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話為什麼把蠶豆叫做「倭豆」?
明嘉靖年間,浙江、福建沿海倭寇猖獗。相傳有一年蠶豆成熟季節,一群倭寇竄到慈谿海邊騷擾,正在寧波指揮抗倭戰爭的戚繼光將軍對當地軍民下令:不論何人,凡斬獲一名倭寇,記蠶豆一粒;待殺退倭寇,看蠶豆多少,論功行賞。以後,寧波人就把蠶豆叫做「倭豆」了。
語言是在某種環境中,因人們的生活需要而產生的。反過來,特定環境必然會在語言上留下痕跡。這種痕跡就像老樹的年輪,成為文化傳承的一種印記和密碼。上面說的「倭豆」,就記錄著一段寧波老祖先抗擊倭寇的歷史。
故鄉是什麼?鄉土鄉情鄉音。
當遊子回到故鄉,身處老家的語境,那種親切感豈止是源於從小的聽和說,更因他和這片土地上遙遠的祖先們產生了契合。他,回到了靈魂的故土。
今年,海曙區被列為「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浙江省的調查點之一,將會有一個專家團隊通過紙筆記錄、錄音、攝像等方式,將一些寧波城區方言錄下來,成為一個資料庫,再進行整理、開發和展示。這項工作需要四名寧波話講得最地道的人。
保護方言所承載的地方文化
寧波方言資料庫建設將啟動
小胡是奉化人,他的妻子小劉是海曙人。兩個寧波人,但在一起只說普通話,而他們的孩子幾乎不會說寧波話。
「我倆雖然都是寧波人,但兩地口音詞彙上有區別,還是說普通話最方便交流。」小胡告訴記者。
越來越多的人不會使用方言,方言所承載的地方傳統文化也面臨著滅絕的危機。很多專家學者意識到,方言保護勢在必行。
為延續寧波話的歷史,寧波方言資料庫建設工作即將啟動。記者從寧波市語委辦了解到,今年,寧波市海曙區被列為「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浙江省的調查點之一,專家團隊將通過紙筆記錄、錄音、攝像等方式,全面採集整理寧波城區方言的原始數據並永久保存,再進行科學整理、開發和展示,以保護寧波方言,並讓其可持續地傳承與發展。今年在海曙區啟動調查採錄試點工作。
徵集四名寧波方言發音人
得世居老三區,未在外地長住
什麼樣的寧波方言才是標準的?保護之前必須先甄別。為此,寧波方言資料庫需要招募4名寧波話發音人。
寧波方言資料庫負責人、寧波大學教授肖萍認為,最正宗的寧波話使用者應該集中海曙老城區範圍裡,他們保留了最純粹的寧波人的口語習慣,發音、詞彙和別的區域都有所區別。
肖萍教授介紹,必須三代居住老城區,而且家中成員最好也是城區範圍的,口音純正未受影響。
肖萍告訴錢江晚報記者,寧波話主要分為甬江小片和寧紹小片兩種,未來,寧波十一個縣市區都要分步進行調查,以縣域為單位收錄方言資料庫。餘姚的方言收錄工作去年已經完成。
以下是發音人招募的要求:
老年發音人,男女各一位,55—65歲,小學或中學文化;青年發音人男女各一位,25—35歲,學歷不限。
發音人都得世居海曙、江東、江北等三區(海曙區優先考慮),未在外地長住,說地道的寧波腔,口齒清楚,嗓音洪亮,熱愛家鄉方言,有責任心,健談耐心。
最終名單由專家團隊確定,屆時將根據其工作量給予適當報酬。採錄驗收合格後,省語委辦將向正式發音人頒發榮譽證書。
符合條件並有意向報名者,請於3月18日前,與海曙區教育局胡老師或黃老師聯繫:87195009、87195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