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數學老師讓孩子給父母出考卷,2位100分的家長,卻大不相同

2021-01-12 網易

  期末考試來臨,上海市世界外國語小學一種特殊的期末複習方法「走紅」。

  原來在上海市世界外國語小學,比孩子先走上考場的,是一群爸爸媽媽。

  期末複習課上,五年級數學老師龔豪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業——請孩子結合本學期數學課內容,出一張完整的考卷,由爸爸媽媽來完成,再交給孩子們批改訂正。

  ——1月10日《新民晚報》

  

  家長:教學新方法,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但我真的盡力了,輔導了5年的功課,我對不起人民對不起黨

  

  被嚴格的「監考老師」們沒收了電子設備,家長考生們開始認認真真地打草稿、解題。奮鬥了一晚上的成績卻是差強人意,想想自己平時對孩子的嚴格要求,老父親老母親們心虛臉紅。

  這次,孩子們終於找到了機會反擊:

  「我出的都是基礎題,就這題你80分鐘還做不完,給你90分鐘你還沒空檢查計算,好好反省吧……」

  老師:平時,爸爸媽媽們會讓孩子做難題、超綱題。這下,孩子們全都「還」了回來。

  

  很多孩子都設置了「拓展題」、「思考題」版塊,內容涵蓋數獨、腦筋急轉彎、「龜兔賽跑」等典型奧數題等,甚至包括了函數題。

  面對孩子的「靈魂拷問」,家長考生不得不厚著臉皮地寫下兩個字:「不會」。

  孩子:回去叫你家長籤名!

  

  一位媽媽只考了78分,被要求「回去叫你家長籤名!」,萬萬沒想到,她在孩子外公那裡還碰了壁,只能哀嘆:「我怎麼對得起高考數學148的自己」。

  有位家長考了「89」分,考卷上被批註:「太可怕了,已放棄治療了!」

  

  「計算怎麼錯了?單位怎麼可以想當然?」平時訓過孩子的話,被如數奉還。

  從孩子的出題、批改判卷中,折射出他們的家長在平日裡教育孩子的模樣。

  正如李玫謹教授說的,孩子就是大人的鏡子。

  有的孩子對家長的試卷結果作了認真地分析,分別從

  計算、應用、概念、學習習慣和總評

  等5個方面認真評價,雖然在「學習習慣」那一欄,孩子認真地用紅筆著重強調:「不合格」。但孩子仍然在總評欄後面備註:「已經很牛了!」

  

  相信這個孩子的身後,一定站著認真細緻、有方法的好家長。不但能客觀分析學習中的缺漏和得失,並且不忘給孩子積極的認可和鼓勵。

  

  讓孩子出卷考爸媽,是一次共情教育

  「這份作業給了孩子一個知識梳理的機會,也通過角色互換,給兩代人一個共情的機會。孩子和家長的熱烈反饋,讓我覺得這樣的作業形式,還可以繼續嘗試。」——龔豪老師

  讓孩子出考卷,化被動為主動,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自主性。

  「每個孩子知識點掌握情況都不同,讓他們自己去主動尋找薄弱點,再經過批改和講解的過程,可能複習更有效率。」

  龔老師說,這份作業是周一布置給孩子們的,讓大家回家做些準備,再在周二複習課上完成出卷。起初他擔心,這項任務對於數學基礎較差的孩子,會不會太難了。令他欣喜的是,孩子們的出題質量都很高。

  有家長告訴他,從來沒有見過孩子這麼主動和仔細地翻課本和練習卷,每一個答案都要搞個明白,畢竟,是要製作出一份標準答案的!

  

  家長通過參與答題、換位到孩子的角色,以孩子為鏡,看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方式,觸發他們反思與總結

  一場考試,讓家長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感受被要求、被檢視,甚至被批評。

  不少家長在答題規範、卷面整潔度、答題水平等方面被「閱卷官」們狠批,讓家長換位並感受到孩子平時被嚴格要求時的壓力。

  

  這是一次共情教育,既有助於增加家長對孩子的理解,真正體諒孩子學習的不易,檢視自己是否要求過高、過於苛責;同時也讓孩子感受到,當「熊孩子」答出的卷子千瘡百孔時,家長內心的崩潰與無奈。

  讓兩代人得到一個共同的啟示:學會換位思考,多些尊重和理解。

  親子關係更和諧了,家庭生活更幸福了。

  

  別總說「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先看看「別人家的爸媽」是怎麼做的吧

  男孩奕孜的爸爸認認真真按照平時對兒子的要求,嚴格按照答題規範——

  關鍵詞要圈劃;

  計算草稿要整齊;

  線段圖要清晰標註,不能偷懶……

  終於,他拿了滿分。

  出人意料的是,所有答卷中的最低分是50分,竟是由「學霸」彤彤的媽媽獲得的。

  彤彤媽媽揭秘——

  為了避免孩子期末考「踩坑」,她特意把孩子有可能「踩坑」的知識點,全部故意錯了一遍。

  家長們,如今確實是一個拼爹拼媽的時代,孩子也確實是有可能輸在起跑線上的。

  但,拼爹拼媽,拼的不是金錢和地位,而是教育的智慧;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父母應該成為那個最了解孩子的人,才能在孩子困惑時成為那個提供幫助的人。

  

  身為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而不應該盯著孩子的缺點無限放大

  有媽媽很詫異,為什麼自己明明做錯了題,卻還得了100分。

  原來,是家中的小暖男煞費苦心地增加了書寫的加分項,只為了給媽媽湊一個100分。

  看,或許你的孩子不是學霸,但他卻是最暖心,最愛你的。或許他想起自己曾經因為沒有考到滿分而難過,他不要你也因此而難過。

  「不少家長告訴我,這樣的作業,讓第一次為人父母的他們真切地意識到,對於孩子,真的要多一些體諒。」龔豪老師說。

  

  孩子用心出卷,家長認真答卷,老師監督反饋:一張小小的卷子,激發孩子學習的自主性,提高了學習效果,彰顯了老師的良苦用心。

  老師給予的期待和引導,大大地鼓舞了孩子複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他們轉換角色、適應角色的能力。不難看出,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相信學生、引領學生挑戰自我、適當的「反客為主」,發揮著良好的作用。

  不少家長因工作忙碌等原因,對孩子的學習關注度不夠,有的家長甚至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後,教育孩子就全部是老師的責任。

  老師引導,孩子出卷,家長答題,這一形式把三者有效連接起來,產生了良好的家校互動效果。

  

  寫在最後:

  作為家長,我真心希望教育隊伍中多一些像龔老師這樣,以人為本、敢於創新、用心付出的好教師;

  作為家長,我也從彤彤媽媽身上看到潤物細無聲的母愛的力量。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我們愛的方式正確嗎?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永遠沒有唯一正確且一成不變的方法,教育需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父母不斷學習,帶領孩子一起天天向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學霸的37分考卷曝光,愁哭家長:數學是硬傷
    不只是學霸,其他考生的高考成績多多少少存在偏科現象。史上最牛「偏科生」,高考學霸37分試卷愁哭家長:數學是硬傷!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今年高考的最牛偏科生!也是學霸!這位杜同學的成績單卻格外引人注目。如果不算數學的分數,他其他五科的總分加起來已經達到了531分。
  • 一年級孩子期末考試數學100分,語文99分被家長痛批
    朋友家的孩子,今年期末考試數學考100分,語文考99分,我一聽很高興,可是朋友卻不這樣,狠狠地批評了孩子,認為孩子沒能考雙百,我感到很驚訝,現在的孩子真的很累。現在已經臨近期末考試,大部分家長還在為孩子查缺補漏,爭取期末考試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 給孩子「魔法棒」,網課數學老師硬核提分40
    然而,幾個月後的期末模擬考試他竟以100分完美收官,他得到了什麼「魔法棒」,讓成績能猛增40分?老師分析學生:活躍積極型駱廣熙的父母看著兒子六年級的數學試卷,一些題確實有一定難度,但小學階段就考60分實在是說不過去,而且就快要升初中了,這樣的數學基礎肯定得拖後腿,最關鍵的是可能還會影響其他科目的學習狀態。
  • 小學生造句:老師有了陽光更加「綠」了,老師:明天叫你家長來
    有一句話叫做「童言無忌」,然而小朋友無心地說出一句話,總會讓家長們捧腹大笑。把這種「技能」放在平時學校測驗上,更加會讓人哭笑不得。孩子們的各種逆向思維在試卷上給出的各種奇葩答案足以讓一臉嚴肅的老師笑出眼淚。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那些小學生在試題上作出的各種搞笑答案,網友:換我是老師,這考卷我改不下去了。一、首先來看看這個一上來就開掛的熊孩子,詩詞填空居然零分。
  • 學好英語,家長作用比萬元培訓班重要100倍,學渣父母如何正確陪
    一位朋友,自知英語不太好,孩子從4歲開始送進一家價格不菲的英語培訓機構,一周一次課,一次2小時。結果,孩子英語還是所有學科裡最差的,孩子父母以為老師教得不好,換了幾家培訓機構,都不管用,最後找到根本原因——一周只靠外教課的2小時學習,如果沒有在家的同步跟進,等於白學。
  • 家長這樣對待老師,孩子成績不會好,最終吃虧的是自己
    文/小魚小胡是初二學生,數學成績比較差,只能考六七十分。家長把他送到社會上的輔導機構去補了兩個月課,在機構參加測試考了130多分。家長很滿意,覺得孩子成績提高了,於是不再補課了。半個月後學校段考,小胡數學只考了65分。
  • 上海一體育老師舉辦數學補習班,學校不幹預,家長覺得撿了便宜
    上海一體育老師舉辦數學補習班,學校不幹預,家長覺得撿了便宜。關於補課,在家長們的認知範疇內,一要有優秀的學科教師任教,二要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至於補課費用,儘管付出去時感覺很咬手,但為了孩子提高成績,眼不眨心不跳大把大把地擲出」銅的銀的「,很是豪爽。
  • 小學數學:從9到1加減得100,家長怒斥出錯題,老師默默拿出課本
    班主任出面了,她對大家說,「這道題出自我們的數學課本第35頁,認為它是錯題,說明沒有認真看書預習;知道題意卻做不出來,說明孩子還需要家長數學思維的訓練。」臉紅的家長翻開課本,果然是書上的練習題,題意是可以用相鄰的數字組成兩位數,考察學生對100以內混合加減法的掌握情況。這道題應該怎樣解答呢?
  • 二年級數學期中考卷,看似簡單的題處處是坑,全班就一人考110分
    昨天小徐老師所在學校小學部進行了期中考試,本來老師們拿到考卷,乍一看都覺得此次各年級的語文題量大,活題多,閱讀理解難,難度遠遠高於數學卷,然而,真讓學生們做起來,卻發現,看似簡單的數學卷,想考滿分,真得很不容易。
  • 小學生「1.2+6.8=8」被老師打叉,家長不服質問憑啥?數學這樣學
    因為一份「標準答案」,家長和老師吵了起來。01小學生「1.2+6.8=8」被老師打叉,家長不服質問張女士的女兒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雖然才7歲,但是已經會做兩位數的加減法了。幼兒園裡,小朋友學會了很多,張女士也在家教了孩子。
  • 去問問孩子負擔輕了還是重了?上海又出減負新政有家長卻不買帳
    指導家長保證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10小時,倡導中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9小時。這是教育部對全國中小學生的要求。也就是說,小學生如果6-7點起床,前一天晚上8-9點就要睡覺,這個要求確實不低。「大樹成長營」問了身邊的多位家長,開學第一天下來,真正「達標」的學生不到一半。第三,少考試。
  • 家長炫耀孩子用手指算法次次考第一,老師的一番話家長懵了!
    對於剛上小學的孩子來說,第一次接觸算術,對數字還沒有概念,加減算術更是孩子的最大難題。在網上出現很多新奇的算法,孩子只要掌握技巧,不用計算也不用腦子去想,只需要手指隨便比劃就能算出結果,但這樣的算法真的好嗎?
  • 我是怎樣讓一個高一數學成績30多分的孩子高考達到100多分的
    別人的孩子學習好,不是別人的孩子比你的孩子聰明,而是你的孩子沒有進入到學習狀態。那麼怎麼才是孩子學習進入狀態了呢?作為已經是大學生孩子的家長,我將我抓孩子學習數學的經驗在這裡和各位家長進行分享,希望我的經驗能為你帶來幫助。我教育孩子學好數學,也是走了很多彎路的。今天,我不講彎路,只講成功的經驗。
  • 讓三年級孩子和數學老師都迷惑的題,大家說怎麼都對,你覺得呢
    讓三年級孩子和數學老師都迷惑的題,大家說怎麼都對,你覺得呢?這次三年級上冊數學段考卷,有這樣一道題:判斷題,「小紅家離學校1000米遠,最好走路上學()」。1千米不近也不遠,按我們成年人走,一般也就15分鐘左右,但是這樣我們就應該走路去上學嗎?有老師說 ,如果要考慮綠色出行的話,這道題當然是要打勾的。但是有老師又說,現在的孩子都是家長接送,家長先用車把孩子送去學校,再去上班,安全又方便,這樣不行嗎?所以怎麼能說最好走路呢?
  • 福建第一英語147分,以674分考上北大:從小父母就是她的老師
    人人都說「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老師,如何做好這第一任教師是每個父母的責任。」這話一點也不錯,因為父母陪伴孩子的時候比較長,儘管教不了孩子一篇文言文、一道函數題,但是依然是孩子生活上的老師。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這樣的一類父母,他們本就是老師,在學校是老師,回到家裡還是老師。有人就好奇,父母是老師的孩子,學習是不是都很厲害?
  • 從數學大V賊叉《不焦慮的數學》,講普通家長怎麼教好數學
    事情是這樣的,育兒戰略忽悠局群有個上海媽媽,想看我寫數學怎麼教。於是,我翻出來了#新概念數學的幾篇文章給她,只寫了一年級的部分。但是後面我寫不下去了,因為實在是太難為我了。畢竟我不是專業寫數學教學的,而且我還要考慮讀者的數學水平,要寫得通俗易懂,又做到容易操作。最重要的是,家長自己要能看明白,然後才能教好小朋友嘛。
  • 各地中小學分班亂象層出 按父母學歷等級分班
    詭異的分班規則父母學歷和職業成孩子入學編班依據再過十幾天,新的學期就要開始了,這兩天很多地方的學校都開始了分班。很多新同學面臨分班的問題,究竟會和誰成為同班同學呢?按照常理來看,電腦隨機分班,按照男女生比例來分班,應該是相對公平的一種分班方式。
  • 小學和初中有兩點很不相同,一線老師的建議,初一家長了解一下
    初中學業壓力增大。2從小學升入初中,究竟有哪些不同?不僅僅是學業壓力增大,家長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適度增加孩子的壓力是可以的,但同時更要舒緩孩子的壓力,畢竟很多時候,樂觀健康的心理可能比分數更重要。(1),學業壓力增大。以老楊孩子所在的城市為例,小學的學科主要有語文,數學,英語和科學四門學科。初中學科數量大增,僅僅是中考科目就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道德與法治、體育、地理、生物。這意味著什麼?
  • ...上海,人工智慧,附中,教材,開學,數學,老師,物理,-上海頻道-東方網
    上海中小學生將在2019年9月2日開學,2020年1月17日結束。寒假從2020年1月18日開始,2月16日結束。報到、入住、領取新生大禮包、參觀校園……學生、家長和迎接他們的老師、學生志願者們都忙得不亦樂乎。在環境與地理科學學院,來自遼寧的一對父母開著房車來送孩子,他們的雙胞胎女兒一個考入上海師大,一個考入南京師大,家長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這次坐房車經過4天的長途旅行來報到也是初次體驗。接下來,這對父母還將繼續開車,把妹妹劉翔飛送到南京師大報到。
  • 危險的「初二現象」,父母再忙也要陪孩子度過!初中家長越早看越好!
    為了幫孩子將努力用在「刀刃上」,真正提高成績,上萬名掌門教研老師,歷時2年研究全國各地中考題,推出【初中數學/英語強化課】,首次公開10種最直接、最容易拿分的解題技巧!我們不搞9.9的課程騙人!也不要家長到處拼團拉人!就是不花1分錢,幫孩子提高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