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48數學55:這7種陪讀父母背後,站著學渣孩子不足為奇!

2021-01-15 曦曦媽談教育

01

這些年,父母陪讀的崩潰可以說是大家有目共睹的。1月2日晚上,河南一位39歲的爸爸在輔導孩子作業時,由於情緒激動被氣成了腦出血。據了解,孩子最後一道題做錯了,本來爸爸抬起巴掌準備要打兒子,結果巴掌一抬,巴掌還沒落下去,爸爸卻哎喲一聲躺到地上,直接被送往了ICU。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共同期盼,而陪讀之路卻並不容易,反而處處坎坷。

02

前兩天,曦曦媽又看到一位母親在今日頭條發了一些關於輔導孩子作業的牢騷。她說自己的女兒目前上小學二年級,她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被班主任投訴了。近日老師又控訴了好幾條:第一,這次測評孩子語文考了48分,數學考了55分;第二,孩子的書寫很糟糕;第三孩子的習慣很不好……

她說老師的話字字如針,戳痛著她的心。她和大部分媽媽一樣,一邊要上班,一邊還要管孩子,她覺得孩子平時完成作業很認真,她也搞不懂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同時,她還附上了其女兒周末做的語文試卷,其錯誤可以說是比比皆是:

(1)「幸福」的「幸」,標註拼音寫的是「xing」;

(2)「心願」的「願」,標註拼音寫的是「yiān」;

(3)「栽種」的「栽」,標註拼音寫的是「gē」;

(4)「羚羊」的「羚」,標註拼音寫的是「ling」;

(5)「助手」的「助」,標註的拼音寫的是「znu」;

(6)看拼音寫詞語「zhù yuàn」,她寫的是「住目」;

(7)看拼音寫詞語「chū hàn」,她寫的是「出壞」;

(8)看拼音寫詞語「shāng xīn」,她寫的是「想親」;

(9)看拼音寫詞語「shuǐ guǒ」,她寫的是「小果」;

(10)看拼音寫詞語「sàn bù」,她寫的是「月步」;

(11)看拼音寫詞語「dà kū」,她寫的是「大姑」;

(12)看拼音寫詞語「dǎ zhé」,她寫的是「打著」;

03

這僅僅只是語文測試的第一二題,她便錯得如此之多,後面的題目自然也是錯得一塌糊塗。而該條牢騷,更是引起了無數父母的共鳴:

「我今晚把孩子打了一頓,做了一張很簡單的數學卷子,老師發的都是很簡單的,他錯了好多,還有遺漏的題目。我狠狠地打了一頓,錘他後背,擰他大腿。」

「兒子三年級,數學試卷半小時做完,語文試卷用了2個小時,我真的要抓狂了。作文大致講了一遍,還是半天憋一個字。」

「我家女兒也是做作業拖拉,但是我脾氣不好。做不好我會出手打人,我去年被氣得好幾個月沒來月經。」

「女兒一年級,已經好久沒有對她笑過了。我覺得現在已經不喜歡她了,字寫得像蚯蚓爬一樣,說了一萬次了,就是嫌我煩,死不改正。說她做錯了題目,她就頂嘴』不就是這樣做的嗎?哪裡做錯了?』」

「我正在陪一年級的兒子寫作業,快十點了,今天老師又是各種告狀。路漫漫其修遠兮,我現在也就是靠著親生的這三個字支撐著,對他還能保持一絲絲的理智。」

04

為什麼大部分陪讀父母不是怨聲載道,就是哀鴻遍野?為什麼每次提起輔導孩子作業的問題,不是愁眉苦臉就是生無可戀?其實,父母錯誤的陪讀方式,才是推動孩子成為學渣的最強力量,尤其是下面幾種父母背後,站著學渣孩子真的不足為奇!

(1)忽略孩子學習習慣的父母。

昨晚,鄰居又在朋友圈吐槽著,她說自己在房間裡工作,而女兒卻在書房裡玩耍,等到她工作完再去檢查孩子作業時,發現孩子竟然還有很多作業沒有完成。

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是極為關鍵的一點,而忽略孩子學習習慣培養的父母,必定就會吃下孩子低分的苦果。在學習習慣的培養上面,最忌諱兩點:其一,父母寸步不離,時時刻刻都守著孩子寫作業;第二,父母在沒有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之前,對孩子放縱不管。

那麼究竟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呢?首先,從預習、聽課、複習,再到完成作業等多個環節都是有技巧可尋的。就拿完成作業來說吧,第一我們應該幫助孩子養成先複習再提筆寫作業的習慣;第二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作業量設置一個規定的時間,讓孩子保質保量地完成;第三完成作業後家長不要急於幫孩子檢查,我們應該讓孩子養成自主檢查作業的好習慣。

(2)忽略基礎知識積累的父母。

上面那位母親,她極其自信地說:「我看孩子平時完成作業蠻認真的啊!」我想問問,她所謂的認真是孩子保質保量地完成了作業,還是在家長面前孩子坐姿端正,好似很認真的樣子?眾所周知,生字和拼音,都是語文科目基礎中的基礎,孩子若真的態度認真,又豈會在兩道題目中,出現12處錯誤?

陪讀的時候,父母不要好高騖遠,一心想著孩子拿第一,我們得從最基礎的地方開始抓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陪孩子更快的進步和成長。比如:在預習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讓孩子把字詞的書寫、含義和拼音完全消化掉,必要的時候應該進行聽寫。而在一篇課文講完之後,在幫助孩子複習之時,聽寫生字也是極其有必要的一道程序。

(3)眼裡只有滿分的父母。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次次考滿分,再看看你,真是讓我覺得沒臉見人!」這句話,好像已經成為了很多家長共同的心聲。尤其是在看到自己孩子的差勁落後之時,再想想其他孩子的優秀與出色,家長心中難免會心生怨氣。

滿分,並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拿的。它需要孩子對各種知識點的牢固掌握,也需要孩子有極強的縝密性,而不至於在考題中出現錯誤。我們不能用滿分的標準來要求任何一個孩子,而是應該把目標設置在超出孩子正常範圍一點點的位置,讓孩子有一種戰勝它的欲望,這樣才會激起孩子的學習鬥志和熱情。而這種激勵的方式,遠比用滿分的唯一標準來要求孩子,要現實和有用得多。

(4)習慣性嘮叨的父母。

比起嘮叨,很多父母可是比唐僧還要會念經。孩子寫作了一個筆順,她要不停地嘮叨;孩子做錯了一道計算題,他忍不住地罵人;孩子坐姿有一點點問題了,她又開始翻出多年前的舊事,把孩子亂罵一通。

嘮嘮叨叨,好像成了大部分父母的拿手把戲,剛開始孩子可能僅僅只是感覺到厭煩,到後來幾乎已經免疫了,就算是家長嘮叨上百遍上千遍,孩子也無動於衷,甚至不會選擇一句去執行。

多少孩子的學習熱情,都是被父母的嘮叨所澆滅的。我們一定要關注好自己的嘴,儘量不要廢話連篇。孩子做錯了題目,我們數落孩子有用嗎?還不如耐心幫其講解,今後如遇此類題目應該如何巧妙應答。

(5)破壞孩子專注力的父母。

為什麼孩子寫作業坐不住?為什麼孩子在學校課堂上也是毫無紀律性?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孩子的專注力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而引起的。

比如,當孩子正在解答數學思考題的時候,其媽媽突然從廁所衝出來,大驚小怪地問孩子:「你昨晚脫的襪子,在什麼地方?」再比如,當孩子正在寫作文時,其奶奶突然端著水果獻殷勤:「孫子,要不要吃點水果啊?」

專注力不夠的孩子,是難以有好成績的,而生活中很多父母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卻不自知。為此,我們要管控好自己的嘴,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殷勤,不要讓你的打擾壞了孩子思緒。

(6)動不動就打人、侮辱人的父母。

父母這層身份,在很多家長心中就是獨一無二的。她們要求者孩子必須考滿分,他們呵斥著孩子考不好活該被錘,他們甚至說出一些嚴重傷害孩子自尊的話,讓孩子陷入負情緒,久久不能自拔。

打,是下下策,是最不應該派上用場的陪讀方式;罵,是無能的父母才採取的手段,不僅能傷了親子感情,對孩子的學習也沒有一絲幫助。

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輸出能力不一樣,有的孩子只需要老師輕輕一點撥,便極其通透,不僅能做一道題,甚至能夠解答一類題。而有的孩子卻在老師講解了十來遍之後,依然毫無頭緒,這並不是孩子不努力,是孩子的能力真的達不到學霸的境地。

我們要有靜等花開的耐心,要學會陪小蝸牛慢慢成長,而不是利用粗暴的方式發洩自己不滿的情緒。

(7)進行瞎輔導的父母。

昨天,曦曦媽從超市買菜回來,在路上偶遇了一位母親教自己兒子背誦古詩。孩子看上去大概五歲左右,目測應該在上幼兒園大班,其母親教了兒子兩首古詩,結果曦曦媽發現兩首都教錯了。第一,「曲項向天歌」的「曲」,這裡應該讀一聲,表示彎曲的意思,指鵝的脖子彎曲著朝天唱歌。第二「夜來風雨聲」,她教成了「夜來風雨吹」。

很多父母就是這樣,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便對孩子進行瞎輔導,而這樣的後果便是形成慣性之後,老師再也不好糾正了。在網際網路極其發達的時代,我們並不需要專門跑到圖書館查閱資料,只要打開網絡便可查詢自己不太確定的內容,在輔導孩子的時候,我們更要注重這些細節性的東西,因為往往正是因為這些細節讓孩子失分了。

————————

以上七種父母,您佔了幾條?捫心自問一下吧。

相關焦點

  • 別讓智商背鍋,學渣和學霸的差距在於這四種品質,走上社會都有用
    網絡上流傳較火的「班級座位分布圖」,將整個教室內的區域直接劃分為學霸區、學渣區,還有養老區等等。這可急壞了一眾家長,紛紛詢問自家孩子坐在教室的哪個區域。
  • 調查:成都娃娃初五開始補課 爸媽帶上飯菜陪讀
    這邊,學生也開始嚷道,補課太辛苦,一天跑幾堂,補完這門補那門。記者走訪發現,今年的補課大軍中,出現了不少陪讀的家長,他們還帶著飯盒,方便孩子在「連軸轉」的補課中吃上熱菜熱飯。  還有不到10天,我省各中小學即將開始春季學期。昨日,記者前往幾家培訓學校,觀摩「寒假補課族」。
  • 家長是理工科專業,孩子的語文成績就差?老師:和家長沒關係
    這一類家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在輔導孩子學習上挺自信,英語、數學早期啟蒙教育都做得非常好。但是因為專業的限制,很多家長的共同困惑是:我們學理工科的,文科不好,從小語文成績也算不上優異,怕孩子的語文也學不好,自己教不了。每當聽到家長這樣說,我都會告訴他們:別擔心,孩子的語文成績差,和家長是理工科專業沒關係。
  • 孩子愛和學渣玩,如何防止被「帶偏」?
    在《好父母養出好孩子》一書中,我倡導的一個原則就是:讓孩子勇敢坐第一排,多和「優秀的人」在一起。有家長訴苦:你說得沒錯,可我孩子不按這個路子來,對「學霸」敬而遠之,偏偏喜歡「學渣」;本來成績不錯,時間長了,會不會被「帶偏」?這很正常,但處理起來,不能草率。
  • 學好英語,家長作用比萬元培訓班重要100倍,學渣父母如何正確陪
    其實在中國10個父母,有8個英語比較差,因為在國內缺少語言環境,即便一些英語專業的父母也不敢教孩子,怕自己的口語誤導孩子。所以父母自己英語不夠好,不要緊,只要方法正確,一樣可以「陪」出英語牛娃。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就是一位普通媽媽,如何陪出國際牛娃的。Enoch:師從一位英語中教,普通公辦小學背景的小蝌蚪一隻。
  • 小學生語文成難題,網友:我上了個假學?
    現在的家長都非常的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不少的家長甚至會請假全程陪讀,即使在伴讀的過程中被孩子氣得大發雷霆,依舊不能放下孩子們的學習,也是用心良苦啊!不過在陪讀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難題,隨著畢業年限的拉長,也隨著孩子年級逐年升高,家長輔導學習開始出現力不從心的狀態。特別是數學英語科學,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可能就無能無力了,不過語文大家還是非常有信心的,畢竟是母語學科。事實上,很多家長在語文上也要出差錯,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小時候,上的是個假學!
  • 父母都曾是985學霸,孩子卻是成績墊底的學渣,基因突變了嗎?
    然而,即便給孩子創造了這麼好的教育環境,他們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在班級中下遊,原本以為孩子可能是晚開竅,進入初中以後會「發力」,沒想到的是進初中後的成績反而更差了。她問我:為什麼我跟我先生讀書從小就不需要大人操心,自己孩子卻這麼學渣呢?
  • 刷爆家長圈的《差生》的背後:成績倒數的孩子改怎麼救?這幾個教育...
    每一個成功逆襲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因為他們的背後站著永不放棄的父母。作為父母,我們最應該做的,是時刻提醒自己:教孩子戰勝困難的過程,遠遠比名次和榮譽更重要。  如何用望遠鏡的心態看待孩子的未來,而不是用放大鏡的心態評判孩子的現在,將是我們一生的功課。
  • 學霸「情書」走紅,最後一封學渣表示:看不懂,請翻譯一下
    豆蔻年華,花一樣的年紀,情竇初開,這是很正常的事情。熱血男兒,看上漂亮優秀的女孩,是自然的過程,父母和家長不用過於緊張。雖然,學生時期,主要任務是學習,家長和老師都是再三叮囑,不要戀愛,影響學習耽誤了前途。但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青春期懵懂的心動,足以讓孩子們心裡像撞了小鹿一樣,無法安心學習。
  • 這2種家庭的孩子,一般專注力都很差,長大很可能成「學渣」
    如果孩子的專注力不行,家長要背一大半的鍋。尤其是這2種家庭裡養出來的孩子,專注力一般都很差,長大很有可能成為學渣。3歲前,允許孩子看電視的家庭孩子還小的時候的確很難帶,但有的家長發現,孩子只要一看手機、電視立刻就不哭了。
  • 《給孩子的數學四書》:孩子數學成績差,關鍵點在這裡
    特別是像數學這樣的科目,一不小心就落下了,想要補起來非常困難。看著孩子的數學成績越來越差,許多寶媽寶爸們滿頭焦慮。家長們無法迴避一件事,那就是孩子大部分成績被拖下,主要就是數學成績不理想。我們常說小學和初中就是為了打下一個好的基礎,我們可以看到,語文基本上大多數孩子都可以獲得一個比較好的成績,因為語文是不用按照基礎來疊加的,它沒有數學那麼重視基礎。
  • 高中,一個班裡絕對有這4類人,第四最有潛能,你家孩子屬於哪種
    這就導致學渣就算借了他們的作業拿去參考也看不懂步驟(一把辛酸淚啊)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輕鬆活潑、雲淡風輕,讓人感覺他們毫不費力就能取得好成績。2、偏科學霸也分為兩種,一種是理科生中數理化生成績很好,但是英語、語文經常不及格的學生。這種學生偏科嚴重,理綜能考250多分,但是一碰到語文英語就束手無策、抓耳撓腮。
  • 孩子成績好,到底和什麼有關?大數據顯示:學區房、陪讀都是浮雲
    在這項調查裡,他們列出了8個相關因素:1、小孩擁有高學歷的父母;2、小孩擁有完整的家庭;3、父母擁有較高的社會及經濟地位;4、小孩的父母最近把家搬到了更好的小區;5、小孩的媽媽在30歲或者更晚的時候生下第一個小孩;6、小孩的媽媽在孩子出生後到幼兒園之前不工作;7、小孩家裡面有很多書籍(父母看的);8、小孩的父母每天給他們讀書。
  • 做一個「陪讀」媽媽,在書香閱讀中,讓心靈成長
    ——美國閱讀研究專家 吉姆·崔利斯正如崔利斯所說,書籍是世界上最貴重的財富,而父母的「陪讀」就是幫孩子們打開財富之門的鑰匙。這無疑是為願意花時間陪孩子讀書,幫孩子挑選最合適的書籍的父母的最高讚賞。「陪讀」是親子閱讀的一種。
  • 語文81,數學77,英語83,這是村小五年級學霸成績單
    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學習成績就成了家長和學生心中的痛,學生覺得自己已經拼盡全力,而家長總覺得孩子沒有用心。因此,目前的家庭矛盾,是家長對成績日益增長的需求,和學生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不過這些一般都是父母非常重視教育的家庭,大多數是城市的家庭。
  • 四年級「學渣」的數學作業,自己狂草錯題多,老師:硬著頭皮看!
    四年級「學渣」的數學作業,自己狂草錯題多,老師:硬著頭皮看!對於四年級的同學來說在整個小學階段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高等年紀的同學經歷了前三年的沉澱,已經是相對成熟很多了,在學習方面也應該養成屬於自己的學習風格,不管是從字體是哪個,還是態度上都是相對來說進步的,但這可能僅僅只是針對了部分同學,對於很多「學渣」們來說,還暫時沒有達到這個境界,最終呈現出來的總是那麼差強人意!
  • 小北拍了拍你,並說陪讀家長這樣陪
    針對孩子厭學、早戀、網癮、過度玩手機、叛逆、親子關係緊張、沒有目標、對抗父母……這時候家長該如何解決?又該如何幫助孩子呢?為了幫助大家科學教子,與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北疆女聲特別邀請到全國著名家庭教育專家孫宏豔老師和大家一起尋找答案。
  • 孩子理解能力差,主要原因是這3點,父母明白越早孩子走彎路越少
    前幾天有朋友跟我聊天,正好聊到了孩子的學習問題,結果這個寶媽頓時找到了發洩口,開始和我吐槽她家大寶做作業的問題。「你是不知道,我兒子寫作業實在是太慢了,他剛三年級,可每天晚上作業都要搞到九十點鐘,數學還好,最愁的就是語文,尤其是寫作文,字寫得醜不說,寫得根本就是流水帳!」
  • 一個學渣的吶喊:ü跟jqx,兩點不省略礙著誰啥事兒了!
    這我都忍了!摔就摔了吧看看有點無奈,不過也只能罷了,但是作為一個曾經的小學一年級語學渣,一個曾經的一年級學生家長,不由就想起學漢語拼音的噩夢。沒事脫什麼帽!小時候老師說啥就是啥,老師說小ü見到jqx,脫帽敬個禮,咱就得脫帽敬個禮。一直到為人父母,長給孩子輔導語文我才生出了疑問「咱要是不脫帽行了禮,到底礙著誰啥事兒了!」
  • 北大教授直言:家長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將來想不成才都難
    很多家長看完後陷入深思,你家的孩子是不是也這樣呢?小時候老人常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意思就是說,孩子小時候吃苦、遇到困難時好事,如果家長害怕孩子吃苦,就等於剝奪了孩子獨立成長的機會,一位北大退休老教授直言:「熊孩子都是被父母慣出來的,慣子如殺子,家長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將來想不成才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