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陪我步入蟬夏,越過城市喧囂,歌聲還在遊走,你榴花般的雙眸……」一陣清脆的歌聲從劉奶奶家的窗戶傳出來,鄰居們知道,這是雨晴又在為奶奶唱歌了。
命運以痛吻她,她卻報之以歌。今年13歲的雙城女孩劉雨晴,曾跟同齡的孩子一樣,喜歡在家長面前撒嬌,享受著愛與呵護。然而去年的家庭變故,讓她迅速長大了,父親病故,奶奶重病,她成了家裡唯一的頂梁柱。料理家務之餘,她經常唱歌逗奶奶開心。鄰居們都誇她是個樂觀堅強的好孩子,有人說:「聽雨晴唱歌,有時候眼淚會在眼圈裡轉。」
18日,在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的「新時代龍江好少年」頒獎盛典上,劉雨晴被授予「龍江好少年」的稱號。
噩運接踵而至父親去世
奶奶重病住院
劉雨晴今年13歲,家住哈市雙城區聯興鎮興功村,在聯興鎮中心學校讀七年級。雨晴5歲時,父親外出打工,母親原本在家照顧她和奶奶,後來不知為何竟遠走他鄉,至今杳無音信。
2017年,對小雨晴一家來說是悲喜交加的一年。政府出資把她家破舊的小草房翻蓋成了磚房,正當一家人沉浸在搬新家的喜悅之中,雨晴的父親卻突然病逝。然而噩運並沒有就此終結,父親去世後,雨晴的奶奶腦出血復發再次住院。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家裡的兩個大人先後倒下,只剩下了雨晴。
「那個時候我都蒙了,不知道該怎麼辦,最擔心的就是奶奶再出啥事兒,她歲數大了又癱瘓在床,我只能多幹點兒家務,讓她開心一些。」雨晴說。
穿著校服在醫院陪護
跟奶奶擠在一張床上睡覺
「我孫女特別懂事,她爸住院的時候就是她照顧的,沒辦法,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雨晴的奶奶名叫劉亞傑,今年68歲,說起孫女,老人臉上露出了笑容。
去年父親住院時,雨晴求鄰居叔叔幫忙照看奶奶,獨自去醫院照顧父親。「之前孩子從來沒去過醫院,就連城裡也只去過幾次,每天放學後,她都坐大客車進城陪護。」雨晴的奶奶告訴記者,在客運站下車後孩子找不到路,不得不打車去醫院。幸好班主任知道後,託住在醫院附近的王建國老師每天早上把孩子接到學校,放學後再把她送回醫院。不但幫孩子節省了很多花銷,也保證了孩子往返安全。在半個多月時間裡,小雨晴就這樣白天上課,晚上去醫院照顧父親。知道這件事情的老師、醫生都對雨晴讚不絕口:「這孩子真是太懂事了!」
父親去世後,奶奶腦出血復發,雨晴乾脆24小時在病房照看。那時候,奶奶打點滴要打到晚上十點,由於醫院床位緊張,雨晴每晚跟奶奶擠在一張床上睡覺。早上5點多,她起床給奶奶打水、洗臉、幫助奶奶大小便、下樓買早餐;奶奶打針的時候,雨晴坐在一旁陪她說話、給她揉腿餵水果……
同病房的病友都說:「沒見過這麼懂事的孩子!端屎端尿的,不管她奶奶說啥,孩子從來沒跟奶奶急過,真孝順!」由於去醫院時太匆忙,雨晴沒來得及帶換洗衣服,在病房裡伺候奶奶的那些天,她一直穿著那身校服,讓人看了不禁心酸。
洗衣做飯倒便盆唱流行歌曲逗奶奶開心
由於奶奶半身癱瘓沒有勞動能力,雨晴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她每天5點起床做飯,幫奶奶洗漱,上學前把午飯放到奶奶夠得著的地方。放學後,她回家還要繼續忙碌,幫奶奶倒便盆、洗衣做飯,收拾完已經晚上八九點鐘了,這時她才能開始寫作業。
這麼小的孩子會做飯嗎?聽到這個問題,奶奶笑道:「雖然有時候做不熟,但已經進步很多了。」奶奶至今還記得雨晴做的第一頓飯,米飯夾生了。雨晴告訴記者,她現在已經學會了炒土豆絲和白菜炒木耳。
雨晴發現,奶奶生病後總悶悶不樂,便想招兒逗她開心。有一回,她給奶奶唱了首歌,奶奶非常高興。此後,雨晴就經常唱歌,「我一般唱流行歌曲,比如《成都》《紙短情長》,奶奶不能出遠門,我想讓她通過我唱的歌,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劉雨晴說。
「龍江好少年」品學兼優
家務繁重仍能排進班級前五
「雨晴是個好孩子,我們這些老鄰居也經常幫她,像饅頭、餃子這些孩子做不好的麵食,我們常給她家送過去一些,體力活兒孩子幹不動,周圍的叔叔大爺也都幫著做。」今年77歲的鄰居魏大媽說。
哈市雙城區聯興鎮中心學校副校長盧亮介紹,雖然家裡發生了這麼多變故,但雨晴的學習成績在班裡排前五名。她是文藝委員,每次學校舉辦活動,從排練到演出,從沒讓老師操心過。
現在,雨晴每天早上第一個到班級,放下書包就幫老師在黑板上寫好早自習題,還會主動幫值日生打掃衛生。據了解,雨晴與奶奶現在基本上沒有生活來源,校方為她減免了學雜費和午餐費,當地政府除了不定期的慰問和補貼之外,也在為祖孫倆想辦法……
生活報記者王萌
(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