東部的最低氣溫更是達到了零下50攝氏度。

由此可見,今年如果真的會再次出現拉尼娜現象,今年冬季很可能會成為近年來少有的一個寒冬,同時,我國南方地區也要注意防範出現雨雪冰凍災害。



當然,雖然拉尼娜出現的概率很高,但是並不意味著它今年一定會出現,只不過今年地球上的氣候災難頻發,讓大家感到可怕罷了。

說起來,地球變得越來越「極端」,也與人類有關,人類多年來對於地球的肆意破壞,才導致地球如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如果想要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保護地球環境,減少碳排放,才是正經事,你說呢?

相關焦點

  • 美國氣象機構預測今年大西洋颶風季「極度活躍」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氣候預測中心8月6日說,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可能「極度活躍」。該氣象機構當天更新的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展望顯示,今年大西洋颶風季可能會出現19到25個持續風速達每小時39英裡或以上(1英裡約合1.6公裡)的命名風暴,其中的7到11個可能演化為持續風速達每小時74英裡或以上的颶風,包括3到6個持續風速達每小時111英裡或以上的強颶風。
  • 美氣象機構預測今年大西洋颶風季「極度活躍」
    新華社華盛頓8月6日電(記者孫丁 徐劍梅)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氣候預測中心6日說,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可能「極度活躍」。該氣象機構當天更新的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展望顯示,今年大西洋颶風季可能會出現19到25個持續風速達每小時39英裡或以上(1英裡約合1.6公裡)的命名風暴,其中的7到11個可能演化為持續風速達每小時74英裡或以上的颶風,包括3到6個持續風速達每小時111英裡或以上的強颶風。
  • 大西洋颶風窩炸鍋!美國無奈:六風暴一起對準,名字已經不夠用
    今年大西洋颶風異常活躍,截至目前已有20個命名颶風生成,已超過2005年,高居185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一,同時,2020年颶風生成時間也是同期最早的;在這種情況下,瀕臨北大西洋的美國特別受傷,已經遭遇8個颶風登陸,這也是1851年以來歷史最多。北大西洋今年的颶風不僅活躍,而且最近更是颶風「扎堆」。
  • 2020年或成史最熱年拉尼娜出現概率升到70%,今年是冷冬嗎
    同時NOAA專家表示,儘管近年存在有助於溫度降低的「拉尼娜現象」,但溫度持續上升仍無法避免。「拉尼娜現象」預計在2020年可能出現NOAA、日本氣象廳,澳洲氣象局先後發布了關於「拉尼娜現象」出現概率的說明,前兩者認為今年出現「拉尼娜現象」的概率為60%,而後者認為出現的概率為70%,所以今年大概率會出現「拉尼娜現象」,但是「拉尼娜現象」出現之後,並不意味著能夠逆轉今年可能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拉尼娜現象」出現會引發波動,必然會帶來部分的影響。
  • 拉尼娜出現概率升到70%,今年是冷冬嗎?
    「拉尼娜現象」預計在2020年可能出現NOAA、日本氣象廳,澳洲氣象局先後發布了關於「拉尼娜現象」出現概率的說明,前兩者認為今年出現「拉尼娜現象」的概率為60%,而後者認為出現的概率為70%,所以今年大概率會出現「拉尼娜現象」,但是「拉尼娜現象」出現之後,並不意味著能夠逆轉今年可能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
  • 拉尼娜已拉響警報,出現的概率持續增高,2020極有可能是冷冬!
    2020年下半年氣候異常,拉尼娜出現頻率持續增高,或迎來冷冬!2020年初迎來了厄爾尼諾現象,我國部分地區也受到了極為嚴重的影響,轉眼進入了8月份的時候,科學家卻預測下半年的時候,南方的小夥伴們或許要迎來拉尼娜現象,它出現的概率也達到了70%左右,今年下半年南方的朋友們要警惕拉尼娜到來,一旦拉尼娜現象形成後,或許南方地區將直接變成極寒地區。
  • 颶風太活躍?命名即將用盡,額外風暴將用希臘字母命名
    本文轉自【新華社】;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記者彭茜)近段時間,熱帶風暴或由此升級而成的颶風頻頻擾動大西洋,給所到之處帶來強風暴雨和洪水侵害。今年的大西洋颶風季即將用盡名單中可供使用的名稱,科學界不得不考慮啟用希臘字母命名。
  • 加拿大颶風中心預測,加拿大大西洋地區將迎來艱難的颶風季節
    大西洋將出現12次風暴的平均值的兩倍
  • 大西洋颶風季再臨 可能出現4次大型颶風
    新華社華盛頓5月24日電(記者孫丁 周舟)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氣候預測中心24日公布的預測數據顯示,今年颶風季,大西洋上空可能形成4次大型颶風。今年的大西洋颶風季將從6月1日持續至11月30日。據預測,即將到來的颶風季強於正常水平的概率有35%,相當於正常水平的概率為40%,低於正常水平的概率為25%。該中心預測,今年颶風季有70%的概率形成10到16次命名風暴,其中5到9次可能演化為颶風,包括1到4次持續風速超過每小時111英裡(1英裡約合1.6公裡)的三級或以上級別颶風。
  • 拉尼娜警報來了,澳洲氣象局:概率提升到70%
    但是在5月之後就結束了,而根據澳大利亞氣象局發布的新消息指出,今年拉尼娜發生的可能性增加到了70%,大約是正常概率的3倍。這個說明比日本氣象廳和NOAA說出現的概率還要高,所以這可能帶來氣候的巨變。這不僅會對澳大利亞的氣候產生巨大影響,對全球的影響都是存在的,包括我國在內,所以需要警惕今年拉尼娜的發生。
  • 2020年拉尼娜現象發生概率達70%,會對我國產生什麼影響?
    厄爾尼諾現象是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它是指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氣候現象,大範圍熱帶太平洋增暖,會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是讓全球的氣溫變暖更為明顯。2019年就是非常明顯的厄爾尼諾年,所以去年的氣溫大家要以感受到,確實比往年熱。2019厄爾尼諾現象給全球帶來了不少的重大自然災難,其中最讓人類痛苦的是發生在澳大利亞的原始森林火災。
  • 2020年拉尼娜現象發生的概率達70%,會對我國產生什麼影響?
    2019厄爾尼諾現象給全球帶來了不少的重大自然災難,其中最讓人類痛苦的是發生在澳大利亞的原始森林火災。那麼災難性的火災相信大家都是非常清楚的,那是一場持續達數月之久,無法被消滅的大火。這場大火導致近5億隻野生動物被燒死,大量的物種滅絕。
  • 2020年拉尼娜現象已經生成?會造成極寒天氣嗎?
    關於拉尼娜現象的出現,早在NOAA宣布之前,日本氣象廳已經說明過有60%的概率發展出來,而世界氣象組織也是同樣的概率,在8月27日表示今年9月至11月期間發生弱拉尼娜事件的概率為60%。而概率說得最高的就是澳大利亞氣象局為70%。 所以綜合情況來看,拉尼娜的到來是確鑿無疑了!這也就意味著極端氣候將對糧食生產的幹擾進一步加強。
  • 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最新颶風「伊塔」已形成 將影響中美洲地區
    2020大西洋颶風季的第28個被命名的風暴與周日形成,並在周一以颶風「伊塔」(Eta)的「身份」向中美洲進發。這追平了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創下的單個颶風季獲得命名的最多風暴紀錄。這也是本颶風季形成的第12個颶風,根據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大氣科學系的研究科學家 Phil Klotzbach,的說法,這在之前只發生過三次。
  • 今年是否會出現拉尼娜現象?氣象專家預測:出現的概率為70%
    早在去年年底,日本氣象廳以及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就發布公告稱,根據預測的情況看,2020年整個夏季海洋區域保持氣象中性狀態的概率為60%,秋季和冬季保持中性狀態的概率為45%左右,這也意味著今年發生厄爾尼諾或者拉尼娜事件的概率只有40%左右。
  • 非洲波發威,5根颶風線戳向美國!超級計算機:警惕大西洋異常
    對於我國來說,當10號颱風海神在東北宣布停編後,西太平洋近日以來的颱風活躍期終於告一段落,這兩天西太平洋上暫時沒有颱風生成,讓我們能鬆一口氣。但和西太平洋這邊的颱風沉寂不同的是,北大西洋這邊的颶風活動則在最近這兩天達到了新的巔峰——從衛星雲圖上可見,北大西洋上水汽湧動,數個颶風胚胎和颶風正在活動,並且很多都已經對準美國。
  • 地球持續活躍,拉尼娜肆虐!我國今年大概率是個「冷冬」嗎?
    9月份最引人注目的可能就是山火事件,如今美國的山火還在熊熊燃燒,據說因為拉尼娜的持續影響,美國山火會持續到12月。從最新的監測區域之一來看,科學數據明確指出了指數區間持續保持在-0.6度到0-0.8度區間,平均下來基本都是在-0.7度左右,所以在8月後期出現斷崖式波動之後,Niño3.4的溫度區域指數走低,完全是在-0.5度以下了。說明如今拉尼娜是非常穩定的,但是它的現象有75%概率持續到2021年。
  • 美國正式進入颶風季!科學家預警:2020年很反常,極端活躍期或來臨
    6月7日,美國正式進入2020年度大西洋颶風季,但今年的颶風季似乎特別反常。早在一個月前,熱帶風暴「亞瑟」的提前出現就受到了多方關注,此時此刻熱帶風暴克裡斯託瓦爾(Cristobal Cristobal)正在無情地攪動墨西哥灣海水,遠超往年的氣旋活動頻率可能成為美國東南沿岸面臨的新常態。
  • 科普:颶風命名即將用盡 熱帶風暴緣何頻發
    今年的大西洋颶風季即將用盡名單中可供使用的名稱,科學界不得不考慮啟用希臘字母命名。  美國國家颶風研究中心15日說,颶風「薩莉」已變得更為強勁,正逐漸接近美國墨西哥灣沿岸。「薩莉」最大持續風速已從128公裡每小時上升至接近140公裡每小時。氣象預報人員說,當「薩莉」中心在當地時間16日抵達墨西哥灣北部時風速還將進一步增大。美國多個州已向居民發出強制撤離命令。
  • 海洋出現反常,拉尼娜現象或在下半年出現,南方地區或變極寒!
    拉尼娜現象出現概率增高,海洋發出警告信號,災難或要到來!2020年各個國家山火不斷,極端氣候的到來讓很多人比較煩躁,甚至還出現了遠古生物,除此之外各種颶風的來臨影響了人類正常生活,陸地遭受高溫的「侵略」,海洋也沒能逃過氣候侵蝕,海洋的變化能影響地球的氣候變化,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出現了厄爾尼諾,科學家預測,今年下半年再次出現拉尼娜現象,如今海洋卻發出了信號,拉尼娜信號或提前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