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P新的食品欺詐資料庫有助於本行業和監管機構降低食品摻假風險

2020-12-05 美通社

馬裡蘭州羅克維爾2016年8月5日電 /美通社/ -- 美國藥典委員會U.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簡稱USP於今日推出新一代食品欺詐資料庫FFD 2.0),幫助食品廠商和零售商在獲知情況後作出與其產品成分有關的決定特別是潛在摻假風險較大的成分。其目標是保護品牌,增強消費者信心並為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簡稱FDA)最近制定的全新食品安全法規提供支持。

U.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 (PRNewsFoto/U.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

食品欺詐又稱經濟利益驅動型摻假economically-motivated adulteration簡稱EMA))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和公共健康問題,據估計,本行業每年為此耗費100150億美元多達10%的全球食品供應受此影響

和以往相比當今的消費者受教育水平更高食品欺詐可能會給廠商品牌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害來自Mondelēz InternationalTodd AbrahamUSP理事會成員利用食品欺詐資料庫2.0食品廠商可以查看以往的欺詐事件採取積極措施保護自己的供應鏈以此保護廠商的聲譽確保消費者對其產品充滿信心

USP FFD 2.0的另一個好處是能支持廠商遵守FDA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全新法規。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Food Safety Modernization Act,簡稱FSMA)要求食品廠商和零售商識別和分析包括因EMA引起在內的潛在危害,並將此作為食品安全計劃的組成部分。FFD 2.0提供特定摻假物危險報告,廠商和零售商可以迅速、輕鬆地識別已知的被潛在危險物質汙染的成分。全球食品安全計劃(Global Food Safety Initiative,簡稱GFSI)是一項由業界推動的倡議,該倡議為食品安全管理系統提供指南,並規定了類似的開展漏洞評估並建立控制計劃的要求。

食品中摻入的物質可包括工業染料、增塑劑、過敏原或其它不得用於人類食用的物質USP食品項目科學主管Jeffrey Moore博士說要明智地消除風險首先要有可靠的數據評估特定食品供應鏈存在的潛在危險因素食品欺詐資料庫2.0朝這個方向邁出了第一步

這次資料庫升級收錄了大量全球食品欺詐記錄不僅涵蓋數千個成分和相關汙染物還包括從全球科學文獻、媒體報導、監管記錄、司法記錄和貿易協會收集的事件報告、監測記錄和分析方法。用戶還可以利用FFD 2.0的新特性(可自定義的操作界面)發現歷史趨勢和漏洞,其中包括在新食品欺詐記錄發布時自動發送提示信息,以及對感興趣的成分執行自動分析。

新資料庫包含由學術界、行業和監管機構的科學家和食品欺詐專家提供的數據能更全面地提供食品欺詐方面的歷史資料USP食品成分專家委員會主席Jonathan W. DeVries博士說。USP專家委員會負責制定和修訂USP的質量標準及相關工具,充分利用各委員的經驗和專長。

「USP的專家委員會正努力開發資料庫和其它工具從宏觀的角度打擊食品欺詐因此要防止供應鏈今後再次出現食品欺詐事件較好的辦法就是充分利用這類資料庫和工具。這些資源合在一起就能提供廠商和零售商需要的工具,保護其品牌,遵守各項法規並增強公眾信心」,DeVries博士補充說。

欲了解FFD 2.0和其它食品欺詐防範工具的詳情包括標準、培訓和諮詢服務請訪問網站http://foodfraud.org

相關焦點

  • 國內第一個公開發布的SGS食品欺詐資料庫正式上線
    近日,國內第一個 公開發布的 食品欺詐資料庫重磅上線,該資料庫由國際公認的檢驗、鑑定、測試和認證機構 SGS 主導開發 。這意味著國內食品企業將有渠道 實時查詢獲取 涉及38大食品品類、近萬種具體產品和成分的食品欺詐摻假數據及相應事件文獻信息,同時這也為國內整個食品供應鏈的食品欺詐風險管控注入了強心劑,食品欺詐摻假將無所遁形。
  • USP 食品造假資料庫案例數量增加60%
    根據 USP的定義,更加具體的食品成分造假以及蓄意或出於經濟利益的摻假是指銷售者為了獲得經濟利益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不正當地添加造假成分或去除或取代真材實料。 USP 資深科學聯絡人兼資料庫創建者和主要分析師 Jeffrey Moore 博士表示:「儘管幾個世紀以來,食品造假現象一直無處不在,其中不乏很多記錄在案的造假案例,但我們認為,我們對食品造假的了解僅僅只是冰山一角。
  • 基因測序技術在食品檢測領域的應用
    基因測序技術是分子生物學研究和生物工程領域一項重要的基礎技術手段。近年來,測試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檢測通量有了革命性的改進,同時大大降低了測序成本。此外,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無論是生產者、消費者還是監管檢測機構,都需要開發更精確、更高效的檢測方法,基因測序技術正迎合了這樣的需要,故而,基因測序技術與食品檢測領域的結合也應運而生。
  • NGS「火眼金睛」讓假冒偽劣食品無所遁形
    基於龐大的物種資料庫信息(15000種哺乳動物類、鳥類、水產動物類、魚類、植物類、微生物和過敏原類),NGS能識別食品樣本中含有的所有物種。歷來,任何人為或者意外導致的食品摻假與汙染都是不可接受的。21世紀的今天,食品加工和生產中的上述風險都是可識別和可預防的。
  • 港媒:假牛肉僅冰山一角 食品欺詐考驗全球監管
    中新網3月13日電 香港《文匯報》13日刊文說,歐洲「馬肉風波」令全球進一步關注食品欺詐問題。食品標籤與成分不符並不罕見,如南非已在香腸及漢堡驗出驢、水牛及山羊的基因。馬肉風波意味在全球一體化加速、經濟不景促使消費模式改變、食品生產技術提高等多種因素交錯下,未來可能有更多食品風波被揭發。
  • 關於第三方機構參與食品安全監管的思考
    食品安全關係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更關係到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本文主要從食品安全「第三方」監管概念入手,深入分析第三方機構參與食品安全的必要性,就如何有效發揮「第三方」食品安全監管作用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關於印發食品生產經營風險分級管理辦法(試行)的...
    ,科學有效實施監管,提升監管工作效能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制定了《食品生產經營風險分級管理辦法(試行)》,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風險分級管理,是指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以風險分析為基礎,結合食品生產經營者的食品類別、經營業態及生產經營規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監督管理記錄情況,按照風險評價指標,劃分食品生產經營者風險等級,並結合當地監管資源和監管能力,對食品生產經營者實施的不同程度的監督管理。第三條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食品生產經營者實施風險分級管理,適用本辦法。
  • 提升食品安全智慧監管的效能
    從當前我國食品安全風險因子的產業鏈分布來看,農藥獸藥殘留和添加劑濫用是食品安全的最大風險。但各地現有智慧監管布局的重點卻是在流通、加工等下遊環節,加大了下遊監管壓力,增加了治理成本,影響治理效果。而且,目標群體與區域布局失衡,容易導致風險向監管薄弱區域轉移。
  • 大咖眾議食品供應鏈挑戰 助力食品安全水平整體提升
    「國際食品安全最佳實踐論壇」,以期通過全球食品行業的食品安全最佳實踐分享與交流,促進食品企業通力合作,助力行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整體提升。嘉吉蛋白中國食品安全質量法規總監謝志新表示,這歸功於食品安全文化建設和系統管理方面的有效性和有序性。「嘉吉在供應商和外部加工商管理方面建立了高效的管理系統和物料資料庫、基於科學的物料和生產商評估系統、基於風險的供應商分級管理和監管模式、對重點供應商實施全產業鏈審核監管、專業的供應商審核監管團隊、全方位食品安全文化建設。」
  • 大咖共話:助力行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整體提升
    近年來,在食品行業監管部門、科技界、企業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的食品安全環境持續改善,公眾食品安全滿意度穩步提升。然而,在食品供應鏈日益全球化和複雜化的今天,食品行業仍面臨新的未知挑戰。謝志新表示,「總結來說,嘉吉在供應商和外部加工商管理方面有六點:建立高效的管理系統和物料資料庫、基於科學的物料和生產商評估系統、基於風險的供應商分級管理和監管模式、對重點供應商實施全產業鏈審核監管、專業的供應商審核監管團隊、全方位食品安全文化建設。」
  • 共建共享,融合創新—2019年食品真實性技術核磁共振波譜技術分論壇...
    針對蜂蜜和果汁的摻假形式,現有檢測方法具有局限性,布魯克依託新品Bruker FoodScreener推出了食品質量和真實性分析整體方案。該平臺基於7萬餘個真實樣品建立了可靠資料庫,可對蜂蜜的產地、蜜源植物和摻假進行準確鑑定,一鍵式全自動化的食品檢驗認證平臺,能夠檢出具有挑戰性的C3和C4糖漿摻假,可對高端蜂蜜(例如麥努卡)進行鑑定。該平臺同樣適用於果汁、食用油、香辛料和烈性酒等其它食品的檢驗。
  • 淺析加拿大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方式方法
    聯邦衛生部主要負責制定所有在加拿大銷售的食品的安全及營養質量相關要求;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FIA)負責跨省銷售的所有國產和進口食品和預包裝食品的監管,並根據衛生部的健康風險評估,執行和實施衛生部制定的食品安全法規和標準。省級食品安全機構負責管轄範圍內相關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監管並對企業生產食品的質量進行檢測。市政部門負責向轄區食品經營者、飯店、商店等提供公共健康標準,並對標準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 後疫情時代 特殊食品迎來發展新機遇
    應該把臨床營養學納入醫學必修課,加強營養科學研究,建立國際上最大的腫瘤患者營養狀況資料庫。  持相似看法的,還有菲仕蘭食品配料成人營養市場總監田風華表示,中國消費者尤其超過65歲的消費者對肌肉的質量和力量非常關注。肌肉可以保證身體機能,加速新陳代謝,幫助傷口癒合。保持肌肉的必要條件,就是蛋白質和運動。
  • 中國和美國嬰(幼)兒配方食品監管比較分析
    食品夥伴網訊 為保障嬰(幼)兒健康,滿足其生長發育需求,世界各國/地區紛紛制定了嬰(幼)兒配方食品的相關規定,實行嚴格的食品監管,嚴格把控食品安全。為使更多讀者了解嬰(幼)兒配方食品,食品夥伴網將從定義、分類、監管機構及管理模式四個方面對中國和美國的嬰兒配方食品進行比較分析。
  •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查詢平臺開通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查詢平臺開通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01 11:17 來源: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網站    為方便查詢和使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提高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利用度,支撐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科技標準司經協商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司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近日,總局外網已設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檢索欄目。
  • 緊盯主體責任 青島多措並舉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青島新聞網10月16日訊(記者 黃曉)食品生產環節是食品安全鏈條中,系統性風險最高的一環。為切實提高食品生產防範和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的能力,青島市場監管局按照國家總局、省局部署要求,開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年行動」,堅持問題導向,創新監管方式,不斷提高生產企業食品安全水平,推動高質量發展。推行「三項制度」 夯實主體責任的制度基礎食品安全授權制度。
  • 澳監管機構承認食品中含可能對人體有害添加劑
    新華網北京10月26日電 澳大利亞食品監管機構近日承認,澳大利亞多種食品內含有兩種可能對人體有害的添加劑,而此前該機構表示對此不知情。據澳大利亞《時代報》近日報導,澳新食品標準局上周稱,大量受消費者喜愛的沙拉醬、調味汁中含有二氧化鈦和二氧化矽的納米微粒,這兩種納米添加劑可能對人體有害。
  • 食品組學:食品分析現在和未來的挑戰(1)
    隨著消費者對於食品成分和食品安全的日益關注,食品科學當中分析方法和技術的應用也在不斷的發展當中。   和過去一樣,食品分析的第一要務依然是確保食品安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食品分析實驗室也逐漸以現代儀器分析方法取代經典的化學分析方法,來滿足當前全球化的食品安全需求。此外,新的歐盟法規(例如EC 258/97或EN 29000,以及隨後發布的版本)、美國的營養標籤與教育法案,以及蒙特婁協議等對食品實驗室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 深入推進餐飲行業治理 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浙江還率先實現「三小」行業「多證合一」改革,加快推進食品小作坊、小食雜店、小餐飲店「三小」行業「準入即準營」。這有利於共同優化長三角地區營商環境,使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立法保障更加堅實。江浙滬皖四地還聯合印發《2019年長三角食品安全區域合作工作計劃》,推動區域食品安全監管一體化建設和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長三角地區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制度揭密
    作為農業部化學局的負責人,威裡於19世紀80年代在美國不同地區建立了檢驗機構,對食品摻假進行檢驗;1887年到1893年間,在威裡主持下,農業部化學局出版了由8部分組成的「食品和食品摻假」報告,指出許多食物都普遍存在摻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