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毀滅孩子最快的幾種方法,家長速來自測!做錯的話趕緊停止

2020-12-07 騰訊網

您是家長嗎?是!就點標題下方藍色的 家長慧 三字,然後點關注,您就可以享受到我們為您提供的最新教育和健康等信息。

孩子的痛,有多少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昨天晚上散步歸來,聽見樓下鄰居家發出激烈的吵鬧,好像是10歲女兒學習上的什麼問題,父親正在怒吼責罵。

女兒一邊哭著,一邊喊:「爸爸,爸爸,我錯了.......」可父親的暴怒並未隨著孩子的告饒而消退,反而愈演愈烈,呵斥責罵變成了敲打,還硬生生將孩子推出家門...

聽著孩子無助的哭喊,我不禁嘆息良久。

無論孩子出現什麼錯誤,父母這種暴力壓服式的教育方式肯定是錯誤的,把孩子揍一頓,趕出家門,難道能一次性解決孩子的問題嗎?

魯迅先生在《上海的兒童》一文中說:

「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可……其二是終日給予冷遇或呵斥,甚而至於打撲……仿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

先生寫此文已經過去80多年了,但我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這些錯誤傾向還未得到改觀。

縱觀那些火藥味十足、衝突不斷的家庭,在孩子出現問題時,父母總是盯著孩子犯下的錯誤,卻不冷靜下來反思自己的行為。

其實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都與父母脫不開干係。或者是對孩子的訴求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或者是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傾向縱容、袒護;或者是任由自己的性子隨意處置,責罵毆打。

可以說,父母的這三種錯誤傾向,是造成孩子成長傷痛的主要根源。在您家裡,是否也存在,您不妨認真對照、檢視一番。

父母任性,是毀滅孩子最快的方式

今年8月的一天,山東一位母親因為七歲的女兒吃飯慢,用鐵棍毆打孩子近一個小時,後送醫搶救無效死亡。

這是多麼令人痛惜的結果,這是多麼令人憤怒的暴行!

時代在不斷進步,但我們的家庭教育卻沒有跟上文明的進程,傷害兒童的家庭暴力案件有增無減,這方面的調查數據讓人觸目驚心。

據《南方人物周刊》不完全統計,近十年,幾乎平均每周都有一名未成年人死於家中成年人之手,超過八成的受暴未成年人還不滿10歲。

從報導看,父母對孩子的暴力管教顯得任性妄為、毫無底線。「不會寫數字5和8」, 「抄襲作業」,「不想要弟弟,嚷著要爸爸另找新媽」,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成了孩子們被打死或嚴重傷害的理由。

這些打孩子的父母,或因家庭矛盾,或因生活壓力,或因孩子成長中必然出現的過錯,肆意戕害孩子,誓將自己的任性進行到底。

到終了,整個家庭全毀於一旦。這時候即使悲憤欲狂,可這世上哪兒有後悔藥可買呢?

除了暴力管教之外,父母的任性還表現在錯誤的言傳身教上,各種不良習氣任由滋長,給孩子樹立了很壞的樣板。

我有個表哥,一直喜歡打麻將玩遊戲,娶妻生子後還是習性不改。孩子慢慢長大,受到他的影響,沉迷遊戲、尋釁滋事,三天兩頭逃學泡網吧。搞得他焦頭爛額,悔不當初。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任性的結果往往是:孩子耳聞目染越來越 「熊」、 暴戾恣睢。當其行為給家庭、社會帶來困擾、危害時,父母即使想管教,也已經「鞭打白骨,為時晚矣!」

既已為人父母,就不能像不懂事的孩子一般,使氣鬥狠、任性妄為。你得時刻記得父母的責任,不要讓自己的情緒像只野牛,踐踏毀壞孩子的一生。

縱容孩子,是愛的偏離

一個月前,一位家長帶孩子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孩子在館內跑跳,亂動展品,被工作人員制止。

於是,這位家長在留言中表達了他的憤怒:「不讓孩子解放天性嗎?跑怎麼了?跳怎麼了?碰恐龍又怎麼了?管得也太多了吧?」

這些話充分說明,「熊孩子」的背後,肯定有「熊父母」的過度溺愛和縱容。在父母所給予的這種錯誤引導下,孩子就會變得自私自利,日後越來越難以管教,逐漸成為問題少年。

教育家劉彭芝說:

「尊重孩子、解放孩子,並不是放任縱容,而是通過引導、監督與激勵,促進孩子形成積極樂觀、自尊自信的自我意識與自我效能。」

持「放養式」教育觀點的家長忘記了一點,如果孩子連基本的社會規則都不知道,放養只會讓孩子「野蠻生長」,最終只能是搬起磚頭砸了自己的腳。

朋友圈裡轉發過這樣一段視頻:街邊的三輪車上,一位七八歲的男孩正大發脾氣,死死揪住母親的頭髮,就像發瘋的藏獒咬住了獵物一般。還一邊撕扯一邊大喊:「我打死你,我打死你!」

這孩子的行為意識顯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與家長平常的溺愛、縱容脫不開關係。

好的父母,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同時,總會制定必要的規則。當孩子表現出自私、無禮、撒謊、亂花錢、暴力等錯誤傾向時,他們會及時制止、果斷糾正,有時候還會採取一些懲罰性措施,來幫助孩子加深記憶。

他們深知,「無規矩不足以成方圓」。

漠視孩子成長痛點,終會讓你痛切心骨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段視頻:

當4歲兒子孩子發生意外,在水裡拼命掙扎時,離他不遠處的媽媽卻充耳不聞,正站在泳池裡背對著兒子,低著頭看手機,一直到孩子撲騰起的水花慢慢消失……

這種讓人痛切心骨的悲劇不斷見諸媒體。

表面看是由於家長在照管孩子時,不能專心陪伴而引發的。究根結底,是家長對孩子安全、情感需求的漠視與敷衍,而這種漠視,會成為傷害孩子身心健康的利劍。

當孩子說:「媽媽,沒人跟我玩。」或者「爸爸,我玩啥呀?」你可能會說:「你自己玩吧,我忙著呢。」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報奧數班,我想學畫畫。」你可能會說:「奧數班必須報,否則怎麼能上重點中學?」

當孩子說:「爸爸,我們班的XX總是欺負我。」你可能會說:「人家怎麼不去惹別人,你自己也有問題,以後離他遠一點。」

生活中,像這樣無視孩子的畫面每天都在上演。

家長的無視與敷衍,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失落和委屈。一次次的拒絕,一次次的冷落,孩子就會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不會幫助自己,因此同父母漸行漸遠。

尹建莉老師說:「教育全在細節中。」

好的父母,應該時刻關注孩子,一旦發現問題,就要及時介入。或耐心疏導,幫助孩子走出誤區;或施以援手,幫助孩子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邁過一個個不能自行跨越的坎。

我女兒上初中時,因一件瑣事,遭到一位壞脾氣女孩的辱罵。女兒從來沒聽過這麼難聽的話,一下子蒙了,傻傻地愣在那裡哭泣。

晚上回家委屈地向大人傾訴,但我們覺得這只不過是孩子間的小糾紛,在安慰之後,並沒有採取什麼措施。

然而在接下來的多半個學期,女兒又先後兩次遭到那女孩的辱罵。孩子那段時間有幾次從夢中哭醒,成天沒精打採,成績也下滑了。

在得知女兒被第三次辱罵之後,我來到學校。等到課間的時候,把女兒叫到教室門口,大聲說:

「那個罵你的人是到底是誰?說那麼難聽的話,還像個學生嗎?我希望這是最後一次,如果再發生,我就讓她在學校身敗名裂……」

女兒說,那天以後,那個孩子再也沒有欺負過她,每次遠遠地看到她就主動躲開了。

當然對於這件事情,由於我沒能及時處理,給女兒造成了一定創傷。但最終化解了孩子的危機,避免了進一步的傷害。

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千萬不能退避三舍,任由他在泥潭中掙扎、沉淪。

面對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父母千萬不能放棄自己的職責,漠視孩子的訴求,聽之任之,無所作為。

特別是當孩子遭受校園暴力時,家長要無條件地信任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場,及時做出反應,以強硬的態度明確訴求,對霸凌者進行警告。

處理過程中如果遇到推諉、否認,那麼應結合受傷害程度的不同,可以找班主任、找學校領導、找對方及家長,找上級監管部門,甚至直接報警。

教育的路,漫長而充滿艱辛,讓我們認真寫好《父母修煉手冊》,努力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

讓我們拒絕任性與暴力,練就一顆「愛心」,百折不撓,靜等花開;

讓我們拒絕溺愛和縱容,練就一顆「同理心」,給孩子一個真善美的世界;

讓我們拒絕漠視與敷衍,練就一顆「細心」, 像春雨滋潤萬物一樣,及時降落,輕微無聲……

聲明

本文為家長慧原創文章,歡迎聯繫轉載!未經同意擅自轉載視為侵權,必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家長慧,點擊菜單,免費獲取中小學生必備的十大學習工具!

相關焦點

  • 孩子被別人當面批評,家長該怎麼辦?高智商的父母會這樣做
    換位思考一下,在你與小朋友有了分歧時,父母卻偏幫著別人,你在當時是什麼樣的心情?慢慢的在孩子心中,他會越來越自卑,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話誰也不相信,就連最愛他的父母也不信任他,處在孤立無援的狀況下,也會變得越來越怯懦了。
  • 父母3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成為孩子成功路上最大的攔路虎
    其實啊,這一切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孩子缺乏自信,而自信的培養就來源於我們的家庭教育理念,我們家長的不正確的教育理念就是抹殺孩子自信心的罪魁禍首。父母常見的3種錯誤教育方式,成為孩子成功路上的最大的攔路虎不自信的孩子心理裝滿了自卑,怯懦,恐懼,逃避,而發生在家庭當中最常見的幾種錯誤教育方式有以下幾種:第一,沒有及時給予孩子足夠的關心,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 這公式能算出孩子的最終身高,讓孩子長大個有方法,家長收藏備用
    ▲3歲以下的寶寶可採取橫著測量身高的方法,測量時要注意兩隻腿要伸直,家長幫忙扶住頭不要亂動。▲同齡男孩比同齡女孩身長要長一些,因為男孩生長激素要比女孩分泌得多,這個要特別注意下。幫助家長測寶寶身高的好方法相信每個爸爸媽媽都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顯得格外關心,發現寶寶個頭遲遲不增長,這可是急壞了爸爸媽媽。
  • 孩子理解能力差,聽不懂家長的話,家長應該提成孩子的認知層面
    身為家長最難得就是和孩子溝通了,剛剛出生的時候自己說的話他聽不懂,牙牙學語的時候又成了父母聽不懂他們的語言,好不容易雙方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了,偏偏兩個人的腦迴路還不在一個層面上,每天都在過著「雞同鴨講」的生活。
  • 很多新手父母會做錯,快看你家寶寶吃對嗎
    女兒已經快兩個月了,聽身邊的寶媽說,她們的寶寶已經開始補充維素D了,我忍不住跟老公商量,是否也該為女兒補充維生素D了?「維生素D是啥東西?我們寶寶是吃母乳的,最有營養!吃母乳安全又健康,別亂給寶寶吃營養素!」老公堅決不同意。剛好我們床頭書架有一本《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帶著這個問題,我隨手拿起了這本書查閱起來。
  • 孩子的這3個部位越「短」,將來的個子就越矮,家長速速自查
    孩子的這3個部位越「短」,將來的個子就越矮,家長速速自查高顏值是通往成功的墊腳石,而顏值不僅僅是指長相,除此之外還有身高、衣品、身材等等,既然對孩子以後的談婚論嫁以及找工作。或多或少的會有促進作用,因此,諸位家長及其的重視孩子的外觀打理。
  • 孩子和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家長正確處理的方法是什麼?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他們也會逐漸的發展社交,會和其他小朋友玩耍,肯定避免不了爭執和矛盾。那麼孩子和孩子之間發生爭執,父母要怎麼做呢?在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時,並不是一股腦的把他推向社會,也並不意味著家長可以在一旁袖手旁觀。那麼孩子與別人的交往和相處模式都要在我們這裡首先得到學習,因為他們自出生以來最先的社交對象就是父母。
  • 人民日報:15個表揚和10個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請家長查收
    以下是《人民日報》推薦的表揚、批評、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值得各位家長參考。 01 15個表揚孩子的科學方法 1.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如何避免「海格力斯效應」家長要懂以柔克剛
    有些孩子甚至看到爸媽一個不友好的眼神就會變得很生氣,要問清楚爸媽剛才用那種眼神來看自己是什麼意思,當爸媽批評孩子時,孩子還會頂嘴,跟家長對著幹,這些都是幼兒階段叛逆期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的家長經常反映孩子犯錯後,被訓斥得多了似乎已經產生了抗體,別說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好像只要爸媽開啟批評和訓斥模式後,孩子就會相應的自動開啟屏蔽功能,根本沒有聽到爸媽說的話。孩子們都有一顆天真愛自由的心,而當爸媽不斷的去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去約束孩子,管教孩子時,會讓孩子變得叛逆起來,爸媽變得焦躁緊張。
  • 孩子聽不進家長的話?想要跟孩子有效溝通,父母應該注意這3點
    許多家長都會發現,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會有一段時間表現得好像沒有耳朵一樣。總是聽不進家長的話,一件小小的事情也需要家長三番四次的催促。可孩子依舊仿佛聽不見一樣的無動於衷,讓家長非常苦惱。5歲的小明正處於這樣一個時期,總是把父母的話當成耳旁風。
  • 語文48數學55:這7種陪讀父母背後,站著學渣孩子不足為奇!
    說她做錯了題目,她就頂嘴』不就是這樣做的嗎?哪裡做錯了?』」「我正在陪一年級的兒子寫作業,快十點了,今天老師又是各種告狀。路漫漫其修遠兮,我現在也就是靠著親生的這三個字支撐著,對他還能保持一絲絲的理智。」04為什麼大部分陪讀父母不是怨聲載道,就是哀鴻遍野?為什麼每次提起輔導孩子作業的問題,不是愁眉苦臉就是生無可戀?
  • 孩子誤食乾燥劑怎麼辦 新手父母快看過來
    原標題:孩子誤食乾燥劑怎麼辦 新手父母快看過來   現在很多零食裡面都會有一包小袋的乾燥劑,比如餅乾、月餅、果凍、薯片等零食裡都會有……小孩子往往會把這些乾燥劑小包拆開,把裡面的顆粒透明狀的當作可以吃的東西,很容易造成誤食,那麼孩子誤食乾燥劑怎麼辦?
  •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怎麼理解?為什麼傷害自己的孩子?
    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愛自己的孩子,那麼只能對孩子造成傷害。有很多父母就是打著這樣的旗號,無意當中傷害自己的孩子。有這樣幾種父母,最理想的父母是真心愛護子女並真正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孩子。其次是不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子女,卻口口聲聲說完全知道怎麼愛孩子。最壞的就是並不愛自己的孩子,卻認為自己深愛著孩子。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老走神?多半是父母問題,用這個方法趕緊糾正
    小F的家長很是苦惱。有一天放學,小F的媽媽特意帶著孩子找到我,一見面就是一通抱怨,孩子不專心,愛玩等等,而孩子站在一邊,面無表情,好像說的不是自己。看到孩子的反應,我首先示意一下媽媽,讓她先停止了抱怨,而是開始詢問孩子一些基本的情況,比如孩子平時最喜歡做什麼,做事時的狀態如何,喜歡那種感覺嗎?
  • 上海數學老師讓孩子給父母出考卷,2位100分的家長,卻大不相同
    「計算怎麼錯了?單位怎麼可以想當然?」平時訓過孩子的話,被如數奉還。  但,拼爹拼媽,拼的不是金錢和地位,而是教育的智慧;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父母應該成為那個最了解孩子的人,才能在孩子困惑時成為那個提供幫助的人。
  • 家長快瘋的時候,孩子開學了!家長真實反應:就差敲鑼打鼓了
    文/可馨育兒說(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由於疫情原因,很多學生不得不和父母長期相處。對於孩子的頑劣,很多家長表示已瀕臨崩潰,孩子開學成為心中唯一的期盼了。他們上學的時候,思念的掉眼淚。
  • 孩子一緊張就停止思考怎麼辦?父母使用3招,幫孩子克制緊張感
    因此父母在面對那些一緊張就停止思考的孩子時,需要重視起來,多花點時間幫助孩子們克服這方面的缺陷,幫助孩子們更好地成長。想要解決孩子們的緊張問題,"對症下藥"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此之前,父母需要了解促使孩子們變得緊張的原因,找到了準確原因才能夠採取準確的措施。
  • 讓孩子變聰明的18個方法,很多孩子從中受益,家長趕緊收藏起來
    在本專欄的上一篇文章中,我跟大家分享了哈佛大學的研究成果,哈佛大學行為學家理察教授經過深入的研究發現,孩子一生中變聰明的時機很短暫:最重要的是3歲前,其次是3-6歲,最後是6-10歲。今天這篇文章,我會從更細化的角度去分享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
  • 乾燥劑如此危險,孩子誤食了怎麼辦 新手父母快看緊急處理辦法
    原標題:乾燥劑如此危險,孩子誤食了怎麼辦 新手父母快看緊急處理辦法 現在很多零食裡面都會有一包小袋的乾燥劑,比如餅乾、月餅、果凍、薯片等零食裡都會有……小孩子往往會把這些乾燥劑小包拆開,把裡面的顆粒透明狀的當作可以吃的東西,很容易造成誤食,那麼孩子誤食乾燥劑怎麼辦?
  • 孩子的愛太易被父母忽視,當孩子有這些舉動時,就是在表達他的愛
    有不少家長反映雖然心裡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們有時候經常調皮搗蛋不聽家長的話,而且每次都會讓家長很生氣,甚至會氣到打孩子一頓。但是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就是他們的天,即便會挨打受罵也依舊深愛著父母。有一句話是:"孩子遠比你想像中的更愛你",孩子對父母的愛可能很多時候沒有表現出來,所以很多父母沒有察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