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如何保護太空人免受致命的宇宙射線攻擊,一直是人類太空探索領域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現在,科學家似乎找到了一種不同尋常的解決方案:利用生長在車諾比核電站附近的一種真菌,打造太空防護罩。
據未來主義科學新聞網26日報導,科學家們表示,已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一種來自車諾比核反應堆的真菌能夠抵禦輻射,如果將其開發利用來建造防護罩,那麼人類有望實現在火星上生活的夢想。
【新研究】
生長在車諾比高輻射區的真菌
被證明可吸收有害宇宙射線
1991年,震動全球的車諾比災難發生五年後,在被伽馬射線淹沒的廢棄反應堆的牆上,人們首次發現了一種黑色真菌的生長痕跡。它為何能在如此高輻射的極端環境下生存,引發了無數人的好奇。在對這種微生物進行研究後,一個出人意料的發現讓科學家振奮不已。
據《每日郵報》報導,研究發現,這種名為新型隱球菌的真菌不僅在高輻射環境中存活了下來,甚至還「主動」朝著輻射生長,就像被輻射吸引了一樣。由於含有大量的黑色素,新型隱球菌能吸收致命的輻射射線,並將其轉化為其他化學能量,正如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葉綠素轉化為氧氣和葡萄糖一樣。因為具有潛在的革命性意義,這一被稱為「放射性合成」的過程也引起了科學家們的大量關注。
NASA的研究科學家Kasthuri Venkateswaran(右)將這種真菌的樣本送到了國際空間站。圖據《每日郵報》
近期,來自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史丹福大學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研究人員,在國際空間站(ISS)對新型隱球菌進行了一次小型測試,結果發現,它能吸收國際空間站上的有害宇宙射線,這給未來安全的太空旅行帶來了希望。該研究結果已於上周在線發表於生命科學預印本平臺bioRxiv上。
研究人員表示,極薄的新型隱球菌樣本(2毫米厚)就能夠阻擋並吸收2%撞擊國際空間站的宇宙射線。這當然不足以保護太空人,但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和研究合著者Nils Averesch在接受《新科學家》採訪時表示:「這種真菌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只需要幾克,它就能開始自我複製。」
【新前景】
真菌還具有自我修復功能
或可幫助人類抵擋火星表面輻射
根據樣本結果計算,研究團隊發現,新型隱球菌只需要自我複製到21釐米的厚度,就能「很大程度上抵消火星表面輻射環境的年劑量當量」,保證未來火星居民的安全。
不僅如此,Nils Averesch還指出,這種真菌還具有自我修復功能,「所以即使太陽耀斑嚴重破壞了輻射保護罩,它也能在幾天內重新長出來。」
新型隱球菌不但可以吸收輻射,還具有自我修復功能。圖據《每日郵報》
據《新科學家》報導,研究人員還設想將一些新型隱球菌編織進太空服的面料中,但他們工作的目前主要集中在受損的「菌盾」能夠重新繁殖生長出來。
NASA的科學家、新型隱球菌真菌的實驗負責人Kasthuri Venkateswaran還認為,通過提取其吸收輻射的成分並將其製成藥物,這種真菌可被用作對抗有毒射線的「防曬霜」。比如,可以幫助接受輻射治療的癌症患者、核電站工程師和飛行員,防止他們在操作時吸收致命劑量的射線。
此外,新型隱球菌的輻射轉換能量也可以用來驅動電器,從而成為一種環保的可再生能源。
《每日郵報》援引一位專門研究該領域的匿名研究者的說法,闡述了新型隱球菌在生物技術方面的應用前景,「生長在那裡(車諾比反應堆)的真菌是放射性營養真菌,富含黑色素。我的研究是將黑色素與水結合起來,將電磁輻射轉化為電能。這種技術可能會在生物技術中找到屬於它的位置,因為它無毒且具備生物相容性。」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徐緩
編輯 李彬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