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信息網訊 「2019年食品真實性技術與產業發展國際論壇暨食品真實性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年會」在京召開,為食品真實性領域搭建技術、交流、合作平臺,推進食品真實性的國際共識,促進食品行業穩步健康發展。核磁共振作為食品真實性檢測的高效技術,在鑑別真偽和產地溯源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核磁共振波譜技術分論壇邀約國內外專家從方法研究、技術應用、常見問題等方面展開交流。
楊海軍 清華大學 會議主持人
寧永成 清華大學 會前致辭
本論壇由清華大學楊海軍主持,出席嘉賓有清華大學寧永成教授、希臘約阿尼納大學質量保證與認證機構副主席Ioannins P.Gerothanasis教授、布魯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任萍萍博士、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樊雙喜博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分析測試中心副主任向俊鋒研究員、捷克布拉格化工大學Leos Uttl博士、秦皇島海關技術中心蜂產品實驗室副主任崔宗巖博士、湖北省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王小花博士和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馮翠萍等。
Ioannins P.Gerothanasis 希臘約阿尼納大學質量保證與認證機構副主席
報告主題:基於化學分析和代謝組學的核磁共振技術在天然產物和食品化學中的應用
Gerothanasis以無需提純衍生化處理監測食品代謝物動態變化、有機乳和普通乳脂肪組分中代謝物鑑定、脂質氧化產物的定性和定量檢測等為例,重點介紹了核磁共振技術在天然產物和食品化學中的最新應用進展。核磁共振在方法學上具有顯著的優勢,有潛力成為用於定量檢測的首選分析技術,未來仍需更多努力,讓它的適用範圍更廣泛。
任萍萍 布魯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報告主題:Bruker FoodScreener:蜂蜜和果汁的摻假及溯源方案
針對蜂蜜和果汁的摻假形式,現有檢測方法具有局限性,布魯克依託新品Bruker FoodScreener推出了食品質量和真實性分析整體方案。該平臺基於7萬餘個真實樣品建立了可靠資料庫,可對蜂蜜的產地、蜜源植物和摻假進行準確鑑定,一鍵式全自動化的食品檢驗認證平臺,能夠檢出具有挑戰性的C3和C4糖漿摻假,可對高端蜂蜜(例如麥努卡)進行鑑定。該平臺同樣適用於果汁、食用油、香辛料和烈性酒等其它食品的檢驗。
樊雙喜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
報告主題:食品非目標1H NMR指紋圖譜技術的標準化研究
樊雙喜簡單概述國內外食品領域非目標1H NMR指紋圖譜技術的標準化研究進展,以葡萄酒非目標1H NMR指紋圖譜技術標準化研究為應用實例,重點介紹該技術標準化遇到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未來納入科技監管體系的思考。在此基礎上,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團隊對葡萄酒非目標1H NMR指紋圖譜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至今共採集檢測中國葡萄酒真實樣品3500多個,建立並完善了中國葡萄酒非目標1H NMR指紋圖譜資料庫,該資料庫在葡萄酒真偽鑑別和產地溯源等方面具有高價值的實踐意義。他希望同更多的研究單位和企業開展聯合研究,共同推動國內非目標1H NMR指紋圖譜技術標準化應用研究進程。
向俊鋒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分析測試中心副主任
報告主題:核磁檢測標準的制定與常見故障處理
向俊峰的報告解答了在核磁測試中,如何通過高質量核磁樣品得到優質核磁圖譜。他以多個實驗室圖譜的具體問題為例,從核磁管參數、管體表面光潔度、合格的氘代試劑、樣品前處理等方面介紹核磁樣品製備及譜圖處理中常見誤區,並依據處理經驗總結出詳細檢測標準。該詳細檢測標準可作為實驗準備和問題處理實用指南。
Leos Uttl 捷克布拉格化工大學
報告主題:基於代謝組學的葡萄品種真實性鑑別技術研究
Leos Uttl博士介紹了捷克酒類市場概況,並通過研究表明基於U-HPLC-HRMS/MS分析的代謝組學指紋圖譜技術可以應用於白葡萄酒品種鑑別。他以代謝組學分析軟體MarkerView(Sciex)和SIMCA(Umetrics)進行數據分析,建立了葡萄酒品種真實性鑑別模型。
崔宗巖 秦皇島海關技術中心蜂產品實驗室副主任
報告主題:基於核磁共振的中國蜂蜜真實性樣品資料庫構建與真實性檢測技術研究
崔宗巖介紹了國內外蜂蜜摻假現狀和相關檢測技術發展趨勢。秦皇島海關技術中至今共採集中國蜂蜜樣品1800多批次,初步構建了中國蜂蜜真實樣品資料庫。基於資料庫背景,開發了基於核磁共振(NMR)的蜂蜜摻偽鑑別檢測方法,並應用於實際樣品檢測,取得了良好反饋。此項工作,為蜂蜜摻假鑑別、品質和質量評價提供新的技術支持和數據支撐,並具有不斷升級完善的可拓展性。
任萍萍 布魯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報告主題:Bruker FoodScreener:全自動的葡萄酒質量認證方案
任萍萍由葡萄酒的摻假形式、傳統靶向方法的局限性,引出Bruker FoodScreener基於指紋圖譜的新方法。Bruker Wine-Profiling可提供全自動一鍵式解決方案;提供22個葡萄品種、6個國家、13個產區、白葡萄酒年份以及是否摻假的自動鑑定。
王小花 湖北省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
報告主題:核磁共振(NMR)技術在食品溯源鑑別中的應用——食醋等
王小花指出了生物源性樣品和化學源性樣品在分析方法上的差異。通過對實驗室食醋樣品的摻偽研究,詳細介紹了NMR常規分析技術及同位素分析技術在食醋、醬油溯源鑑別中的研究現狀。未來希望通過更多豐富的數據和實驗經驗,使該方法實現標準化,縮短繁瑣的前處理時間,充分發揮核磁的無損化優勢。
馮翠萍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
報告主題:食品中微量組分核磁共振定量技術研究
馮翠萍對核磁定量技術進行了詳細介紹,比對了各種定量方法的優缺點,並總結了影響定量準確性因素。依據焦糖、水蘇糖等樣品的檢測實驗,總結了靈敏度相對質譜較低、信號重疊較嚴重、設備普及率低等局限性,核磁定量技術的局限性。隨著核磁技術的進步及靈敏度解析度的逐步提高,二維等定量技術逐步成熟,定量核磁技術必然會迎來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核磁共振是食品真實性檢測的高效技術,在鑑別真偽和產地溯源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食品真實性的推進,將為食品企業創造良性競爭環境,進而推動整個食品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期待核磁共振技術逐步成熟,成為輔助食品真實性進步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