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諸種生物中,植物既不能運動,又是最安靜而沉默的。然而出乎我們預料的是,植物的世界雖沒有動物界那麼喧囂,卻有其獨特的語言。這並不是杜撰或神話,而是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
最早通過研究得出這一結論的是英國的植物學家們。他們通過一種特殊的儀器——植物探測儀,把儀器的線頭與植物連接,人戴上耳機就能夠聽到植物說話的聲音了。在正常情況下,植物發出的聲音節奏輕微,曲調和諧;但遇到惡劣的天氣情況或某種人為的侵害時,它們就會發出低沉、混亂的聲音來表現它們的痛苦。此外,當植物缺水時也是會發「牢騷」的。因為植物缺水時,其運送水分的維管束會繃斷,而維管束繃斷時會發出一種「超聲波」。這種聲音很低很低,一般情況下是聽不到的,因為它比兩人說悄悄話的聲音還低1萬倍。目前,人們發現,渴了能發出這種「超聲波」的植物有蘋果樹、橡膠樹、松樹、柏樹等。專家們將植物的語言稱作「微熱量語」。
語言除了表達感情之外,主要是用來交流的。那麼人和植物之間可不可以通過某種方式進行交談,進入植物的「內心」世界呢?答案同樣是肯定的。
研究表明,各種植物在生長過程中,能量交換的過程是時刻進行的。這種交換雖然很緩慢、不易覺察,但交換過程中微弱的熱量變化和聲響還是可以察覺的。如果把這些「動靜」用特殊的「錄音機」錄下來,經過分析,我們就能解開植物語言的密碼,明白它們說什麼了。如果你能聽懂植物的話,那麼它會告訴你什麼樣的溫度、水分和養料是它最喜歡的。
20世紀80年代,前蘇聯的科學家通過電子計算機與植物成功地進行了一次交談。首先,科學家們將計算機與植物進行特殊的連接後,向植物提出一些問題,植物根據它所「聽到」的,將自身的形狀變化、生長速度等信息通過計算機反饋給人們。當然,這些信息都是以數據的形式出現在計算機屏幕上的。然後,科學家通過另一臺計算機來解讀這些數據,繪出簡單的圖表。人們根據這些圖表就能夠明白植物說了些什麼。人與植物的交流就是這樣進行的。
這樣的程序未免太煩瑣複雜,有沒有一種更加簡單、更加順暢的交流方式呢?最近,義大利的發明家發明了一種能與植物直接交流的對講儀。只是在目前來看,這種先進的對講儀也只能與植物進行很初級、很簡單的交流,因為它只能辨別出諸如「熱」、「冷」、「渴」等詞語。
儘管到目前為止,人類對植物語言的了解仍然是非常有限的,但是能聽到植物「說話」,知道植物說些什麼,仍然算得上是人類科學史上的一大進步。一旦有一天,人類同植物之間的交流變得順暢起來,我們便可以更多地了解它們的所需所求,從而滿足它們的需求,而最終的獲益者則是人類自身。那時的世界鮮花會開得更嬌豔,果樹會更加碩果纍纍,五穀會更加結實而飽滿人們的生活也因會過得更加富足而快樂。
關注我,了解你不知道的有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