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pig,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有講到光圈、快門速度、IOS等重要的三個參數,那麼從今天開始我們來講一下繼這三種參數後的三種參數——白平衡,側光,對焦。那麼這篇文章主講白平衡。首先我們來了解白平衡的作用
1.色溫
首先白平衡的基礎概念是色溫,那麼調節白平衡就是為了調節色溫。色溫分為冷色與暖色,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拍攝場景進行調節。既然提到色溫,那麼我們應該可以了解到一些常見的色溫值,比如正常中午日光的色溫值為5500k,攝影師專用的鎢絲燈色溫值為3200k,日出時色溫值為2000k左右,燭光的色溫值為1000k左右。通過這些我們可以對色溫有個基本的概念,而且要知道的是當色溫越低,顏色更偏紅,色溫越高,顏色更偏藍。那麼拍攝的時候就要善於調節我們的白平衡來調節色溫。
2.白平衡
當我們拿到一張白紙,在任何色溫下看到的都是一張白紙,因為這是人的眼睛的強大。但當我們用一張白紙放相機上面的時候,拍攝出來的白紙的色溫或者色彩會偏向於整個場景的色溫。比如把白紙放到燭光下拍攝,出來的照片就不是白紙了,它會比實際中更偏黃,那麼如果我們想在燭光下拍攝出一張白紙怎麼辦呢,這時我們就要調節相機的白平衡,或者把相機的色溫k值調到1000k左右拍攝,就能出來一張白紙。因為燭光的色溫值就是1000K左右。這裡涉及到一個白平衡調節的技巧,在相機裡面有很多的白平衡模式,就是場景模式下可調節,當我們在什麼場景下拍攝就把白平衡調到什麼場景下,一般出來的效果就是我們實際中的樣子,如果所處於的場景裡相機沒有得選,那麼我們就要了解現場的大概色溫來調節色溫值從而保證相片的質量。
3.自定義模式
相機裡一般都會有自主設定白平衡的模式,可以自己摸索一下。在調到自定義模式下後把一張白紙在相機面前,這樣做是為了讓它認準這個標準,比如一張白紙在不正常的色調下,要拍攝出一張白紙的色溫顏色。那麼一般自定義模式是最準確的,但也要靠攝影師的技術以及經驗了。大家已經到多嘗試。這裡順帶一下作用,當我們想把一張圖片拍得比實際看到的更要暖色調的時候,要把色溫或者白平衡調節到比實際場景色溫更低才能實現,相反想要冷色調的話調節也相反,這個是主要作用,也是最實用的作用。
記住平常拍攝的時候多利用白平衡來調節照片得到自己想要的色調,不僅能減少後期對圖片的調節,技術也能更上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