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
孩子在出生以後,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就像是一張白紙,除了父母的教育外,很多時候,都是孩子自己在探索求知。而在孩子探索求知的過程中,經常會做出一些讓人難以理解的事情,甚至有的時候會讓父母抓狂到直接訓斥孩子,或者是對孩子動手,要求他們停下自己的行為。
要知道,大人經常會用哪個自己的思維模式來判斷孩子的對錯,甚至會用自己的想法,給孩子制定規矩,要求他們按照規矩行事。但是,孩子的行為真的就是錯的嗎?
其實,很多在家長眼中一些怪異的行為,在孩子眼中確實他們探索這個世界的表現,是孩子聰明的一種體現,可以幫助他們成為更優秀的人。但是這些行為往往會被家長所誤解,或者是過早的就被家長幹預。
那麼孩子的那些「奇怪行為」是聰明的表現呢?
1、喜歡隨地塗鴉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在孩子2到3歲的時候,孩子開始喜歡在牆上,地板上,或者是任何地方上進行塗鴉繪畫。而在很多家長眼中,孩子的這個行為就是在搗亂,毀壞家具,給家長找事情做!
因為在家長眼中,他們明明給孩子準備好了紙筆,但是孩子經常會不聽話,在其他地方圖畫。其實這是孩子靈感激發的一種表現,當然並不是說隨手塗鴉就是一件好事,而是要告訴家長,在發現孩子有這種行為的時候,不要著急訓斥孩子,而是要想好對策,好好引導孩子。
2、做事情的時候不理人
很多時候,孩子在玩玩具,或者是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不管是誰叫他,就跟沒有聽見一樣,對別人置之不理。對此很多家長會誤認為孩子是不喜歡回答,或者是故意不回答。但是孩子的這個行為,卻是他們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一種表現。
家長在發現孩子有這種情況的時候,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打斷孩子,可以適當地引導孩子,讓孩子養成習慣,這樣孩子以後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都能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
3、喜歡「碎碎念」
在孩子一歲左右的時候,他們就可以簡單地進行單詞的發音,還有的孩子可以說出一些短詞。而在孩子3歲的時候,就已經可以完整地說完一句話,甚至有的孩子在學會說話之後,就會開啟「十萬個為什麼」的模式,對所有不知道的事情都充滿了好奇。
而這時候,父母不要覺得孩子的問題幼稚,或者是不耐煩的打算孩子的問答,這樣很容易會讓孩子變得不喜歡表達自己。最好方式是父母耐心地回答孩子,或者是多引導孩子去讀書自己尋找答案,這樣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口才,而且孩子內心求知慾,會讓孩子愛上學習。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特有的天賦跟才能,這是需要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慢慢發現的。孩子高智商的表現有時候真的會讓我們哭笑不得,但是只要不觸及原則底線的時候,家長最好可以細心地解答孩子,慢慢引導孩子學習。讓孩子變成更優秀的人,這樣孩子在以後不管是做什麼事情都能容易獲得成功。
想了解更多育兒常識,歡迎關注我們,您的關注點讚轉發,將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