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通報!豫金剛石長期財務造假,此前一年虧光10年淨利潤

2021-01-21 網易

2020-12-31 21:07:15 來源: 德林社

舉報

  文 | 張佳儒

  12月31日,證監會通報豫金剛石信息披露違法案件調查情況。經查,豫金剛石涉嫌重大財務造假。

  

  具體來看,今年4月,豫金剛石業績「變臉」,市場高度關注,質疑信息披露違法。結合對審計機構檢查發現的問題,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

  經查,豫金剛石涉嫌重大財務造假,2016年至2019年財務信息披露嚴重不實。一是連續三年累計虛增利潤數億元,二是未依法披露對外擔保、關聯交易合計40億餘元。調查還發現,在上述期間,實際控制人累計佔用上市公司資金23億餘元。

  證監會認為,這是一起上市公司長期系統性造假的典型案件,涉案金額巨大,違法性質嚴重,市場影響惡劣,將依法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個人的違法責任。

  

  今年4月,豫金剛石披露2019年報,營收9.55億元,同比減少22.96%,淨利潤巨虧51.97億元,同比減少5493.97%。

  對於淨利潤大幅虧損,豫金剛石稱主要由於公司針對涉訴情況計提預計負債、部分訴訟形成損失,以及針對應收款項、存貨、固定資產計提資產減值金額較大所致。

  

  51.97億元對於豫金剛石不是一個小數目。同花順顯示,豫金剛石自2010年上市至2018年,累計淨利潤才10億元左右,加上2007至2009年的淨利潤,也只是12億元左右。

  2019年一年虧掉51.97億元,相當於把過去10年的淨利潤一口氣全虧光。

  同時,豫金剛石發布的公告顯示,獨立董事尹效華、張凌及王莉婷均無法保證《2019 年年度報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完整。

  有意思的是,豫金剛石披露巨虧51.97億元前,還曾有盈利的預期。2020年1月份,豫金剛石披露業績預告,預計2019年盈利6743.80 萬元至9634.00 萬元。4月初,豫金剛石發布業績快報修正公告,盈利變成了巨虧。

  

  業績大變臉引起各界討論,也引發監管關注。4月7日,豫金剛石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查通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豫金剛石進行立案調查。

  在2019年報披露後,豫金剛石收到監管的年報問詢函和多篇關注函,內容涉及財務數據真實性、訴訟案件等等。豫金剛石的回函姍姍來遲,還被監管警示。

  10月27日,豫金剛石曾發公告稱,深交所先後於9月1日、14日向公司發出函件要求公司說明相關問題,公司均未回復。如在11月27日前公司仍未回復問詢,深交所將對公司股票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及相關停復牌處理。

  目前,豫金剛石的證券簡稱已經變成了ST金剛,不過不是因為沒有回覆問詢,而是因為存在向控股股東或者其關聯人提供資金、違規對外提供擔保的情形。

  令外界詫異的是,在業績變臉,內控問題頗多,監管重點關注的情況下,豫金剛石卻走出了一波牛市。

  創業板註冊制20%漲跌幅落地後,豫金剛石被資金熱炒。8月20日至10月21日的兩個月期間,豫金剛石從2.31元上漲至8.67元,漲幅高達275%,期間甚至連續出現20%的大幅漲停。

  

  截至目前,豫金剛石股價報5.48元,距離高點8.67元跌幅為37%,當前總市值66.06億元。即便股價回調,豫金剛石股價全年仍是正增長,1月2日開盤價3.29元,年末收盤5.48元,全年累計漲幅66%。

  2020年最後一天,豫金剛石財務造假被證監會通報,2021年,等待豫金剛石以及5.58萬股東的會是什麼呢?我們將會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長期系統性造假!證監會定性:豫金剛石涉重大財務造假,金額巨大
    曾經的「妖股」豫金剛石涉嫌重大財務造假。2020年12月31日,證監會披露,豫金剛石涉嫌重大財務造假,2016年至2019年財務信息披露嚴重不實。一是連續三年累計虛增利潤數億元,二是未依法披露對外擔保、關聯交易合計40億餘元。調查還發現,在上述期間,實際控制人累計佔用上市公司資金23億餘元。
  • 豫金剛石涉嫌重大財務造假 「妖股」將...
    來源:財聯社APP新年伊始,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初期三大「妖股」之一的豫金剛石(ST金剛)因為涉嫌重大財務造假再次受到熱議。據證監會網站通報,豫金剛石涉嫌重大財務造假,連續三年累計虛增利潤數億元;未依法披露對外擔保、關聯交易合計40億餘元;實際控制人累計佔用上市公司資金23億餘元。證監會表示,此案涉案金額巨大,違法性質嚴重,市場影響惡劣,證監會將依法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個人的違法責任。
  • 豫金剛石被證監會認定長期系統造假(附調查報導)
    豫金剛石涉嫌重大財務造假,這是2020年12月31日中國證監會正式予以定性的一個事件。由於還要持續發酵,此事件意味著中國資本市場爆出新年度第一驚雷!時光往前溯至2020年4月9日,《鍵指財經》曾和《河南商報》聯動,以《豫金剛石「爆雷」全調查》為題,對此重大財務造假行為進行詳細揭示,可惜後來微信文章被予以刪除。
  • 連續四年涉嫌財務造假,這家人造鑽石企業股價下跌20%
    記者 | 徐寧1涉嫌重大財務造假,鄭州華晶金剛石股份有限公司(下稱ST金剛,300064.SZ)今日股價一字跌停。截至1月4日收盤,ST金剛股價報收4.38元/股,跌停,跌幅為20.07%。這較其2020年8月的8.67元/股高點,已跌去五成。
  • 2021年1月4日投資避雷針:ST金剛涉嫌重大財務造假
    導讀:1、ST金剛涉嫌重大財務造假,存在退市風險;2、A股將迎來史上最嚴退市制度,2021年退市數量或大幅提升;3、博天環境將迎來9%的巨量減持,同時累計逾期債務本金及租金超11億元;4、證監會將嚴厲打擊擾亂可轉債市場秩序行為;5、招商證券表示,全球可能會進入「大通脹時代」;6、多家機構預測2021年美元或將繼續走弱。
  • 證監會:嚴打上市公司財務造假 華夏幸福2019年營收1052億元
    :嚴厲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 4月24日,據證監會得知,證監會嚴厲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課題組於2019年10月中下旬在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對3萬餘戶城鎮居民家庭開展了資產負債情況調查。
  • 豫金剛石被立案調查,董事長收警示函
    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8日電 由於業績修正等事項,人造金剛石生產企業豫金剛石連遭監管關注。7日晚間,豫金剛石公告,因涉嫌信披違法違規,公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此外,公司2019年業績修正前後存重大差異,河南證監局對公司及公司董事長、財務總監出具警示函。
  • 豫金剛石現「黑天鵝」近三萬投資者被套牢
    本報訊(記者 楊成萬)4月8日,豫金剛石(300064,股吧)(300064)發布公告稱,公司因信息披露違法收到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通知書》以及河南證監局下發的《關於對鄭州華晶金剛石股份有限公司和相關責任人員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警示函稱:2020年1月18日,豫金剛石預告的2019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743.80萬元至9634.00萬元。
  • ...300億電商巨頭連續跌停 最慘「莊股」6天腰斬 「造假」傳聞再起...
    而近日,此前一份關於公司造假的研報再度傳開。而在1月5日的龍虎榜中,多家機構席位賣出南極電商。不只是南極電商,被稱為開年最慘「莊股」的康隆達,已經連續6個跌停,股價已然腰斬;全新好也是突然連續4個跌停,被指造假的ST金剛連續2個20%跌停,而北京文化遭調查連續2個一字跌停。據統計,上述5隻股票目前最新股東戶數為18.15萬戶。
  • 聽說有人居然喜歡被綠——綠大地財務造假案例分
    聽說有人居然喜歡被綠——綠大地財務造假案例分析繼之前的萬福生科和鄭百文之後,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一家頭頂「不詳」名字的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綠大地財務造假案。變臉一:公司2009年三季報,預計2009年度淨利潤比上年增長幅度在20%-50%之間;變臉二:2010年1月公告稱,2009年度淨利潤比上年下降幅度在30%以內;變臉三:2010年2月27日,綠大地發布的2009年年度業績快報稱2009年年度淨利潤6212萬元,同比下降28.41%;變臉四:2010年4月28日,淨利潤被修正為-12796萬元
  • 財務造假4年,這家公司或面臨強制退市!
    2019年11月19日,證監會舉行了*ST康得財務造假聽證會,聽證會上證監會工作人員表示,經調查,2015年到2018年期間,*ST康得通過虛構採購、生產等研發費用等方式虛增營業成本和研發、銷售費用,通過這些方式虛增利潤119億元,*ST康得還涉嫌未在相關年度報告中披露控股股東非經營性佔用資金的關聯交易,和為控股股東提供擔保,以及未如實披露募集資金使用情況等違法行為,康得新公司及相關責任人在聽證會上承認造假
  • 丹邦科技董事長本科學歷造假查實 公司財務造假疑雲仍待解
    《華夏時報》記者獲悉,2020年12月30日,中南大學官網發布公告稱,經查實,劉萍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該校博士研究生時所提交的本科學歷證書、學士學位證書造假,違反國家招生規定,決定追回劉萍博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學位證書,並報教育行政部門宣布證書無效。此前,丹邦科技離職高管鄒盛和、王李懿二人通過網絡實名舉報,直指丹邦科技董事長、首席科學家劉萍在內的核心技術人員學歷造假。
  • 被質疑財務造假的誠邁科技 接下來會怎樣
    來源:新浪博客鄭重/文新《證券法》對財務造假可是零容忍,這可不是小事。不過,公眾都明白,至今還沒有發現哪家公司會主動坦白自己財務造假的,都是不見棺材不落淚。A股不缺妖,而近一年的「妖王」,非誠邁科技莫屬。
  • 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國考國內時政(1月1日)
    三峽電站創單座水電站年發電量世界紀錄  記者從三峽集團獲悉,截至2020年12月31日24時,在確保三峽工程全面發揮防洪、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的前提下,三峽電站全年累計生產清潔電能1118億千瓦時,打破了此前南美洲伊泰普水電站於2016年創造並保持的1030.98億千瓦時的單座水電站年發電量世界紀錄。
  • 康美藥業僥倖逃「死劫」,10億造假...
    但亦有市場聲音認為,和市場此前預期的「史上最嚴」退市新規相比,此輪出臺的徵求意見稿仍顯寬鬆。最為爭議的則系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中規定的造假退市標準。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嚴重造假的確應該有相應標準,但不應該是這麼低的標準。另有市場聲音表示,財務造假退市指標過於寬鬆,對於中小項目而言是個漏洞,無異於「槍口抬高一釐米」。
  • 三寶科技遭財務顧問敲詐案開庭 被告人指其2017年營收三成造假
    2018年初,年報前後,是三寶科技近10年股價最高點。而兩件刑事案進入法院審理流程時,卻是三寶科技10年股價最低點。2020年7月,三寶科技公告,控股股東獲青島國資委注資,實際控制人即將變更為青島市國資委。 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曾聯繫到於暉,但她表示,自己已經離職,未做進一步回應。
  • *ST華訊自曝造假 被罰已板上釘釘
    原標題:*ST華訊自曝造假 被罰已板上釘釘   在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後,*ST華訊(000687)於近日公告,自曝存在虛假合同
  • 勇猛機械財務數據涉嫌造假 信息披露欲蓋彌彰
    對於該家公司,《紅周刊》記者在翻閱其招股說明書時發現,其招股說明書中有諸多重要數據信息沒有披露或披露過於簡單,部分財務勾稽關係存在問題,財務數據涉嫌造假。  信息披露欲蓋彌彰  在勇猛機械披露的招股書中,其在介紹生產情況時,並未按照要求列表披露產能及變化情況,更沒有披露產能利用率,只是用簡單文字表述了日均產能。
  • 豫金剛石被抽乾,華福證券因何又踩上「瀕臨退市」的雷?
    近年來,豫金剛石的控股股東、實控人頻頻佔用公司資金、違規擔保,導致上市公司陷入幾乎無錢可用的地步。今年前三季度,豫金剛石歸母淨利潤虧損5億元,基本面進一步下滑。對於有多達64項訴訟案件纏身的豫金剛石,離退市還有多遠?
  • 老虎證券:瑞幸造假21問 自曝家醜為了撇清責任?
    A:此前公布的財報中,Q2+Q3的營收為24.5億元,Q4的彭博預期均值為22億元,即總交易收入超過45億元,而其中與造假相關的就有22億元,佔一半以上。但是,一旦公司出現造假,其所有的財務數據均無法信任,可以忽略不計,具體以此後調查公布的數據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