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第一個 公開發布的 食品欺詐資料庫重磅上線,該資料庫由國際公認的檢驗、鑑定、測試和認證機構 SGS 主導開發 。這意味著國內食品企業將有渠道 實時查詢獲取 涉及38大食品品類、近萬種具體產品和成分的食品欺詐摻假數據及相應事件文獻信息,同時這也為國內整個食品供應鏈的食品欺詐風險管控注入了強心劑,食品欺詐摻假將無所遁形。
出席本次線上發布會的嘉賓有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總工程師李宇博士,IFS國際卓越標準亞太區代表處負責人熊傳武教授,蘇寧易購家樂福自有品牌質量經理朱紅梅女士,SGS食品安全及供應鏈領域資深講師曹建軍老師以及眾多來自食品行業媒體和食品供應鏈知名企業的代表。
SGS食品欺詐資料庫重磅上線
近年來,由於受經濟利益的驅動,一些食品,特別是高附加值的食品常常出現假冒、偽造,以次充好等欺詐現象,且這些欺詐、摻假、摻雜問題日益顯著,並嚴重影響到消費者的健康安全。 為嚴厲查處食品安全欺詐行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國家在《食品安全法》、《 HACCP 體系認證依據》等相應法律法規標準,針對食品欺詐問題,進行了嚴格的管控要求。
SGS食品欺詐資料庫線上發布會專家分享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總工程師李宇博士在講話中表示: 「根據國際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國際標準FSSC 22000及全球食品安全倡議GFSI的要求,食品欺詐的第一步就是要開展食品欺詐脆弱性評估,從食品欺詐歷史數據到檢測方法的積累, SGS 開發的食品欺詐資料庫為食品供應鏈企業開展脆弱性評估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工具,建議企業能夠積極應用科學的工具來加強自身食品欺詐預防管控,這同時也是對消費者的有效保護。」
「對於食品零售企業而言,在預防食品欺詐以及加強自有/非自有品牌供應商管理方面主要面臨兩個難點, 第一個難點就是缺乏進行脆弱性評估的歷史數據,而 SGS 開發的食品欺詐資料庫就很好地協助企業解決了這個難題,食品供應鏈企業可以實時從資料庫中獲悉完整的食品欺詐摻假數據及相應事件文獻信息; 第二個難點則是檢測技術的局限性,後續,企業也希望國際公認的檢驗、鑑定、測試和認證機構SGS能夠儘早開發出更多更精確的,用於發現和鑑定食品欺詐的檢測技術」, 蘇寧易購家樂福自有品牌質量經理朱紅梅女士在講話中提到。
IFS 國際卓越標準亞太區代表處負責人熊傳武教授在發布會上亦表示: 「SGS 開發的食品欺詐資料庫可以作為食品欺詐脆弱性評估的信息輸入,這將有助於食品供應鏈企業進行科學的產品和供應商脆弱性評估。 」
作為食品欺詐資料庫的主要開發人之一, SGS 食品安全及供應鏈領域資深講師曹建軍老師重點為大家分享了食品欺詐資料庫的開發背景及數據查詢方法。 曹建軍老師講道:「SGS此次在國內重磅發布的食品欺詐資料庫旨在幫助食品企業在研發、採購、生產、質量安全管理等各個環節降低食品欺詐/摻假風險,同時也為企業滿足相應法律、法規、標準等要求提供了一個實時參考的大數據平臺。 該資料庫承載了全球以往的食品欺詐 /摻假事件、文獻信息和案例,收集整理了數千種具體產品/原料的食品欺詐、摻假、摻雜的歷史數據,並深入進行EMA(經濟利益驅動型食品欺詐)的危害分析、成分對比、地理熱圖等方面多維度分析,能夠幫助企業進行有效食品欺詐風險防控。」
【來源:美通社】【作者:SGS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