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徵集網友建「中國食品安全資料庫」

2021-01-13 網易新聞

核心提示:復旦大學研究生吳恆在網上徵集到30名志願者,建立《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新聞資料庫》。他們篩選出有明確來源、有受害者的2107篇新聞報導,製作2849條記錄,提取出事發地、食品種類、對人體有害的原因等關鍵詞。吳恆說他的目的是想讓不明真相的民眾認識有毒食品。

人造的雞蛋,塑料造的銀魚,糖水變的蜂蜜,豬肉變的牛肉……在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的當下,人們對有毒食品的報導已見怪不怪。然而,復旦大學碩士三年級研究生吳恆卻看不下去了,他用一個月時間,和34名志同道合者一起,做了一個《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新聞資料庫》。6月17日,相關報告發布並在網站上線的當天,吳恆接受了中國青年報記者的專訪。

一個月完成的報告

2011年5月11日,吳恆在人人網和博客上發布了一篇日誌,召集志同道合的人來共同建立一個中國食品安全資料庫。他在日誌中說:「我不是一個喜歡麻煩別人的人,特別是這種沒有物質回報、付出了不一定得到別人理解的事情。但這一次,要我一個人來做完,的確有點難。」

讓吳恆沒有想到的是,1天之內,他就徵集到了33位志願者,大多來自他的近2000名人人網好友,包括22位「80後」,3位「90後」,甚至還有一名高三的學生。

5月13日,團隊正式開始運作。17天內,共查閱相關報導17268篇,約1000萬字,從中篩選出有明確來源、有受害者的2107篇報導,製作了2849條記錄,並為每篇報導提取了包括事發地、涉及食品的種類、對人體有害的原因等在內的關鍵詞。

5月27日,他們開始進行數據成果的標準化處理,參考了《食品安全法》,加之團隊中有學食品專業的同學,最終將有害食品分為「造假、過期、添加劑、混有異物、包裝材料有問題、無證經營、產品不合格、檢疫不合格、衛生不達標、其他」10種。

6月17日零點,發布資料庫及調查報告的官方網站「擲出窗外」正式上線,《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新聞資料庫(2004-2011)》出爐,還提供地區、食品名、關鍵詞等查詢。

這個項目的人力成本為零,所有搜集數據和建設網站的工作都是志願者義務完成的,所有的開銷來自購買域名和空間的200餘元。

吳恆的本科專業是空間信息科學,碩士專業則是歷史地理學,他笑稱,自己是「有人文關懷的工科生」,也是「有工科背景的文科生」。雖然兩門專業都是「打醬油」路過,但這個報告的完成就得益於他受到的兩方面訓練。作為歷史學科的學生,他對海量數據的收集、提取和整理相當在行;利用空間信息科學,他用自己熟悉的MapInfo軟體製作出了各個年份的「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形勢圖」以及時間、來源分布圖,用Excel數據透視表製作了總曝光率、各地曝光率的圖表統計。

項目結束後,吳恆總結出,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有幾個特點:涉及面特別廣、違法手段特別狡猾、危害特別巨大、查處特別困難。 在「擲出窗外」網站上,吳恆又專門添加了一項「我要補充」,以期待更多的網友在讀到曝光食品安全危機的新聞時,將標題與連結添加進資料庫,使資料庫不斷壯大和完善。他說,這項工作還未結束。

讓不明真相的群眾認識有毒食品

今年4月,吳恆看到多地曝出用牛肉膏製作假牛肉的報導,這成為他做這個項目的動力所在。研二快結束時,他在寢室忙著寫論文,習慣了點外賣,最愛吃的是學校後門小餐館的鐵板牛肉蓋澆飯。他覺得性價比很高,一大盤牛肉才不到10元。當時,一個室友常和他一起點外賣,但從不點牛肉,說牛肉是假的。但吳恆不相信有假牛肉存在,他覺得口感和味道都不差。此前,他從來沒有想到有毒食品距離自己這麼近,牛肉膏的報導,使他突然發現自己成了受害者。

吳恆由此開始關注食品安全事件。通過網絡搜索,他找到一個叫做「安全快報」的資料庫,該資料庫收集了1萬多條與食品相關的新聞報導,其中約6000條與有毒食品相關。在看了這些報導後,他才發現,食品安全事件爆發的地點和頻率是驚人的。當天中午,他糾結了很久,噁心得沒有去吃午飯。

吳恆自認是重度網絡依賴者,每天上網超過8小時,關心時事,但這方面的大部分新聞他都沒有讀過,其他人就更不會知道了。於是,他開始想做一個關於中國近10年來食品安全狀況的調查,讓「不明真相的群眾」重新認識自己身處的環境,並提醒大家,有毒食品一點都不遙遠。「知道真相但不告訴不明真相的人,這種不作為,在我看來是不可接受的。」

在召集日誌中,吳恆引用了一段話,來自約翰·多恩的《喪鐘為誰而鳴》:「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如果海水衝掉一塊,歐洲就減小,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因此,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而鳴。」

吳恆說,永遠不要對他人的苦難無動於衷,因為誰也無法保證下一個不是你。

「易糞相食」與「擲出窗外」

資料庫完成後,吳恆又撰寫了兩篇報告:《易糞相食:中國食品安全狀況調查(2004-2011)》與《擲出窗外:面對食品安全危機,我們應有的態度》。

採用「易糞相食」這個詞語,是受《左傳》中的詞語「易子相食」(意為災荒年間,父母不忍心吃自己的子女,就互相交換子女來吃)的啟發。五六年前,他曾在一個論壇上看到有網友以此發揮,用「易糞相食」來形容食品安全問題。

今年4月,吳恆讀到了上海查封染色饅頭的報導。問題饅頭的製作者面對記者採訪時說:「打死我都不會吃,餓死我都不會吃。」這讓他覺得又可氣又可笑:如果每個有毒食品的製造者都選擇這種思維方式,一個行業的人不吃自己生產的東西,覺得這樣就安全了,這場博弈就沒有贏家,大家都在「易糞相食」。在項目進行中,他又先後閱讀到東莞和重慶兩地用化糞池水熬地溝油的報導,這不就是現實生活中的「易糞相食」嗎?

「擲出窗外」,則源於大洋彼岸另一個國家的食品安全史。當吳恆讀到1906年,作家厄普頓·辛克萊根據其在芝加哥一家肉食加工廠的生活體驗寫成的紀實小說《叢林》時,他發現,即使在美國,一個世紀前,其食品生產行業同樣處於「叢林狀態」。

美國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也在吃早餐時讀到該書,突然「大叫一聲,跳起來,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來,又把盤中剩下的一截香腸用力拋出窗外」。羅斯福隨後與辛克萊見面,推動通過了《純淨食品與藥品法》,並創建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前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創立,是世界食品安全史上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被稱為「美國食品安全守護神」。

選擇這個名詞,還有另一個私人的原因。2000年,吳恆讀高中時,聽學長說過一件事情:幾年前,學校食堂曾將前一天賣不掉的飯菜第二天再賣,學生們忍無可忍,其中的活躍分子串聯了各個班級,終於有一天,大家去食堂購買了早餐後,把油條、大餅全部扔在了教學樓前的空地上,隨後,夥食的確有所改善。

在吳恆看來,在縣城的高中裡,學長們把油條從教學樓上扔下,與羅斯福在白宮把香腸從窗戶扔出,相隔百年,相距萬裡,卻是異曲同工:他們把早餐「擲出窗外」,他們在表達不滿。「為什麼要這樣做?我想那應該是因為他們相信,『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事情不會自己慢慢變好,需要外界的動力與刺激。」他希望,「擲出窗外」是每個人面對食品安全問題應有的態度。

「這個國家就是因為這樣一步步微小的改變而變得美好,希望我們做的事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堅持自己的善良就是成功。」項目的參與者趙悅說。

評選中的「達爾文獎」

在網站上,吳恆還設立了一個專題,評選「中國食品達爾文獎」。他給出了10個候選名單,發動網友為最噁心的食品安全事件投票,獎金為人民幣1.4元,將頒發給首家曝光該類食品的新聞媒體。他笑稱,這是取自「一塊死」的諧音,如果食品安全危機繼續下去,只能走向共同滅亡。

「達爾文獎」得名於美國的溫迪·若斯科特,這位《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不斷搜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類故事,其評選的「達爾文獎」旨在紀念這樣一些「笨死的人」:「他們通過愚蠢的方式毀滅了自我,大義凜然地把自己從人類的基因庫中永遠抹去,從而保證了人類長久的繁衍。」

吳恆認為,自己評選出的有毒食品製造者,也正是那些試圖以在食物中下毒這一愚蠢的方式毀滅自己所在民族,大義凜然地致力於把自己的民族從人類基因庫中永遠抹去,以保證剩下的人類長久繁衍的人。

對話吳恆:對食品製造業應「有罪推定」

記者:項目運行中遇到過什麼困難嗎,與參與項目的其他志願者合作有何感受?

吳恆:沒有遇到過任何困難,一切都按照計劃進行,除了花的時間太多,沒空陪女朋友。本次調查,除我以外的34人中,只有5人與我在現實世界中有過面對面的交往,而且他們全部是通過網絡獲知這次調查的,可以說這是一個只會發生在網際網路時代的故事。每個人的公益心和時間是有限的,但網際網路的奇妙之處在於它可以把這些聚集起來,積少成多,完成一個人在現實世界中不能完成的事情,再反過來影響現實世界。

網站的技術支持全部是由IT人士小白一個人完成的,他平日工作本已很辛苦,只能在下班後用自己的休息時間來一點一點寫代碼、建網站。此外,有的同學馬上就要答辯了,有的同學自己的工作本身要加班,但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參與,還有同學電腦都快崩潰了,還堅持工作,大家付出的努力都讓我很感動。

記者:花時間做這個調查,希望達到什麼目的?

吳恆:目的就是廣而告之。因為只有更多的人開始關注這個問題了,群策群力,下情上達,事情才有改善的可能。也許這份調查報告一如此前的諸多新聞報導一樣,似在湖心扔下一粒石子,激起了幾片水花,但隨後恢復平靜,像什麼也沒發生。這種結局對我來說,並不會覺得太有所謂,我曾努力過,就已足夠。很多年後回顧時,我可以坦然地告訴自己,當我們面對有毒食品的威脅時,我曾力所能及地和我的朋友們一塊兒做過點什麼。

我不能去告訴每個人,我也沒有「破開鐵屋」的能力,但至少我嘗試著叫醒那些熟睡或裝睡的人,讓他們注意到這件事情的嚴肅性。因為我想,如果醒的人多了,也許他們能聰明地想出辦法。最後的解決不可能是民間能夠完成的,必須有政府的作為才能改變現狀。我想引起周圍的人注意,或者讀此報告的讀者中有一二人將來有機會成為政策制定者,能以「身在公門好修行」的心態來應對針對普通民眾的食品安全危機,這是功德無量的善舉。

記者:對於調查結果,還有什麼問題和缺憾?

吳恆:我是按照新聞報導數量來做的統計和分布圖,但以此推測問題的嚴重性,還需要進一步推敲。北京、上海等地的媒體特別多,其他地方也不排除未被報導的可能。不過,至少報導出來的都是真的,以我們的能力,也只能按照被報導出來的統計。

而且,調查期間,得知關於「牛肉膏」的有害程度已有相關闢謠,體現出我們還有不夠專業的地方。但我並未因此放心,我覺得對食品製造業應該一直持有「有罪推定」的態度:廠商既然連食品種類都能作假,又如何保證他們使用的添加劑、生產環境是合格的?合格的牛肉膏可能無害,但如果奸商們使用的是來自黑作坊的呢?曾有一種添加劑在歐洲通過了,但在美國,就被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一名檢察員卡住了,只因為這個普通的檢察員的努力,使得美國人倖免於難。

記者:經過一個月的調查、統計及思考,對我國食品安全現狀如何評價?

吳恆: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最壞的時代,是因為各種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是最好的時代,則是因為這些問題都被報導出來了。我對我國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很有信心。知情權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事情不怕發生,只怕發生後我們不知道。正如一百多年前,羅斯福總統讀到那篇調查報導,才有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誕生。而我國記者目前寫的揭露食品安全的報導和讀者受眾也不比美國差。事情被曝光的越多,表示這個地區的形勢越黑暗,但前途也越光明。

記者:在我國,食品安全的淪落除了制度上的原因,還有歷史、文化、信仰缺失的問題嗎?

吳恆:信仰缺失固然是原因之一,但不能把所有原因都歸結到一個民族喪失信仰上,也不可能通過一代人、一個世紀就能恢復信仰。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本來就起步晚,2009年才出臺《食品安全法》,美國的監管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以史為鑑,我們應該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

曾有一好友說,她媽媽很長時間以來都是在清真肉鋪購買牛肉,那裡的牛肉肯定沒有問題,「因為他們有信仰」。對此,我深以為然,這是一位聰明的母親。目前就我所知的資料,真沒怎麼見到清真食品出問題的新聞。那位好友的母親似乎也一語道破了天機。

不過,即使是在清教徒建立的美國,一個世紀前,食品安全也一塌糊塗,最後也不是通過宗教,而是通過食品安全法來解決問題的。我們不該把一個簡單的問題複雜化,食品安全淪落到今天這樣的地步,是因為民眾缺乏危機意識,是因為我們沒有健全懲惡揚善的制度。

記者:對我國食品安全危機狀況的改變有什麼看法和建議?

吳恆:在我看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形勢嚴峻的主要原因是意識與制度:公眾的危機意識與食品產業的管理制度。我目前為止能夠想到的使摩擦更小的方式,一是引入懲罰性賠償,增大對企業的處罰力度,處以巨額罰款,三鹿的賠償方式就太輕了,不具有殺雞儆猴的效果。二是要強化行政問責制,出了問題必須嚴格追究領導責任。

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在對比過不同國家的狀況後,我特別希望我們在這個問題上能少一些「中國特色」,多一些「國際慣例」。人微言輕,好在網際網路時代,不管是行為模式還是思維模式,都和以前不一樣了。只有當大多數人都意識到自己在「易糞相食」,意識到應該把有毒食品「擲出窗外」時,我們才能離「達爾文獎」越來越遠。

相關焦點

  • 黑龍江省徵集大學生創新創業金點子
    原標題:我省徵集大學生創新創業金點子   省教育廳於1月至10月組織開展「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金點子徵集」活動,學生、教師、工人、農民、自由職業者、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工廠商戶等都可以獻計獻策。
  • 關於召開「第十二屆山東省大學生科技節—食品加工與安全創新設計...
    為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和人才成長,經省科協審查、專家評選,山東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繼續承辦「第十二屆山東省大學生科技節——食品加工與安全創新設計大賽」。包括但不限於食品安全知識、食品化學原理、食源性疾病、食品添加劑、食品營養、平衡膳食、食品消費提示、食品流通、農業生產與食品安全、食品加工工藝、食品流通與食品安全、食品監管、食品謠言評論等。
  • 深圳發布全球食品安全標準與技術法規動態對比資料庫
    &nbsp&nbsp&nbsp&nbsp深圳市歷時近兩年,建成國內首個全球食品安全標準與技術法規動態比對資料庫,並於今日對外發布。&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全球食品安全標準與技術法規動態比對資料庫發布會現場&nbsp&nbsp&nbsp&nbsp填補全球食品安全標準資料庫國內空白
  • 2019「百勝杯」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大學生知識大賽浙江站在杭州...
    「百勝杯」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大學生知識大賽浙江賽區的現場。,浙江工商大學、中國計量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杭州師範大學、浙江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農林大學、寧波大學、浙江科技學院九所高校,聯合百勝中國旗下杭州肯德基有限公司共同發起2019「百勝杯」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大學生知識大賽。
  • USP 食品造假資料庫案例數量增加60%
    該資料庫的第一個版本收錄了1980年至2010年公布的1300項食品造假案例。新增案例使該資料庫的食品造假案例總數量增加了60%,其中大多數為2011年至2012年在學術期刊和一般媒體上發布的新信息。通過收集和分析學者、監管部門和媒體發布的各種公開信息,該資料庫讓大眾更加了解到這一很大程度上未知的領域。最終,我們希望該資料庫能夠被全球食品生產商、監管部門、科學家和其它人士使用,以幫助提升食品安全,無論是用來提供更加全面的已知和潛在危險的知識、促進更加準確的食品摻假檢測方法的研發、刺激消費者和立法者等人的食品安全意識或通過其他方式以增加食品造假的實際操作難度。
  • 國內第一個公開發布的SGS食品欺詐資料庫正式上線
    出席本次線上發布會的嘉賓有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總工程師李宇博士,IFS國際卓越標準亞太區代表處負責人熊傳武教授,蘇寧易購家樂福自有品牌質量經理朱紅梅女士,SGS食品安全及供應鏈領域資深講師曹建軍老師以及眾多來自食品行業媒體和食品供應鏈知名企業的代表。
  • 論文查重資料庫中的「大學生論文聯合比對庫」是什麼?
    而最費勁的就是每篇畢業論文必須通過學校的知網查重檢測系統——「大學生論文抄襲檢測系統」習慣叫他「中國知網大學生論文管理系統」,簡稱「pmlc」。有的學校強調每位同學的畢設重複率不能超過20%,學校一般只能給1-3次機會查重通過,否則不予以答辯!也就意味著不能畢業。可見知網本科查重是多麼的重要!
  • 大咖共話:助力行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整體提升
    嘉吉蛋白中國食品安全質量法規總監謝志新以嘉吉蛋白中國成立八年來,在原輔料供應方麵食品安全零事故、到貨質量表現不斷提升為案例,分析表明食品安全文化建設和系統管理方面的有效性和有序性。謝志新表示,「總結來說,嘉吉在供應商和外部加工商管理方面有六點:建立高效的管理系統和物料資料庫、基於科學的物料和生產商評估系統、基於風險的供應商分級管理和監管模式、對重點供應商實施全產業鏈審核監管、專業的供應商審核監管團隊、全方位食品安全文化建設。」
  • 打造資料庫安全壁壘 布局未來雲端安全
    劉曉韜:在信息安全領域,大部分友商是網絡安全廠商,而安華金和專注資料庫安全,是更加專業的資料庫安全企業。未來5年,安華金和要成為國內資料庫安全企業的領頭羊;要拓展我們的業務內容,向中小企業提供資料庫安全服務;要將單純的資料庫安全服務與大數據相連接。
  • USP新的食品欺詐資料庫有助於本行業和監管機構降低食品摻假風險
    其目標是保護品牌,增強消費者信心並為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簡稱FDA)最近制定的全新食品安全法規提供支持。 USP FFD 2.0的另一個好處是能支持廠商遵守FDA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全新法規。
  • 建兒童DNA資料庫 江西有了打拐「神器」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劉斐、楊靜)3月1日,記者了解到,我省兒童DNA資料庫在南昌啟動,該資料庫面向我省0至10歲年齡段的兒童,通過採集其DNA樣本進行專業檢測分析、數字轉化和存儲,並預留存兒童及其父母的一般信息建立DNA資料庫,在意外發生時或必要時,利用所存儲的信息,可有效預防拐賣兒童違法犯罪活動。
  • 大學生造「火箭」、建「高鐵」引百萬網友點讚圍觀
    各地的網友們看到這樣壯觀景象紛紛發來彈幕更難得的是,火箭從自主設計到流體仿真、製造、測試、控制,並最終發射和回收的全過程,都是他一手主導完成的,其中涉及的專業知識之多,令網友們大呼「真是專業大神」!大學生後院建高鐵除了劉上,還有一位「基建狂人」
  • 我校學子在「第十二屆山東省大學生科技節——食品加工與安全創新...
    本網訊 在9月27日落幕的第十二屆山東省大學生科技節——食品加工與安全創新設計大賽中,我校食品學院學生獲得食品科普短視頻創作與傳播賽項科普組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食品加工與創新設計賽項研究生組三等獎2項等共5項大獎。
  • 食品安全大家談第15期——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作為食品人,您想說...
    下面摘錄一些網友的精彩發言:     網友「lpy1305」表示,「職能部門應該充分發揮像我們論壇這樣的民間組織的作用,加強食品安全的科普工作,而且應該是個長期的過程,不要來潮汐式的宣傳,沒有多少效果的」。網友「輕舟」表示,「每個食品人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力求有所突破。
  • 密雲實現食品安全監管全覆蓋 十年未發生重大事故
    千龍網訊(通訊員孫明舜 孫柳溪)「嚴把生產原料關口,不使用不合格原料;絕不濫用使用食品添加劑……」在近日召開的2016密雲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大會上,私營企業主密雲區食品藥品安全企業聯盟常務副會長李新宇代表6300多名食品生產從業者表達了心聲。截至目前, 密雲區初步實現了食品安全監管全覆蓋,連續10年沒有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 我院學生在2020年「全國大學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海報宣傳畫徵集大賽...
    2020年生態環境部「全國大學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海報宣傳畫徵集大賽」已正式落下帷幕。在參賽的眾多高校和學生作品中,我院多名學生的作品脫穎而出,1人榮獲一等獎,2人榮獲二等獎,5人榮獲三等獎,另有23人獲得優秀獎。
  •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正式上線食品安全抽檢信息查詢平臺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正式上線食品安全抽檢信息查詢平臺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7-01 09:43 來源: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網站>  為進一步落實總局《關於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及信息發布工作的意見》要求,方便社會各界查詢了解具體產品信息,總局建立了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查詢平臺。
  • 寧波方言資料庫建設啟動徵集 尋4位方言發音人
    今年,海曙區被列為「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浙江省的調查點之一,將會有一個專家團隊通過紙筆記錄、錄音、攝像等方式,將一些寧波城區方言錄下來,成為一個資料庫,再進行整理、開發和展示。這項工作需要四名寧波話講得最地道的人。
  • 紐西蘭允許大麻籽作為食品銷售
    食品夥伴網訊 2018年11月12日,紐西蘭初級產業部(MPI)發布消息稱,允許大麻籽作為食物出售的條例修正案於今日生效。   據紐西蘭食品安全負責人Bryan Wilson說,大麻籽食用安全,營養豐富,不會產生精神藥物的效果。
  • 量子醫療應邀參加「第320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暨第七屆中國食品安全...
    11月29日,廣東省副省長王曦院士出席在廣州舉行的「第320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暨第七屆中國食品安全高峰論壇」開幕式並講話。此次論壇匯聚食品與輕工領域院士、知名學者、專家以及青年才俊,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學術前沿動態,探討我國食品安全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精準應對我國食品產業從「食品安全」到「精準營養」轉型的難點和焦點,探索創新發展之路,共同為解決中國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問題提供更多的科學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