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家鄉鳥
數你最為飄然若仙
輕盈的
於林間上下翻飛
卻又一直拖著
那曼妙的長長的綬帶————
不肯撒手
偶然間
房門外
傳來你那吵鬧的聲響
是夫妻間的指責?
聲音中貌似有著
————最為嚴厲的責罵
快速跑出房門
尋你
卻又不見
真想認真地細看你一眼
林中的仙子
白居易有詩云: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5月,是農忙的季節,可是因為她的到來,地處皖南人傑地靈的績溪縣溪馬村卻是另一副景象。
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不約而同趕赴到此,一探她的花容,看美人出浴,觀慈母育雛。
讓攝友們戀戀不忘、痴心追隨的就是有著「林中仙子」和「林中鳳凰」之稱的綬帶鳥。
每年夏季,綬帶鳥如約而至。因為溪馬村獨特的自然環境,吸引綬帶鳥到此繁衍生息。
鳥友們可以相約同行,觀賞「林中鳳凰」之餘,還可以體驗農家的熱情與質樸,住農家小院,吃徽州特色家常菜。
「綬帶鳥」之名,不知何時開始出現,但人們更喜歡稱它為「壽帶鳥」。這種鳥的兩種象徵意義,都與其稱呼有關,稱之為「綬帶鳥」,象徵官運亨通;稱之為「壽帶鳥」,則象徵長壽。
壽帶鳥還有一個特別神奇之處,當它們到了遷徙之時,為了長途飛翔減少阻力,雄鳥居然啄斷自己那兩根它引以為豪的「長飄帶」,其壯舉猶如鳳凰涅槃。
愛美的「壽帶鳥」為了保護它美麗的羽毛每天都會洗澡。
綬帶鳥喜歡單獨或成對活動,性羞怯,常活動在森林中下層茂密的樹枝間,時而在樹枝上跳來跳去,時而在枝間飛翔,或從一棵樹飛向另一棵樹。
飛行緩慢,長尾搖曳,如風箏飄帶,異常優雅悅目,一般不做長距離飛行。常從棲息的樹枝上飛到空中捕食昆蟲,偶爾亦降落到地上,落地時長尾高舉。
雌綬帶鳥
雌性綬帶鳥比雄鳥要短小,它體態美麗,體型似麻雀大小。它體色帶有金屬閃光的藍黑色,頭頂伸出一簇冠羽;鳴叫時可聳起,體羽為背慄腹白,翅尾也是慄色。
雌鳥未交配之前也有尾羽,交配以後便自行脫落。
壽帶鳥作為國家「三有」(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2012年,被列入了《世界保護動物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是一種極其珍貴的鳥類。
壽帶鳥主要棲息於海拔12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闊葉林和次生闊葉林中,也出沒於竹林等地,尤其喜歡溝谷和溪流附近的闊葉林。食物中幾乎全為昆蟲,而且以鱗翅目為最多,例如天蛾、松毛蟲及其幼蟲等。它們的出現,應該說是老山森林中非常好的消滅害蟲的能手。
相傳壽帶鳥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化身,它們常常成對出現,拖著曼妙的長尾上下翻飛,飄然若仙,形影不離。
這種鳥,雖小如麻雀,但其體態比麻雀漂亮多了,最突出的特徵是雄性有著兩條長長的中央尾羽,有的甚至長達身體的四五倍,像綬帶一樣,因此古人將它取名為「綬帶鳥」,因「綬」與「壽」諧音,故又名「壽帶鳥」。
「壽帶鳥」到了老年,全身羽毛變成白色,當它搖曳著白色的長尾,緩緩飛翔於林間時,就像在風中飄起的朵朵白花,因而人們又稱之為「一枝花」。此外,「壽帶鳥」還有「白帶子」「紫帶子」「長尾鶲」「練鵲」等異名。
攝友指引:
安徽省績溪縣溪馬村,距績溪北站2公裡,交通便利,自然環境優美。除了壽帶鳥,溪馬村還有白眉姬翁、橙頭地鴉、灰卷尾、松鴉、紅嘴藍鵲、小翠可拍,帶鏡頭400-600即可。
2017年,績溪縣溪馬村委在無錫鳥友的協助下,向績溪縣政府和國家野生保護動物協會提出申請,並由上述兩家單位論證評估,認定績溪溪馬村在保護瀕危物種鳥類所作出的貢獻,被授予「中國壽帶鳥之鄉」稱號。
(【最績溪】綜合彙編,圖片來源網絡,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