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啥時候按加息快進鍵和結束鍵?這是高盛的答案

2021-01-19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綜合

美聯儲什麼時候加速緊縮?什麼時候暫停加息?什麼時候徹底結束加息周期?這三大問是投資者始終在探索的謎題,官員們表面上怎麼說當然要聽,深扒歷史說不定也能找到更多有用的線索。

至少高盛就是這麼幹的。在其最新的報告中,這家頂級投行挖出了美聯儲1994-1995、1999-2000、2004-2006這三個加息周期中所有的FOMC利率聲明、會議紀要等文件,試圖找到美聯儲「動手」前的一般規律。

在給出結論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官方表態。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9月記者會上給出了一些有用的信息:暫停加息的觸發因素可能是一次「金融市場顯著且持續的調整或者經濟偏離預期的放緩」,而推送加速加息的觸發因素是通脹意外地上行。

僅此而已了,想要得到更多的信息我們還是來翻翻歷史。

加速加息

在當前每小時薪資增速沒有超過3%的情況下,這不太可能是美聯儲的選擇,但以往的經驗給出了例外出現的可能。

美聯儲在1994-1995這段加息周期裡選擇了一次上調加息頻率(1994年4月意外加息)以及兩次增強加息力度(1994年5月加息50BP,11月加息75BP)。

高盛認為,當時的會議文件表明,FOMC擔憂強勁的經濟增長可能會最終抬高通脹壓力,因此選擇加快緊縮步伐以避免落後於利率曲線,並以此來彰顯央行抗擊通脹的公信力。

「在1999-2000年的加息周期中,FOMC選擇在2000年5月加息50BP,當時的核心通脹在2%左右,但經濟增長非常強勁,與會者擔心失業率可能會跌到3.9%的三十年低點,薪資增長加速,這在前主席格林斯潘看來是「顯而易見的」,理事Meyer也認為這是一個清晰的轉折點。」

高盛的經濟學家們總結,美聯儲對通貨膨脹達到相當憂慮的地步,不僅要先發制人,還要加快緊縮步伐。在這種情況下,「從鮑威爾的評論中可以看出,如今的FOMC可能也需要看到通脹過熱,才會加速緊縮,在我們看來這個過熱與否的標準大概是核心PCE增速超過2.5%。但歷史也證明,對於經濟高速增長以及薪資增速爆發的擔憂也可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暫停加息周期

這對如今的美聯儲來說可能是更現實的選項,尤其是在貿易戰的爆發衝擊全球經濟(儘管這也意味著通脹走高)的情況下,美聯儲或許不得不暫停加息周期。

在1994-1995年加息周期中段美聯儲出現過暫停,當年FOMC大幹快上收緊貨幣政策,卻突然跳過了一次會議以漸進的方式評估其影響。當時美聯儲的委員們擔心,如果加息25個BP,市場可能會誤以為這是美聯儲「軟弱」或者妥協的信號。

1999年10月的那次暫停則對現在更有啟發意義,當時FOMC內部針對是否加息出現了分裂,儘管當時失業率比預期低了一個百分點,但格林斯潘領頭的多數派認為生產率的提升可能是高科技經濟體的持久特徵,而這將抑制通脹壓力,在其看來,通貨膨脹不太可能大規模爆發。

結束加息周期

這一選項在市場眼中可能出現在2019年末或者2020年初。那以往美聯儲都是因為什麼而「揮淚斬周期」的呢?

高盛提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FOMC在結束這三個加息周期的時候並未採取任何動作,至少在初期其與暫停加息並沒有什麼不同,具體而言在大多數情況下,美聯儲並不一定認為就是在給加息周期按下終止鍵。

在1995年2月,美聯儲如常加息50個BP,隨後的3月也如常暫停加息,但緊接著的5月也沒有行動,當時給出的主要原因是失業率上升0.4BP到5.8%,接近美聯儲的結構性失業率預期,而且經濟增長也顯著放緩,在很多與會者看來政策立場已經進入約束性區間。實際上在最後幾個月,「額外再踩一腳剎車」被認為是不必要的,FOMC退到了「更中立的立場」,正如當時的美聯儲理事耶倫所言。

到了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時期,當年的6月美國失業率依然較美聯儲預期的NAIRU(非加速通脹失業率)低1個百分點,但加息周期依然戛然而止。為什麼?原因很多種,包括懷疑NAIRU作為政策目標指引的可靠性,勞動生產率增長持續抑制通貨膨脹,更重要的是,需求增長似乎正在放緩至經濟的潛在增長水平,這意味著至少勞動力市場不會進一步增長,而政策利率已經超過中性利率達到6.5%,這已經挺高了。

而最「有名」的一次終結髮生在2006年的8月,當時核心通脹水平略微高於目標,勞動力市場輕微過熱,但美聯儲毅然結束了加息周期,因為當時政策決策者們預計房地產市場的疲弱將外溢並拖累消費,失業率將上升,而當時的政策利率已經位於中性利率預測區間的中部。值得注意的是,收益率曲線當時也已經倒掛,預示著經濟可能滑入危機狀態。

通過上述觀察,高盛總結出三大教訓:

加速加息周期可能需要通脹數據格外「高漲」,不過歷史也證明工資增速的突飛猛進也可能會強化加息進程。 在就業市場持續過剩的情況下,中途暫緩加息只在生產率出現歷史性增長、減輕了通脹擔憂的背景下才出現過,而這一狀況與今天相去甚遠。過去幾次加息周期終結要麼出現在經濟增長接近潛在增速,貨幣政策立場已經進入約束性區間,要麼是經濟增長已經低於潛在增速,貨幣政策處於中立立場,無論哪一種情況FOMC都預期就業市場的繁榮不會持續下去。

高盛預計,美聯儲到2019年年底前還有5次加息,面對上行風險決策者會採取的措施是:如果通脹意外上揚,美聯儲將加速加息步伐;如果2020年經濟增長好於預期,美聯儲會延續加息周期。

相關焦點

  • 【高盛:預計美聯儲到2025年才會加息】高盛表示,預計美聯儲主席...
    【高盛:預計美聯儲到2025年才會加息】高盛表示,預計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將在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上闡釋美聯儲的框架,透露美聯儲框架評估的關鍵結論,甚至表明美聯儲將採用平均通脹目標。這意味著在經濟處於或接近充分就業時,美聯儲的通脹目標為2-2.5%。
  • 工資上漲可能會促使美聯儲進一步加息
    威爾遜稱,「企業利潤衰退更多是商業周期過熱的結果,而非多數人所認為的那樣,這意味著勞動力市場可能會隨著資本支出進一步走軟,直到企業利潤衰退結束。在經歷了一個季度的溫和負增長後,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這也意味著,經濟可能不像許多投資者認為的那麼疲軟,也不像現在明顯的成本壓力所描述的那樣。」
  • 美聯儲加息25個基點是什麼意思 加息對黃金的影響
    自從美聯儲主席耶倫宣布今年要進行三次加息後,關於美聯儲加息的風聲從未停止,今日凌晨2點,今年的首輪加息終於塵埃落定,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那麼加息25個基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加息對黃金價格的影響有哪些?
  • 美聯儲高官:再加息3-4次會收手 應重視收益率曲線倒掛
    與6月加息後的聯邦基金利率指導區間1.75%-2%相比,這代表美聯儲再加息三次就能達到中性利率。論文寫到,美聯儲可能已經接近加息周期的尾聲,對經濟增長的阻礙正在浮現:「目前我相信美聯儲應該逐步加息,觸及中性利率時,我會傾向於退後一步。在採取任何行動之前,應先評估經濟前景,觀察包括國債收益率曲線水平和形狀在內的一系列因素,可能不需要進一步行動也合適。」
  • KVB崑崙國際:美聯儲如期不加息,黃金日線強勢反彈
    國際現貨黃金周三在美聯儲宣布維持利率不變之後大幅上漲,日內漲幅超20美金,短線出現暴力拉升。最活躍COMEX12月期金合約在決定宣布的一分鐘內成交量達6056手,價值逾8億美金買盤推升現貨黃金短線暴漲。  美聯儲宣布維持聯邦隔夜基金利率上限0.5%及下限0.25%不變,並表示將等候更多數據後才考慮加息決定,據悉FOMC委員中有三位持加息意見。
  • 劉逆:美聯儲會在保證公信力的前提下儘量推遲加息
    昨晚美聯儲的6為官員分別發表了談話,其中最重要的三位重量級人物中,耶倫的言論比較少。但作為副主席的費希爾支持延遲加息,等待通脹信號進一步明確。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支持逐步加息,他表示逐步加息的話,市場的市場的過激反應會被弱化很多。
  • 美國12月CPI未來幾個月或升至3% 美聯儲或因此提前加息
    美聯儲或因此提前加息,美指有望再次反彈1月12日,市場分析師Patti Domm撰文稱,雖然市場預測美國12月CPI不會上漲太多,但仍非常關心美國是否出現通脹跡象。事實上,近期摩根史坦利等投行預測未來幾個月美國通脹能升至3%的水平。若真是這樣,將加大美聯儲提前加息概率,美指有望因此再次反彈。
  • 又有三位官員反對縮減購債 市場押注加息要等到2023年!
    他指出,未來將取決於新冠肺炎疫苗的成功分發和疫情的發展。 布拉德說:「我們將不得不看看這一切是如何進行的。然後我們再做判斷。」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他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沒有政策投票權。 他的講話是官員們關於美聯儲是否應該在今年晚些時候就減少債券購買規模展開辯論的最新消息。隨著收益率曲線陡峭,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達到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上述話題引起了投資者的關注。
  • 美聯儲博斯蒂克:不認為至少要等到2023年才能加息
    周一,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博斯蒂克表示,他不認為至少要等到2023年才能加息,美聯儲為抗擊衛生事件所採取的緊急措施可以在未來兩年內開始收緊。博斯蒂克補充稱:「但我不認為這在2021年會發生,我們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美聯儲官員對預測的各種風險基本持謹慎態度,博斯蒂克還指出,經濟增長几乎完全取決於美國民眾接種疫苗和控制衛生事件的速度。博斯蒂克指出,他將從三個數據點來觀察美聯儲何時可以開始回撤危機時期所採取的措施。
  • 高盛推演大選四種結果 將如何影響各大市場?
    高盛經濟學家潘德爾(Zach Pandl)上周曾針對美國大選對美元和美股的影響做出預測:美元方面,潘德爾認為,若拜登當選總統、民主黨獲得壓倒性勝利,美元可能加速下跌,主要是因為拜登提議提高美國企業稅率、主張大規模財政刺激和多邊外交政策,這會降低非美貨幣的溢價,從而施壓美元。美股方面,潘德爾指出,如果民主黨勝出,美股主要股指的走勢將變得複雜。
  • 如何評價美聯儲主席Janet Yellen 四年任期的表現?
    15年的美國首次加息給了股市和經濟重重的一擊。加上中國經濟放緩的消息一出,美股可謂開創了史上最慘的第一季度.. 大家紛紛開始說「美聯儲加息要為此次負主要責任」.. 耶奶奶原本就是典型的鴿派代表,這樣也正好是順了她的意吧,越謹慎越好。大家都通過歷史 justify了她的鴿派行為。  以美國市場復甦的速度來看,市場原本預計16/17年都可以加息3次左右。
  • 「雙面」高盛「三屠」我國資本市場
    「雙面」高盛  眾所周知,從今年11月的CPI達到4.4%,並創出25個月以來新高的情況來看,中國內地加息在未來一段時間,都應該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但是我們也很清楚,即就是加息,目前銀行存款一年期2.5%的利率水平,相對於CPI而言,依然處於負利率水平。
  • 耶倫釋放加息信號 人民幣直面 「風險6月」
    近幾周來,美聯儲官員輪番上場渲染加息預期,這回終於輪到了主席耶倫。美東時間27日13:15(北京時間28日2:15),耶倫在哈佛大學講話期間表示,如果數據改善,未來數月加息很可能是合適的。話音剛落,市場對近期加息的隨即預期飆升——CME聯邦基金利率期貨表現顯示,7月加息概率預期達62%,創歷史新高。該指標被稱為「加息風向標」。
  • 美聯儲紀要:縮減無恐慌,美股牛市全面襲來
    這恰好就是動作。昨日的美聯儲消息本來可以輕鬆給市場以打擊。市場並無任何反應就是相對該消息來說的令人不可思議的動作。  壞消息,好「動作」即表示看漲。下面我們將進一步說明。  昨日美聯儲說了什麼?  美聯儲在昨日美國東部時間下午2點發布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紀要中首次給出了如何縮減逾4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的詳情。
  • ...美聯儲今年6月加息25個基點至1.75%-2%區間的概率為100%,9月至...
    據CME「美聯儲觀察」:美聯儲今年6月加息25個基點至1.75%-2%區間的概率為100%,9月至該區間概率為21.8%
  • FBS外匯:美聯儲紀要無意外 美元未獲上漲動力
    和訊特約  周四凌晨美聯儲公布了10月會議紀要,紀要中美聯儲對市場廣泛預計的12月加息持開放態度,在表述多數委員支持升息的同時,也稱加息取決於數據。雖然多數委員仍然支持12月加息,但紀要也暗示如果發生衝擊美聯儲仍會放緩加息步伐。美聯儲的這次紀要給出了市場較為模糊的信號,市場對於美聯儲12月加息的概率基本維持此前水平不變。
  • |華爾街|美股|高盛|摩根大通|摩根...
    由於JP摩根有大部分營業收入來自商業銀行的業務,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則幾乎沒有。為了更有針對性地對比,智通財經APP只統計JP摩根中的「公司和投資銀行」和「資產和財富管理」這兩個板塊業務的數據。在業績對比前,我們先了解下美國券商的營業收入結構,以高盛為例,高盛在3季報中公司業務分為四個板塊,這四個板塊跟中國券商的業務對照如下:
  • 劉逆:美聯儲即要魚肉也要熊掌
    非農在LMCI中的佔比又是最高的,這說明4月份的就業數據即便沒有了一季度的天氣影響,也是格外差勁的。當目前為止,美國的數據只有就業數據是比較強勁的。但昨晚的LMCI顯示就業市場非常不樂觀。表面看來這是就業市場反覆不定的徵兆,實際上這是美聯儲早就為不加息埋下的伏筆。  美聯儲一路下來都在演戲和造假經濟數據,以貨幣政策配合自己的戰略目標。
  • 2020年10大預測 高盛錯了八個
    來源:華爾街見聞  在年初的十大問題中,高盛僅僅在「美國的平均關稅水平不會上升」和「美聯儲會修改通脹目標」這兩個問題上預測準確。不過,當時高盛也沒預計到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因此很多年初預測和現實截然相反。  又到了回首一整年的時候了。高盛年初的十問十答,答對了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