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驚豔了!績溪「林中仙子」壽帶鳥登上央視!

2020-12-05 最績溪

回想家鄉鳥

數你最為飄然若仙

輕盈的

於林間上下翻飛

卻又一直拖著

那曼妙的長長的綬帶————

不肯撒手

偶然間

房門外

傳來你那吵鬧的聲響

是夫妻間的指責?

聲音中貌似有著

————最為嚴厲的責罵

快速跑出房門

尋你

卻又不見

真想認真地細看你一眼

林中的仙子

白居易有詩云: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5月,是農忙的季節,可是因為她的到來,地處皖南人傑地靈的績溪縣溪馬村卻是另一副景象。

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不約而同趕赴到此,一探她的花容,看美人出浴,觀慈母育雛。

讓攝友們戀戀不忘、痴心追隨的就是有著「林中仙子」和「林中鳳凰」之稱的綬帶鳥。

每年夏季,綬帶鳥如約而至。因為溪馬村獨特的自然環境,吸引綬帶鳥到此繁衍生息。

鳥友們可以相約同行,觀賞「林中鳳凰」之餘,還可以體驗農家的熱情與質樸,住農家小院,吃徽州特色家常菜。

「綬帶鳥」之名,不知何時開始出現,但人們更喜歡稱它為「壽帶鳥」。這種鳥的兩種象徵意義,都與其稱呼有關,稱之為「綬帶鳥」,象徵官運亨通;稱之為「壽帶鳥」,則象徵長壽。

壽帶鳥還有一個特別神奇之處,當它們到了遷徙之時,為了長途飛翔減少阻力,雄鳥居然啄斷自己那兩根它引以為豪的「長飄帶」,其壯舉猶如鳳凰涅槃。

愛美的「壽帶鳥」為了保護它美麗的羽毛每天都會洗澡。

綬帶鳥喜歡單獨或成對活動,性羞怯,常活動在森林中下層茂密的樹枝間,時而在樹枝上跳來跳去,時而在枝間飛翔,或從一棵樹飛向另一棵樹。

飛行緩慢,長尾搖曳,如風箏飄帶,異常優雅悅目,一般不做長距離飛行。常從棲息的樹枝上飛到空中捕食昆蟲,偶爾亦降落到地上,落地時長尾高舉。

雌綬帶鳥

雌性綬帶鳥比雄鳥要短小,它體態美麗,體型似麻雀大小。它體色帶有金屬閃光的藍黑色,頭頂伸出一簇冠羽;鳴叫時可聳起,體羽為背慄腹白,翅尾也是慄色。

雌鳥未交配之前也有尾羽,交配以後便自行脫落。

壽帶鳥作為國家「三有」(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2012年,被列入了《世界保護動物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是一種極其珍貴的鳥類。

壽帶鳥主要棲息於海拔12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闊葉林和次生闊葉林中,也出沒於竹林等地,尤其喜歡溝谷和溪流附近的闊葉林。食物中幾乎全為昆蟲,而且以鱗翅目為最多,例如天蛾、松毛蟲及其幼蟲等。它們的出現,應該說是老山森林中非常好的消滅害蟲的能手。

相傳壽帶鳥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化身,它們常常成對出現,拖著曼妙的長尾上下翻飛,飄然若仙,形影不離。

這種鳥,雖小如麻雀,但其體態比麻雀漂亮多了,最突出的特徵是雄性有著兩條長長的中央尾羽,有的甚至長達身體的四五倍,像綬帶一樣,因此古人將它取名為「綬帶鳥」,因「綬」與「壽」諧音,故又名「壽帶鳥」。

「壽帶鳥」到了老年,全身羽毛變成白色,當它搖曳著白色的長尾,緩緩飛翔於林間時,就像在風中飄起的朵朵白花,因而人們又稱之為「一枝花」。此外,「壽帶鳥」還有「白帶子」「紫帶子」「長尾鶲」「練鵲」等異名。

雌性「壽帶鳥」給幼崽餵食。餘敏/攝

攝友指引:

安徽省績溪縣溪馬村,距績溪北站2公裡,交通便利,自然環境優美。除了壽帶鳥,溪馬村還有白眉姬翁、橙頭地鴉、灰卷尾、松鴉、紅嘴藍鵲、小翠可拍,帶鏡頭400-600即可。

2017年,績溪縣溪馬村委在無錫鳥友的協助下,向績溪縣政府和國家野生保護動物協會提出申請,並由上述兩家單位論證評估,認定績溪溪馬村在保護瀕危物種鳥類所作出的貢獻,被授予「中國壽帶鳥之鄉」稱號。

(【最績溪】綜合彙編,圖片來源網絡,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稀有壽帶鳥現身句容 「鳥友隊」記錄下美麗身影
    △白色壽帶鳥" 鳥友隊 " 隊員劉憲卓告訴記者,今年 6 月中旬,他們在拍鳥的過程中,偶爾在句容河風光帶發現了白壽帶鳥的身影,讓他們興奮不已,經過 2 天的觀察,確定了鳥窩的位置,不過此時小鳥已經出窩,並離巢飛到河對面,再加上當時陰雨,光線不好,給觀察拍攝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且過了一周左右,白壽帶鳥就帶著小鳥飛走了
  • 陝西楊凌發現世界級瀕危物種「壽帶鳥」
    陝西楊凌發現世界級瀕危物種「壽帶鳥」 2020-07-27 1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鳳凰的遠親,壽帶鳥名字的寓意太好了!
    還有一種鳥類,也可稱得上是鳳凰的遠親了,它們就是壽帶鳥。壽帶鳥長得十分有辨識性,雄性的壽帶鳥有著長長的尾巴,像是仙女的絲帶一樣,十分的優雅。頭頂有一簇冠羽,看著就很富貴的樣子。壽帶鳥的名字就是一種十分美好的寓意,同樣也經常被捉來做為觀賞鳥類,人們總是喜歡把這些美麗的鳥兒賦予美好的意義,願壽帶鳥為您帶來吉祥如意。
  • 壽帶鳥飛入尋常百姓家 屬省級保護動物襄陽不多見
    經動物園專家辨認,這是一種益鳥,叫壽帶鳥。江先生在魚梁洲開了家農家樂。兩個月前,店內的工作人員在旁邊的樹上發現了一隻白色小鳥,小鳥的頭部是黑色的,藍色的眼珠,體型十分優美,每次飛起來,甩動的尾巴像條舞動的綢帶。昨日上午下雨,這隻小鳥躲進了附近的一棵樹上,樹上居然有個鳥巢,鳥巢內還有雛鳥的跡象。而沒過多久,又一隻同樣的小鳥飛進鳥巢中。這種小鳥叫什麼名字?
  • 瀕危物種壽帶鳥林間哺育幼崽
    壽帶鳥在中國為夏候鳥,羽翼漂亮,林間飛行,宛如精靈。每年5月—7月,壽帶鳥會飛至江南流域繁殖後代。壽帶鳥以昆蟲為主食,主要空中捕食正在飛行的昆蟲。它作為國家「三有」(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2012年被列入了《世界保護動物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是一種極其珍貴的鳥類。
  • 壽帶鳥因拖著白色的長尾,飛翔於林間,因而又稱之為一枝花!
    壽帶鳥共有14個亞種,又名綬帶鳥、練鵲﹑長尾鶲﹑一枝花等異名。雄鳥有兩種色形,體長連尾羽約30釐米,頭﹑頸和羽冠均具深藍輝光,身體其餘部分白色而具黑色羽幹紋。中央兩根尾羽長達身體的四﹑五倍,形似綬帶,故名。雌鳥較雄鳥短小。
  • 「徽駱駝」與績溪荊州胡善述堂(下)
    現就《績溪縣誌》所載荊州胡善述堂主要代表人物予以簡單介紹。胡良祥(1845-1913),明經胡三十八世裔孫,一名壽六,績溪縣荊州鄉上胡家村人,以務農兼經商為業。當地人稱「壽六公」。其為人誠樸,樂善好施,築路修橋,捐資助學,名著鄉裡。終生致力於興辦水利、創立私塾、開闢荊州對外山路等公益事業。
  • 央視《航拍中國》飛躍績溪「豺狗狼尖」
    績溪家朋鄉周邊山巒起伏、雲海翻騰、群峰競秀、懸崖峭壁林立、奇松怪石密布、景色旖旎迷人。因其奇石怪松與黃山相似,故又被人稱作為「小黃山」。其中最險峻奇特的非「豺狗狼尖」莫屬。「豺狗狼尖」是一個在地圖上都找不到位置的山尖,位於績溪縣家朋鄉到荊州著名的「皖浙天路」西側,海拔1100米左右,山勢陡峭、孤峰林立。
  • 足上風情演繹千年民俗 閬中亮花鞋將登上央視春晚
    閬中亮花鞋將登上央視狗年春晚   足上風情演繹千年民俗   閬中民俗節目亮花鞋將亮相央視狗年春晚。   「太好了,閬中民俗終於要登上央視春晚了……」13日一大早,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播出了閬中春節民俗舞蹈將登上央視狗年春節聯歡晚會的好消息,市民們紛紛轉發點讚。   記者回放央視《朝聞天下》欄目看到,央視以「足下風情演繹千年民俗」為題,揭秘即將亮相央視春晚的節目內容。
  • 「洛陽小牡丹仙子」備戰《星光大道》
    昨晚,被譽為「洛陽小牡丹仙子」的我市十歲女孩梁周露寶(如圖),在北京接受新浪網專訪,介紹了自己作詞的最新單曲以及即將登上央視《星光大道》的相關情況。  梁周露寶目前就讀於洛陽市第五十六中學小學部,是一名五年級的學生。她在舞蹈、演唱、節目主持等方面均有特長。
  • 從胡氏宗祠木雕探究績溪火腿
    黃來生第855期摘要:績溪縣龍川胡氏宗祠木雕作為績溪火腿勞軍的史實,充分說明了績溪火腿悠久的製作歷史。績溪火腿的生產和食用歷史可追溯至新舊石器時代。漢魏隋唐以後,隨著績溪與徽州一帶飲食文化的進步,徽菜雛形的出現,績溪人對於火腿的醃製技術愈發講究,並開始伴隨徽人的流徙播遷而傳揚宇內。宋迄明清之際,又因徽州商幫的行走天下,火腿的醃製和食用愈發普遍。
  • 四川閬中民歌舞蹈《亮花鞋》喜登央視2018年春晚舞臺
    封面新聞訊(記者杜恩湖 北京報導)2月14晚8時,央視2018年春晚對外正式公布官方節目單。節目單顯示,由四川大學藝術家學院表演向代表四川民族文化的南充市閬中市的地方民歌舞蹈《亮花鞋》,將登2018年央視春晚,明晚除夕夜與全國觀眾見面。
  • 【金魚家族】國壽 日壽 泰壽的區別
    )即便不是獅子頭的國壽頂部也是很誇張的;國壽在頭瘤上遺傳中國金魚應該是比日壽要極端些的。日壽同國壽一樣也是方正寬目幅,但是與國壽不一樣的是,日壽的頭型是以緊薄有形發展。但是辨認泰壽很容易主要是和日壽的區別。泰壽是以側視上魚缸看的魚品種,最求是深梳子背,和國壽不太一樣,泰壽的背弓幅度較大,所以很多泰壽尾部往往落得比較急,所以俯視的時候猛一看不好和日壽區分,但是通過尾部下落的緩急和尾部軟硬程度還是容易區分的。泰壽背部相對不是很寬,因為泰壽太高的背如果過於寬厚的話,太沉重,會很嚴重影響魚遊姿。當然有背寬的泰壽。
  • 《動物世界》央視上線開播!被央視爸爸認可的李易峰,太值得擁有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動物世界》上映已經兩年了,而就在今天,CCTV6中午將《動物世界》重新放映了一遍,如今《動物世界》央視上線開播,不得不說,被央視爸爸認可的李易峰,真的太值得擁有了,除了《動物世界》重新上線以外,李易峰今天還參加了一場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