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話」的植物
過去人們以為,植物個個是啞巴,是在無聲無息中度過一生的。植物學家們研究後卻發現,植物是有語言的。他們製造了一種高靈敏的傳聲器,來傾聽植物的語言。這種傳聲器聽到了從植物根部發出的不同聲頻、不同高低的聲音振動。將這種振動翻譯成人類語言,便是:「渴死我了!」「餓死我了!」這是因為植物的根在缺水或缺營養的時候,能自動發出微弱的聲音來。植物學家們通過這種探測器,傾聽到植物的聲音後,便會及時灌水、施肥,使植物長得更好。
玉米是如何呼救的呢?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證明,當玉米葉被毛蟲啃食時,被啃食的玉米葉和未被啃食的玉米葉,都會釋放出一些能揮發的化學信息物質。這些化學信息物質是幾種萜源化合物的混合物。寄生蜂通過這種化學信息物質,接收到玉米發出的呼救信號,循跡而來,找到毛蟲,對之發動攻擊,使玉米獲救。當然,寄生蜂並非真正是行俠仗義的騎士,只是因為毛蟲身體是寄生蜂最佳的寄生生育場所而已。研究還證明,不僅玉米,許多農作物在遭到毛蟲危害時,都會發出SOS求救信號,引來昆蟲救援。
會聽音樂的植物中
科學家們發現,植物居然喜歡聽音樂。他們將一隻耳機掛在一隻正在生長的西紅柿上,讓它每天欣賞3小時的搖滾音樂,結果,它聽了音樂後拼命地長個兒,居然長到了2千克重,這也許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紅柿了吧?音樂愛好者可不止西紅柿一個。以黑藻為對象,每天為其舉行音樂會。他們把同一種黑藻分成兩組,一組聽音樂,一組聽噪音,看它們有什麼反應。
音樂會在每天早晨定時舉行。音樂會舉行了一段時間後,區別出現了:聽寧靜優美的小夜曲的一組黑藻,長得朝氣蓬勃;而聽煩躁刺耳的喧囂聲的一組黑藻,則變得委靡不振。植物學家們進一步試驗讓植物聽不同類型的音樂,結果很有趣,植物並不是什麼音樂都喜歡聽。一般來說,植物愛聽古典音樂,不愛聽爵士音樂;喜歡優美的輕音樂,不喜歡刺耳的尖嘯樂音。
會變性的植物
植物一般都是雌雄同株的,但也有一部分植物是雌雄異株的,於是,這些植物就被打上了性別的烙印,分為父親樹和母親樹。雌雄異株的植物著名的有銀杏、瓶蘭花(金彈子)、楊柳、開心果樹等。雌雄異株的樹木必須要同時有雌樹、雄樹雜居,才能孕育後代。有的植物的雌、雄株會發生變性現象,雌株會變成雄株。
有一種叫印度天南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便是一種典型的變性植物。它的雌株體型高大健壯,營養物質豐富,但開花結果以後,由於大量消耗,第年便變為小型的雄株。而當它「體力」恢復後,還可還原為雌株。印度天南星一生中可多次反覆變性,一會兒做「女人」,一會兒又去嘗嘗做「男兒」的味道。還有一些過渡株,既不能做「男兒」,又不能做「女人」,只好暫時噹噹「中性人」了。
有「血型」的植物
植物的血型是在一次破案中偶然發現的。1983年,日本一婦女在夜間突然死去,驗血結果死者的血型是0型,而枕頭上的血跡則是AB型,於是,懷疑該婦女為他殺。但警察長期找不到兇手,找來法醫山本幫忙。結果,山本發現枕頭上的血跡是枕頭芯內蕎麥皮的。蕎麥皮的血型與枕頭上的血跡的血型同為AB型。山本擴大研究範圍,研究了500多種植物,發現植物有不同的血型,蘋果、草莓、山槭、南瓜、蘿蔔、山茶等60多種植物的血型是O型,羅漢松、珊瑚樹等24種植物的血型是B型,李子、蕎麥、金銀花、香蒲、單葉楓等植物的血型是AB型。
能運動的植物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似乎只有動物能動,植物是不會運動,更不能離開原地走動的。其實不然,植物除了有向地性運動、向光性運動、向溼性運動、向肥性運動、感夜運動等原地運動外,還有能夠整個兒地離開原地運動的。在美國西部有一種滾草,當天氣乾燥、風大、沒水的時候,整株植物就會連根拔起,捲成一個球形,隨風滾動。滾動中遇到障礙物,便會逐漸停下來,把根扎進土中,又生長起來。禾本科的野燕麥是一種靠溼度變化走動的植物。野燕麥種子的外殼上長著一種類似腳的芒,芒的中部有膝曲,當地面溼度變大的時候,膝曲伸直,地面溼度小時,膝曲恢復原狀。在一伸一屈之間不斷前進一晝夜可推進1釐米。
還有一種在北方松林裡生長的長生草,能靠自身力量做翻身運動。這種矮生肉質植物外形像個蓮座。「蓮座」上可以通過新莖生出一些小「蓮座」。這種小「蓮座」是大「蓮座」的子女,長到一定程度就會脫離母體掉到地上。掉到地上的小「蓮座」有的側著身子,有的四腳朝天。這時,側身的小「蓮座」們便會在接觸地面部分急劇生長的葉片幫助下,掙扎著轉過身來,恢復正常位置。而底部朝天的小「蓮座」,則要靠根的力量來幫它翻身。小「蓮座」會生出一至數條根來,扎進土中,靠一條根的力量或數條根的合力,使小「蓮座」慢慢翻過身來。如果幾條根的拉力方向不同,小蓮座翻不過身來,就會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