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求職暈倒在考場顱骨骨折 單位賠償三千元

2020-11-25 飛華健康網


應屆畢業的大學生參加求職面試,剛剛走進面試室就一頭栽倒,最後診斷為顱骨骨折。昨日,江漢區法院一審判定面試單位必須承擔責任,向這名大學生賠償3300元。

22歲的大學生小謝,今年2月5日下午2時許,他看到武漢一家保險公司應聘保險營銷員一職,前往參加,一同參加面試的共有41人。應試者按10人分成一組站成一排,每組面試時間約半小時,每人限3分鐘發言時間。

輪到小謝起身走進面試室。他見5名主考官端坐在主考席上神色威嚴,不由心情緊張,心跳加速,還未開腔竟一頭倒在面試室複合地板上。工作人員大驚,對小謝施救後清醒,後將他扶至面試場外休息,並撥打120,但小謝表示不去醫院,遂退掉了120施救。當天下午6時許,面試結束,工作人員見小謝仍感不適,經請示上級後將其送至醫院。小謝經診斷為顱骨骨折,頭皮血腫。

面試事件發生後,小謝一方認為面試室空高僅2.4米,六扇窗戶均緊閉,逼仄的空間加劇了緊張的面試氛圍,加上地板滑才一頭摔倒,摔倒受傷後工作人員未及時安排就醫,直到傷後三個多小時才被送醫,導致其傷情惡化。因協商賠償未能達成一致,小謝將該保險公司告進法庭。

法院審理後認為,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應試人員小謝在面試過程中暈倒,但面試方沒有盡到合理限度內的救助義務,因此,應承擔一定責任,根據過錯程度應承擔20%的責任,遂判決向受傷大學生賠償3300元。

相關焦點

  • 職工從宿舍床上摔下致顱骨骨折 起訴單位索賠15萬
    法制晚報訊(記者唐寧)53歲河北籍女職工劉某在員工宿舍休息時從上層床鋪摔下,導致顱骨骨折。劉某遂將單位告上法庭,索賠15.87萬元。上午,此案在西城法院開庭審理,被告認為劉某並非在工作過程中受傷,不同意承擔賠償責任。
  • 男孩出生時顱骨骨折致腦癱 四年後醫院賠償20萬
    男孩出生時顱骨骨折致腦癱 四年後醫院賠償20萬 2008年12月25日 10:21 來源:四川在線-四川法制報 發表評論   樂山市市中區的馮建月、何貴英(化名)夫婦因孩子醫療損害賠償問題與樂山某婦幼保健院產生糾紛。
  • 上海大學生凌晨排隊求職 願意接受「零工資」
    昨日早晨,東華大學體育館外,參加招聘會的大學生排起長隊等候。早報記者 魯海濤 圖  為了找工作,昨日(13日)清晨不到6時,天剛微微亮,許多大學畢業生就提前近3小時排起了長隊。  到上午11時許,體育館門口的求職隊伍仍然很長,一名大學生說,他們已經排了兩個半小時的隊。一旁的工作人員解釋說:「大約每隔10分鐘放入300人左右,以控制招聘會場館內的人員數量。」  當日參加應聘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共有數萬人,其中,僅交大、華東理工、華東師大、華東政法、東華大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就有3萬多人。
  • 噴漆工月薪等同於工作五年大學生 大專生求職碰壁
    水母網10月9日訊  (YMG記者任雪娜 通訊員郭志剛)在市人力資源市場昨天舉行的招聘會上,各用人單位給大專以上學歷求職者開出的價碼多在2000-3500元/月之間。相比之下,一個初中學歷的噴漆工月薪竟達6000-8000元,並且包食宿,有班車接送;一個大學生要拿到6000元的月薪則需要五年工作經驗「護體」,差距不可謂不大。
  • 男子啐鄰居一口被砍殘 顱骨骨折屬十級傷殘
    記者昨天從順義法院獲悉,陳某共計賠償了張某6萬餘元。   張某訴稱,2013年10月16日9時許,陳某在宅院門口抽菸,他步行經過時朝陳某家門口方向啐了一口唾沫。陳某遂持菜刀追上他,從背後朝他頭部砍一刀。他轉身後,陳某又向他頭部砍兩刀。他住院治療13天,被診斷為顱骨骨折、頭皮裂傷等症,支付醫療費2.6萬元。經鑑定,張某所受損傷構成重傷,屬十級傷殘。
  • 乘地鐵被摔成顱骨骨折 地鐵方一審被判擔責九成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洪雪) 地鐵因為信號燈發生故障急停,導致27歲的小麗(化名)顱骨骨折,經鑑定為10級傷殘。因對賠償協商未果,小麗將列車所屬的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運營三分公司告上法院,索賠24萬餘元。一審法院判決被告承擔90%的責任,賠償小麗11萬餘元,被告不服上訴。
  • 求職被要求辦信用卡大學生已終止合同,到底發生了什麼?
    陝西西安,大學畢業的小尚稱,到船務公司求職被辦兩張信用卡,刷走1.6萬。11月26日,涉事公司與小尚籤署了合同終止協議,退還了他培訓費以外的1.4萬,但不承認欠條。目前,小尚求職所用的平臺已搜索不到該公司信息。
  • 畢業生求職怎樣避坑?會有哪些坑人的單位?
    相當一部分大學畢業生已經開始了自己的求職之旅,今年受疫情的影響,就業環境並不足夠樂觀2020年就業壓力非常大,各個高校已經在校內開展各種大型招聘會,政府也發揮作用力求保證畢業生的工作機會,但還是有一部分畢業生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 大學生簡歷被公開出售:2元一條,還能訂製
    據新華社「全民拍」線索,不少畢業生在招聘網站上投遞求職簡歷後個人信息遭洩露,頻頻接到騷擾電話。   記者調查發現,簡歷販賣已形成產業鏈,不法中介通過招聘網站的管理漏洞獲取求職者信息,並以每條2元至8元的價格出售。主要的簡歷買家是刷單、微商、博彩、無證網貸等灰色和黑色行業。
  • 上海高考一男生突然暈倒 系先天性腦血管瘤破裂
    上海高考一男生突然暈倒 系先天性腦血管瘤破裂 昨天下午,離數學考試結束還有10分鐘的時間,育才中學高三男生小陳(化名)突然暈倒在考場上。監考老師和學校送考老師趕緊把他送到毗鄰的靜安區中心醫院。經醫院診斷,這位男生為先天性腦血管瘤破裂,醫院正全力搶救。  據了解,小陳在學校各方面都很優秀,已被華東師範大學提前錄取,這場突發的疾病中斷了他的高考之路。
  • 廣東南雄市公開選拔80名大學生「村官」
    南雄市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長、本次主考葉濟熊來到考場,認真巡視考場情況,要求考務工作人員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認真維護好考場紀律,確保招聘工作有序進行。這次招聘大學生村官80名,報名參加應聘筆試的大學生共有268名,將按筆試成績高低順序,以1:1.5的比例確定120名考生進入面試。
  • 簡歷販賣已形成產業鏈 大學生簡歷僅需2元1條
    2021屆畢業生求職工作陸續展開。據新華社「全民拍」線索,不少畢業生在招聘網站上投遞求職簡歷後個人信息遭洩露,頻頻接到騷擾電話。記者調查發現,簡歷販賣已形成產業鏈,不法中介通過招聘網站的管理漏洞獲取求職者信息,並以每條2元至8元的價格出售。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面試禮儀:在考場上怎麼保持自信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面試禮儀:在考場上怎麼保持自信,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微信號 】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事業單位微信公眾號(nxsyks),寧夏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 6027571,微信號:HT15202602573
  • 畢業求職三段說
    媒體頻現大學生就業難的報導,連坐在計程車上都聽到司機慨嘆:年年招這麼多大學生,大學生還找不著工作!問他怎麼知道,司機說:嗨,我成天拉那些趕招聘會的學生。哪兒要有個招聘,那人海了去了!那時既不清楚自己想進什麼樣的單位,也不確定能做什麼工作,幾乎是只要有一份工作就好,只要能留在北京。    在茫茫職海中的熱切而帶點兒盲目的尋找,成功率稍低,但堅持下去,根據自身實力適當調整期望值,通常也可以達成所願。我們需要一份工作,需要養活自己,於是,一番跌跌撞撞之後,生存問題得以解決:飯碗找到了。
  • 三個研究生的求職樣本調查
    本報記者劉爽楊凡隨著近來就業形勢回暖,大學生求職多了一分從容。但用人單位從「人才高消費」的誤區中走出後,研究生就業又遇到了尷尬:一方面好的就業機會可遇而不可求,另一方面去一般的崗位又顯得「大材小用」。
  • 騰訊手機管家號碼鑑定小程序上線 查詢號碼讓畢業求職更靠譜
    繼畫風清奇的畢業照片刷屏網絡後,畢業的大學生們加入了求職大軍。然而畢業季的求職高峰期,也是詐騙高發的集中階段,求職的大學生們還應提高警惕。近日,四川陳先生就因輕信招聘信息,遭遇詐騙。陳先生在東營某小區附近的廣告欄中看到一張招聘廣告,「某企業單位招聘辦公室文職,月薪4千元左右」。
  • 未成年人在城鎮受教育遭遇車禍 法院判決按城鎮標準賠償
    但是父母不在身邊,孩子一人騎車往返,如果發生意外,賠償應當按照什麼標準呢?2012年7月份,在城鎮就讀的農村戶籍的舒城15歲少女徐菲就遭遇了一場車禍,2013年5月徐菲父母將肇事方和實際車主、保險公司訴至法庭,徐菲的相關賠償能按城鎮標準計算嗎?近日,安徽省舒城縣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原告徐菲系在校學生,其賠償數額應依照城鎮居民標準計算,徐菲獲得了96000多元的賠償。
  • 學生求職在路上,大學生在線求職平臺 Way Up 完成 1850 萬美元融資
    根據國外科技教育媒體消息,服務於大學生在校生和畢業生的美國在線求職平臺 Way Up 宣布完成 1850 萬美元融資,由 Trinity Ventures 領投,原有資方 General Catalyst、BoxGroup、 Lerer-Hippeau Venture、Index Ventures、SV Angel、Female Founders Fund、Axel Springer
  • 大學生就業歧視現狀調查報告出爐
    在應聘過程中,68.98%的用人單位對大學生求職者的性別有明確要求,31.02%的用人單位沒有性別要求。一般來講,性別的區別對待被視為歧視。性別歧視是近年來越來越突出的問題,尤其在女大學生就業群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