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車諾比」求生計劃

2020-10-30 光明網

2021年1月31日是阿波羅14號發射50周年紀念日。這一歷史性的登月任務是人類首次將彩色電視信號從月球表面傳送回地球,並且標誌著美國第一位太空人艾倫-謝潑德(他因為在月球上打出了兩個高爾夫球而聞名)英勇地重返太空。但阿波羅14號和阿波羅計劃的意義不能被誇大,因為謝潑德僅在月球表面停留了兩天。而人類在月球上停留時間最長的紀錄由尤金-塞南和哈裡森-施密特保持著,也僅剛超過三天。所有阿波羅計劃的太空人都曾暴露在月球表面的高輻射下,但由於停留時間較短所以這樣的風險是可以接受的。

美國航天局打算用「阿爾忒彌斯(Artemis)」計劃來開啟人類長期居住在月球上的時代。而對於太空人來說,長期暴露在強烈的輻射中將嚴重威脅他們的健康。降低危險性的第一步是建立一套可以準確地描述輻射水平和性質的資料庫。9月發布的關於月球表面輻射水平長期測量的數據為這一計劃提供了幫助。我國嫦娥4號著陸器搭載的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所收集到的數據,是科學家首次獲得月球輻射水平的長期測量結果,對未來月球棲息地的設計和防護提供了十分有用的信息。

玉兔2號探測器拍攝的嫦娥四號在月球表面的高解析度照片。

圖源:CNSA

輻射屏蔽是保證月球上長期居民的健康不受影響的必要保護,因此我們需要先深入了解月球上究竟存在什麼程度的輻射威脅。嫦娥四號的數據和相關研究極大增進了人們對月球上存在的太空輻射環境性質的了解。太空飛行器的讀數可用來確定 「等效劑量率」,這是一種用生物加權衡量單位時間內輻射劑量的方法。計算出的結果高達每小時60微西弗,這比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所面臨的輻射水平高一倍以上,比長途飛行的輻射高5-10倍,更是地球表面輻射的200倍。

嫦娥四號月球表面全景圖。

圖源:CNSA

未來的月球居民將主要面臨兩種輻射源的威脅。首先,是銀河宇宙射線(GCRs) 。這些射線主要由質子和裸露的氦核等帶電粒子組成,約有1%的銀河宇宙射線由較重元素的原子核組成。由於帶電粒子造成的損害與核電荷量的平方成正比,所以這些較重的元素會對人體組織造成很高的損害,而這種輻射來自於散布在宇宙中的數百萬個穩定的輻射源。

第二種輻射威脅是太陽粒子事件(SPEs),這是太陽上的偶然事件,比如日冕物質噴射或太陽耀斑。太陽粒子事件的輻射比起銀河宇宙射線要更難預測,但它的破壞性很強,一次事件或暴露就能造成急性組織損傷。

地球磁場與GCRs和SPEs相互作用。

圖源:NASA

而太陽粒子事件不僅會對未來的月球居民造成危害,也會影響地球上的生命。1989年的地磁風暴和因此導致的停電事件使加拿大魁北克省和美國東北部數百萬人斷電,是太陽爆發對人類影響的一個顯著例子。值得慶幸的是,地球強大的磁場保護著我們免受來自太陽絕大多數的破壞性帶電粒子的影響。而月球則缺乏磁場和大氣層,這使得其表面的任何人都將暴露在強烈的太空輻射下。

1989年地磁風暴對北美電網的影響。

圖源:NASA

儘管銀河宇宙射線沒有太陽粒子事件那麼大的強度和危害,但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白內障和癌症都與長期接觸這種電離輻射有關。所以適當地防止這兩種輻射源影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將能夠減少太空人在月球探索中承受的輻射劑量,從而避免對於健康產生的嚴重甚至是致命的損傷。

月球表面第三個危險來源竟然是月球本身。人們通常不把月球表面的惰性巖石和塵埃視為威脅,但這是一個可怕的疏忽。當來自星系和太陽的外部輻射與月球土壤中的原子發生碰撞時,會釋放出中子和伽馬射線從而造成組織損傷。自由中子的半衰期只有10分鐘左右,不可能在漫長的宇宙旅行中存活下來,因此這些不穩定的粒子的來源只能是月球表面的核反應。

月球上一個潛在的熔巖管,仿佛一個由隧道頂部坍塌造成的坑洞。

圖源:NASA

顯然如果人類要想在月球上生存,就必須對這些輻射進行屏蔽。建造厚厚的月球巖石層保護的生活區似乎是解決月球空間輻射最有可能的辦法。一個尤其引人注目的可能性是在月球洞穴內建造生活空間。月球上已知存在數十億年前月球火山活動時留下的大型、古老又中空的熔巖管,有些熔巖管的表面開口甚至類似於墨西哥的沼澤地。基於嫦娥四號的研究,我們可能會發現歷史上最先進的人類在探索另一個世界時將在洞穴中避難,就像幾千年前我們的古代祖先在地球洞穴中避難一樣。

來源:牧夫天文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相關焦點

  • 車諾比之讀後感
    車諾比,上個世紀核洩漏事故,震驚全世界。想掩蓋住事實的前蘇聯,在媒體報導上一直說謊,謊稱事故在控制範圍內,害怕被資本主義迫害。在權勢的眼裡,民眾的生命不是命,只是自己走向權力巔峰的工具。一批一批的「清理人」被送進車諾比清掃,對輻射實際數據造假,讓無數家庭希望破滅,生出畸形兒甚至死胎。成千上萬的人死在車諾比,甚至現在還在影響著人類。沒有硝煙的戰場比廣島核彈還恐怖,因為你躲不過輻射,所有的一切都變成了核輻射的「副產品」,自己也失去作為一個人的尊嚴,成為了核輻射攜帶者。
  • 《搶救車諾比》:無形的敵人
    《搶救車諾比》中的畫面經濟觀察網 曾榛/文 好幾年前就知道《搶救車諾比》是discovery一部很火的紀錄片,但一直沒提起興趣去看我忽然感覺也許「車諾比」離我們並不遙遠,於是翻出這部2005年攝製的老片。《搶救車諾比》一開篇就將時間拉回24年前的驚恐瞬間,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4分,位於前蘇聯烏克蘭北部的車諾比核電站的第4號核反應堆在進行半烘烤實驗中突然發生爆炸,釋放出400倍於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產生的放射性汙染。
  • 絕地求生所在的Erangel島究竟在哪?真相令人毛骨悚然
    絕地求生作為一款未正式發布的遊戲已經席捲全球,成為Steam平臺上在線人數最多的遊戲,而這款遊戲的相關背景資料卻少的可憐,我們僅僅知道Erangel是位於克裡米亞的一個小島,在二戰之後被蘇聯佔領,現實中並不存在,那麼Erangel島所參考的地方到底是哪裡呢?
  • 車諾比出現了「吃輻射的真菌」,成登陸火星的關鍵?
    跟登陸月球不同的是,月球離我們非常近,是最近的天體,平均距離大約38萬公裡,出去旅行一圈大約7到8天的時間足以。例如阿波羅11號是在1969年7月16日出發,於7月24日濺落在太平洋,任務期間在月球上總共待了兩個多小時,時間太長會對太空人的健康產生威脅。
  • 車諾比發現「吃輻射真菌」,或許能幫人類登陸火星?
    或許有不少人會認為都已經完成了登月計劃,登陸火星不應該也是很快就能夠展開的嗎?因為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在那樣的環境下,確實是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同時飛船也存在著燃料問題,飛船從月球起飛所需要的燃料是比較少的。
  • 登陸火星的希望,車諾比的新生物,可以吞噬宇宙輻射!
    登陸火星的希望,車諾比的新生物,可以吞噬宇宙輻射!1986年車諾比地區發生了人類歷史上最為嚴重的核汙染事件,即使已經過去了34年的時間,車諾比依舊充滿核輻射,動植物在這裡肆意生長,完全沒有了人類生活的痕跡。
  • 如果一隻變異的老鼠,從車諾比跑出來後,對人類是好是壞?
    比如1986年發生的車諾比事件,一個小細節引發的事故,直接造成了數萬人死亡。車諾比的輻射曾經的車諾比核電廠是他們引以為豪的驕傲,但卻因為一次操作不當,導致了4號核反應堆爆炸,這次的爆炸,蔓延了數千平方公裡,附近的大氣被厚重的灰塵所籠罩,人們在吸入了大量的輻射氣體後,都患上了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即使現在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仍然有很多當時的居民得了癌症。
  • 《車諾比》完結,IMDb評分9.7一部像紀錄片一樣真實的美劇
    《車諾比(Chernobly)》是HBO推出,今年5月6日首播的核災難5集迷你劇,並已於昨日完結。《車諾比》是對發生在三十多年前這場核災難的真實回顧,借用西方影評人的評價:《車諾比》的畫面製作和細節設計是「非同尋常的」(Extraordinary)。
  • 車諾比(一)
    在這一計劃中,蘇聯第一次提出了「要將工業生產增長擺到首要位置上來」。其原因是蘇聯對西方經濟政策的改變:1963年,蘇聯與法國籤署了通商協定,並且之後很快與法國建立了和平發展核能協定;1970年1月到2月,蘇聯相繼與義大利、西德籤訂了雙邊貿易協定,增加蘇聯生產的工業製品出口;1971年3月,蘇聯與法國籤訂了鈾原料精煉合作協議,10月籤署蘇聯法國共同宣言。
  • 車諾比一日遊
    當地時間4月26日,烏克蘭斯拉夫蒂奇,車諾比核事故33周年,烏克蘭民眾悼念遇難者。2011年4月18日,烏克蘭普裡皮亞季,車諾比核電站爆炸後被遺棄的摩天輪。當地時間2018年5月30日,德國漢諾瓦,來自烏克蘭車諾比核電站周邊地區的兒童抵達當地機場,從飛機窗口向外看。他們此次受邀在德國的寄宿家庭中停留4周。
  • 科學家試圖揭開車諾比核汙染區動植物繁盛之謎
    >北京時間9月7日消息,據《每日電訊報》報導,車諾比核洩漏是迄今世界歷史上最慘痛的一起核事故。穆蘇和米勒希望,這次前往車諾比可以令圍繞這個問題的爭議塵埃落定。他們計劃在兩周內動身。 車諾比核事故的基本情況人盡皆知。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由於工作人員違反操作規程切斷電源,車諾比4號反應堆突然發生爆炸,由此洩漏的輻射物質數量是長崎和廣島的數百倍,歐洲方圓8萬平方英裡的土地受到汙染,輻射物質甚至飄到了愛爾蘭西北部。
  • NASA公布月球大本營計劃
    近日,NASA公布了一份報告,詳細闡述其月球永久基地計劃,作為其阿爾特彌斯計劃的一部分。常駐於月球上將幫助人類深入了解我們的衛星,並且能更有效地前往太陽系更遠的區域,包括派遣太空人前往火星。
  • 低配版《絕地求生》你玩過麼 名為「泰國計劃」
    玩過《絕地求生》這款遊戲的童鞋都知道,對配置還是有一定要求的。然而,很多玩家的電腦配置達不到這個要求,他們不能在穩定的幀數上運行遊戲,輕量版《絕地求生》的引進就很有必要。據悉,最近在泰國《絕地求生》端遊開始走紅,然而泰國玩家的電腦配置普遍較低,難以以較高的幀數運行遊戲,這令玩家苦不堪言。
  • 《車諾比》背後的歷史真相:列加索夫的死因
    車諾比核電站是前蘇聯最大的核電站,共有4臺機組。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在車諾比核電站發生。
  • 你不知道的車諾比的真相-30年
    車諾比災難十年後進行的報告。為了尋求更永久的解決方案,IAEA和烏克蘭政府於1997年達成了由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支持的庇護所實施計劃。該計劃的一部分是決定建造新的石棺,即新安全隔離區(NSC)。建造新結構的合同於2007年授予法國Novarka公司。新的凸起結構不僅會阻止任何雨水進入反應堆,而且還將有助於最終拆除舊反應堆的計劃。
  • 車諾比核洩漏30年!1986年使用機器人清理汙染物嗎?
    自HBO電視臺播出五集迷你劇以來,車諾比核災難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但是機器人真的被用於清除放射性物質嗎? 1986年4月26日凌晨,車諾比核電站的堆芯發生爆炸,核電站面臨災難。當時正在進行安全測試,加上人為失誤和設計缺陷,歷史上最嚴重的核災難發生了。
  • 車諾比山火逼近核反應堆:消防員已在高輻射值區內進行滅火
    車諾比山火逼近核反應堆:消防員已在高輻射值區內進行滅火據外媒報導,一場森林大火自4月5日起在烏克蘭車諾比核電站禁區附近開始燃燒,至今已經持續了8天。圖像專家高清重製阿波羅 13 號任務照片1970 年的阿波羅 13 號執行登月任務,太空船在太空中突然爆炸,三名太空人想盡辦法求生,過程險象環生;雖然忙於應對緊急狀況,但他們仍然用上 16mm 菲林,拍下執行任務與逃難過程,留下彌足珍貴影像片段。——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 車諾比核電站發現了一種蘑菇,可能成為太空探索的關鍵
    預計2024年,月球軌道空間站將在月球軌道服役。除了執行太空科學任務外,更為人類登陸月球提供了中轉站。但是,在像《星際迷航》中那樣探索太空之前,我們將必須消除許多障礙,包括太空人健康的障礙。尤其是太空輻射對人體的種種不利影響:包括記憶喪失,焦慮……人腦可能因太空旅行而受到損害。
  • 車諾比真菌,以輻射為食,生物防護服
    我們肯定會猶豫要不要將我們的生命和一個與車諾比有關係的東西相連接。但如果它真的有效的話……真香哎!在太空旅行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危險,如果沒有成堆的預防措施,是非常致命的,其中,輻射是決定冒險進入太空的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
  • 白色天使:車諾比的孩子,長大了
    ——攝影師尼爾斯·阿克曼(Niels Ackermann)以下是LensCulture對攝影師尼爾斯·阿克曼的採訪:你第一次去烏克蘭是什麼時候,在那裡的第一個攝影計劃是什麼?第一次來烏克蘭是在2009年,一起的還有我最好的朋友。我們以前每年夏天都會週遊歐洲。那年我們決定走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