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英國媒體7月26日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和美國航天局研究人員發現,生長在車諾比核反應廢墟中的一種真菌能夠抵禦輻射,如果將其開發利用,那麼人類有望在火星上生活。
1991年,在烏克蘭車諾比核事故發生5年後,人們在被伽馬射線淹沒的廢棄反應堆牆壁上發現了這種厚度約為21釐米的黑色真菌。
這種真菌不但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存活了下來,甚至還朝著輻射生長,仿佛被輻射吸引了一般。美國科學家發現,這是因為它含有大量的黑色素,能夠吸收有害輻射,並將其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
這種機制就類似於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和能量一樣,真菌吸收了致命的輻射,並產生了能量,這一過程被稱為「放射合成」。 而且,真菌還具有強大的自我複製和自我修復能力,即使在太陽耀斑的影響下,它的防護層遭到了破壞,也能在幾天內徹底恢復。厚約21釐米的真菌層,即可「大大抵消火星表面輻射環境的年劑量當量」。
於是研究人員設想,人們可以利用這種真菌為接受放療的癌症患者、核電站的工作人員和航空公司的飛行員提供保護的作用。
此外,未來人們也許可以利用這種真菌將輻射轉換為能量的能力,來為電器設備供電,甚至讓它成為一種新型的太陽能電池。
當微生物處於壓力更大的環境中時,就會釋放出不同的分子。因此,研究人員將這種真菌帶上了外太空,在輻射水平更高的國際空間站種植它,希望能監測到其突變情況,對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負責領導新型隱球菌真菌實驗的美國航天局NASA的研究科學家文卡茨瓦蘭(Kasthuri Venkateswaran)認為,通過提取其吸收輻射的能量並將其製成藥物形式,可以製造對抗有毒射線的「防曬霜」。
如果實驗能帶來積極的結果,那麼將有可能徹底改變我們防輻射的方式,人類登上火星生活可能就不再是夢想了。因為火星大氣稀薄,沒有磁場,高劑量的宇宙輻射是人類在上面生活的重大危險。
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和研究合著者尼爾斯·埃弗雷施(Nils Averesch)告訴《新科學家》雜誌說:「這種真菌真的很棒,只需要幾克就可開始發揮作用。」
本文選題:金戈帝企鵝。編輯:shallow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