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輻射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在理論上,任何生物都在時刻產生核輻射,它的本質就是原子核躍遷過程中釋放出來的粒子流,這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
不過核輻射量一旦大規模增加則會對環境和生物帶來致命性的危害,幾乎所有的動植物都會因為大劑量的輻射而產生疾病或者死亡。
但科學家偶然發現的一種奇怪真菌卻是以核輻射為「食」,它能夠在充斥著大量核廢料汙染的環境中自然成長。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人類歷史上爆發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核洩漏事件。烏克蘭的車諾比核電廠第四號反應爐發生連續性爆炸,強大的熱浪衝擊波將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帶到了大氣層中。
在爆炸結束之前,該地區下起了「輻射雨」,大量微小的輻射塵涵蓋了大量面積,在氣流的帶動下,輻射塵再一度被擴散,導致核汙染面積不斷擴大。
此次災難的輻射劑量是上世紀廣島原子彈的400倍以上。
烏克蘭該地區幾乎所有的生物在這場變故中因此喪命,當時科學家認為這片區域在未來的上百年裡都不會有生命出現,除非有奇蹟發生。
為了弄清楚核反應堆發生爆炸的原因,當地政府臨時組建了一個調查小組,該小組派簡陋的可拍攝機器獨自前往,在核輻射量最強的爆炸中心,拍下了一張詭異的照片。
照片拍攝的是一個因爆炸而破裂的核反應爐,爐子大部分面積覆蓋了黑色的物質,調查小組只根據照片無法確實這「黑色」的物質到底是什麼,於是第二次派機器人採集樣本,經過研究發現這是一種真菌,外觀全呈黑色,而且在壁爐上不斷擴展蔓延。
核輻射量最大值的爆炸中心居然有生物存在!事實就擺在眼前,在場的所有人不得不信!
消息經報導不斷發酵,激起了許多相關領悟專家的研究興趣。
一股真菌和核輻射的研究浪潮在全球掀起,幾乎所有的實驗都在研究真菌的「顏色」與核輻射的關係,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在輻射量相同的情況下「黑色真菌」往往比「白色真菌」存活時間更長。而從車諾比採集的那種「黑色真菌」甚至在高危輻射量下生長狀態良好,反而隨著輻射量增加它的形體越來越壯大。
針對這一反常的現象,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院的科學家們首次提出這可能與真菌中的黑色素有關!黑色素是一種胺基酸衍生物,普遍存在絕大多數生物體中,是由特殊的一般細胞(即黑色素細胞)產生並儲存。
正是因為有了黑色素的存在皮膚、頭髮才有了特定顏色。
真菌是真核生物(細胞核具有完整的核膜包裹),真菌即不屬於植物也不屬於動物,是一種獨立的生物類。目前已經發現了12萬多種真菌,它們在腐爛的動植物屍體、泡沫和塑料等均能生長。而以輻射為「食」的真菌在人類史上還真的是第一次被發現。
「黑色真菌」利用體內的黑色素將輻射轉換為可以供自身需求的營養物質,這和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異曲同工之妙。
光合作用是利用體內的葉綠素、光和各種酶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並釋放氧氣的過程,而這種「黑色真菌」是利用黑色素將輻射轉換成自身需求的物質,至於裡面的工作原理仍舊是個謎團。
如果這種「黑色真菌」的黑色素工作機制能研究明白,在防輻射方面具有重大意義。比如太空衣的防輻射製作、重核汙染區域的防治、核汙水的處理等等。
倘若人類真的將這種神秘的轉換機制應用於實際,則會減少每年應核輻射汙染所帶來的巨大損失。
人類的研究成果往往是在一些生物的身上偶然發現,目前人類對地球上的生物認知度不到10%,大自然永遠會在不經意之間回饋給人類研究上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