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因遊戲問題溝通失敗砸凳子 孩子半年不與父母交流

2020-12-05 騰訊網

「如果我們不能明白青春期孩子的一些典型特性,我們就無法想到我們認為很平常的事情,會在孩子心裡掀起一場那麼大的風暴。」不久前,惠州報業傳媒集團幸福家庭俱樂部譚學競老師收到一位幸福家庭俱樂部父母成長初階課程的學員發來的分享,內心深有感觸。

青春期孩子的家長困惑多

作為一個14歲青春期孩子的家長,這半年來,我一直在迷惑、忐忑和難過中度過。孩子對我們關閉了心門,除了有需要時找我們開口商量,其他時候都當我們是透明的,不和我們交流。我曾經問過他為什麼,他堅決地說:「我不會告訴你們的,我討厭你們。」說話時,眼神拒人於千裡之外。我很難過,怎麼也想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深仇大恨的事情。

直到前幾天晚上,婆婆不會開電視求兒子幫助,他不肯幫忙。我問兒子:「為什麼不肯幫忙?平時奶奶對你這麼好。」他說:「奶奶可以把她做的事情收回去呀。」我說:「奶奶不是為了讓你回報,她是因為愛你才幫你做這麼多的,那你認為什麼是真正的愛呢?」這句話讓他陷入了沉思,他糾結很久,慢慢和我說道:「我想要進步,可你們是我的阻力。」原來,事情是因為今年2月一個晚上,我因為遊戲問題和兒子溝通失敗,一氣之下把凳子砸到地上。這件事過去我就忘了,沒有想到兒子一直恨了我半年,而恨我們的心阻礙了他安心學習。我跟兒子真誠地道歉,承諾以後儘自己的能力改變和提升自己。

這件事情讓我看見,成人看事情的視角和青春期孩子是有很深的代溝的,如果不能明白青春期孩子的一些特徵,我們就無法想到很平常的事情會在其心裡掀起一場那麼大的風暴。

我把這件事情分享給學競老師,她告訴我:「因為從小到大,您從未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感恩他人,孩子的腦海中從未有過尊重、感恩的記憶,心靈沒有體驗過被尊重、感激的感覺,所以他有這樣的反應與舉動是很正常的。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良知,你的兒子的良知已被喚醒。如果希望他的心靈越來越健康、溫暖、有愛,你要進一步提升自己,除了教育孩子要尊重、感恩他人,更要經常在兒子面前做出尊重、感恩家人的示範,成為孩子的榜樣,這才是教育的根本。」

我聽後明白了,我自己從小也沒有在父母身上學到感恩和尊重,從小因為家人很寵我,我很任性,對媽媽也不夠孝順。所以我要從現在開始做好自己,在家裡孝順媽媽、尊重先生,改善自己和家裡人的關係,用自己的心去影響孩子。當孩子有好的行為時,也要及時給予感謝和肯定。

幸運的是,孩子主動打開了心門;其次,孩子看見了這樣懷著恨的狀態不能讓生活變得更美好,選擇自我改變和成長。那天談話過後,孩子的狀態真的是越來越好了,和我說話明顯地自然和親近了。在學習上也越來越積極主動,初三的第一次月考進步很大。看到兒子的改變,我也越來越有信心和安心,我會和他一起在成長路上越走越好。

畫外音

在學習中成長,改變十分明顯

這位學員非常愛自己的孩子。6年前,她兒子小學四年級開始叛逆後,她就走上了學習成長的道路,上各種各樣的課程。幾個月前,她加入了惠州報業傳媒集團幸福家庭俱樂部,隨後報了父母成長初階課程全部的線上線下課。隨著她努力自我成長,終於撥開層層迷霧,開始與兒子順暢溝通,解開了兒子的心結,母子倆的身心都更健康。

惠州報業傳媒集團幸福家庭俱樂部

相關焦點

  • 幼兒園孩子因吃飯不老實被批評 扔凳子砸老師
    11月10日,四川雅安,一則視頻在網絡熱傳,幼兒園裡一名小孩不停的拿凳子砸老師,老師身手矯捷一把接住。據了解是小孩吃飯不老實,被老師批評了兩句,小孩便開始扔凳子。目前家長已經批評教育。
  • 和孩子溝通太難?家長可學學「PAC理論」,警惕溝通心態失衡現象
    細看生活中的這些情況,我們能在其中發現不少的問題,導致親子之間爭吵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父母沒能體會孩子的感受,孩子也不知道如何回應父母,結果就造成了溝通阻礙。人與人需要溝通,這是每位父母的共識,而且良好的溝通還是孩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發展的基礎。
  • 孩子聽不進家長的話?想要跟孩子有效溝通,父母應該注意這3點
    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很多小朋友都和小明一樣仿佛輕易的就能進入自己的個人世界,無論家長在旁邊怎樣催促都有辦法假裝聽不到。很多家長為此非常苦惱,不知道到底哪裡出了問題,跟孩子也沒有辦法達成有效的溝通。什麼原因導致孩子聽不進家長的話1,孩子處於專注狀態孩子聽不見家長的話,通常原因都是由於孩子正處於一個非常專注的狀態。
  • 孩子跟家長難溝通?家長運用「喬哈裡視窗」,促進親子有效溝通
    父母與孩子的交流難題,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討論的熱點,今天我想和大家引入一個新的溝通技巧——"喬哈裡視窗",幫助你解決與孩子的溝通難題!一、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永遠存在"時差"我們有時候讓孩子做一些我們認為對孩子來說困難比較小、傷害比較小的事情,但孩子反而想要去做難的、冒險的事,這個時候就會產生矛盾和衝突。
  • 【家長學堂】教孩子失敗,比逼孩子成功更重要!
    然而我們卻很少告訴孩子如何正確看待失敗,如何面對那些感覺自己不行的時刻,如何在夢想破滅,自我否定的時候療愈內心,重拾信心和希望。當孩子做作業時總是出錯,等待他的是父母「笨死了!」「你是豬嗎?」的吼叫;當孩子考砸了,比賽失利,感受到的是父母冰冷的眼神,是「怎麼生了你這麼個沒出息的!」
  • 家長好好說話孩子卻不領情?喬哈裡視窗:有效的溝通應該區域明確
    然而以上種種令無數家長頭疼的問題,真的是家長口口聲聲中所說的孩子不聽話嗎?孩子"不聽話"究竟從何而來?①家長不懂得要去尊重孩子這一獨立個體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是自己懷胎十月經歷十級陣痛把他們生下來的,那他們就應該要對我們說的話言聽計從。
  • 和孩子溝通難?PAC理論:或是家長出現這3種「心態失衡」現象
    很多家長常常會抱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叫他向東他卻去西,常常故意唱反調,這令不少家長抓狂。而家長眼中孩子的任性和調皮,其實並不一定是孩子本身的問題,很可能是家長看待問題的角度有偏差,用錯了教育方式,以至於親子之間的溝通牆壁越來越厚,同時導致孩子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不願意與家長交流。
  • 父母和孩子溝通難?運用「溝通視窗」:讓娃主動放大「公開象限」
    而孩子和父母之間存在的觀點不同,是因為兩者之間年齡不同,所處的年代也不同,因此接受的思想觀念也有所不同,而在這樣極端的兩種,相反不同的思想以及觀念衝突下,導致兩者雙方之間的感情容易發生不和睦。而這些矛盾問題所在,一切皆是因為父母和孩子之間沒有進行很好的溝通,從而不能夠去體諒對方的觀點以及思想,不能夠去站在對方的角度上看問題。
  • 孩子社交能力弱,卻能和父母進行優質溝通?多半是阿斯伯格症候群
    相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見到那些不善於溝通,但卻能表達對他人好感與關愛的孩子,很多家庭總是誤以為孩子這樣的表現只是因為害羞膽小,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親戚家的孩子倩倩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聽她媽媽講,經常有老師跟她反映,說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後不喜歡結交朋友,喜歡一個人玩。而親戚卻發現孩子在與自己的溝通交流過程當中沒有存在任何的阻礙。
  • 【家教】教育不止靠老師,孩子的問題是父母問題的映射
    就像上海人說上海話吃上海菜,四川人說四川話吃四川菜一樣,仿佛生來就會不需要培養,而事實並非如此,父母每時每刻都在教,以至於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教,這就是「潛教育」,比「顯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質教育。優秀的孩子多是優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物。
  • 孩子學習壓力大,產生心理問題怎麼辦?父母應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家長要及時跟孩子進行溝通,多給孩子製造與我們交流的機會。有些孩子可能自身情緒壓抑,但不會選擇和別人交流的方式來舒緩自己的情緒,這時家長的交流就顯得極為重要。家長可以跟孩子講,以後有什麼事情可以和我進行溝通,鼓勵孩子與自己交流,而不是任孩子的心態發展。家長要培養孩子自我調節的能力。
  • 初中生欲跳樓威脅父母要玩遊戲,警惕孩子用「拆屋效應」對付家長
    01 教育孩子的兩大難題最近有則新聞令我印象蠻深刻的:一位初中生以跳樓來威脅父母要玩遊戲,父母一開始不答應他,他便真的站在了窗臺邊,作勢要往下跳,父母見狀才鬆口讓他繼續玩遊戲。令人心驚的是,孩子威脅父母這件事在當今社會似乎是一件屢見不鮮的事情了。去商場,常常可以見到這樣一個場景,孩子躺在地上,任憑家長怎麼勸說也不肯起。
  • 溝通不順暢的背後,父母要掌握視窗理論
    其實,在孩子們的心中有同樣的問題:為什麼自己的爸爸媽媽老是不懂我的想法呢?不難發現,當溝通的雙方並未就溝通的內容達成一致時,雙方對於溝通都是失望的。溝通這件事也是理所應當的失敗的。生活中許多父母都看重和孩子的溝通,但是遺憾的是,相當大的一部分人的溝通是失敗的。
  • 父母毀滅孩子最快的幾種方法,家長速來自測!做錯的話趕緊停止
    縱觀那些火藥味十足、衝突不斷的家庭,在孩子出現問題時,父母總是盯著孩子犯下的錯誤,卻不冷靜下來反思自己的行為。 其實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都與父母脫不開干係。或者是對孩子的訴求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或者是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傾向縱容、袒護;或者是任由自己的性子隨意處置,責罵毆打。
  • 與孩子溝通時,總是陷入對錯之爭?其實家長往往不懂何為冰山理論
    在家長和孩子的相處過程當中,似乎總是會存在著這樣的一個問題:孩子和家長總會站在不同的觀點去看待問題,當雙方的觀點不一致的時候,就很容易爭論不休,漸漸的也就影響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會讓家長覺得和孩子相處困難,其實都是因為家長並不了解冰山理論。
  • 親子溝通很重要,通過「喬哈裡視窗」,父母可明確好「溝通區域」
    文丨姜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親子間的溝通一直以來許多的家庭都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父母的強勢,喜歡窺探孩子的秘密,導致孩子變得不愛與父母溝通,最後導致溝通變得無效。小路放學回家以後就一直悶悶不樂的樣子,他的母親就過來關心孩子,詢問他是否遇到什麼問題了。小路就把自己在學校裡和別人打架的事情,說給了母親聽。
  • 想要增強孩子記憶力,家長只需在睡前做3件事,促進大腦發育
    但孩子無論在身體的生長和大腦的發育等方面都是離不開家長的,比如有的孩子老是背不下來課文,在學校也經常因此被老師批評,其實除了本身的理解問題以外,還與父母沒有注意培養孩子的記憶力有很大關係。對此,長期深耕於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領域的李玫瑾教授提議,想要增強孩子記憶力,家長只需在睡前做3件事,不僅可以促進大腦發育、提升孩子的記憶力,還有利於孩子的情商發展。
  • 青少年心理諮詢:青春期男孩不願交流,喜歡看暴力視頻,怎麼辦?
    有些孩子性格孤僻,進入青春期後,不肯與父母交流,讓父母非常擔憂和焦慮,不知道孩子到底出了什麼狀況,更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張銘今年16歲,輟學在家,每天無所事事,不願意重返學校。 爸爸說,這孩子從小缺乏朋友,很少和人交流,即使和父母溝通,也常常只用點頭、搖頭和簡單的口語(嗯,哦)來回應。 他現在整天呆在家裡,每天看一些格鬥、打架的視頻。看到他這樣,當父母的自然很著急,忍不住教育、批評他。
  • 困難面前孩子退縮不前,父母反應決定了孩子的態度,務必慎重
    給孩子心靈上的慰藉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多多少少心理上會是有一些失落感的,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及時的來安慰孩子,用積極的態度來理解和支持孩子,可以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現在非常難過,但是這次失敗並沒有什麼,爸爸媽媽依然是非常愛你的"。
  • 李玫瑾教授: 不要讓孩子學會用哭鬧解決問題, 教會孩子溝通很重要
    長期如此,孩子利用苦惱的方式解決問題百試百靈,導致孩子無需進行溝通表達,只要一哭就能夠讓父母心疼。這會導致孩子的溝通表達能力受到影響,對今後的人際交往十分不利。李玫瑾教授曾經在自己的一次講座中說過,父母要鼓勵孩子,用交流溝通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