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的產熱功率分析和仿真

2020-11-27 騰訊網

此篇為歷史文章回顧,首發於2018年8月13日

文/憑欄眺

溫度對於鋰離子電池而言非常重要,低溫會導致鋰離子電池的電性能降低(容量、倍率性能),但是能夠提高鋰離子電池的存儲壽命,高溫能夠提升電性能(容量、倍率性能),但是會降低電極/電解液界面的穩定性,引起循環壽命的快速衰降。對於一個由眾多電池組成的電池組而言,電池組內部的溫度不均勻分布會導致單體電池的性能產生很大的差異,從而導致單體電池之間不均勻的衰降,最終導致電池組的失效,例如北京大學的Quan Xia等人採用A123的LFP電池進行電池組的模擬和仿真試驗發現,通過改變電池組的結構,將電池組內的最大溫差從4.62K降低到2.5K能夠將電池組累計充電600Ah後的可靠性從0.0635提高到0.9328(詳見連結:《電池組「可靠性」的影響因素和模型計算》)。

鋰離子電池的使用工況對於離子電池的產熱具有很大的影響,例如高倍率充放電會在電池內短時間累積更多的熱量,而小倍率下則幾乎能夠實現熱平衡,減少電池的溫升。江蘇大學的徐曉明(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等人對55Ah單體電池和電池組的產熱功率和溫度分布情況進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單體電池的發熱功率會隨著環境溫度的升高、電池SoC和充放電倍率的降低而降低,對電池組的熱分析發現溫度最高的區域集中在電池組中央區域,並且發現採用空氣散熱時氣流更容易從電池組的上方流過,因此導致冷卻效果不佳。

試驗中作者採用了55Ah的方形鋰離子電池,電池共有5個測溫點,其中兩個位於電池的低部、三個位於鋰離子電池的側面,如下圖a所示。電池的產熱可以通過溫升和電池的比熱容來計算(如下式所示),其中Q為電池產熱量,Cp為電池的比熱容,m為電池的質量,DT為電池的溫升,如果進一步將下式除以時間t,我們能夠得到電池的產熱功率。

為了保證環境溫度的一致,作者採用恆溫箱進行精確控溫,電池的充放電設備採用了Digatron BTS-600設備,採用安捷倫的34970A設備採集電池的溫度信息。

上述的電池在環境溫度為27℃時,電池在1C倍率充電和放電過程中溫度變化曲線如下圖所示,從圖中能夠看到無論是在充電,還是在放電的過程中電池的幾個不同的採溫點的溫度曲線幾乎時一致的,這也表明在這個倍率下鋰離子電池內部溫度分布是比較均勻的,因此在計算發熱量時可以通過幾個測溫點的平均溫升進行計算。

1.環境溫度的影響

下圖為55Ah電池在環境溫度為20℃、27℃和40℃時,1C充放電過程中的電池溫升曲線(5個採樣點的平均溫度),從圖中我們能夠看到在20℃下電池充電時間為74min,放電時間為59min,在27℃下電池的充電時間為76min,放電時間為60min,在40℃下電池的充電時間為79min,放電時間為62min。下表總結了電池在不同的環境溫度下,充放電過程中電池的溫度和溫升,表2則根據表1中的溫升數據計算了電池在不同環境溫度下充電和放電過程中的發熱功率數據,從表2中我們發現,鋰離子電池的發熱功率隨著溫度的升高出現了明顯的降低,例如在20℃下電池的平均發熱功率為6.51W,而在27℃下電池的發熱功率則下降到了5.36W,進一步提高環境溫度到40℃,電池的平均發熱功率則降低到了4.66W。

2. SoC的影響

SoC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SoC即電池的荷電狀態,100%即為滿電,0%即為空電,不同的SoC表徵正負極不同的Li濃度分布,因此SoC也會對鋰離子電池的發熱功率產生影響。下表3和表4分別總結了鋰離子電池在70%、80%、90%和100%SoC狀態下,電池的最終溫度和溫升、電池的產熱功率等數據。從表4中能夠看到在70%SoC下,電池的平均發熱功率為6.25W,80%SoC時為6.87W,90%時為7.19W,除了100%SoC外,電池的發熱功率隨著電池SoC狀態的提高而提高。

3. 充放電倍率的影響

充放電倍率表徵鋰離子電池的充放電電流的大小,因此充放電倍率對鋰離子電池產熱功率必然具有非常顯著的影響,下表5總結了在環境溫度為20℃,不同充放電倍率下鋰離子電池的最終溫度和溫升,表6則通過溫升數據計算了不同倍率下鋰離子電池的發熱功率。從表6中能夠看到鋰離子電池的產熱功率受到充放電倍率的影響非常大,在0.5C倍率下,平均產熱功率僅為2.31W,充放電倍率提高到0.8C時,平均產熱功率已經提高到5W,提高到1.5C則達到了12.83W,進一步提高到5C,平均產熱功率達到了58.51W。

在上述實驗數據的基礎上,徐曉明又利用模型對鋰離子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的溫度變化進行了模擬,結果如下圖所示,從圖中能夠看到徐曉明採用的模型很好的反應了鋰離子電池在反應中的產熱過程,在充電過程中擬合結果僅僅比試驗數據高1.17℃,在放電的過程中擬合結果比試驗結果高1.1℃。

4. 電池組在不同工況下的溫升和溫差

在上述單體電池產熱模型的基礎上,徐曉明利用SOLIDWORKS軟體建立了電池組的模型,模擬電池組在不同的使用情況下的產熱情況和電池組內的溫度分布。

下圖為電池組在連續加速狀態(0.6C放電10min,0.8C放電5min,1C放電2min)下電池溫度變化曲線,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到在測試結束時電池組的最大溫升為3.99℃,而電池組內的最大溫差為2.11℃,要低於最大溫升。此外擬合發現,雖然採用了強制風冷進行散熱,但是大部分氣流會從電池的上部流過,僅有少量的氣體從電池組內部的穿過,影響了電池組的散熱效果。

下圖為電動汽車在連續減速過程中,電池組溫度變化情況,在減速過程中電池組的放電電流會從2C分步下降到0.5C,從圖中能夠看到,雖然隨著電流的持續降低,鋰離子電池的產熱速率顯著下降,但是由於冷卻效果不佳,因此無法及時將電池內部的熱量帶走,電池的溫度仍然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在減速末期,電池組的最大溫升達到5.22℃,電池組內最大溫差大到3.73℃,這表明雖然在減速過程中放電電流在不斷降低,電池組的散熱系統仍然要持續工作,直到電池組的溫度回復常溫。

脈衝放電也是電動汽車在使用過程中常見的情況,徐曉明也對電池組在脈衝情況下的溫度變化進行了研究,從測試結果來看電池組的最大溫升達到5.27℃,電池組內的最大溫差為2.88℃。

徐曉明教授的測試結果表明充放電倍率對鋰離子電池的產熱功率的影響最大,倍率越大產熱功率越大,其次是環境溫度,環境溫度越高則產熱速率越小,影響最小的為電池的SoC,在70%-90%SoC範圍內,SoC越高則產熱功率越大。在電池組的溫度研究中發現無論是在連續加速、連續減速和脈衝放電模式下,電池組都會產生明顯的溫升,並且最高溫升集中在電池組的中央位置,強制風冷散熱產生的氣流大部分從電池組的上方流過,導致散熱效果不佳。

相關焦點

  • 鋰離子動力電池仿真熱分析——單體電池仿真熱分析ziC
    鋰離子電池進行仿真熱分析,分析過程使用了用戶子程序DFLUX進行電池熱源的設置。一、問題描述單只18650圓柱鋰離子電池在23℃環境下,以2A的恆定電流放電100s,求解整隻電池的溫度分布。二、問題分析求取電池的溫度分布,我們需要建立電池的幾何模型、材料模型和邊界條件。
  • 鋰離子電池熱穩定性與過高溫及短路安全性分析總結
    一、鋰離子電池材料熱穩定性分析 鋰離子電池的火災危險性主要由電池內部各部分發生化學反應產熱量多少決定。鋰離子電池的火災危險性歸根結底取決於電池材料的熱穩定性,而電池材料的熱穩定性又取決於其內部各部分之間發生的化學反應。
  • 鋰離子電池熱穩定性與過充、高溫及短路安全性分析總結!
    因此,從材料的角度出發,鋰離子電池具有較強的危險性,特別是在濫用的情況下,安全問題更為突出。       鋰離子電池的火災危險性主要由電池內部各部分發生化學反應產熱量多少決定。兩組電池的最高溫度分別為73.3℃和65.1℃,雖然這樣的溫度並不會使電池發生燃燒爆炸,但是因為其持續放熱,對於大電容的電池組來說,如果不能及時將熱量散發出去,將可能導致火災甚至爆炸 。       電池內部短路的安全性研究一般採用針刺、擠壓等方法來測試,目的是模擬電池被外物穿刺、碰撞、擠壓等情況。
  • 18650鋰離子電池和26650鋰離子電池有什麼不同?
    1、額定容量不相同:26650鋰離子電池容量最高可以做到5000mAh,而18650鋰離子電池容量在1200~2800mAh,松下可以做到3600mAh,但市面上很難見到。18650鋰離子電池2、兩個電池的直徑不相同:26650鋰離子電池的直徑是26毫米,18650鋰離子電池的直徑是18毫米。
  • 內短路時鋰離子電池內部都發生了什麼
    近日,美國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的Jinyong Kim(第一作者)和Shriram Santhanagopalan(通訊作者)等人對於鋰離子電池在內短路的過程中內部的反應過程進行模型研究,揭示了電池導熱係數和短路點電阻與電池內阻之間關係對於電池產熱的影響。
  • 鋰離子電池內阻測試淺述
    隨著GB/T 18287-2013《行動電話用鋰離子蓄電池及蓄電池組總規範》、GB 31241-2014《可攜式電子產品用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安全要求》、《鋰離子電池行業規範條件》等眾多標準出臺,對鋰離子電池的檢測越發嚴格,對所有類型的鋰離子電池行業上下遊生產企業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 四種高電壓鋰離子電池組的充電方法比較
    目前,鋰離子電池組已經廣泛應用於筆記本電腦、電動自行車和備用電源等多種領域。  因此如何在充電時將鋰離子電池組使用好顯得尤為關鍵,現將鋰離子電池組常用的幾種充電方法以及本人認為的最適合的充電方法試述如下:  1 普通的串聯充電  目前鋰離子電池組的充電一般都採用串聯充電,這主要是因為串聯充電方法結構簡單、成本低、較容易實現。
  • Trans Tianjin Univ | 用於鋰離子電池熱管理系統的新型複合相變材料石蠟/SiC
    提出了一種新型的複合相變材料,SiC/石蠟的CPCM,並研究了相變焓和傳熱速率。2. 通過在電池組中填充複合相變材料,用以緩解鋰離子電池的溫升。複合相變材料的最佳比例為5%SiC和95%石蠟的CPCM,其相變焓達到199.4 J/g,洩漏率為4.6%。3. 構建了三維電池組模型。
  • 鋰電池廠家詳聊鋰離子動力電池組的散熱問題
    鋰電池廠家詳聊鋰離子動力電池組的散熱問題。溫度的異常會對動力鋰離子電池組的性能、壽命產生巨大影響,甚至可能發生熱失控等安全問題,因此對動力電池組進行散熱性能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本文圍繞鋰離子電池的熱問題及散熱結構設計展開了研究。
  • 特斯拉與松下簽訂新的電池定價協議 涉及日本生產的鋰離子電池組
    最近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一份8-K表格顯示,特斯拉已與電池長期合作夥伴松下簽署了2021年定價協議。該協議從2020年10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生效,涉及在日本生產的電池組。特斯拉官方發布通告稱,2020年12月29日,Tesla,Inc。
  • 松下研發電池管理新技術 評估鋰離子電池組殘餘價值
    (圖源:松下官網)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松下公司開發新的電池管理技術,測量電池的電化學阻抗,有效評估堆疊式鋰離子電池組的殘餘價值,預計未來將應用於車輛。松下與立命館大學的Masahiro Fukui教授合作開發了這項技術,松下公司開發新的電池監測IC(BMIC) 測試晶片、測量算法和軟體,立命館大學用電池評估實際效能。新電池管理技術利用交流電勵磁法,測量堆疊式鋰離子電池模塊的電化學阻抗。此外,通過劣化診斷,並根據測量數據進行故障測評,來評估殘餘價值。這將有助於促進鋰離子電池的回收再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
  • 圓柱形鋰離子電池徑嚮導熱係數測試:傳熱模型的有限元仿真和驗證
    問題的提出鋰離子電池有多種規格和外形尺寸,所以鋰電池的熱性能參數測量會涉及多種測試方法和測試儀器設備。我們首先選擇圓柱形鋰離子電池的熱性能測試開展研究,特別是針對圓柱形鋰離子電池徑嚮導熱係數測試技術開展研究,主要出於以下幾方面的考慮:(1)圓柱形鋰離子電池是目前最常見的電池類型之一,應用十分廣泛,而圓柱形鋰電池徑嚮導熱係數測試技術並未成熟,國內外都還處於研究階段,所報導的各種測試方法誤差較大,無法滿足電池熱模型和熱管理的需求。
  • 鋰離子電池鼓脹分析
    1.3 高溫浮充模擬實驗採用4組電池,每組3隻,分別進行45、60、70 ℃浮充,60 ℃ (4.2~4.4 V)循環充電,測試其厚度變化,觀察鼓脹產氣情況,測試氣體成分,拆解進行SEM、ICP分析。圖1 客訴電池外觀監測對客訴電池進行氣體成分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鼓脹電池中主要氣體成分為CO2、C2H6、CH4,正常電池的產氣模型[3]有:高溫浮充、存儲產氣,過放產氣和過充產氣。
  • 鋰離子電池壽命衰降模擬仿真
    鋰離子電池憑藉著優異的循環壽命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在消費電子領域和新能源汽車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鋰離子電池超長的使用壽命也使得電池的壽命測試成為了一項費時費力的工作,因此為了能夠快速評估鋰離子電池的循環壽命,仿真模擬就成為了最佳的選擇。
  • 串聯電池組單體電池電壓檢測技術
    利用開關矩陣把每個單體電池的兩端引出,即可進行端電壓的測量而不受到其它電池的影響。該方案整體結構如圖2所示,當SB1和SB2閉合時,其它開關都關斷,電池BT1的兩端電位分別接入差分放大器的正端和負端,經過差分放大器放大後送入模數轉換器進行模數轉換;當SB2和SB3閉合而其它開關都關斷時,電池BT2的兩端電位進行差分放大器的正端和負端,依次類推可以測量所有電池組中的單體電池電壓。
  • BNEF:2023年鋰離子電池組均價將達100美元/千瓦時
    【電纜網訊】2010年,鋰離子電池組價格超過每千瓦時1000美元,至2020年,已經下降87%至每千瓦時137美元。根據彭博社新能源財經BNEF預測,到2023年,鋰離子電池組價格有望接近100美元/千瓦時。
  • 鋁空氣電池替代鋰離子電池?快別逗了!
    市場普遍關心,未來鋁空氣電池是否真的能夠取代鋰離子電池,帶領電動汽車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Alcoa(美鋁公司)和以色列Phinergy公司最近對一臺電動車進行了測試,該車搭載了兩家公司聯合開發的鋁空氣電池後,而該車最大的亮點是其續航裡程可以增加到994英裡(約合1600公裡)。如果這項技術真的能成熟運用,這無疑有利於未來電動汽車的大規模推廣。
  • 基於熱電製冷的動力電池模組散熱性能研究
    因此良好的鋰離子電池熱管理可以保證電動汽車更長的續航裡程和使用壽命,這就需要設計有效的電池散熱系統保障鋰離子電池在適宜的溫度區間運行,一般來說,要保證電池表面最高溫度不超過50 ℃,最大溫差不超過5 ℃。鋰離子電池冷卻方式可分為主動冷卻和被動冷卻。其中主動冷卻包括風冷散熱、液冷散熱;被動冷卻主要有自然對流散熱和相變材料散熱。
  • 鋰離子電池的的原理、配方和工藝流程
    鋰離子電池是一種二次電池(充電電池),它主要依靠Li+ 在兩個電極之間往返嵌入和脫嵌來工作。隨著新能源汽車等下遊產業不斷發展,鋰離子電池的生產規模正在不斷擴大。本文以鈷酸鋰為例,全面講解鋰離子電池的的原理、配方和工藝流程,鋰電池的性能與測試、生產注意事項和設計原則。
  • 乾貨丨鋰離子電池的的原理、配方和工藝流程
    鋰離子電池是一種二次電池(充電電池),它主要依靠Li+ 在兩個電極之間往返嵌入和脫嵌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