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國防部發言人」陳以信昨天表示,前「國防部長」蔣仲苓18日上午因心臟衰竭病逝於「臺北榮民總醫院」,享壽93歲。
蔣仲苓是1月30日因心臟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合併感染而入住醫院的。
陳以信表示,蔣仲苓戎馬一生,曾參與對日抗戰,1994年任「防長」後,曾帶領臺軍進行軍事革新,為募兵制實行奠定了基礎。
陳以信表示,馬英九肯定蔣仲苓的忠誠與長期支持,已致電家屬表示哀悼與慰問。
蔣仲苓(1922.9.21-2015.3.18)
浙江金華義烏蘇溪蔣宅村人
主要履歷為:
1938年進入黃埔軍校第十六期通訊科學習,1940年畢業
1944年任上尉連長
1949年赴臺灣,被派往大陳島駐守,任營長、副團長
1968年任預六師師長
1974年任金門防衛部參謀長
1975年任中將軍長,後任陸軍第六軍團司令、金門防衛部司令
1981年任「陸軍總司令」,晉升「二級上將」,任期達7年
1988年任「參謀本部副參謀總長兼執行官」,兼「中山科學研究院院長」
1989年任「總統府參軍長」
1992年退役後任「總統府國策顧問」
1994年復出後任「國防部長」,任期至1999年
1996年重新擬訂臺軍「精實案」
2000年當選國民黨副主席
2003年辭副主席,改任中評委主任
【海峽人物】
一身爭議始終反「獨」
本報記者李惠萍
在朱立倫(祖籍義烏)首度出任國民黨副主席(2008年)之前,已有一位義烏人當過國民黨副主席——他就是蔣仲苓,在連戰主掌國民黨時擔任過副主席,而之前,他是李登輝任內的「防長」。
為了他,李登輝郝柏村「打」起來了
在黃埔軍校,蔣仲苓比郝柏村晚4期。蔣仲苓曾在大陸參加抗戰,但當時年輕的他只是連長,所以,他的故事主要發生在臺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曾多次引發巨大爭議,甚至影響至今。
1991年,為讓時任「總統府參軍長」蔣仲苓免於退役,李登輝想出讓他升「一級上將」(終身役)的「妙招」,而當時臺灣地區領導人任用官員尚須「閣揆」「副署」,「行政院長」郝柏村以蔣仲苓無大功和沒當過「參謀總長」為由,堅決不「副署」。這次「府院之爭」的結果是,蔣仲苓終生未獲最高軍銜,李登輝則通過「修憲」廢了「行政院長」的「副署權」,成為如今藍綠陣營舉起「修憲」大旗的源頭。不過,蔣仲苓也因此得以退役後出任「防長」,並有了回大陸探親的「資格」。
蔣仲苓任「防長」時,臺軍中因意外及不當管教致死的案例偏多,面對「立委」質詢,他回以「哪個地方不死人?」引發軒然大波,最後道歉了事。唐飛上任後,虐兵情況有所改善,但直到島內爆發洪仲丘案,備受詬病的軍審制度才徹底走入歷史。
因為反「臺獨」,他提前卸任「防長」
跟很多有原鄉情結的臺灣老兵一樣,臺灣多位前「防長」卸任後曾登陸探親,蔣仲苓便是其中之一。2001年3月,國民黨副主席蔣仲苓攜妻帶子,首回義烏祭祖探親,成為繼吳伯雄之後登陸的第二位國民黨副主席,此後他曾多次返回大陸走走看看。
可能是出於這份家國情懷,蔣仲苓雖得李登輝重用,但其擔任「防長」時,對「臺獨」的反對態度相當堅決。他表示,軍隊效忠於臺灣地區領導人,但領導人不得宣布「臺獨」。他說:「臺當局想要『去中國化』,也就等於不認同孔子、孟子、關公、媽祖,連端午、中秋等傳統習俗及節日都毀棄不顧,根本是數典忘祖的想法。」
據稱,便是因為蔣仲苓有此態度,最終導致他提前下臺,但其繼任者唐飛、伍世文都跟他持有一樣的看法,保持了軍人的節操。
兒在義烏經商,經常回老家看看
蔣仲苓的義烏老家擺著一塊「為國幹城」的牌子,據說是國民黨將軍題贈的。這塊牌子彰顯著主人家的身份和志趣,也是家族史的載體。事實上,蔣家算是軍人之家,他的女婿傅鶴齡也是臺軍將領。但,蔣仲苓的兒子蔣晉谷卻是在義烏經商的臺商,被業界稱為「風鈴大王」,每年清明、冬至都會回老宅祭拜祖先。
可以說,蔣家是兩岸從軍事對峙到熱絡交流的當事人和見證者,蔣家的變遷史是一部縮略版的兩岸關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