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的妻子,獨自撐起家庭28年,如今仍守著60平米的老房子

2020-12-04 蒲芯大人leela

五年一見家,妻子不相識。——《送郭大夫元振再使吐蕃》

從1964年-1986年間,鄧稼先先生一直帶領著他的科研團隊,先後共進行了32次核實驗,在中國核武器領域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而在他做出的種種貢獻當中,最突出的便是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成功研發了。身為一名研究人員,他盡職盡責、成就顯著。可鮮少有人能想起來,他並不只是一個公職人員,在生活和家庭中,他也只是個普普通通的丈夫和父親的身份,但這個身份的他,卻並不能稱得上是稱職。他從1958年離開自己的家庭,從事核武器科研工作,一直到他1986年不幸病逝,整整28年的時間,他的妻子許鹿希一直以來都是獨自一人撐起家庭的重擔。直到今天許鹿希也依舊健在,如今她仍守著他們曾經的那個60平米的老房子。

與鄧稼先先生一樣,他的妻子許鹿希同樣值得被銘記。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的許鹿希,在她畢業那年並沒有在外工作,而是直接留校從事了校內的解剖學任教工作。許鹿希不僅在中國的解剖學歷史上做出了很多突出貢獻,同樣也在整個醫學界和教育界都有著不同凡響的影響。大概在60年代初時,許鹿希還與他的同事們一同翻譯了《人類神經解剖學》,在當時促進了整個中國解剖學領域的發展。而在她一生六十多年的教育事業中,不僅在我國解剖學領域上做出了很多突出貢獻,同樣也為我國造就了許多醫學界人才。

因為許鄧兩家本身就是世交,所以鄧稼先和許鹿希一直被雙方父母看好,兩人的愛情也就此萌芽。《寄阮郎》裡寫道:「郎如洛陽花,妾似武昌柳。」1953年,這一對金童玉女自然爭得了家庭父母的同意,在眾人的祝福下結為連理。那一年,鄧稼先29歲,許鹿希25歲,兩人郎才女貌的傳奇愛情故事便在民間成為了一段佳話。

在兩人結為連理之後,鄧稼先一直在物理研究所從事副研究員方面的工作,而許鹿希則繼續從事於她的神經解剖學的任教工作。他們婚後生下了一對兒女,過著外人都非常羨慕的生活。1958年,在當時頗具有聲望的錢三強教授找到鄧稼先,他希望鄧稼先能夠參與到他的科研工作中。隨即,鄧稼先便被調入了剛成立的核武器研究所,在所內擔任著理論部主任的職位,開始帶領著他的團隊進行科研工作。而也正是從這一天開始,鄧稼先的名字便從物理研究所消失了,他的名字也再也沒有出現在公共場合或者是出版物等地方了。

鄧稼先剛進行這項科研工作的時候,他所主持的還是理論物理方面的科研工作,在這期間,鄧稼先還可以經常回家,但是到後期進入真正的試驗階段之後,鄧稼先可以完全算是杳無音信,甚至可以稱為「人間蒸發」。在鄧稼先做這項科研工作整整28年的時間裡,許鹿希一直一個人將孩子們撫養長大,一個人照顧公婆,而在工作上,她也絲毫沒有落下,依舊取得了非常斐然的成績。

1985年,鄧稼先先生像往常一樣赴京開會,去醫院拿藥之後被檢查出患了直腸癌。1986年7月29日,這是中國歷史上非常不同尋常的一天,兩彈一星元勳鄧稼先先生不幸病逝。當時的許鹿希也才58歲,在兩人33年的婚姻生活中一直是聚少離多,但是許鹿希對此卻從無怨言。

參考資料:

《人類神經解剖學》

《寄阮郎》

相關焦點

  • 鄧稼先為大家舍小家,妻子苦等28年,93歲高齡仍住60平老房子
    1958年鄧稼先接到絕密任務,他需要離開家人,隱姓埋名,到另一個地方研究核武器,當時的他並不知道這項任務會持續多久。 他只知道他離開了,就很難再與家人相見,可能十年二十年,但他必須扛起這個責任,因為他是一個中國人,他愛這個國家,他想通過自己的智慧與知識去研究核武器,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力量。
  • 他離開了28年,一年後在妻子的懷裡
    許鹿希女士是中國「兩彈元勳」鄧稼先先生的情人,鄧稼先進入西北戈壁秘密研製原子彈,來,他人間蒸發,但當他離開時,他的妻子留下了諾言,並花了將近的時間期待他回家,然而只來了六個字,這對戀人剛剛聚在一起,看到了彼此……一、等待愛情鄧稼先,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發和奠基者的先驅
  • 鄧稼先病逝後,留下2個子女,如今34年過去,他們過得怎麼樣?
    28年堅守,打造我國第一顆原子彈鄧稼先的出色學識,也讓高傲的美國人驚為天人,所以他畢業後,就收到了十幾個高科技公司的高薪誠聘在一九五零年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臨危受命,一力承擔起了研發原子的重任。因為工作的機密性和國內技術條件不成熟,所以鄧稼先只能夠籤署保密協議,在明知艱險困苦的前提下,依然義無反顧的帶隊深入荒漠高原,而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能與家人見面。終於在一九六四年,一朵巨大的蘑菇雲在荒漠上升起,二十八年的堅守,一朝得勝,班師凱旋。
  •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1941年,17歲的鄧稼先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在這所後來被譽為中國高等教育精神豐碑的大學裡,鄧稼先潛心求學。1946年夏天,從西南聯大畢業的鄧稼先,回到了闊別六年的北平。在北京大學當助教期間,他認識了兩位與他一生有著重大關係的人。一位是日後成為妻子的北京大學醫學院的學生許鹿希;另一個位是20年後一起為中國的氫彈研製立下汗馬功勞的北大物理系學生于敏。
  • 他只用1年拿下美國博士學位,一生奉獻給國家,妻子默默支持28年
    ,大家都知道,一般來說讀完博士至少用3年以上的時間,普通人能在3年以內讀完博士的人幾乎不存在,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一位科學家,他只用了1年的時間就在美國取得了博士學位,這位科學家就是我國的物理學專家:鄧稼先先生!
  • 兩彈元勳——鄧稼先
    鄧稼先對妻子說道 1958年8月的一天,二機部副部長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長錢三強,將鄧稼先叫到辦公室,進行了一次「幽默」的秘密談話: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丈,調你去做這個工作怎麼樣?鄧稼先明白了,我們要造原子彈了。回家對妻子許鹿希說:「我要調動工作了,這個家以後就靠你了」妻子問道:「什麼工作?在去哪裡?」
  • 陳景潤的髮妻由昆:至今健在,獨自住60平舊房子,靠退休金度日
    人們常說,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站著一個了不起的女人,比如朱元璋的結髮妻子馬氏,比如鄧稼先的妻子許鹿希,再比如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由昆,當年在她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下,丈夫陳景潤才得以安心做研究,今天我們便來說說他們的故事。
  • 中國原子彈之父:鄧稼先
    中國原子彈之父:  1958年8月的一天,時任二機部(核工業部)副部長的錢三強,對一個34歲的青年人說:中國要放一個大炮仗,要調你去參加這項工作。      這個大炮仗,指的就是原子彈。而這個青年人接到錢三強交與的任務後,就開始消失在親戚朋友的視線裡,開始了長達28年的隱姓埋名。甚至連他的妻子,都不知道他在哪裡工作,每天都在做什麼。
  • 她是華羅庚妻子,陳景潤師母,晚年卻住60平的舊房,靠退休金生活
    先生起江南,讀書清華。浮四海,從哈代,訪俄師,遊美國。創新求變,會意相得。堆壘素數,復變多元。雅篇豔什,迭互秀出。匹夫挽狂瀾於即倒,成一家之言,卓爾出群,斯何人也,其先生乎。
  • 于敏,一個曾經絕密28年的名字
    即日起,本報推出系列報導,重溫英模們獻身國家建設的豐功偉績和可歌可泣的人生故事,更好地激勵全國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開拓進取,奮發有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他28載隱姓埋名,填補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為氫彈突破作出卓越貢獻。
  • 「兩彈元勳」鄧稼先:假如生命可以再來,我仍選擇中國
    鄧稼先1950年回國後在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於1954年起做數理化部的副學術秘書,而學術秘書就是時任二機部副部長和原子能研究所所長的錢三強先生。鄧稼先對錢先生很尊敬,彼此之間也十分熟悉,他深深懂得這次談話的分量。當晚,鄧稼先失眠了。因為他知道,只要接下了這個任務,他便將與這個世界隔離,隱姓埋名,父母和妻兒他都有可能不再相見。
  • 鄧稼先去世前一年:因輻射患癌全身出血,最終在妻子懷中去世
    被稱之為是兩彈元勳的民族英雄,叫做鄧稼先。  在1958年時,鄧稼先也才35歲,當時組織上找到鄧稼先,想要邀請鄧稼先加入核武器研究。從35歲到61歲,鄧稼先一直忙於核彈實驗,成功的促進了我國兩彈準點爆發。鄧稼先的精神其實也反思出了那個時代,我國人民艱苦奮鬥的意志,也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精神中的一個主要內容。
  • 被楊振寧問到研發獎金,鄧稼先:一共20元,原子彈10塊,氫彈10塊
    ,他將要做的科研任務是什麼,哪怕是妻子也不例外。在離去那天,鄧稼先對著許鹿希深情的說道:"以後這個家就交給你了。"此後28年內,鄧稼先的生活沒有了往日兒女的嬉笑,也沒有了妻子的寒暄,有的只是密密麻麻的稿紙和一片荒蕪的戈壁灘。
  • 「兩彈一星」鄧稼先死後,留下2個子女,已過34年,如今怎樣?
    作為我國早期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鄧稼先對我國核武器的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在艱苦卓絕的鬥爭中最終取得了勝利,也獲得了「兩彈一星」的稱號,1958年在研究原子彈和氫彈方面,他進行了一系列基礎理論研究,著手完成了關於原子彈的方案論證。經過大量極專業的計算分析,得出原子彈的理論方案,讓中國踏出研究核武器設計的第一步。核彈成功試爆後。
  • 短視頻《鄧稼先》獲一等獎!中國科協「科學也偶像」徵集活動獲獎名單出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2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由中國科協主辦的「科學也偶像」科學家精神短視頻徵集活動獲獎名單出爐,講述「兩彈一星」元勳鄧稼先先生科技報國故事的短視頻《鄧稼先》摘得一等獎。活動還頒發了最佳故事、最具人氣、最具創新、最佳拍攝、最具傳播價值和最佳神剪輯等6個單項獎。
  • 橫空出世電影原型,科學家鄧稼先,值得我們永遠尊敬
    看看電影中的情節,很容易就會想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電影中陸光達的原型 ,鄧稼先院士。學過歷史課本的人都知道,鄧稼先院士是兩彈元勳,是功勳卓絕的科學家,但是這些年,對他的宣傳似乎有些弱了。
  • 鄧稼先默默無聞,但功績永垂不朽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的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看著鄧稼先解密以後獲得的各項獎章和榮譽,在國際上我可能不清楚是個什麼地位,但在中國絕對可以稱得上「偉人」二字了。韓戰之後,我國深深感到現代化武器的重要性,在綜合考慮之後,決定研發核武器。為了對接蘇聯提供的原子彈模型,學習他們的理論知識,經過錢三強的推薦,1958年8月鄧稼先調動工作了。
  •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于敏——一個曾經絕密28年的名字
    那是上個世紀60年代。一切從頭開始,裝備實在簡陋,除了一些桌椅外,只有幾把算尺和一塊黑板。一臺每秒萬次的計算機,需要解決各方湧來的問題,僅有5%的時長可以留給氫彈設計。科研大樓裡一宿一宿燈火通明,人們為了琢磨一個問題,常常通宵達旦。于敏的報告,與彭桓武、鄧稼先等人的報告相互穿插,聽講的人常常把屋子擠得水洩不通。「百日會戰」令人難忘。
  • 房齡超過20年的老房子,有這5個缺點,但也有5個優點
    我國房地產快速發展近20年,在繁華的主城區有很多房齡都超過了20年,這樣的老房子能買嗎?筆者梳理了一下這類房子的5個缺點,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第一、缺乏專業的物業管理團隊,平時基本只有一位看門的爺爺或者奶奶,小區環境和小區安保措施都不到位,居住體驗感不好。
  • 12年守護! 妻子用愛創造癱瘓丈夫生命奇蹟
    12年守護!從2008年,丈夫騎摩託車意外摔倒受傷,深度昏迷,變成半植物人;到如今,丈夫可以說話,做簡單的肢體動作,穆稜市馬橋河鎮楊木小學教師蘇義芬用了12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