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你從來不好好跟他說話,愛家人從好好說話開始

2020-12-05 自在小木頭

早晨喊豆豆起床,經歷過一段時間的「不愉快」,過程大概如此——

「起床啦!」

他會很煩躁地一翻身:「我再睡一會兒!」

第二次再喊他:「5分鐘了,起來啦,不然要遲到了!」

他很不耐煩,雖然勉強起來了,但是臉上寫滿了「我不高興」,有時候眼睛裡有淚花,「委屈版」的起床氣。

我也心浮氣躁,會嘮叨他:「讓你晚上早點睡,你不肯;早上又不起來……」

兩個人在他的房間裡一起營造了一個很討厭的氣場,互相厭惡,起床氣爆棚。

有天睡覺前,我跟他商量:「我第一次叫你的時候,你好好跟我商量再睡幾分鐘,我們好好說話試試?」

他同意了。

下一次還是按點兒叫他,他雖然沒睜開眼睛,但會很平和甚至帶著點笑意地跟我商量:「3分鐘,我再睡3分鐘!」

3分鐘後,我在外面提醒一下「到時間了」,他一般就能主動起來了。

從此以後,早上就省事兒多了,再也不用手忙腳亂,更不用怒火衝天了,家裡和諧了很多。

多睡那幾分鐘都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換了說話的方式。

最開始他是撒嬌,更像任性,帶著一股情緒衝著我就來了,把我當成是打擾他睡覺的敵人。

商量了對話方式之後,他是提了一個「小需求」,表達清晰,把我當成是幫他提醒時間的人——我們從敵對關係變成了夥伴關係,當然就非同往日了。

我跟他聊,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都要好好說話。

清晰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儘量準確地說出自己的感受,無論是需要幫助和支持,還是希望得到什麼樣的東西,好好說,才有可能有好結果。

有段時間,我發現他時常會通過「我就知道你不會同意」的方式來提要求。

比如挺晚了他想再畫一會兒畫,他會噘著嘴一臉不高興地用賭氣式的口吻說:「我就知道你不會讓我再畫了,你肯定會說太晚了,得睡覺了!」

父母皆凡人,聽到這種否定的語氣,都會覺得刺耳甚至不高興吧?

我告訴他:「你試試看有沒有可能用肯定的語氣來說這件事?你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個需求,而不是發脾氣對嗎?所以先把情緒放到一邊,試試看。」

他問我:「媽媽,我寫完作業了能畫會兒畫嗎?」

「現在實在太晚了,得睡覺了。」

他一聽,又有點急了:「你看吧,我就說我怎麼問你都不會同意!」

我給他解釋:「雖然因為時間關係我沒辦法同意你的需求,但是你向我傳達了你的想法,現在,我非常清楚你的想法和要求了,我就可以跟你一起想辦法了。今天雖然不行了,但是明天我們可以把安排更緊湊一點,騰出時間來畫畫,我會給你提醒,這樣是不是更好?如果按照之前你的方式,我只會記住你發脾氣,根本記不住你真實的目的。」

他想了想,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地去睡覺了。

在一個家庭裡,並不是意味著「你得聽我的話」,而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家庭成員之間,都能夠好好跟對方說話,傾聽對方的真實想法,並且給予反饋。

唯有如此,才是好好對待對方。

我認識的幾個讀者偶爾會說,家裡的氛圍太差了,爸爸媽媽指責孩子,孩子覺得爸爸媽媽很煩,大家一說話就吵架,互相挑刺,相互找茬兒。

這樣的家人不一定是感情聯結有問題,很有可能就是:不會對家人好好說話。

反問,詰問,冷嘲熱諷,打壓……當父母用強權的方式要求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用任性的方式來反抗,本來不是什麼大事兒,最後激化成了對立關係,惡化了親子關係。

歸根結底,就是不好好說話,看似不是大事兒,實則影響巨大。

有時候可能不是內心的情緒問題,其他因素的影響。

他數學作業因為格式問題錯了好多,我看了看,忍不住說了一句:最近怎麼得了好幾個B,有點過了啊。

他有點煩躁,噘著嘴,心不在焉地一邊寫,一邊語氣不善地說:我知道了,我這不是在改嗎?!

我剛要批評他心態浮躁,他突然頓了頓,像是跟我解釋又像是自言自語:「我可能有點熱,有點煩躁。」

我當時內心大喜,至少他開始去察覺自己的情緒是因何而起——是作業錯太多讓他煩惱呢,還是媽媽的批評,還是外部條件?

果然他把那件厚厚的毛衣脫下來之後,就心平氣和地改正了剩餘的題目。

孩子能夠做到這點,大人更能夠做到,在跟孩子對話的過程中應該做得更好。

我會發現,越是有自信的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他們在表達上越不急不躁,他們會好好說話,因為他們的知識儲備和內心強大足夠支撐他們,讓他們相信「我可以」;

越是沒有自信或者知識匱乏的人,越容易拿情緒當武器,用更大的聲音去壓到別人表達自己,或總像是刺蝟一樣去扎周圍的人,讓別人聽到、看到他,來強化他的存在感,這其實是自卑和沒有信心的表現。

好好說話,才能好好對待別人,也得到同樣的對待。

太多時候,愛就是聽過我們的言談舉止表現的,而說話,更是家人之間最重要的聯結方式之一。

如果愛你的家人,那就好好跟他們說話。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有好的生活,互相尊重,相互體諒,每個人都生活在愛的溫暖裡。

相關焦點

  • 家長好好跟小孩說話,他卻不領情?是因為家長不懂喬哈裡視窗理論
    所以,很多家長寧願自己穿著廉價的衣服,也要給小孩買下高價錢的衣服;自己可以將就,孩子不能將就。但在小孩看來,家長認為好的東西並不適合他們,他們也不一定會喜歡。這樣會讓家長感到非常無奈,我明明都跟他好好說了,為什麼小孩總是不聽話,不懂得領情呢?1、 為什麼家長好好和小孩說卻不能讓小孩"領情"?1、 小孩的逆反心理在作祟小孩也有自己的逆反心理。
  • 為什麼孩子不愛聽父母說話?因為一開口,他們就錯了
    當孩子還是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嬰兒時,許多父母都會認為自己的孩子真是可愛極了,也不太費事。但是孩子長大到能說話、能走路的年紀時,父母們就開始頭疼了,因為孩子開始變得有自己的堅持,即使是錯誤的事情,孩子也不一定能夠將父母的話聽進去。
  • 和孩子好好說話太難?讀懂「冰山理論」,實現高質量「親子溝通」
    "你要是還不過來洗澡的話,那你就自己洗衣服了。明天上課被老師罵了也不要怪我。"今天晚上孩子不知道在幹什麼,叫了她幾遍過來洗澡,她就是不來。我一生氣就對孩子這樣說話。說完之後,效果確實有,孩子趕緊過來了,但是我感覺到她全程都不開心,所以她沒有跟我向往常一樣跟我聊天、說話並且還一臉委屈的樣子。可是我單純的就是想讓孩子快點過來洗澡,才可以早點休息。
  • 最愛的人卻說盡最惡毒的話!親愛的爸媽,我們好好說話可以嗎
    因為從小見過太多他們吵架,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就養成了一個不愛跟別人發生矛盾,性格有點膽小懦弱的毛病。一發生矛盾,我就會立馬感到緊張。忍不住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腦子短暫性的無法思維,尤其是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我害怕跟別人太過深入的交往,我更害怕跟別人發生矛盾。
  • 小孩子不愛說話怎麼辦
    多多是個樣貌甜美,外表文靜的小女孩,但是她從小不愛說話,膽子特別小,老師課堂提問,她回答聲音總是特別小,老師多次在課堂上,讓多多說話聲音大點,但是老師越是這樣說,她的聲音就越小,而且每次回答問題都紅著臉。其實多多是害怕上課被提問。
  • 人與人之間最好的相處:好好說話!
    許多家庭由於不會好好說話,失去了和睦,失去了溫馨。好好說話,簡單四個字,需要一輩子用心經營。人與人之間最好的相處,從好好說話開始。人,總是喜歡用自己的標準去對人對事,用自己的喜惡進行評判,這種情況過多了,成為習慣了,如果說話又是夾槍帶棒的,那麼隔閡或矛盾就難以避免了。人與人缺少必要的距離感,缺少必要的客氣和尊重,在很大程度上也導致了相互之間不能好好說話。
  • 我們怎麼才能好好說話?
    我們怎麼才能開始「好好說話」?只因:真,自然能生善。善人,懂得好好說話。思想具有能量,語言是有聲的思想,所以語言具有很強的能量。有些人喜歡罵人,或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他可沒想到——聽到每一句壞話的那個人,是他自己!
  • 斧在口中,好好說話是一種修行
    因為無始以來的習慣,總是你一句我一句,針尖對麥芒,必須是我的聲音得比你大,我得說最後一句話,事情才能罷休……修身最重要的是要隨時修自己的意念,念頭。其實,每個人都很尊貴,每個人內心都充滿了光明。但為什麼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爭執不斷呢?因為被無明—煩惱所纏。
  • 慢讀丨」我說話直,你別介意」:對不起,我很介意!
    她倆你一句我一句眼看就要失控。在她們沉默的時候,我說:「人就像錄音機一樣,一按按鈕就播放。」孩子們問是什麼意思。我用剛才的事情解釋說:剛才弟弟一發脾氣就按下了姐姐的按鈕,於是姐姐就開始播放對弟弟做鬼臉和大聲說話的行為。
  • 家長好好說話孩子卻不領情?喬哈裡視窗:有效的溝通應該區域明確
    姐妹幾個剛剛視頻玩笑了一會,只聽閨蜜佳佳突然"平地一聲吼",還沒等我們這些人反應過來,就聽佳佳緊接著是一通亂罵:"媽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不能這樣,你怎麼就是不聽啊?現在給弄壞了吧?我看你要怎麼辦!"佳佳數落完兒子後又跑過來和我們吐槽:"哎呦,現在這孩子也不知道是怎麼了,無論我說什麼人家都不會聽,非但不聽而且還有可能和你對著幹,真是不知道我上輩子欠他什麼了,現在要這樣來對我。"
  • 都說男孩「開竅晚」,父母莫焦慮,好好鍛鍊孩子,等待厚積薄發
    生理結構的差異,導致男孩在語言表達、情緒控制、社會交往等方面都比女孩發育晚,有父母特別喜歡女兒,把她們稱為「小棉襖」,就是因為女兒伶牙俐齒、聰明可愛、具有很強的共情能力,讓父母覺得貼心。而兒子在這方面就差得多,男孩說話晚,甚至不愛說話,對父母的情感需求視而不見,他們的眼裡只有自己的「冒險遊戲」,調皮搗蛋,到處惹麻煩。
  • 那些對孩子大喊「你小聲點」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最後怎麼樣了?
    剛生大寶的時候,他也說過,會好好學習,當個好父親,讓孩子幸福、快樂的成長。可一旦遇到孩子不聽話、不睡午覺諸如此類的事情,他內心的情緒小怪獸就被放出來了。小時候他經歷的,讓自己的娃兒們也經歷了一番。父母跟孩子不能好好說話,卻埋怨他們不聽話,事實上,一個不會傾聽,一個不願意聽,除了聲音大小,就是態度讓人難以接受。看過一期《爸爸去哪兒》,其中的林永健父子,給我印象最深刻。有一期是需要大家排練節目,林永健凡事親力親為,很認真。可兒子大俊卻不聽指揮,甚至在搗亂。
  • 那些加了微信好友,卻從來不說話的人,是什麼原因?看完明白了
    那些加了微信好友,卻從來不說話的人,是什麼原因?看完明白了微信的話,對於我們都不陌生。現在的話,可以說離不開微信。微信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但對於微信主要的是在上聊天。不管是朋友之間的聊天,還是家人之間的聊天。
  • 你與孩子共情,他才會好好聽你說話
    他聽了,一臉抗拒,不耐煩:「媽媽,你又來了,為什麼總是這樣呢?為什麼總不相信我的選擇呢?我說沒問題就沒問題,我已經寫了名字作標記了。」我聽了,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於是當即抑制自己想繼續教育他的衝動,深呼吸,然後肯定了他的想法。我誠懇地跟他說:「兒子,我錯了,我不應該不相信你,你長大了,應該相信你有一定的判斷能力了。」
  • 感情裡,男人這樣跟你聊天,說明他很愛你,好好在一起吧
    對方不在自己眼前的時候,心裡有無盡的牽掛與想念。男人想知道女人在做什麼,在吃什麼,跟誰在一起,心情怎麼樣,今天有沒有開心不開心的時候。所以,男人會主動聯繫女人,主動跟她聊天。愛上一個人的時候,是有勇氣的,想主動了解關於對方更多的事情。感情裡,若是一個男人總是主動跟你聯繫,說明他很愛你,好好在一起吧。 2.他總是發很多消息給你。
  • 說話晚、吐字不清,怎麼才能讓孩子快點開口說話?
    孩子都是從單個音節開始說話的,是從a,e等簡單音節開始的,從疊字開始說,再後來就一點一點地變複雜了,雙音節、多音節、輔音,是逐漸學會的。說話的內容是從身邊的人和物開始的,如媽媽、爸爸,燈,等等。孩子說話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般不會突然就會開口說話,是一點一點地獲得和習得的。
  • 異性交往中,不願意跟你聊這幾件事的男人,沒想過好好跟你在一起
    愛情可以很複雜,我很想和你在一起,你想的也跟我一樣,可我們就是不能在一起。」愛情不只是錦上添花,更應該是雪中送炭,愛情需要真誠。有些人對感情特別認真,有些人對於感情很敷衍。怎麼判斷男人愛不愛一個女人呢,其實從聊天中就能知道。異性交往中,不願意跟你聊這幾件事的男人,沒想過好好跟你在一起:1.不願意聊自己的工資。
  • Dr.zhang,會說話你就多說點
    而且Dr Zhang還特別注重說話的藝術,在強調把黨員調到一線這個話題的時候,原話是,「不管你同意還是不同意你都得上去,心理上要為了信仰上去也好,是因為黨的約束上去也好」,乾脆利落,還莫名增添了一層使命感。況且「我自己(作為黨員)也上去。」
  • 實用帖:教你好好說話——說話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
    3.和氣生財,帶著炸藥味的話,說出來一定不好聽判斷一個人是否是一個有教養的人,只看他會不會將「謝謝、對不起、不客氣」掛在嘴邊。說話時候,一定要維護他人的尊嚴,不能揭短,更不能意氣用事,俗話說「有理還得讓三分」,何必仗勢欺人呢。
  • 澤塔奧特曼互動貝利亞提頭來劍 混亂中立陣營能好好說話的貝老黑
    先說一下貝利亞提頭來劍的誕生,還真的不是通過惡魔碎片誕生的,而是通過捷德奧特曼體內的貝利亞因子,結合縫合宇宙之穴的針,陰差陽錯誕生出來的武器,一開始捷德還覺得事情不好了,以為因為自己的原因導致貝利亞再度復活,實際上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