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華中農業大學進行長跑測試(資料圖片)
昨日,在武漢進行的一次長跑比賽中,3名在校大學生選手因中暑先後暈倒,被送往醫院。而在6個月前,武昌一所高校長跑測試中,一名大二學生倒在跑道上險些喪命。每當這樣的事發生,人們總不禁為現在的學生體質而擔憂。
就在3天前,從教育部傳出消息:將長跑列為中學、大學體育課中的必測項目,同時會降低長跑及格的標準。這一退一進中有何原因?本報記者採訪了參加教育部國家學生體質標準修訂的有關專家,及高校體育部門負責人,共同解讀新政。
事件
一項長跑比賽中3名大學生接連暈倒
昨日上午9時30分左右,武漢市中心醫院急症科先後收治了3名患者,他們都是當天早上參加江灘10公裡長跑比賽的大學生。「三個人都是男生,送到的時候,都是渾身大汗,血壓低、心率快,神志都不清楚。」該科值班人員介紹,三人被診斷為中暑,經過補液等緊急處理後,各自慢慢緩過勁來。據了解,三人中一人是研究生,另兩人是本科生。據醫護人員介紹,其中一人頭晚熬夜學習,次日早上沒吃早飯就參加比賽,另兩人則在奮力奔跑中體力不支倒地。「綜合他們的情況,除了天氣、跑步方法等原因,可能還與他們平時的身體儲備不足、準備不夠充分有關。」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表示,參加10公裡這麼長距離的比賽,平時訓練的量應該得大於10公裡的強度才行,「如果平時只達到了一般的運動量,突然加到這個強度,尤其在這種悶熱天裡,身體確實吃不消。」
近年來,大學生倒在長跑跑道甚至猝死的事件,在我們身邊時有耳聞。去年11月22日,武漢一名20歲大學生1600米長跑訓練中突然倒地,搶救2個小時後才從「鬼門關」被拉回來;2007年,武漢某高校召開秋季運動會,19歲的男生小盧報名參加了2000米長跑,大約在下午1時20分許,小盧跑到一半時突然倒在跑道上,後經搶救無效死亡。
現狀
學生吐槽「長跑比高數難」
「現在的大、中、小學學生,體質下降趨勢明顯,耐力特別差。」武漢體育學院健康科學學院教授劉星亮,去年參加了教育部組織的中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修訂測試,從17個省市抽取了40多萬個體測數據,結果表明當前學生與跑相關的素質下降明顯:肺活量水平繼續呈下降趨勢,速度、爆發力、耐力等素質水平也在下降。
華中農業大學體育部副主任李建波也坦陳,該校每年有40%左右的學生在長跑這一項中難以及格。該校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女生遊琳婷就說,自己曾在長跑中昏倒過。
湖北大學文學院大二女生李雪,長跑成績在中遊水平,但她說:「每年體育長跑測試都有人跑得累趴下,測試完了幾天都腰酸背痛,簡直比考高等數學題還折磨人。」
大學生情況如此,中小學生情況也不妙。武漢市教育局體衛藝處處長曹文偉介紹,現在學生中喜歡打球的多,願意進行長跑鍛鍊的越來越少,這使得學生心肺功能(耐久力)等體質指標下降。長跑作為近10年來體育中考的「保留項目」,眾多學生卻年年喊苦。「所有項目中,中長跑最費勁,跑到最後快堅持不下去了。」漢陽一中學初三學生小鄧說。
新政 長跑成必測 及格線又下調
雖然學生對長跑叫苦連連,看來它還會繼續在中學、大學繼續存在下去,只是標準有所調整。23日,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透露,新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已經基本成形,此前,大學生和中學生都要在長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和臺階測試中選測一項。而這次教育部取消臺階測試,但要求大、中學生必測長跑。
此次同時即將公布的新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將對體測項目「優秀」、「良好」等級提出更高要求,並降低不同項目的「及格」標準。這也意味著長跑及格線會下調。
「此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關於長跑的及格線已屢次調整。」據華中農業大學體育部副主任李建波介紹,學生長跑距離為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一直沒變,但及格標準變動了4次,其中3次為下調:1982年的4分01秒(男)和4分02秒(女);1990年的4分25秒(男)和4分20秒(女);2002年的5分04秒(男)和5分03秒(女);2007年的4分33秒(男)和4分23秒(女)。
劉星亮則透露,新的國家標準最快在6月出爐。
聲音 老師萬言書呼籲加強長跑訓練
「教育部新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新要求,基本和我的建言一致。」昨日,華中師範大學體育學院講師王一民告訴記者,今年3月,她將一份《大學生課外體育鍛鍊健身量評促學會管理模式》的調研報告上呈學校,並附有一份大學體育課改革建議的萬言書。
「根據我們的調查,有三分之二大學生不經常鍛鍊,參加長跑者更是少之又少。」王一民說,這個樣本是她的團隊在2012年9月到10月做出的,收到有效調查樣本846份,比較客觀地反映了該校大學生體育鍛鍊的現狀。這其中,長跑又是她著重強調要加強的一部分。
她認為,長跑是身體素質提高的基礎,長跑成績合格基本上可以體現一個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據她介紹,華師學生的長跑能力呈「中間高兩頭低」的情況:剛進校的學生都是剛卸下繁重學業的高中生,普遍缺乏鍛鍊,長跑及格情況較差;經過兩年體育課的學習後90%以上的學生可以及格;但因為大三大四沒有體育課,測試成績又嚴重下滑。「想改變這種現狀,要把課外長跑鍛鍊計入學分,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王一民建議。
武漢六中體育教師王華從教22年,他也認為,長跑作為一種耐力訓練,能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體質和體能,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明顯好處。但現在中長跑被很多學校的體育課摒棄,因為與其他運動項目相比,長跑訓練較枯燥,對場地要求比較高,學校也擔心學生出意外。「當然,也跟學生課業壓力大、學生越來越怕吃苦有關係。」
編後
32年降32秒的無奈和警示
不知何時起,學生在長跑中暈倒已經算不上新聞。今天,我們又刊登這樣的新聞,背景是教育部即將再次下調關於學生長跑的「國標」。有人說,此舉是實事求是,是保護學生。而我們卻從中看到更多的無奈。
32年來,長跑國標在數次調整中已經下降了32秒,很多學校運動會也將長跑項目慢慢砍成了「短跑」。標準的步步後退,背後是學生體質的步步降低。制定標準的現實景象是,主動跑步、有時間跑步的孩子越來越少。在分數線不斷升高的同時,長跑標準的步步後退顯得更加刺眼,它敲響的警鐘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是什麼讓生活質量越來越高的孩子們,反而越來越不能跑了?我們培養滿腹經綸卻又弱不禁風的幼苗,能否撐起國家的明天?教育部門和每個家長們都該想想了。(楚天都市報訊 記者樂毅 陳凌燕 周治濤 何君輝 通訊員馬遙遙 陳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