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會計小講堂第15講:什麼?聽說有人居然喜歡被綠——綠大地財務造假案例分析
繼之前的萬福生科和鄭百文之後,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一家頭頂「不詳」名字的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綠大地財務造假案。
老規矩,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公司的背景,雲南綠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綠大地)成立於1996年6月,2001年3月以整體變更方式設立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於2007年12月21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一舉成為國內綠化苗木行業首家上市公司,雲南省首家民營上市企業。
綠大地董事長何學葵以實際行動向我們講述了賣花女變身女企業家的勵志故事。自幼家境貧寒的她,憑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對理想的執著,從雲南大理阿邑寨的邊遠山村走到了省城昆明,從一無所有到身價過億,堅強獨立的個性是她成功的基礎。
大家是不是覺得劇情有些眼熟?同樣是頭頂光環的農業企業,同業是創始人從吃不飽飯到身家過億的勵志故事,綠大地的劇情像極了我們之前討論過的萬福生科。
同樣,何學葵也不負眾望地通過虛增資產、虛增收入、虛增利潤等多項違反違規行為使自己因欺詐發行股票罪被捕,為這個越做越大的假造局畫上了句號。
司法機關在相關刑事判決中認定,綠大地在招股說明書中虛增資產70,114,000元,虛增2004年至2007年6月間的業務收入296,102,891.70元。
司法機關在相關刑事判決中認定,綠大地在2007年年度報告中虛增資產21,240,000元,虛增收入96,599,026.78元;在2008年年度報告中虛增資產163,353,150元,虛增收入85,646,822.39元;在2009年年度報告中虛增資產104,070,550元,虛增收入68,560,911.94元。(來源: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雲南綠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趙國權、胡虹等12名責任人)
綠大地的造假手段
1. 虛增資產
根據綠大地2007年上市時的招股說明書,截止到2007年6月30日,公司資產合計約為4.5億元,其中流動資產中單存貨一項就達到了1.8億元。綠大地的主要貨物為各類苗木。據報告,綠大地的報表上顯示的苗木價格與市場上的價格完全不一致,某種苗木市場上報價是60元,但到了綠大地這裡就變成了300元。
除了貨物價格造假外,地價也是假的。綠大地總部位於昆明經濟開發區內,在二環以外,屬於偏遠的郊區人煙稀少,綠大地報的土地低價是100萬元一畝,實際上當時經濟開發區的低價是20萬元一畝。
此外,綠大地還大量通過陰陽合同來虛增資產的帳目價值。如履帶地購買的曲靖市馬龍縣馬鳴鄉的3500畝荒山使用權,購買時買價只有100萬元,但入帳時就變成了1000萬元。
2. 虛增收入
為達到上市目的,何學葵的小保姆趙海麗、趙海豔等級註冊了一批綠大地公司實際控制的關聯公司,採用偽造合同、發票等手段虛構交易業務,虛增資產、收入。綠大地的苗木採購大戶訂單,2004年1月-2007年6月之間為公司增加營業收入、淨利潤做出重要貢獻。
根據綠大地招股書,2004年至2006年及2007年上半年,綠大地的前幾大銷售客戶分別有昆明鑫景園藝工程有限公司、昆明潤林園藝有限公司、昆明滇文卉園藝有限公司、昆明自由空間園藝有限公司、昆明千可花卉有限公司、昆明天綠園藝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昆明企業以及部分成都、北京企業。
但上市後一些曾經的採購大戶陸續神秘蒸發。北京都豐培花卉有限公司2006年12月25日被吊銷了營業執照;昆明天綠園藝有限公司2008年4月15日被吊銷了營業執照;昆明鑫景園藝工程有限公司於2010年2月3日在昆明市工商局辦理了工商註銷手續;昆明自由空間園藝有限公司2010年3月18日辦理了工商註銷手續;成都貝葉園藝有限公司與成都萬朵園藝有限公司,同時在2008年6月5日進行了工商註銷,且兩公司均成立於2005年11月15日。
3. 虛增利潤
這裡我們就要談談綠大地著名的業績「五變臉」。
變臉一:公司2009年三季報,預計2009年度淨利潤比上年增長幅度在20%-50%之間;
變臉二:2010年1月公告稱,2009年度淨利潤比上年下降幅度在30%以內;
變臉三:2010年2月27日,綠大地發布的2009年年度業績快報稱2009年年度淨利潤6212萬元,同比下降28.41%;
變臉四:2010年4月28日,淨利潤被修正為-12796萬元,同比減少247.47%;
變臉五:兩天後的2010年4月30日,綠大地2009年年報正式公布,淨利潤再度被改,實際數值為-15123萬元,同比減少301.03%。
其變臉之快,恐怕連川劇變臉大師都嘆為觀止,最終,綠大地因如此隨意的變臉,愚弄投資者的行為受到了證監會的立案稽查,何學葵等人也鋃鐺入獄。
2009年到2010年期間,金額巨大的銷售退回突然出現。2010年4月30日披露確認2008年苗木銷售退回2348萬元;與此同時,綠大地確認2009年苗木銷售退回金額高達1.58億元。
4. 虛增現金流
之前講萬福生科和鄭百文的時候我們就介紹過了,只增加收入、資產,不增加現金流的造假是很容易被發現端倪的。綠大地和萬福生科在這一點上有異曲同工之妙,那麼綠大地是如何虛增現金流的呢?
綠大地通過關聯企業周轉資金,形成虛假的資金流。先通過上述這些關聯方虛構採購合同,流出採購款,再通過虛構銷售合同將這些資金回籠,流入銷售款,以此來虛增現金流。通過綠大地打款給A公司,A公司打款給B公司,B公司打款給A公司的方式來進行資金的體內循環,綠大地再與A公司籤訂採購合同,與B公司籤訂銷售合同,這樣看上去全套造假流程似乎就很「完美」了。通過這樣的兜兜轉轉,事後的稽查結果顯示,綠大地公司在上市前後,虛增資產3.37億元,虛增收入5.47億元,個別資產被虛增18倍之多。
綠大地的這種做法本質上是與萬福生科相同的,但是更加「高明」,因為綠大地不需要偽造銀行流水,銀行流水都是真實的。
5. 玩轉存貨跌價準備
上面說到了綠大地虛增了大量的存貨,但是這些存貨長期留存在公司帳面上。於是,綠大地妄圖利用百年一遇的乾旱來計提大額的存貨跌價準備,對上市前造假的財務報表進行重新洗盤。最終,所謂的「乾旱門」卻等來了證監會的一紙立案調查通知。
那麼,綠大地們的造假就真的無跡可尋了嘛?廣大股民和投資者真的只能被綠得團團嘛?非也,再高明的謊言還是有跡可循的,何況謊言需要不斷地用另一個謊言去維繫,這樣滾雪球式的謊言最終只會讓我們離真相越來越近。
那麼,如何及時地發現綠大地們的財務造假,以及時地停止被綠呢?這裡,微微帶大家來分析一下綠大地的造假跡象:
1. 業績頻繁變臉
上面我們介紹過了綠大地的五變臉。當上市公司出現業績快報頻繁更正的情況下,我們就要對這家上市公司提起高度的警惕。事實上,業績預告不是兒戲,當一家上市公司頻發更正業績時,我們要考慮其背後是否有「陰謀」。
2. 頻繁更換公司高層領導
截止2011年,公司高管三套班子全部經歷大規模換血。上市時九名董事加獨立董事,截止2011年初,除董事長外現在僅剩胡虹和譚煥珠;三名監事則全部換為新面孔;四任總經理,三任財務總監,四任董秘(兩任由何學葵、鄭亞光兼任),如此頻繁地更換三套領導班子,也是滑天下之大稽。
下圖中橘色代表本年新增人員,藍色代表下年減少人員,綠色表示本年新增同時下年減少人員
3. 頻繁更換事務所
綠大地頻繁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由審計公司7年之久的鵬城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為上市後第一年年報審計的中和正信,第二年又更換為中審亞太,最後東窗事發更換為中準並對其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可以說,這三年間頻發地更換會計師事務所,而與之合作多年的鵬城在其上市後又突然不為綠大地提供審計服務。雖然說我國有一個註冊會計師不得連續5年為同一家上市公司年報籤字的規定,但對事務所卻不做限制,況且國人普遍有種用熟不用生的思想,從鵬城開始的事務所頻繁更換,箇中原因,值得玩味。
造假的原因:
1. 為快速擴張而謀求上市
對於向綠大地之類的民營企業而言,有兩條出路:一是做實業,靠自身的資本累積,如老乾媽;二是尋求上市,在資本市場「圈錢」。一旦公司IPO成功,可以通過較低的成本獲得巨額的資本回報,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上市公司只顧自身圈錢而枉顧廣大中小股東利益的原因所在。
2. 高管舞弊
財務舞弊的原因很多,但關鍵在於人,很多時候企業財務造假的目的是為了粉飾報表。在綠大地東窗事發前,綠大地因為經營不善造成了資金鍊的短缺,因此其亟需一份業績漂亮的財務報表以通過定向增發而募集更多的資金。
根據綠大地在當年8月份的增發方案,公司擬定向增發2500萬股,價格不低於18.64元,融資4.66億元。為使這次增發成功,綠大地通過編造假帳的手法,將花了600多萬元購買的廣南林地使用權,虛增至1億元。
事實上,監管部門已經注意到了綠大地的財務異常。2009年8月,當地證監局的一次巡檢和離職財務人員的舉報,擊碎了綠大地的造假美夢。只不過當時外界所不知道的是,當地證監局不但駁回了綠大地的增發申請,更提出了嚴厲的整改意見。
3. 缺乏完善的內部監督
綠大地的高管頻繁變動,像這樣的公司外部獨立董事是很難行使獨立董事權利的,公司的內部控制和管理都很不規範,甚至獨董改任董事長,董秘改任總經理,董事長兼任董秘等諸多「奇怪」的現象。
4. 造假成本低
綠大地案中,法院認定了其欺詐上市的事實,判處原董事長何學葵10年有期徒刑,並處罰金1040萬元,這已經是經過檢察院抗訴以後法院加重判罰的結果了。即使這樣,比起上市募集到的3.46億元,1040萬元實在是九牛一毛。
而萬福生科案,證監會對萬福生科做出了30萬元的處罰,對相關責任人做出了5-30萬元的處罰。
再看,鄭百文案例,證監會對鄭百文公司做出了警告及200萬元的行政處罰,對相關責任人做出了10-30萬元不等的處罰,而這樣的處罰已經是根據相關法律制度的頂格處罰了!
造假成本如此之低,難怪越來越多的企業會挺而走險進行欺詐上市,很多企業家甚至覺得大不了像何學葵那樣蹲個十年,換來3.46億元的募集資金那也值了!
最終,綠大地搖身一變,ST雲投,依然在深交所上市。
綠大地的啟示
農業企業可以說是財務造假的溫床,從銀廣廈到藍田股份、豐樂種業、綠大地,到萬福生科,再到獐子島有著造假的天然因素,為什麼農業企業成為了財務造假的多髮帶,我們來總結一下:
1. 農業企業涉及的存貨盤點難度往往很大,如生產養殖,活畜養殖,林木養殖等等,存貨很難盤點,造假空間大;
2. 受自然因素影響大,如冷水團、颱風、旱災等等,這些雖然不乏是真實情況,但也容易「編故事」,如因冷水團導致扇貝集體出走,因旱災導致苗木大量死亡。通過計提大額存貨跌價準備調節利潤;
3. 國家對於農業概念及三農經濟的鼓勵,尤其是像綠大地這種涉及到環保的農業公司,是政府及資本市場大力扶持的對象,加之相關行業的專業性,發審委和註冊會計師容易被亮閃閃的業績而蒙蔽了雙眼,降低了自身的警惕性,主動地願意去相信一些美好的童話。舉個可嫩不太恰當的例子,一個醜女和一個美女發生了爭執人們本能地會相信美女是善良的,是受害者。
好了,今天的小講堂就到這裡了。還是那句老話,謊言永遠是謊言,總有被揭穿的那天,分析了這麼多的經典財務造假案例是希望大家警鐘長鳴,同時在實際工作中擁有一雙發現「假」的火眼金睛。
喜歡我的小講堂歡迎關注、點讚和分享哦,同樣也歡迎您留言分享您的觀點,筆芯~
作者簡介:
微微,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非職業會員,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協會(ACCA)會員,曾任職於會計師事務所及五百強跨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