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試圖揭開車諾比核汙染區動植物繁盛之謎

2020-11-25 科學網

資料圖片:車諾比核電站

北京時間9月7日消息,據《每日電訊報》報導,車諾比核洩漏是迄今世界歷史上最慘痛的一起核事故。然而,二十多年以後,圍繞車諾比核汙染區是荒原還是奇境的爭論卻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如今,一個英國科學家小組即將再次踏上烏克蘭的土地,試圖揭開這個問題的真相。

 

野生動物的天堂?

 

「我們走進一片荒無人煙、陰沉悽涼的荒原。建築物遭到毀壞,窗戶碎成一片片。樹木茂盛,雜草叢生:這是一個『鬼城』。」乍看上去,這像是一篇摘選自描寫災難發生後破敗景象的小說,如科馬克·麥卡錫(Cormac McCarthy)筆下的《路》。事實上,這齣自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生物學教授蒂姆·穆蘇(Tim Mousseau)對首次車諾比之行的描述。

 

1999年,穆蘇同法國巴黎皮埃爾·瑪麗居裡大學鳥類學家、進化生物學家安德斯·穆勒(Anders Moller)一道,去了那個發生過世界上最慘痛核事故的地方。他們的現場調查曾激發了有關輻射對人類和動物健康影響的激烈爭論。穆蘇和米勒希望,這次前往車諾比可以令圍繞這個問題的爭議塵埃落定。他們計劃在兩周內動身。

 

車諾比核事故的基本情況人盡皆知。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由於工作人員違反操作規程切斷電源,車諾比4號反應堆突然發生爆炸,由此洩漏的輻射物質數量是長崎和廣島的數百倍,歐洲方圓8萬平方英裡的土地受到汙染,輻射物質甚至飄到了愛爾蘭西北部。

 

事故發生後,30萬人被疏散到安全地點,蘇聯還在事故反應堆周圍建立一個方圓800平方英裡的禁區。然而,日前有媒體報導稱,杳無人煙的普利帕特小鎮竟然成為野生動物的天堂。當地人看到狼、熊、麋在廢棄的街頭出沒,小雨燕從廢棄的辦公大樓上空掠過。種種跡象表明,如果野生動物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重返車諾比,核輻射和核威力可能比科學家原來想像的小。

 

對付開發商的「完美武器」

 

提出「蓋亞假說」的英國大氣學家詹姆斯·拉夫洛克(James Lovelock)甚至撰文寫道,自然界「會把核廢物看作是對付貪婪開發商的完美保護武器,野生動物偏愛核廢料場所表明,用於處理核廢料的最佳地點是熱帶雨林,以及其他急需一種對付農民和開發商的可靠武器的棲息地。」

 

根據聯合國2005年發布的一份報告,車諾比事故引起的癌症最終會使4000人死亡:這一數字低於預測。事實上,在「髒彈」和核擴散時代,車諾比事故的作用或許堪比一次針對大範圍核輻射影響的無情實驗。儘管輻射水平在過去23年急劇下降,但車諾比仍存在一些「熱區」。據穆蘇教授介紹,大多數受汙染地區的輻射水平為每小時300微西弗(microSievert),這是正常輻射水平的1200倍,胸部X光檢測的15倍。他說:「長期暴露於核輻射是有害的。」

 

真正的問題是銫、鍶、鈽等放射物元素對環境造成的汙染,它們的半衰期分別為3萬年、2.9萬年和2.4萬年。這意味著在長達幾萬年裡,這些化學物質將衰減至以前濃度的一半,所以,它們會對土地造成長期的汙染。穆蘇教授說:「你需要擔心的是吃下受汙染的食物,因為食物消化是一個人暴露於有毒輻射物的主要途徑。」

 

畸形病變數量增多

 

儘管有很多報導稱車諾比地區的生物茁壯成長,但穆蘇並不相信。他和穆勒教授的第一個發現是,車諾比地區鳥類畸形病變的數量增多。二人對兩萬隻家燕進行了檢查,結果發現了畸形喙、尾羽彎曲、眼睛外形不規則等病態。有些家燕的羽毛本身該是綠色的,但卻長成紅色,本身是紅色的,卻長成了綠色。

 

由於食物來源受到汙染,高輻射地區的鳥類數量減少了超過50%。只有極少數家燕還具有繁殖能力,而在它們下的鳥蛋裡面,也只有5%能孵化。不到三分之一的鳥類能活到成年。穆蘇和穆勒兩位教授通過檢測家燕的精子證實,這些畸形病變還具有遺傳能力。一個最令人感興趣的發現是,抗氧化劑、核輻射和羽毛顏色之間存在聯繫,也就是說,羽毛最豔麗的鳥兒死去的可能性更大。這項研究去年發表於某科學雜誌上。原因其實很好理解,無論是人類還是鳥類,抗氧化劑都有助於抑制輻射的影響。

 

穆蘇教授說:「需要長途遷徙、具有亮色羽毛的鳥類,比如說雨燕,它們的代謝率非常高,產生大量自由基,也就是副產物,這些副產物會損壞它們的組織。不過,它們會利用囤積在血液和肝臟中的抗氧化劑消除這種潛在危害。雌鳥將大量抗氧化劑分配到鳥蛋上,這是幼鳥羽毛呈嫩黃色的原因。」

 

但是,在鳥類遷徙路線的末尾,它們必須補充能量,「問題是,在高度汙染的地區,它們做不到這一點。」其結果是,雨燕和大山雀無法維持其亮色的羽毛,不能將足夠多的抗氧化劑輸送到鳥蛋,也就孵不出小鳥。鳥類賴以為生的昆蟲經歷了同樣的遭遇。在大多數受汙染地區,蝴蝶、大黃蜂、蚱蜢、蜻蜓和蜘蛛的數量更少。穆蘇說:「包括授粉者在內的昆蟲都對輻射汙染增加都很敏感,這對整個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衝擊。」

 

研究結論大相逕庭

 

這看上去像是車諾比地區的生態系統處於危機的景象,但為何會有一些科學家得出了與穆蘇和穆勒截然相反的結論呢?美國德州理工大學的羅伯特·貝克(Robert Baker)博士和唐納德·切瑟(Ronald Chesser)博士也實施了一項研究,結果2006年刊登在美國《科學家》雜誌上。他們寫道:「車諾比核事故發生後僅僅八年,就已經有很多哺乳動物生活在毀壞的反應堆周圍,我們對此吃驚不已。」

 

他們長期研究得出的結論同穆蘇和穆勒的結論截然相反,稱車諾比地區「一派繁榮景象」,「禁區」的野豬數量是外面的10到15倍。他們還未發現變異率升高的任何證據,或是生活在車諾比的動物生存狀況與未受核汙染地區的動物生存狀況存在差異的證據。

 

對此,穆蘇表示:「車諾比不在月球上。你能聽到鳥兒和哺乳動物的叫聲,偶爾能看到狼和狐狸出沒,那裡還有花草樹木——它不是徹徹底底的荒漠。之所以存在這種誤解,是因為核汙染的影響,所以,一個地區存在很多生物,另一個地區又什麼也沒有。儘管如此,對於接受過培訓的生物學家來說,這是顯而易見的。」

 

這些都是容易引起雙方爭論的,尤其是兩個研究小組不久都將發表有關車諾比地區哺乳動物狀況的論文,而且雙方的研究結果再次大相逕庭。切瑟說:「我認為我們的研究同穆勒和穆蘇的研究之所以存在差異,一切皆因他們對細節的忽視。我不會對此作過多解釋。我們的研究準確無誤,對於這一點,我毫無疑問。」

 

悲劇仍在上演

 

對於切瑟的「挑釁」言論,穆蘇的回應同樣咄咄逼人:「我希望儘量避免討論他們的研究工作細節,但除了我們倆之外,其他人都在不停地計算生物數量,測量它們的分布情況和背景汙染。他們的工作都是基於道聽途說。」

 

無論他們誰對誰錯,另一場悲劇卻正在上演。穆蘇教授開始與烏克蘭基輔放射生物學醫院合作,對生活在車諾比周邊地區的居民展開長期研究——納洛蒂切斯基(Narodichesky)地區的1.1萬成年人和2000個兒童,那裡距車諾比50英裡(約合80公裡)。

 

穆蘇表示,當地人患癌症、具有出生缺陷和壽命減少的概率非常高。他警告說:「越來越多的信息都指向人類暴露於慢性輻射所產生的嚴重後果。這又會對那些孩子的下一代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野生動物神秘回歸車諾比 核汙染後果惹爭論
    21年後的今天,我們重新進入車諾比,這裡已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看到了許多野生動物,包括麋鹿等稀有動物,這樣的現狀再次引起科學家關注。車諾比地區的現狀,再次引起了科學家關於核汙染後果的爭論。  野生動物帶著些毛病  1986年4月26日,位於烏克蘭的原蘇聯車諾比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造成30人當場死亡,8噸多強輻射物洩漏。核洩漏事故使核電站周圍6萬多平方公裡土地受到直接汙染,320多萬人受到核輻射侵害。
  • 一隻「變異狼」曾從車諾比逃出,它會給世界帶來什麼影響?
    引言章莪之山,無草木,多瑤、碧。所為甚怪。有獸焉,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曰猙。核汙染蔓延至蘇聯西部。東歐和北歐的斯堪迪亞維納半島,受災最嚴重的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至今都還在為災後重建和民眾災後健康買單。從這樣的災難烈度可以看出,放射性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破壞程度難以估量,受災最嚴重地區的動植物勢必難逃毀滅性的打擊。
  • 車諾比隔離區:這裡已被野生動物「統治」
    這片位於烏克蘭北部和白俄羅斯南部的隔離區面積超過1600平方英裡(約4143平方公裡),是歐洲最大的野生動物聚集區之一。
  • 向日葵有可能治理核汙染?核電站爆炸後,科學家有意外發現
    核能是當今世界最高效的能源之一,一個國家有「核」就代表著民族的強盛,但是核又是人們談之色變的東西,因為核失控後實在太「兇殘」,例如著名的車諾比核事故。因此如何治理土地核汙染,就成為近些年科學界的一個研究熱點。就在大家對治理方案「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意外發現,讓科學家們看到了希望。科學家在考察車諾比核電站周邊汙染情況的時候,發現在一個長滿向日葵的池塘中,放射汙染物竟然被清除殆盡,科學家在分析原因後,認為向日葵很可能具有治理核汙染的能力。
  • 能量通道——揭開日冕加熱與太陽爆發之謎的鑰匙
    你知道得越多,圓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隨著人類對太陽的了解不斷加深,一些太陽問題的答案卻始終「猶抱琵琶半遮面」,引得科學家們競相追逐。 現在,這些問題的謎之面紗被漸漸揭開,讓我們看看科學家們是如何探索揭開日冕加熱與太陽爆發之謎的吧。
  • 科學家闖入車諾比調查,拍下畫面揭露真相
    圖為被水泥封閉的車諾比核設施 近日,有科學家勇敢闖入車諾比禁區調查,拍攝了大量關於隔離區內部情況的照片,在全世界都關心車諾比情況如何的情況下,科學家勇敢闖入拍攝,拍下的畫面揭露了真相,隔離區內的生態系統恢復速度相當快,烏克蘭果然欺騙了全世界。
  • 「人類禁區」車諾比,現在變成什麼樣了?進入後發現被騙了!
    車諾比還是「死城」?科學家進入後發現,我們都「被騙」了!車諾比由於在40多年前所發生的意外,被人們稱為人類禁區,這片區域核輻射的汙染,成為了人類無法踏足的區域,曾經人類繁華的生活區變成了動植物的天堂。
  • 走進25年後車諾比:部分物種變異畸形
    科學家經研究發現,一些物種出現基因變異跡象,說明這場歷史上最嚴重的核災難給當地生物帶來長期影響。  雖然當局將日本福島核事故的等級提高到最高級7級,與車諾比核事故相同,但在潛在影響方面,福島核事故無法與車諾比核事故相提並論。1986年4月26日,坐落於烏克蘭北部的車諾比核電站發生事故,由於反應堆沒有安全殼,核事故造成的直接影響遠遠超過福島核事故。
  • 走進33年後車諾比:部分物種變異畸形
    科學家經研究發現,一些物種出現基因變異跡象,說明這場歷史上最嚴重的核災難給當地生物帶來長期影響。由於在安置區很難照料牲畜和尋找食物,絕大多數重新安置的牲畜被屠宰。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致力於和平利用核能)2006年的一份報告,車諾比核事故可能對牲畜造成長期影響。災難發生後幾年,附近被汙染地區的豬牛先天畸型的發生率仍然較高。
  • 試圖解開星象圖之謎
    本報訊(臨安記者站 管光前 方向東 通訊員 章國華)昨日,在位於吳山腳下的杭州歷史博物館,央視四套《走進中國》欄目將鏡頭投向吳越國國王錢鏐之父錢寬的仿製墓穴,他們要揭開錢氏家族墓穹頂上的星象圖之謎。
  • 尼斯湖水怪千年之謎揭開?科學家:傳說中的怪物或為巨型鰻魚
    尼斯湖水怪是地球上最神秘的謎之一,如今,這個未解之謎似乎要被揭開了據英媒報導,近日,一位在尼斯湖收集DNA的科學家表示,湖中傳說中的怪物可能是巨型鰻魚。 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研究團隊從2018年開始,在尼斯湖採集水樣分析動植物DNA,想從其中揭示水怪身份。 來自奧塔哥大學的教授戈梅爾表示,他的研究團隊在水中發現了大量的鰻魚DNA。
  • 在車諾比封鎖區
    第十三天 在車諾比封鎖區因此我們動身時的穿著都不太講究。我只覺得腳上的鞋子有些貴,是我昨晚買的二手貨。我最好還是等到達之後再穿,否則鞋底早就掉了。一路上,公路、鄉村小道邊是一個接一個的墓地:空地上一小塊四方形的林子,無一例外地被正好天藍色的柵欄圍起來。樺樹下的墓碑像是兄弟姐妹們一樣擠在一起,墓碑前的塑料花即使在冬天也照常盛放。
  • 兩地都經歷過核汙染,為何廣島能住人,車諾比卻無人敢去?
    核彈在爆炸的時候,會產生很多核汙染物,這些東西對環境的影響非常大,而且持續時間較長,如果嚴重點的話,被核汙染的地方常常幾百年之內不適應人類居住。世界上經歷過核汙染的地方有三個,分別是日本的廣島、長崎,以及前蘇聯的車諾比。二戰後期,日軍死活不投降,美軍往廣島和長崎分別投放了一顆原子彈,同時廣島和長崎是人類有史以來唯二被核彈轟炸過的城市。
  • 車諾比核災給大自然帶來的意想不到好處
    但車諾比的隔離區內並不是沒有生命。狼、野豬和熊又回到了烏克蘭北部老核電站周圍茂密的森林裡。在植被方面除了最脆弱和暴露在外的植物,大部分都存活了下來。即使是在該地區輻射最強的地方,植被也在三年內恢復了。處在核汙染最嚴重地區的植物,所接受的輻射量足以讓人類、其它哺乳動物及鳥類喪命。
  • 諷刺的現實:人類離開後,車諾比的動植物生活的反而更好
    1986年,世界上最嚴重的核災難發生在烏克蘭普裡皮亞特的車諾比核電站,如今,災難現場周圍有30公裡的隔離區仍然受到事故的影像而有著高度汙染。雖然不適合人類居住,但野生動物的數量已在隔離區顯著恢復;據說有60多種不同類型的哺乳動物生活在那裡,包括野豬和麋鹿。
  • 靠吃輻射繁殖的真菌,在車諾比首次被發現,或將衍生黑科技
    不過核輻射量一旦大規模增加則會對環境和生物帶來致命性的危害,幾乎所有的動植物都會因為大劑量的輻射而產生疾病或者死亡。烏克蘭的車諾比核電廠第四號反應爐發生連續性爆炸,強大的熱浪衝擊波將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帶到了大氣層中。
  • 登陸火星的希望,車諾比的新生物,可以吞噬宇宙輻射!
    登陸火星的希望,車諾比的新生物,可以吞噬宇宙輻射!1986年車諾比地區發生了人類歷史上最為嚴重的核汙染事件,即使已經過去了34年的時間,車諾比依舊充滿核輻射,動植物在這裡肆意生長,完全沒有了人類生活的痕跡。
  • 百慕達水晶金字塔之謎揭開,科學家稱是多維度時空?
    百慕達水晶金字塔之謎揭開,科學家稱是多維度時空?位於地球上的百慕達三角,一直都是充滿神秘色彩的詭異地帶,在過去的100年中,大量的飛機還有船在這裡相繼失蹤,這就讓很多人開始猜測,所以,在百慕達三角這裡,一直讓科學家研究了幾十年。至今還沒有更大的突破。
  • 車諾比核事故30周年·鳳凰網特別策劃
    探索頻道拍的紀錄片《車諾比之戰》中,一位受害者說。核輻射對人體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概率中。受核輻射影響的地區,患癌率會比其他地區高出許多。但如果具體到個人,你將很難證明自己身體的問題與輻射有關——你可能需要花很多錢,做很多很多的檢查和測試,才能證明一個模糊的結論。「雖然車諾比是在烏克蘭,但它對烏克蘭的環境影響,遠沒有對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影響那麼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