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大概也沒想到,自己的科幻小說有一天會成為中國電影的科幻類型IP寶庫。要知道,當劉慈欣寫就出版長篇科幻小說《球狀閃電》的2005年,中國電影年票房總額只有16億,那時候,即便是叱吒風雲的電影圈大佬,也不會把中國電影和科幻這個類型往一塊兒想——無論是資本、市場、技術還是觀眾基礎,都差得太遠。
10年後,中國電影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年票房產值突破440億,中外合拍如火如荼,外國的技術和資本也將中國市場視為重要的戰略支點,在剛剛過去的2月份,中國電影市場票房高達68.7億元,創下有史以來月度票房紀錄新高,並首次超越同期北美票房,而截至2015年底,全國銀幕數已達3.16萬塊。
中美合拍的《功夫熊貓3》取得巨大成功
中國觀眾對於看電影有著空前高漲的熱情。在很多電影人看來,中國科幻電影最好的時機到了。
繼《三體》被遊族影業翻拍電影,即將於今年7月公映之後,劉慈欣的《超新星紀元》、《流浪地球》和《微紀元》也被中影拿下版權,寧浩手頭也有《鄉村教師》和改編自劉慈欣小說的《瘋狂的外星人》。現在,劉慈欣早期長篇,同時也是他認為最適合改編成電影的小說《球狀閃電》,也將迎來電影化。
對於國產科幻的發展,劉慈欣曾經擔憂。大劉認為,中國科幻電影發展有兩大陷阱:電影創作者的科幻迷傾向是否適用於電影這門大眾藝術,以及科幻在成為中國電影市場資本競相追逐的下一個風口的同時,缺少真正對科幻有情懷的資本。
與《三體》主創的高調作風不同,《球狀閃電》十年來一直在低調推進電影化,直到電影局立項後經時光網曝光,才引起軒然大波——立項的劇情與原著小說不一樣?原著中軍事戰爭大場面、炸毀中國城市的情節能過審?編劇張勇到底是誰?製片公司摩天輪運作這樣一部大體量的科幻,實力夠嗎?這些問題相比你也很想問,時光網記者近日獨家專訪了《球狀閃電》的幕後主創,為你逐一解答。
一部電影要想成功,一個好編劇不可缺少的,所以,當《球狀閃電》在電影局劇本備案立項時,科幻迷們最關心的就是這位公示的編劇張勇是誰:他到底靠不靠譜?
很快,「知乎」用戶張小北該網站表明了自己的《球狀閃電》編劇身份,並撰文表達創作態度。
張小北是業界熟知的編劇、影評人,也是「太空堡壘預告片工作室」聯合創始人。曾參與電影《李獻計歷險記》、《匹夫》等編劇,也策劃、主持了《每周影評》,並曾《第10放映室》的撰稿。他同時更是個不折不扣的科幻迷,熟讀劉慈欣所有科幻小說,對科幻電影更是如數家珍。
在接受時光網採訪時,張小北回憶起自己與《球狀閃電》結緣過程。他還能清楚地記得,《球狀閃電》是2005年《科幻世界》推出「星雲系列叢書」的第二本。當時張小北連夜看完,覺得這是科幻小說電影化的極佳範本。他的好友好友關雅荻那時正在電影公司做製片人,兩人帶著「迷弟」的熱情,聯絡了小說作者劉慈欣。順利拿下了當時無人問津的《球狀閃電》版權,打算做改編,那,是2007年。
如今回憶時張小北反思,作為科幻迷和電影行業從業者,在喜歡的事上不太冷靜。畢竟,當年環境下,在中國做科幻電影太超前了。科幻電影是高概念、高製作、高成本,以2007年中國電影實際能力來說,一窮二白,連木匠都缺,依託中國本土製作,《球狀閃電》電影化自然無法成立。
他們也曾想過與好萊塢公司聯繫合作,為此,關雅荻還把《球狀閃電》縮寫成2萬字,翻譯成英文,帶著這個在好萊塢跑了一圈,雖然當時曾引發過好萊塢六大studio之一的福斯的關注,但最終因為種種原因並未成功,眼看著版權到期了,張關兩人都沒有經濟能力再續版權,《球狀閃電》的第一次電影化以失敗告終。但是,張小北並沒有死心,他一直與劉慈欣保持聯絡,並時刻關注著《球狀閃電》的版權變化。
2014年的一次接觸,張小北獲悉,《球狀閃電》的版權重新回到劉慈欣手中,他覺得時間到了,可以重新開始了,他找到自己有過合作並了解、信任的摩天輪文化傳媒,雙方達成對這一科幻IP的開發意向。雖然科幻小說改編價格在近年漲了10多倍,但摩天輪文化傳媒總經理杜揚向時光網透露,與劉慈欣是在2014年在合理的價格內達成版權交易,之後近2年時間由張小北做前期劇本開發,2015年底完成劇本,並在電影局立項。
張小北的「太空堡壘」曾為諸多影片提供預告片製作等服務
但是,眾所周知,國產科幻電影的低迷並非一朝一夕形成,從早年《珊瑚島上的死光》、《大氣層消失》到國內科幻迷甚至不屑提及的香港電影《機器俠》,迄今為止沒有一個獲得廣泛認可的成功案例。雖然早在2010年,寧浩已透露取得劉慈欣科幻作品《鄉村教師》的改編權並審批備案,但之後寧浩也表示遇到瓶頸,影片至今無開拍消息。而去年中影立項的三部劉慈欣作品《超新星紀元》、《流浪地球》和《微紀元》也未見絲毫進展。
以至於即將於今年7月登陸全國大銀幕的《三體》幾乎成為了國產科幻成敗的關注焦點。張小北也承認,《球狀閃電》的最大難度是沒有先例,市場和觀眾都認可的大製作科幻電影,找不到參考對象。但他也覺得,一兩部科幻電影的成敗不會影響科幻類型在中國市場的趨勢。
據大數據統計顯示,早在2014年,科幻類電影已以4%的市場佔比獲得23.9%的票房產出,在80部進口片中,科幻獨佔64%,票房達85億,僅《變形金剛4》和《星際穿越》 就席捲了27.32億的票房。隨後,2015年確定立項及投拍的國產科幻電影項目高達86部,張小北認為,「在一個需求量足夠大的市場裡,長期來看,這一類型一定會是主流,中國市場已到了這一步,中國觀眾有需求。」
數據顯示,科幻類型電影在中國市場有極大需求
張小北將《球狀閃電》的團隊稱作是「探險者」,「面前是一片荒蕪,沒有任何路,我們走到哪兒,哪兒就是路。我們在這兒釘了個樁,後面的人就會跟上來,知道這是條路,如果你不想冒險的話,走這條路肯定是穩妥的,如果你想冒險的話,你也能知道,你能偏到多遠。探路,勘定邊界,很難,但是很興奮。」
作為科幻迷,電影編劇,並沒有多少人真正有機會可以參與一部大製作科幻項目。為此,張小北已經放棄了早前與博納影業籤訂的第一部導演項目《堅不可摧》,轉而專注創作,等待著有一天坐在電影院裡,看科幻世界在黑暗中的大銀幕上,變成影像的那一激動時刻。
《球狀閃電》全劇本無障礙過審
規避禁區 強化情感內核
即便如此,當《球狀閃電》公示的劇情梗概曝光於網絡後,科幻圈裡仍然炸開了。很多科幻迷紛紛質疑,公示的劇情與小說並不一樣,在表述上甚至有語病,這讓書迷們憂心忡忡,感覺很不靠譜。對此,張小北表示,由於保密需要,公示梗概往往都與實際劇情有很大出入,而他也向時光網公布了一份《球狀閃電》的官方劇情梗概:
突如其來的球狀閃電令男主人公的父母化為灰燼,為了破解這個神秘莫測的自然現象,他選擇踏上一條人跡罕至的探索之路,卻也因此意外捲入一場重大危機……友誼、親情、忠誠、背叛、理性、情感、當宇宙的真相最終被揭開,唯有靜靜綻放的量子玫瑰見證著奇蹟。
從原著小說變化成單部電影,如何在內容上做出取捨,把《球狀閃電》這本科普性文字頗多的科幻小說改編得接近普通大眾,卻又讓科幻迷覺得不外行?雖然編劇張小北對於改編細節三緘其口。不過他認為,科幻電影不承擔科普的功能,而是利用科學的概念,營造全新的世界觀,去展現人物的衝突和不同的命運或觀念。無論是對宇宙的敬畏、人性的認知、奇觀的讚嘆還是科學的全新探索,一定要有一個時刻讓觀眾感到震驚,他表示自己在改編中會努力保留這些。
讀過這部小說的科幻迷可能知道,原作涉及軍事、戰爭、政治,中美交涉,甚至有中國地貌被毀的情節,這些能通過電影審查嗎?張小北透露,《球狀閃電》在電影局立項時遞交了全本審查,是完全無障礙地順利過審。
對於這種規避禁區的心得,張小北表示:他找到了這個電影的主類型,結合中國的現實情況,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把可以做的東西做到極致。那麼可以做的是什麼?張小北透露,原故事裡,主人公少年時遭遇變故,用盡一生的時間踏上尋找真相的道路,這本身已經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製片方摩天輪文化傳媒總經理杜揚也以「在悲劇中發掘美好」來為這個故事定下基調,並以奧斯卡經典電影,羅伯託·貝尼尼主演的《美麗人生》舉例。而記者也與編劇張小北提及《球狀閃電》的情感內核與諾蘭的《星際穿越》十分相似,張小北也對比表示認同。結合以上種種,不難猜測,《球狀閃電》電影會在科幻這一外殼下,強化影片的親情核心。
《星際穿越》中,父女的親情線
杜揚也告訴記者,製片團隊已經邀請劉慈欣本人來深度參與《球狀閃電》的電影化,除了在劇本創作過程中,編劇張小北與劉慈欣的溝通、磨合之外,張小北還透露,《球狀閃電》從小說創作的2004年至今已經10餘年過去,劉慈欣本人在創作上也有經驗的提升和觀念的改變,「劉老師會把新的想法加進來,這次合作會在故事層面上幫劉老師在創作上完成升級。」杜揚也透露,劉慈欣還會在之後為製片團隊推介適合他這部小說創作科學體系的科學顧問來參與幕後。
雖然《球狀閃電》的劇本已經進入二稿階段,但無論是杜揚還是張小北都對於具體改編細節持保密態度,不過張小北也對記者透露,請大家放心,「六分儀一定在!」至於在這部科幻電影中,如何解決未來問題,張小北笑說:「黨一定在!」
※註:熟悉劉慈欣作品的人,把「丁儀」這個人物稱為「六分儀」,因為他在劉慈欣作品《坍縮》、《微觀盡頭》、《朝聞道》、《三體》、《黑暗森林》、《球狀閃電》中均出現過,一分為六。這個小說人物是個著名物理學家,不修邊幅,有些流氣,卻又奇才曠世,是個近乎全知全能的角色。雖然其在小說中從來不是主角,但都是小說主線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雖然前些年曾成功運作過《同桌的你》、《心花路放》等成功電影項目,但對於製片方北京摩天輪文化傳媒,無論是書迷還是影迷都持懷疑態度,畢竟,《球狀閃電》不是一部小體量的電影作品。令更多人擔心的是,劉慈欣如今已成為科幻電影大IP寶庫,但劉慈欣那些被拿下的電影作品至今還沒有一部成功案例,劉慈欣會不會成為被消費的個體?
據了解,摩天輪文化傳媒是北京文化(原北京旅遊)的全資子公司,是在北京旅遊以旅遊業作為基礎,向文化影視業多元擴張思路下於2013年成立的。摩天輪文化傳媒的主營業務為影視劇拍攝及投資,核心成員主要為董事長宋歌、總經理杜揚及他們一路以來的幕後團隊。宋歌和杜揚都是業內「老兵」。在摩天輪之前,宋歌曾任萬達影視總經理、完美時空董事長。杜揚曾任華誼兄弟太合影視宣傳總監、完美時空總經理,兩人曾搭檔多年。
摩天輪進入大眾視線是以2014年的《同桌的你》和《心花路放》兩部青春、都市題材電影,但早在2009年宋歌還在完美時空公司時,就曾與韓國最大的娛樂公司合拍了電影《非常完美》,宋歌擔任出品人,杜揚為總製片人。
「摩天輪」製作過的電影可不止《同桌的你》和《心花路放》
在萬達影視時期,宋歌和杜揚也開發製作丁晟導演的《警察故事2013》,並與丁晟合作成立北京功做事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而去年賀歲檔由陳國富監製的魔幻大片《尋龍訣》也是宋歌和杜揚在萬達時期購買的版權項目。
摩天輪文化傳媒之後還將以980萬元參與投資拍攝寧浩監製、路陽執導、張震主演的電影《繡春刀:修羅場》,該片計劃於今年4月開機。而馮小剛導演、範冰冰主演,已於日前殺青的《我叫李雪蓮》,該片暫由摩天輪與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投資,摩天輪投資金額為2835萬元。趙又廷、楊子姍主演的《南極絕戀》暫由摩天輪與北京宸銘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投資,摩天輪投資金額為1800萬元,目前,摩天輪還在籌備烏爾善導演的魔幻新片《封神演義》三部曲。
《我叫李雪蓮》和烏爾善的《封神演義》都是摩天輪的項目
在接受採訪的過程中,杜揚反覆提及公司的核心價值:「匠人精神」,團隊已為《球狀閃電》項目做多年準備,目前已進入劇本二稿階段,4月份杜揚也將帶領團隊赴美國做技術考察,尋找合適的美國團隊為影片做技術支撐。
在杜揚看來,中國電影市場目前體量足夠大,剛進入3月已經超過100億票房,市場容量和觀眾熱情足以支撐大體量的電影。她回憶,當初做《非常完美》時也沒有太多都市愛情喜劇成功案例,《同桌的你》開發時也沒有太多校園青春成功案例,「需要提早儲備,才能有足夠的時間做精細的項目孵化。」
有很多業內人士也為這一知名IP「操碎了心」,他們問杜揚,是否想過開發網劇,遊戲,甚至是時下流行的VR版本?對此,杜揚也並不排斥,但在電影未成形之前,她認為:一切衍生都只是「可能」。
「摩天輪」總經理杜揚:《球狀閃電》電影有望於2017年初開機
至於廣大科幻迷關心的《球狀閃電》導演人選,杜揚與張小北都表示還未選定,只透露與《三體》的導演開發項目不同,《球狀閃電》屬於製片公司開發,會在一切打磨好之後,根據其特徵去尋求適合的人選。不過杜揚也笑稱,「現在的年輕導演從小看商業電影長大,還有很多國外學成的年輕導演開始回歸,等我們開發好後會有合適導演出現,而且你沒發現嗎?摩天輪很善於跟年輕導演合作。」這是否也是某種對於導演人選的暗示呢?如果劇本一切順利的話,《球狀閃電》電影預計在2017年初開機,會是一部投資絕對不是個小數目的3D電影。
作者:飛鳥涼
時光網出品
↑↑↑長按二維碼,或掃描指紋即可關注時光網
求評論!求吐槽!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推薦文章
《飛鷹艾迪》助小女孩圓夢
狼叔&塔倫為影迷唱生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