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有聲的思想,它具有強大的能量!我們怎麼才能開始「好好說話」?只因:真,自然能生善。
善人,懂得好好說話。
思想具有能量,語言是有聲的思想,所以語言具有很強的能量。
有些人喜歡罵人,或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他可沒想到
——聽到每一句壞話的那個人,是他自己!
當口出惡言成為習慣後,經由自己的耳朵日以繼夜的聆聽、灌輸,久而久之,這種語言就成了心田的種子,早晚會給自己創造惡運的果實。
罵人的聲音,就像魔音一樣,聽得最多的人,傷得也最深。
當我們說一些不中聽、不吉祥的話時,常會聽到人們說:
「快閉上你的烏鴉嘴!」因為當「負能量」的語言一出,你已經在發出振波,更明白說,你是在吸引「同頻道」的事件上門,這也就是為什麼烏鴉嘴會特別靈驗。
尤其是在忿怒和怨恨時所說的話,額外帶有很強的情緒能量,極大地強化了負向的振波,它吸引來的結果往往讓人意想不到。
你一定也聽說過,某些人因為一時氣憤,說出了重話,後來真的發生嚴重的後果。
這種事情在醫院的急診室屢見不鮮——比方說:夫妻吵架,然後妻子氣憤的對先生罵道:「你去死啦!」結果先生真的就死了;父親氣呼呼的對孩子叫罵著:「有本事你就永遠不要回來!」
結果孩子真的因為一場意外就再也沒有回去過。
有人或許會問:「我只是說說而已,又不是真的,有什麼關係?」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說過的一句話:
「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中國古人也有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話能給他人帶來美好的體驗,成就一個人;一句話也能給他人帶來痛苦,造成深深的傷害。
好好說話是世上最低成本的善良
說話往往反映一個人的素養,你說什麼樣的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懂得好好說話的人,總是會在說話之前過過腦子,想想對方聽了是什麼感受。
而不會好好說話的人,總喜歡打著「口直心快」的旗號,光明正大地傷害別人。
造成傷害後,還希望當事人能體諒他的坦率和個性。
蔡康永說過:「我不在乎說話之術,而在意說話之道。我的說話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
人性最大的善良就是換位思考,心地善良的人既能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又能把對方放在心上,照顧對方的感受,讓彼此都舒服。
《小王子》中說:「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語言,一句話可以讓一個人的心情跌入低谷,一句話也可以讓一個人重振力量。」
語言的試金石:當你面對親近的人
有的人對外人總是彬彬有禮、客客氣氣、得理饒人,而對身邊的親人說話卻毫無顧忌,特別是在自己佔理的情況下,更是不講分寸,什麼難聽話都說得出來,絲毫不考慮家人的感受。
你最親近的人,是你能否駕馭語言能量的「試金石」!有一句話說得好:「幸福的家庭,需要好好對待愛你與你愛的人,因為有愛,每句話都要好好說。」
幸福的家庭,往往是一個能夠彼此好好說話的家庭。
我們不能把最好的態度留給陌生人,而把最壞的態度留給親近的人,親人之間同樣應該表達善意。
言語的能量
語言是有生命的,它具備了創造和毀損的能力。詩人安琪洛也談到過言語的力量。
她說:「言辭就像小小的能量子彈,射入肉眼所不能見的生命領域。我們雖看不見言辭,它們卻成為一種能量,充滿在房間、家庭、環境和我們心裡」。
她相信,身邊的言辭會滲透我們的生命。語言就是發出聲音,這聲音一天少說也要講上幾百句到幾千句,不知不覺地就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心態和命運。
察覺並揀選你所慣用的詞語。
一般人處理情緒的中心是右腦,語言中心在左腦。當右腦認知一個負面的情緒時,會越過並底體傳遞到語言中心,說出相應的字。
同樣的,當我們左腦在接收到負面的字眼時,也會傳到右腦,反應相應的情緒。
意思相近的不同詞彙,常常攜帶著完全不同的能量。所以,你選擇用什麼字眼來表達你的思想就顯得相當的重要。
比方,如果有人觸怒了你,你可以用「困擾」或「遺憾」的字眼來取代「氣憤」或「忿怒」。後者帶有明顯的憤怒的情緒能量,而當你改以「遺憾」二字來表達時,你還會火冒三丈嗎?
敏銳察覺並揀選日常生活中說出的詞語,能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能量的「魔法師」。
你可以用言語對別人「下咒」,也可以用它來幫助別人。更重要的是,你所下的每個咒語最後都會回到你自己身上,因為咒語是發自於你,你就是整個振波的中心!
每個源自內心深處的念頭,就像一顆種籽。
在種籽裡面,你無法看到大樹,但只要你在泥土中播下它,並持續澆水灌溉,種籽自然會吸收自己所需的東西,成長茁壯。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因善小而不為
不要輕忽你的惡念。
有時我們會找藉口:「我只是無聊亂想,我只是說說而已,應該沒什麼關係把!」要知道,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火花,也可能燒掉整座森林。
不要小看你的善念,說:「那只是一件小事,做不做都無所謂。」因為,即使是小水滴,最後都可以注滿整個大池子。
人們為善、為惡,都在一念之間,就在一個小小的念頭上。
不要忽視小惡;火花儘管再小,都會燒掉像山那麼高的乾草堆;不要忽視小善,以為它們沒有什麼用;即使是小水滴,最後都可以注滿大容器。
正如《法句經》所說:「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小善不積,無以成聖。莫輕小惡,以為無罪, 小惡所積,足以滅身。」
生活本就是由小事所組成的,沒什麼大事。但小事累積起來就成了大事。
一個小小的善念並不起眼,但其愛的質地,與任何宏偉的事業並無二致。
「善護念」從說出的每句話開始
我們已經知道:物質的本質是能量,我們的思想和念頭也是能量,我們通過表達思想和念頭,將共振/吸引相似頻率的物質能量,來到我們身邊。
所以,不管你現在過得是什麼樣的生活,是落破潦倒,是病痛悲苦,是一無所有,都沒有關係——更重要的是你的意念。
所以,在生活中修行的核心,就是「善護念」——在真正體悟到自我的真實本性之後,每分每秒地,經由心念、思想、語言、行為,一致而連貫地活出來。
於是,你內在的本質,越來越真實地成為你所經驗的現實。
王陽明稱之為:「致良知」、「知行合一」——良好地知曉自我的本性,然後在認識、語言和行動層面一以貫之,從而無往不利!
由此,語言和行為經常呈現出一系列的改變。
比如:不說假話、不說空話、不臆測、不仇視,真,自然能生善。善人,自然懂得好好說話。
真實而自然的善,並非做給別人看的刻板教條,只是因為在內心深處已經知道:我的言行舉止再也不願違背自己所親證的「真實」。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