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不愛聽父母說話?因為一開口,他們就錯了

2020-12-04 雅雅媽咪說育兒

文章原創,歡迎轉載分享!

當孩子還是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嬰兒時,許多父母都會認為自己的孩子真是可愛極了,也不太費事。

但是孩子長大到能說話、能走路的年紀時,父母們就開始頭疼了,因為孩子開始變得有自己的堅持,即使是錯誤的事情,孩子也不一定能夠將父母的話聽進去。

01當孩子不愛聽話時,父母就應該知道自己一開口就錯了

和許多父母一樣,王先生最頭疼的事情就是兒子總是沉迷於手機遊戲。

王先生的兒子雖然才小學三年級,但是時下熱門的手機遊戲沒有他不熟練的,每天放學後回家就是要打遊戲。

王先生和妻子好說歹說,孩子就是軟硬不吃,偶爾被嚴厲責罵時才暫時放下手機。

這天,王先生看到兒子又在玩手機遊戲,於是氣憤地對孩子說道:「如果你再不放下手機好好寫作業,那我就把手機砸了!」

隨後,孩子雖然暫時放下了手機,但也跟王先生鬧了好幾天的彆扭。

當王先生就這一情況向兒子的班主任求助時,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訴他,其實大部分時候孩子之所以不愛聽父母說話,是因為父母一開口就用錯了表達方式。

02父母在和孩子說話時也要講究「話術」,而父母們要想知道自己哪裡說得不對,就先要反省自己跟孩子說話時是否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威脅式

每當孩子總是犯同一個錯誤時,父母難免會失去耐心,於是對孩子說話時會習慣性地用威脅的方式。

例如父母會跟孩子說:「再不……我就……」,這樣的說話方式雖然能在短時間內震懾孩子,但是孩子感受到父母話中的威脅後,反而更容易生出逆反心理。

②哄騙式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還小,跟孩子說太多道理孩子也無法理解,於是會選擇用哄騙孩子的形式來解決問題。

例如父母跟孩子說:「只要你乖乖聽話,我就給你買玩具。」

這種哄騙孩子的話雖然能讓孩子聽話,但是孩子會誤認為父母總是能夠付出條件來換取他們的聽話,這不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③簡單粗暴式

有的父母在多次教導孩子無果後,會直接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讓孩子聽話。

例如孩子沉迷遊戲不願意寫作業時,有的父母會對孩子說:「你給我滾去寫作業。」

這種簡單粗暴的說話方式可能暫時能夠獲得父母想要的結果,但是不利於孩子明白道理,下次孩子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03大多數時候,父母對孩子說的話是希望孩子好。同樣是沉迷遊戲不寫作業,父母可以選擇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把話說出來。

其一,向孩子說明原因。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時,父母可以先告訴孩子,父母希望他們放下手機的原因是長時間低頭看手機會影響孩子的視力和頸椎。

孩子知道了這一原因之後,會更樂於按照父母的話來做。

其二,向孩子說明後果。

孩子想玩遊戲而不願意寫作業時,父母可以跟孩子分析,如果今天不寫作業,那麼明天上課時就聽不懂老師講課的內容,老師也會對他們做出處罰。

孩子知道了可能要面臨的後果,對父母所說的話也更信服。

04總結

雖然父母在孩子面前有天然的權威性,但是父母也不能總是使用這種權威性來壓制孩子,而是要選擇更優的教育方式,在孩子面前說更正確的話,孩子才能將這些話真正聽進去並付諸行動。

每日一問:父母對孩子說話時還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

圖|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多大開口說話算是正常?說話早晚跟智商高低有關係嗎?
    而且,很多父母們都覺得,開口說話早的寶寶,就是一種聰明的表現。因此,對於一些開口說話比較晚的孩子,父母們就尤為的擔心,是不是自己的孩子比較笨,所以遲遲都學不會說話。那麼,孩子多大開口說話正常?這其中的時間早晚問題,跟寶寶的智商高低有關係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一、寶寶什麼時候開始說話?
  • 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你從來不好好跟他說話,愛家人從好好說話開始
    在一個家庭裡,並不是意味著「你得聽我的話」,而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家庭成員之間,都能夠好好跟對方說話,傾聽對方的真實想法,並且給予反饋。唯有如此,才是好好對待對方。我認識的幾個讀者偶爾會說,家裡的氛圍太差了,爸爸媽媽指責孩子,孩子覺得爸爸媽媽很煩,大家一說話就吵架,互相挑刺,相互找茬兒。這樣的家人不一定是感情聯結有問題,很有可能就是:不會對家人好好說話。
  • 孩子聽不得批評怎麼辦?父母巧用「肥皂水效應」,孩子更容易接受
    父母的嘴巴就像是長在孩子身上一樣,從孩子早上睜眼,到他們晚上閉眼,只要父母在身邊,他們的耳朵就無法清淨。父母總是習慣性的批評孩子,會讓孩子產生極度的不自信,或者對父母非常抗拒,只要父母開口,他們就會本能的迴避。
  • 父母都愛孩子,但現在為什麼卻愛得「千瘡百孔」。原因只有1個
    什麼都可以不做,但是學習不好就不行。爸爸很能說,可以反覆地用很嚴厲的口氣來教導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否則人生沒有出路;並且常常會伴有人格侮辱。母親會幫著爸爸說話,一說就是好幾個小時,我就越聽越委屈,最後哭成淚人,也要忍著聽。
  • 孩子「怕生」不愛說話?其實兒童也有「社交恐懼症」,父母要重視
    家庭環境氛圍,給孩子心理造成一定傷害 父母關係不和 常常發生爭吵 有些家庭父母關係比較差,常常一言不合就吵架,即使是當著孩子面也不會避諱,孩子的思考能力有限,他想不明白父母吵架的原因,卻知道父母在通過語言爭吵,這會讓他們感覺說話是容易引起矛盾的
  • 說話晚、吐字不清,怎麼才能讓孩子快點開口說話?
    孩子的語言問題似乎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了,隨手一翻就可以在我文章的回覆裡面找到幾個。可儘管是一個常見的問題,但一些家長對此還是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不知道孩子的語言是如何發展的。語言問題大致有四個方面(1)說話晚說話晚就是到了該說話的年齡而不能開口說話,或者到一定的時間節點,不會發出指定的語音來。
  •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怎麼理解?為什麼傷害自己的孩子?
    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愛自己的孩子,那麼只能對孩子造成傷害。有很多父母就是打著這樣的旗號,無意當中傷害自己的孩子。有這樣幾種父母,最理想的父母是真心愛護子女並真正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孩子。其次是不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子女,卻口口聲聲說完全知道怎麼愛孩子。最壞的就是並不愛自己的孩子,卻認為自己深愛著孩子。
  • 《說唱聽我的》來了首「魯冰花」,「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催人淚下
    《說唱聽我的》第四期如期播出,人們的評價褒貶不一,有說這個節目從一開始名字都起錯了,應該叫做旋律聽我的;還有的說這個節目不是選秀,而是說唱版的「快樂大本營」,批評這個節目無聊,節目檔次低。今天我們不聊第四期裡的別的,我們只聊聊一首歌,《天上的星星不說話》,這首歌聽哭了觀眾,聽哭了導師,也唱哭了他們自己。催淚的立意首先這首歌的內容為什麼能讓人哭,因為歌中提到的那個人是媽媽,是追夢路上的痛苦與磨礪,是每一個rapper都經歷過或是正在經歷的階段。
  • 父母須細心 孩子說話反映著內心世界
    核心提示:有不少的父母們反應,自己常常摸不清楚孩子的想法,其實只要家長們平時能夠細心些,就可以從點點滴滴中得到孩子心裡的一些想法,若是不相信的話,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孩子說話中暗藏的小秘密吧!  有些孩子說話速度很快,能言善辯,有些則說話速度很慢,不急不躁,這些標誌性的東西就是孩子性格的一種反映,因為一般說話快的孩子在性格上也比較直爽、活潑,而平時說話慢的孩子則性格較為內向,慢條斯理。但是,如果孩子突然改變了說話的速度,出現相反情況時,父母就要小心警惕,孩子必定是出現了什麼問題,應該仔細觀察,以儘早地幫助孩子。
  • 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弱,說話不清楚,需注重左腦思維開發
    有孩子的家庭父母最擔心孩子語言表達遲緩,一般像這種情況在嬰兒時期又發現不了,可把媽媽給急壞了,還有很多家庭孩子到3-4歲才會說話,為什麼不同的孩子出生會存在這麼大的差別?這都成了家長們熱點關心的話題,因為如果有些孩子說話早,孩子能夠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發現自家的孩子說話還講不清楚,父母是特別擔著急,那為什麼有些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這麼強,而有些家庭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這麼弱?因為媽媽在中間做了這些工作。
  • 說話遲的兒童是不是智商低?你家寶寶幾歲開口說話?
    隔壁王大爺的孫子已經開始背唐詩了,李大媽的孫女開始念《三字經》了,而自己和他們同齡的孩子什麼都不會,說話遲的兒童是不是智商低?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方面的疑問,但背後的原因大多是因為父母都比較忙,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更別提語言上的交流了。
  • 孩子說話的早晚影響智商?家長3點誤區讓孩子晚說話,千萬要重視
    孩子一出生,就承載著父母所有的希望。父母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而當孩子學會叫父母的時候,叫爸爸媽媽。這是父母最幸福的時候,他們會覺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有回報的。但是孩子遲早會開口,甚至很多家長都會為孩子儘早開口付出很多努力。一般寶寶什麼時候說話?
  • ...讓孩子快點開口說話?|大腦皮層|肢體語言|吐字|孩子|反射|-健康界
    孩子的語言問題似乎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了,隨手一翻就可以在我文章的回覆裡面找到幾個。可儘管是一個常見的問題,但一些家長對此還是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不知道孩子的語言是如何發展的。
  • 家長因遊戲問題溝通失敗砸凳子 孩子半年不與父母交流
    青春期孩子的家長困惑多 作為一個14歲青春期孩子的家長,這半年來,我一直在迷惑、忐忑和難過中度過。孩子對我們關閉了心門,除了有需要時找我們開口商量,其他時候都當我們是透明的,不和我們交流。我曾經問過他為什麼,他堅決地說:「我不會告訴你們的,我討厭你們。」說話時,眼神拒人於千裡之外。
  • 那些對孩子大喊「你小聲點」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最後怎麼樣了?
    心理學家對表達哪些事情該用怎樣的聲調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即使處理同一件事情,不同聲調也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家長批評孩子用大聲,孩子很難接受。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聲音過大,孩子會受到高分貝影響,根本不管,你說了什麼,而是想著,如何跟你反抗,爭執,反正要超過你的聲音!
  • 為何老師說孩子會聽,父母說孩子卻不聽?可能是你忽視了對比效應
    這是大家對於環境的感知能力,將這種所謂的感知能力,應用到父母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發現,孩子長期接受一種教育,他們就會進行一定的分析。在和父母交流的時候,他其實是掌握了父母說話的方式,既然已經了解到了父母說話的方式,並且預知了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了心理準備,孩子必然會出現漫不經心的狀態。我可以承受的範圍是什麼?
  • 父母不在身邊孩子可能長不高 這些現象要警惕
    經醫生測量,欽欽身高1.20米,只相當於六歲孩子身高,骨齡也僅相當於五六歲。如不治療矯正,身高將停滯,成年後也不會超過1.40米。  醫生問診發現,欽欽父母身高都超過1.60米,他從小沒患過重大疾病,雖然來自農村,但吃飽飯沒有問題,並不缺乏營養。欽欽長不高可以排除遺傳、疾病和營養三大因素。不過檢查過程中,欽欽除了和表姐說話,無論醫生怎麼想辦法,他就是不開口。
  • 你真的愛你的孩子嗎?為什麼你的孩子從不知道你愛他們
    每次這類報導一出來,下面評論區必定要炸鍋,有人表示憐憫,有人則冷嘲熱諷,還有人會質疑家長和學校。拋去他們的學霸、名牌大學、重點學校光環,一個鮮活的生命毅然選擇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一生,他們的父母一定很痛心。但痛心之餘,這些父母有沒有想過自己才是真正的推手呢?
  • 孩子的愛太易被父母忽視,當孩子有這些舉動時,就是在表達他的愛
    有不少家長反映雖然心裡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們有時候經常調皮搗蛋不聽家長的話,而且每次都會讓家長很生氣,甚至會氣到打孩子一頓。但是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就是他們的天,即便會挨打受罵也依舊深愛著父母。有一句話是:"孩子遠比你想像中的更愛你",孩子對父母的愛可能很多時候沒有表現出來,所以很多父母沒有察覺到。
  • 孩子的說話早更聰明還是貴人語遲?美國研究人員:真正原因在這
    鄰居小丁家的兒子已經滿一周歲了,卻遲遲未開口學會叫爸爸,叫媽媽。這很是讓小丁兩口子著急,而小丁的婆婆安慰小丁說,沒事的,咱們家祖上多少代都沒有聾啞人。不用擔心的,這孩子長大後要當大官呢,這叫做貴人語遲。小丁不信婆婆說的歪理,覺得可能是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是不是大腦發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