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孩子因吃飯不老實被批評 扔凳子砸老師

2020-12-07 中華網新聞

11月10日,四川雅安,一則視頻在網絡熱傳,幼兒園裡一名小孩不停的拿凳子砸老師,老師身手矯捷一把接住。據了解是小孩吃飯不老實,被老師批評了兩句,小孩便開始扔凳子。目前家長已經批評教育。

延伸閱讀:熊孩子沒樣病根在家庭教育

心理專家介紹,每到假期,都是親子矛盾爆發的高發期。其實,這恰恰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作為家長,要懂得抓住時機、因勢利導。

孩子不懂事兒家長缺乏社會人培養意識

北京市中小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溫方介紹,平時非假期時段裡,家長忙著上班,孩子忙著上學,彼此接觸交流的時間並不太多。到了假期,不少家長會特意請假,為的就是要好好陪陪孩子,享受下融洽的親子時光。然而,這一親密接觸,卻讓父母發現了孩子身上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不少來到諮詢中心求助的家長就為孩子的待客禮貌問題感到頭疼。

有家長傾訴道,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為什麼這麼不懂事兒,來了客人,家裡的東西一點兒不讓人動。甚至因為動了自己的東西,直接把對方做客帶來的小孩兒給打出去。還有的家長求助,家裡一來客人,孩子就躲進房間,不願意與人交流。父母都懷疑孩子是不是得了抑鬱症。

溫方表示,有這種困擾的家長,首先要培養孩子的主人翁意識,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家裡的主人,有一定的責任感,「有了主人翁的意識,他才能對來到家裡的人給予一定的關注。否則,孩子就覺得來的人是找我爸找我媽的,跟我沒關係。」此外,有了主人翁的意識,也就會有一定的「共享」和「犧牲」意識,「我是家裡的主人,要照顧客人。」

在此基礎上,家長也要注意在平時就給孩子灌輸懂文明講禮貌的意識和習慣,「大人來了如何稱謂、走了怎麼再見等禮儀,平時就應該教給孩子。」在溫方看來,這實際上是讓孩子從自然人向社會人發展的一個重要教育環節。

同時,在接待完客人之後,家長要及時進行總結性的指導:剛剛表現怎麼樣,哪些地方還可以完善……「指出問題一定要及時,因為孩子是情緒化的。當時為什麼這樣做,孩子記得最清楚。過幾天,在孩子忘了的時候再翻舊帳,已經沒有教育意義了。」

苦惱的不止家長。對於與自己父母的朝夕相處,不少孩子也感到很頭疼。「自己想買什麼、想幹什麼,一點兒都不自由,爸媽什麼都要幹預。」溫方表示,這反映的其實是一個共性問題,家長對孩子的照顧比較多、發展訓練比較少。在諮詢過程中發現,很多家長往往把孩子當成一個照顧對象,而不是家庭的一分子。「說得嚴重點兒,就是把孩子當成了一個非常易碎的珍寶,擱在家裡頭看著護著。但是,孩子並不領情。因為看著護著,勢必就沒有一點兒自由,孩子當然不高興。」

溫方介紹,這種情況下,很多家長容易專制,「一切事情由我安排,一切都是我說了算」。這樣一來,就不會考慮到孩子的情緒變化。「現在孩子的獨立意識都比較強,家長一專制,他們就要反抗,矛盾就出來了。」

在溫方看來,假期中,家長不能只照顧孩子作為自然人的吃喝需求,而是要有一定的訓練引導,幫助孩子們融入社會、融入家庭,在家裡發揮出自己的作用,增強親情意識,推進他們向社會人的進一步轉化。

孩子不想上學

家長幫助孩子找回學生感

伴隨著開學的臨近,「開學恐懼症」的問題開始凸顯。「要開學了,因為沒完成作業,或者是因為與老師、同學關係不好,不少孩子不敢去上學。」溫方還接觸過一些誇張的個案,有個二年級的孩子在家裡就聽不得「開學」二字,一聽到開學就渾身哆嗦。

與之相對的,則是有孩子對開學的無比期盼,還沒開學,就熱切地與同學聯絡。有來求助的家長反映,自己晚上經常找不到手機,找來找去才發現,手機被孩子偷偷拿到了被窩裡,一宿一宿地與同學們微信聊天。

對此,溫方建議,家長這時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找回當學生的感覺。在生活作息方面,儘量向學校靠攏,比如,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孩子專心地看看書、寫寫作業,適當地收收心。另外,也要注意調節孩子的情緒,特別是要進入新集體的一年級、初一、高一學生,家長要格外關注孩子的情緒疏導,提前引導做好準備和銜接。

在這段時間裡,家長也可以讓孩子的情緒有個適當的宣洩,比如,在開學前就讓孩子找好朋友見見面、聊聊天,「這樣不至於到了開學,老友相見過分激動。到時候,熱情過分了,上課可能會無心聽講。」提前有了宣洩,等到開學時,就能平穩地過渡到正常上課的環節中。

溫方認為,在剩下半個月左右的時間裡,家長也要引導孩子多補補親情這一課,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裡的責任感。

孩子心理叛逆

家長學會巧用「別人家孩子」

不少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假期裡顯得似乎格外叛逆。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工作系副教授劉衛兵在做客北京城市廣播《教育面對面》時指出,叛逆其實是一種反抗和質疑。一般來講,孩子在十二三歲開始進入青春期,但實際上7到9歲時,孩子的獨立意識就開始萌芽了,因而開始不認同大人制定的規則。「家長有時候覺得未成年孩子有什麼想法?其實,我倒覺得,有時候孩子合理的想法,父母、老師必須要聽,要與孩子共同成長,避免成人的先入為主。」

青少年心理專家、清華大學幸福科技實驗室副主任宋少衛表示,孩子逆反的主要原因就是突然發現,有一天爸爸媽媽沒有自己小時候認為的那麼權威、那麼高大上,於是,開始對父母有怨言。這個時候,父母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把自己變成一個永遠正確的無敵家長,而是承認並接受自己做得不對的地方。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要賦予他們話語權,決策的時候要徵求他們的意見,關注孩子內心的訴求。

在宋少衛看來,兩類家庭環境容易讓孩子的叛逆更強烈:一類是在養育過程中過於放縱、溺愛孩子的家庭。這種家庭的孩子從小被過度溺愛,各種需求被充分滿足,在家裡基本沒有規則,上學會出現很多問題。孩子在家完全沒形,在學校也很難服管。第二類是教育過度嚴厲的家庭,特別是家長從事某些職業的家庭是重災區。比如,從事司法、財會、教育等工作的家長,孩子容易出現問題。這些家長受職業影響,在管教孩子時往往眼裡揉不得沙子。「就說老師吧,因為見過太多好孩子,看到自己的孩子就很容易發現問題,導致管教過嚴。」宋少衛說,對孩子管教過松、過嚴都不行,適度是關鍵。

那麼,與其他階段相比,叛逆期、青春期的孩子,教育有哪些重點?劉衛兵表示,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父母要正向激勵。何為正向激勵?他舉了電影《銀河補習班》的例子,電影中的馬飛考試成績從倒數第一到倒數第三,爸爸說:「很不錯,進步了,往前排了兩位」。「這就是正向激勵。人都是一步一步在前進的,不可能一步就飛過去,所以家長要逐漸把孩子的潛質打開。」劉衛兵對記者說。

宋少衛則支招要巧用「別人家的孩子」。「現在,很多家長常常用『別人家的孩子』打壓自己的孩子,不僅沒有達到教育的目的,還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其實,『別人家的孩子』完全可以成為推動孩子進步的外力,關鍵看家長怎麼說。」他介紹道,如果「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優秀,可以說:「不錯啊,你現在做得越來越好,就快超過誰誰誰了。」如果「別人家的孩子」沒有自己的孩子優秀,則可以說:「你現在比誰誰誰強很多,但是要注意保持啊。」這樣與孩子溝通,一方面,孩子會看到自己的優點,對自己更有自信;另一方面,也會看到自己與優秀「別人」的差距,既能認同現在的自己,也有勇氣向更好的自己努力。

宋少衛認為,孩子的「逆反」並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消失。只有當孩子認識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是真誠的,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自己好的時候,這種情緒才會慢慢減弱。同時,孩子看到父母不再是高高在上控制一切的強者,而是「變成」需要被愛護的「弱者」時,孩子內心深處對父母的「逆反」才會真的消失。

(原標題:幼兒園小孩扔凳子被老師隔空接住,家長已經批評教育)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封面新聞北京晚報

相關焦點

  • 陝西一幼兒園讓吃飯慢的孩子去廁所吃:園方道歉,官方已調查
    華商網10月10日消息,10月9日,陝西大荔縣京師童迪幼兒園有家長向華商報反映稱,因孩子吃飯慢,老師讓到廁所吃飯,有的孩子一天三頓飯都會去廁所吃,園方做法非常不妥。對此,園方承認確有此事,事情已處理完。大荔縣教育局監察室已介入調查。
  • 家長因遊戲問題溝通失敗砸凳子 孩子半年不與父母交流
    「如果我們不能明白青春期孩子的一些典型特性,我們就無法想到我們認為很平常的事情,會在孩子心裡掀起一場那麼大的風暴。」不久前,惠州報業傳媒集團幸福家庭俱樂部譚學競老師收到一位幸福家庭俱樂部父母成長初階課程的學員發來的分享,內心深有感觸。
  • 孩子在幼兒園吃飯慢怎麼辦?建議爸媽這樣做
    家長們最關心孩子在幼兒園吃飯問題:孩子平時在家吃飯就是個難題,到了幼兒園會不會吃不飽?學齡前是孩子生長發育的第一個高峰期,如果不好好兒吃飯,會不會影響孩子的身高和健康?怎麼才能趕上其他小朋友?通過對幼兒園孩子們進餐時的觀察,那些進餐速度快,且能保證自己吃飽的孩子都有以下特徵:本身對吃飯這件事情很積極;牙齒的咀嚼能力和食道的吞咽能力之間非常協調;吃飯過程中專心、不說話,吃完規定的量後時間還很充裕,還能額外添加食物。相反,進餐慢的孩子幾乎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類:1.
  • 幼兒園老師逼孩子吃辣椒醬被開除
    幼兒園老師逼孩子吃辣椒被開除,老師逼孩子吃辣椒醬,恐怖吧?難以置信吧?匪夷所思吧?這是惡魔吧?廣東惠州某幼兒園裡的監控完整的記錄下了這一幕。此時,幼兒園裡的孩子們正在吃飯,其中有一個小朋友吃得有點慢,這個老師看到後竟然舀了勺辣椒醬,強行往小朋友的嘴子塞,小朋友的表情表現的非常痛苦,然而老師不但沒有停下來的意思,還把小朋友的手推開按住,繼續逼著小朋友吃……可悲的是這一幕被孩子們都看到眼裡,給幼小的心靈留下怎樣的創傷和陰影;可喜的是這一幕被監控完整的記錄下來了,小朋友的家長在憤怒之下報了警。
  • 遼寧一業主因樓上太吵持鐵錘狂砸大門,多次扔雞蛋潑大醬,樓上業主...
    據遼瀋晚報報導,一居民樓的5、6樓業主因噪音問題產生矛盾,市民王女士稱自從今年10月中旬,樓下鄰居已經多次向自己家門上扔雞蛋、潑大醬,還手持鐵錘對著門一通猛砸。王女士表示,起因是10月家中小孩弄掉東西出了聲響,引發了樓下不滿,隨後愈演愈烈。自己一共報過4次警,屬地派出所民警多次上門調解無果。
  • 搞笑段子:童言無忌,想英雄救美做好事,反被老師給批評了!
    烏賊講段子 1.被孩子批評了! 兒子考試又沒考好,結果被媳婦又打又罵! 我走過去安慰道:「孩子,這次沒考好沒關係,要保證下考個好成績哦!」
  • 孩子不在幼兒園「拉粑粑」,你真的了解原因嗎?
    ,但是很多寶寶對於幼兒園都是非常抗拒的,要不就是哭鬧著不肯上幼兒園,要不就是在幼兒園調皮搗蛋不讓人省心。最近又有一些家長反映,說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拉粑粑」,非常擔心孩子身體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拉粑粑」是因為什麼。
  • 幼兒園大班孩子眼中的危險:搶道、打雷、媽媽打
    孩子進了幼兒園,每天都在做什麼?很多家長想知道,但孩子經常不願說,或者說不出來。  濱江區錢塘春曉幼兒園讓孩子回家口述日記,就算語句顛倒、用詞重複,父母也都真實記錄下來。園長蔣一瓊說,園裡2007年開始這麼做,一來方便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加強家校聯繫;二來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培養孩子做事的持久性。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些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吃飯的時候由於小男孩夠不到喜歡吃的菜,他就直接站在了凳子上,拿著筷子在盤子中亂攪和,最後弄得旁邊都是,別人都沒法下筷了。奶奶看到了之後,不僅沒有及時的管教,反而將桌子上的蝦都擺到了孩子面前,因為周圍都是人,客人也就笑笑就繼續吃了。
  • 樓下鐵錘砸門、扔雞蛋…「好鄰居」因噪聲反目成仇
    樓下鐵錘砸門、扔雞蛋…「好鄰居」因噪聲反目成仇 2020-12-16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學生作文《不該說的話》火了,你沒吃飯嗎?老師:這鍋我可不背
    這不就有一位小學生在日記中透露了自己考砸的「下場」,以及自己面對「狂風暴雨」時的靈機一動,讓人哭笑不得。《不該說的話》今天我考試沒考好,放學一回家我爸就拿掃把錘我。這時我想反抗,又想起老師說的話,要關心父母,我邊被打邊對我爸說:「你沒吃飯嗎?」
  • 29個月女童幼兒園午睡時被老師又拉又拽!園長稱沒掐沒打沒過激行為
    11月16日,是第一天松原江北伯都納附近的一家幼兒園,「中午的時候我和愛人看了一下監控視頻,發現老師這麼對孩子。孩子第一天送過去,肯定會不適應啊,老師咋能又拉又拽,這麼對孩子呢?」王先生說,「16日中午自己接走孩子後,自己就被移除監控了,我們就看不到監控了,也不知道上午在幼兒園的情況,只有這一段手機拍的視頻。」王先生說,孩子現在嚇壞了,最近肯定是不能送幼兒園了,「我們也沒有別的訴求,就是希望幼兒園能公開道歉。」
  • 從幼兒園不同意孩子吃素,到老師請我做素飯糰,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我家素寶寶在剛上幼兒園時,我曾和園方多次溝通,想讓孩子在學校吃素,但遭到了園長及老師委婉卻堅定的回絕。當然,他們也是出於好心,擔心孩子會營養不良。 而那段時間,由於我對吃素的過於執著,家裡也被搞得雞飛狗跳,不得安寧。我甚至失去了對做飯的興趣,不敢與人分享美食。
  • 幼兒園3個「潛規則」,孩子可能不懂,但是家長要知道
    同時照顧孩子的人,親戚突然成為有一定距離感的老師,孩子們則有一定的焦慮和不快感。因此,如果您希望您的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很好,那麼一些「潛規則」的父母仍應及時了解。缺乏基本禮節,能力較弱的孩子容易被孤立在幼兒園,老師自然會平等對待所有孩子。即使孩子的行為不夠規範,他們的自我照顧能力也不太好,老師也會耐心地說服他們並幫助他們。
  • 因孩子吵鬧,女子遭樓下鄰居鐵錘砸門扔雞蛋,前任房主氣到賣房
    鐵錘砸門、潑醬、扔雞蛋......這種種的惡劣手段都來自於樓下的5樓"芳鄰"。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在成為上下樓鄰居之前,兩家人曾經做過一年多的隔壁鄰居,相處得比較愉快,後來6樓的原房主想賣房子,王女士為了改善孩子的居住條件,就把房子買了下來,搬到了樓上。
  • 美國幼兒園5個方法,讓孩子成為時間管理的高手!
    但是男孩兒的興趣只是一瞬間的事情,上課沒有今天男孩兒就經常遲到,即使受到了老師的批評也每天都是無所事事的樣子,但是女孩卻不一樣,她對繪畫有著飽滿的熱情,每天都提早到達輔導班,一邊練習,一邊等老師上課。沒有過多久,這兩個孩子的繪畫水平就拉開了很大的差距。
  • 為了不去幼兒園,孩子說過的奇葩理由,爸媽哭笑不得!
    >幼兒園裡的某位老師聲音好聽,唱起歌來軟軟甜甜的她特別喜歡她每次給老師和小朋友講故事都會被表揚……等等諸如此類。孩子:因為我摔倒了。我:那你現在感覺怎麼樣,有沒有哪裡不舒服?孩子:心裡不舒服。我:為什麼?孩子:因為我媽說,只要不摔死就要來幼兒園。
  • 科學育兒: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父母是否注意過這些家庭教育?
    >案例1 樂樂已經上了兩個月的幼兒園,並且與其他孩子和老師保持著很好的關係。 但是,當他有任何需求時,他常常只是急著用手指指著,卻不知道該如何告訴老師。 如果老師的幫助不是他真正需要的,他會很容易生氣,這是樂樂的煩惱。 父母也擔心樂樂在幼兒園得不到很好的照顧,想知道再等六個月再上幼兒園是否更好,這是父母的煩惱。
  • 幼兒園小孩:我不想學拼音算術英語,老師和家長:不,你想
    現在的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拼音英語等等,孩子在三歲多開始就被送進幼兒園,學起了有時候連家長都覺得深奧的知識。對於這種超前學習,家長們很贊同,認為這樣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可是真的是如此嗎?1、讓孩子學會如何玩幼兒階段本是一個能快樂玩遊戲的時期,所以這個時段就使勁讓孩子玩,遵循他們的內心世界,還孩子一個自由自在的心靈。但是在玩遊戲的時候,在幼兒園裡可以教導孩子分辨玩具的好壞,老師們對於給孩子的玩具多加考慮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