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P 食品造假資料庫案例數量增加60%

2020-12-05 美通社

--容易涉及成分造假的食品新增海產品、混濁劑和檸檬汁

馬裡蘭州羅克維爾2013年1月25日電 /美通社/ -- 美國藥典委員會(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簡稱 USP)食品造假資料庫中新增了近800項食品造假案例,提供了有關當今的食品供應中容易涉及成分造假的食品的最新信息。該資料庫的第一個版本收錄了1980年至2010年公布的1300項食品造假案例。新增案例使該資料庫的食品造假案例總數量增加了60%,其中大多數為2011年至2012年在學術期刊和一般媒體上發布的新信息。

由 USP 食品科學家們撰寫的初步資料庫分析報告於2012年4月5日發表於《Journal of Food Science》。該研究報告指出,牛奶、植物油和調味品是已發布報告中記錄的涉及成分造假最多的三種食品。USP 科學家們開展的最新信息分析報告顯示,2011年與2012年的趨勢類似,在該報告中,海產品(魚蝦等)、混濁劑和檸檬汁被納入容易涉及成分造假的食品類別中。

食品造假是一個統稱概念,涵蓋在食品、食品成分或食品包裝中蓄意使用替代品和添加劑或進行篡改或虛報或出於利益做出虛假或誤導性的食品聲明。根據 USP的定義,更加具體的食品成分造假以及蓄意或出於經濟利益的摻假是指銷售者為了獲得經濟利益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不正當地添加造假成分或去除或取代真材實料。

USP 資深科學聯絡人兼資料庫創建者和主要分析師 Jeffrey Moore 博士表示:「儘管幾個世紀以來,食品造假現象一直無處不在,其中不乏很多記錄在案的造假案例,但我們認為,我們對食品造假的了解僅僅只是冰山一角。通過收集和分析學者、監管部門和媒體發布的各種公開信息,該資料庫讓大眾更加了解到這一很大程度上未知的領域。最終,我們希望該資料庫能夠被全球食品生產商、監管部門、科學家和其它人士使用,以幫助提升食品安全,無論是用來提供更加全面的已知和潛在危險的知識、促進更加準確的食品摻假檢測方法的研發、刺激消費者和立法者等人的食品安全意識或通過其他方式以增加食品造假的實際操作難度。食品造假是一種不道德的有害行為,對公眾健康和企業都會造成一定的威脅。」

USP 是一家非營利性科學組織,其發布的《食品化學法典》(FCC) 是國際公認的標準各論,用於驗證全球各地使用的食品成分的特性、品質和純度。《食品化學法典》是USP專家委員會下屬食品配料專家委員會(會長為 Andrew Ebert 博士)的一項重要決策。USP 科學人員與來自該專家委員會的科學人員以及其他學者一起合作,共同推動 USP 食品造假資料庫的發展。

造假食品與成分

在資料庫中新增的學術期刊發布的食品造假信息中,涉及造假最多的食品配料為橄欖油、牛奶、藏紅花、蜂蜜和咖啡(在1980年至2010年的分析報告中均位列前七),其次是茶、魚類、混濁劑(通常用在果汁中,以提升視覺效果和新鮮感)和黑胡椒-上述配料在1980年至2010年的分析報告中均排在前25名開外。在調查的新媒體和其他報告中,資料庫中最具代表性的產品為牛奶、魚類、薑黃、辣椒粉和食用油(在1980年至2010年的分析報告中均位列前12名),其次是蝦、檸檬汁和楓蜜(在1980年至2010年的分析報告中均位列前25名開外)。食品造假案例包括:

牛奶、植物油和調味品:資料庫記錄了印度的鮮奶摻假事件、在北美發生的用麥芽糊精等填充劑稀釋牛奶粉事件,在南美發生的用植物油替代乳脂事件以及中國的食用油造假事件,即用無處不在的廉價地溝油(重新用作食用油的廢油)代替食用油和橄欖油。在調味品方面,資料庫記錄了很多用廉價的調味品或填充劑稀釋和代替真正調味品的案例。

海產品:美國的海產品年銷售額達到了800億美元,其中超過80%的魚類靠進口,因此海產品生意盛行,而造假也成為了一項非常嚴重的問題。 資料庫中收錄的海產品造假案例包括將玉梭魚標成白金槍魚或鯧魚出售。玉梭魚在義大利和日本禁止出售,其他國家針對這一魚種也發布的貿易和消費通告。玉梭魚含有大量的蠟酯,可能引發一種被稱為 gempylotoxism 的食物中毒。河豚也是資料庫中記載的海產品造假案例之一,在美國發生過將河豚標成安康魚以規避進口和其他限制的事件。美國和全球其他地區都發生過河豚中毒事件。 Moore 稱:「海產品的食品安全控制具體到個別品種,因此用一種魚替換另一種魚會引發食品安全問題。」

混濁劑:正如幾年前中國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是當年最嚴重的食品醜聞一樣,混濁劑事件也是2011年最糟糕的食品醜聞。多項資料庫記錄顯示,可塑劑鄰苯二甲酸雙(2-乙基己基)酯 (DEHP) 和其他相關鄰苯二甲酸冒充混濁劑代替價格更高的棕櫚油或果汁、果醬和其他產品中允許添加的食品配料。造假範圍之廣,涉及315家公司的877種食品,206種產品出口至22個國家;臺灣約4000人受影響。DEHP 相關的安全問題包括癌症和影響兒童生殖器正常發育。DEHP 可用於食品接觸材料(封條和包裝等)中,然而它在食品中的允許含量有著嚴格的規定,一般不能超過約1.5 ppm,而在已經發布的食品造假案例中,食品和膳食補充劑的 DEHP 用量分別達到了2-34 和 8,700 ppm。混濁劑造假現象已經持續了多年,但它也像其他食品造假一樣,如果沒有馬上出現疾病症狀,一般很難被發現。然而,如本文所述,消費者如果長時間食用不能檢出的有害摻雜劑依然會引發嚴重的健康問題。

USP 正在積極完善補充食品造假資料庫。欲向資料庫添加內容或搜索免費資源,請訪問:www.foodfraud.org。媒體諮詢,請訪問:mediarelations@usp.org:

USP-自1820年開始,致力於促進公眾健康

美國藥典委員會 (USP) 是一個科學的、非營利性的標準制定機構,致力於通過制定公共標準和相關項目確保藥品和食品的質量、安全和效力,從而達到促進公眾健康的目的。USP 的標準在全世界範圍內得到廣泛認可和使用。垂詢 USP 更多詳情,請登錄 http://www.usp.org。

聯繫人: Francine Pierson
電話:301/816-8588,電郵: fp@usp.org

相關焦點

  • USP新的食品欺詐資料庫有助於本行業和監管機構降低食品摻假風險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簡稱USP)於今日推出新一代食品欺詐資料庫(FFD 2.0),幫助食品廠商和零售商在獲知情況後作出與其產品成分有關的決定,「要明智地消除風險,首先要有可靠的數據,評估特定食品供應鏈存在的潛在危險因素,食品欺詐資料庫2.0朝這個方向邁出了第一步
  • 仿生食品是造假嗎?
    仿生食品是造假嗎?我們在外包裝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一些魚丸類、蟹棒類食品,原料都是魚糜、澱粉、水、鹽和一些其他的添加劑;而素毛肚、蝦仁的成分則是魔芋精粉等。這些東西到底是什麼?是造假嗎?吃了之後對身體有毒害嗎?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圖片來源於網絡什麼叫仿生食品?
  • 國內第一個公開發布的SGS食品欺詐資料庫正式上線
    近日,國內第一個 公開發布的 食品欺詐資料庫重磅上線,該資料庫由國際公認的檢驗、鑑定、測試和認證機構 SGS 主導開發 。 開發的食品欺詐資料庫為食品供應鏈企業開展脆弱性評估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工具,建議企業能夠積極應用科學的工具來加強自身食品欺詐預防管控,這同時也是對消費者的有效保護。」
  • 聯合國組織研究稱轉基因作物汙染案例增加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4月15日報導,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跨國研究指出,食品和飼料受轉基因作物汙染比例漸增,這可能與生產和貿易的數量增加有關。然而,近半數國家表示,他們缺少查驗轉基因成分的有效工具。據報導,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日前在羅馬發表與轉基因作物相關的報告,這份研究向包含歐盟在內的193個國家發出問卷,回收率為39%。
  • 聽說有人居然喜歡被綠——綠大地財務造假案例分
    聽說有人居然喜歡被綠——綠大地財務造假案例分析繼之前的萬福生科和鄭百文之後,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一家頭頂「不詳」名字的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綠大地財務造假案。據報告,綠大地的報表上顯示的苗木價格與市場上的價格完全不一致,某種苗木市場上報價是60元,但到了綠大地這裡就變成了300元。除了貨物價格造假外,地價也是假的。綠大地總部位於昆明經濟開發區內,在二環以外,屬於偏遠的郊區人煙稀少,綠大地報的土地低價是100萬元一畝,實際上當時經濟開發區的低價是20萬元一畝。此外,綠大地還大量通過陰陽合同來虛增資產的帳目價值。
  • 食品檢驗檢測報告真假現在就可權威查詢,檢驗造假或終身禁業
    來源:百家號·食品視界 作者:秋豐食品等行業的檢驗檢測報告造假行為,嚴重損害了市場秩序和消費者利益。而對於數量繁多的檢驗檢測報告,廣大企業和消費者不知真假,也很難查證。食品檢驗檢驗檢測是判定食品等產品質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手段,具有專業性、科學性的特點,絕對不能馬虎,更不能造假!
  • 23魔方推出「基因尋親」功能,依託60萬人資料庫發現親人線索
    尋親者將自己的DNA採集後,在一個60多萬人的資料庫進行智能匹配,通過算法發現與其基因關係相近的人,從而一步步鎖定親人的線索……這是國內著名基因檢測公司23魔方推出的基因尋親功能。通過這一功能,已有多位尋親者成功找到親屬。
  • 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聞發布會通報典型案例
    據了解,2016年全年石家莊市所轄22個縣(市)區共立案查處各類食品藥品違法違規案件2347件;行政處罰金額2516萬餘元,移送司法機關案件24件,搗毀制假窩點13個,辦結各類案件2227起,結案率94.9%。全年持續開展的「九項攻堅行動」期間查辦案件、特別是查辦大要案件數量均創歷史新高。
  • 遭渾水做空之後,瑞幸被塵光研究質疑財務和業務數據造假
    塵光研究強烈質疑瑞幸咖啡IPO招股書中披露的2018年第四季度和2019年第一季度存貨數據嚴重造假,推斷其2018年第四季度預製食品存貨虛增17.27倍,2019年第一季度虛增16.52倍。
  • 震驚的論文造假事件 「一場與SCI有關的醜聞」
    文章還表示,調查工作仍在繼續,問題論文數量可能繼續攀升。消息迅速傳回國內,在網際網路上引爆新一輪對學術造假的聲討。井岡山大學校長張泰城回應媒體:發生這樣的事情,學校感到非常震驚。井岡山大學黨委書記萬繼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發出感慨:「在一個刊物、短短一段時間內發表幾十篇論文,這已經是有點瘋狂的行為了。」然而,這一切不是沒有徵兆。
  • 深圳發布全球食品安全標準與技術法規動態對比資料庫
    &nbsp&nbsp&nbsp&nbsp深圳新聞網4月27日訊 (記者 張蕊)深圳食品主要依賴外地供應,從全球多個國家地區進口食品,輸入性風險高並將長期存在。對此,深圳市歷時近兩年,建成國內首個全球食品安全標準與技術法規動態比對資料庫,並於今日對外發布。
  • 研究員開發新算法打擊學術造假 用AI查重論文圖片
    經測算,在所有論文中,約1.5%存在學術不端的嫌疑,0.6%確認存在圖像方面的論文造假。  在學術造假上,圖片是藏汙納垢的死角。《科學》(Science)雜誌和《撤稿觀察》(Retraction Watch)2018年發布報告稱,在過去10年裡,學術期刊撤回的論文數量增加了10倍。這些論文中,約有1.7%是因為篡改了論文圖像被撤回。
  • 全省食品標籤標識專項檢查 造假將被嚴厲打擊
    楚天都市報12月29日訊(記者詹鈃)近日,記者從湖北省市場監管局獲悉,為切實規範食品標籤標識,更好維護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該局將進一步加強食品標籤標識監管,重點檢查白酒、固體飲料等,產品的標籤標識,嚴厲打擊食品標籤標識違法違規行為。
  • 島津公司獨特的質譜快速篩查資料庫--Compound Composer
    隨著國外各種法製法規的引入(如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以及我國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等法規的不斷完善,待檢測殘留農藥及有害化學品的數量在不斷增加,標準樣品的獲得以及配製、保存所花費的大量人力財力,使檢測部門越來越難以承受。
  • 歐盟食品安全局介紹食品和飼料中化學危害物毒理學資料庫OpenFoodTox
    食品夥伴網訊  據歐盟食品安全局消息,1月18日歐盟食品安全局介紹了食品和飼料中化學危害物毒理學資料庫OpenFoodTox。     歐盟食品安全局OpenFoodTox資料庫包含每一種物質的人體健康、動物健康以及毒理學風險評估內容,該資料庫提供開源數據,包含物質特徵相關的ESFA評估報告信息、背景條例以及危害物毒理學終點值匯總。
  • 石家莊市食藥監局發布2016年食品藥品十大典型案例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從河北省石家莊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獲悉,該局於2017年1月19日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全市2016年查辦的10起食品、藥品典型案件。這些案例是:1、深澤縣深澤鎮王場小學未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案;2、石家莊慧宗商貿有限公司未經許可經營食品案;3、石家莊市鹿泉區元富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生產食品案;4、北京御生堂集團石家莊製藥有限公司生產銷售劣藥上清丸案;5、河北嘉泰醫藥經營有限公司向無資質藥房銷售藥品案;6、天津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石家莊分公司未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許可證審查案;7、裕華區桃李閣餐廳未經許可從事餐飲服務活動案
  • 民生大數據:近十年食品不良事件分析報告
    摘要 :本報告使用DataFocus系統,數據來源於由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收集的2004年到2017年的關於食品、膳食補充劑和化妝品的不良事件和產品投訴報告的信息,案例主要從年份、產品類別方向分析不良事件總體發生頻率的變化趨勢,找到不良事件發生較多的三類產品,並對其中數據明顯異常的兩類產品進行進一步分析,從引發事件後果方面分析不良事件的影響程度,以及從當事人畫像中分析如何通過從特定人群角度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
  • 大學生徵集網友建「中國食品安全資料庫」
    然而,復旦大學碩士三年級研究生吳恆卻看不下去了,他用一個月時間,和34名志同道合者一起,做了一個《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新聞資料庫》。6月17日,相關報告發布並在網站上線的當天,吳恆接受了中國青年報記者的專訪。一個月完成的報告2011年5月11日,吳恆在人人網和博客上發布了一篇日誌,召集志同道合的人來共同建立一個中國食品安全資料庫。
  • 2015年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烤肉店使用罌粟殼
    中新網3月14日電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2015年,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廣泛收集案件線索,深入開展調查取證,加強與公安機關的協調配合,依法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了一批涉案金額高,違法性質惡劣,社會影響大的重大案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篩選了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予以公布。
  • 男子買1000箱食品,乾燥劑裡卻暗藏「玄機」,廠家:為了增加重量
    平時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吃點小零食,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小食品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廠家為了能夠吸引消費者的眼光,不僅在食品口味上費盡心思,很多廠家對於產品的包裝也是大做文章。雖然商品多了,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問題也是越來越看重,秦先生就在自己購買的小食品中發現了玄機,這個問題讓他非常氣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