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社交能力弱,卻能和父母進行優質溝通?多半是阿斯伯格症候群

2021-01-15 洋洋育兒心冊

相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見到那些不善於溝通,但卻能表達對他人好感與關愛的孩子,很多家庭總是誤以為孩子這樣的表現只是因為害羞膽小,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親戚家的孩子倩倩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聽她媽媽講,經常有老師跟她反映,說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後不喜歡結交朋友,喜歡一個人玩。

而親戚卻發現孩子在與自己的溝通交流過程當中沒有存在任何的阻礙。而當親戚在詢問孩子是否是因為不喜歡老師或者是同學,才會出現這種狀況時,她又會顯得非常的灑脫,將話題轉移到別處,似乎不想要將真實的想法告訴給媽媽聽。

而這種社交能力比較薄弱,但卻能和父母或者親近的人進行優質溝通,總是試圖掩蓋自己內心想法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是患上了阿斯伯格綜合症。

阿斯伯格綜合症:

簡單一點來說是屬於自閉症的一種障礙,這類患有阿斯伯格的孩子智商一般都會很高,而各項的能力也都發展得比較完善,但就是存在很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社交能力比較的薄弱。

而社交能力的薄弱,如果不加以及時的調整和強化,孩子的未來成長勢必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而女孩患阿斯伯格症的一般表現有如下幾點:

1、在與別人進行正常的目光接觸時會顯得略微異常,她不會下意識躲避別人的目光,而是會長時間的盯著對方看。2、這類孩子或許語言表達能力順暢,詞彙量也是相當驚人,但用詞卻會有些過於書面化。在別人看來有些另類。3、會對某一方面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並且會很樂意跟別人分享關於這方面的資料與知識,但她所使用的交流方式可能會令別人感到不適。比如說她可能會長時間不停的說話,也根本不給別人反饋的機會,而當他感到非常緊張不安時,不停的說話的這個表現會愈加的明顯。

那麼家長該如何幫助女孩子擁有比較強勁的社交能力,避免被阿斯伯格症候群所侵擾呢?

第一、告訴孩子在初步建立友誼時的注意點

從孩子融入集體生活的那一天開始,作為父母都會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碰到志趣相投的朋友,能夠事事順利。而心理學家麥可湯姆森在自己的著作《最好的朋友,最可怕的敵人》列舉了7個可以提高交友能力的技巧,現摘錄如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對友誼的態度要積極(認可友誼是珍貴且有意義的)。2、樹立分享理念,培養規則意識(保證遊戲的正常進行)。3、顧及別人的感受,真心實意地道歉(多多關心朋友,願意坦然地承認錯誤)。4、控制過激行為(當憤怒、沮喪和悲傷的時候,不隨意宣洩)。5、對別人的情感變化保持敏感,謹慎地信任別人(能從別人的言行舉止中敏銳地察覺到內心的波動,信任別人的同時要具備基本的洞察能力)。

第二、以平常心去對待

在進入正式的集體生活之後,孩子也會面臨各方面的壓力,他們或許因為自己薄弱的調解能力限制,從而會使自己處於一個非常緊張的狀態。

因此作為父母儘量不要給孩子制定某些超出孩子實際能力的目標,或者過高的期望,家長可以嘗試在每天早上出門前記得告訴自己和孩子:真正快樂的人不會被輸贏這兩個字所壓倒,他們只會儘自己的全力去過好自己想要的生活,哪怕結果不盡如人意。

而經過科學家多年研究發現:

很容易受到同齡人影響的孩子,往往會和與自己性別相同的長輩關係比較的疏遠。而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孩子與媽媽的關係比較冷淡疏遠的話,她就很容易將自己的情感寄託目標轉向自己同齡的那些玩伴身上,但那些同齡的玩伴卻往往又不能滿足她充沛的情感需求。

所以作為父母,尤其是媽媽,要和孩子保持一個比較親密的聯繫,讓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安全感滿滿的人,開拓孩子的視野,發展孩子獨特的個性,讓她成為一個開朗自信活潑的小女孩兒。

第三、儘量遠離「悠悠球朋友」

在《小女孩也刻薄》這本書中提到有一種朋友是需要每個小朋友去敬而遠之的,那就是悠悠球朋友。而悠悠球朋友就是指在和孩子結交的時候能夠無比熱情,但突然有一天毫無原因疏遠冷淡,就像悠悠球一般,若即若離。而當孩子因為就這樣負面影響而變得心情沮喪時,這個女孩又會突然變得熱情起來。

而做出這種事情的女孩,除了比較情緒化這個原因以外,或許在她們心裡會認為自己可以從擺布別人情緒的過程中獲得快感,而不是真正的想要得到一份珍貴的友誼。

所以說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的周圍群體當中有這樣的一類孩子出現的時候,也需要告訴孩子,在結交朋友的過程中,儘量選擇那些能讓自己變得更愉快開心,或者能讓自己學習到優點的那些人。

第四、把握好幹預的尺度

或許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對於同伴關係的本能渴望可以讓自己放手,讓孩子自由地去結交,但我們也要明白孩子是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的。俗話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因此作為家長既不能做甩手掌柜,也不能過於幹涉,需要跟孩子約定好一個固定的時間用來溝通交流關於這段時間結交朋友的大致情況。

若是孩子的情緒總體來說是比較平靜而溫和的,說明這段時間在交友這件事情上,她並沒有遇到什麼困擾,而若是孩子的情緒總是悶悶不樂或者是沮喪失落,那麼家長就需要通過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將心中的困惑給講出來,這樣才能有助於孩子更好的處理社交關係。

所以說如果家長總是把孩子的尤其是女孩社交能力的薄弱認為是孩子膽小害羞的表現,那麼有可能會讓孩子在以後面對社會生活時變得無所適從,所以還是需要做到高質量的陪伴來讓孩子的安全感滿滿。

相關焦點

  • 孩子出現社交障礙,可能是阿斯伯格症候群,家長千萬要警惕
    科學家們對自閉症早有研究,而作為自閉症中的亞型病徵,阿斯伯格症候群的患病率要比其他自閉症來的更高,而相同的點在於,患病者在社交溝通方面和其他類型自閉症患者一樣會有不同程度缺陷。高功能自閉症和阿斯伯格的相識之處很多,那麼它們的區別又在哪? 1.社交主動意識的區別 高功能自閉症和阿斯伯格的區別也是有跡可循的。在社交方面,高功能自閉症患兒缺乏主動和他人溝通的意願,而阿斯伯格患兒具有溝通的主動性,但是方式和過程可能會出現唐突和異常的舉動,用大人的眼光來看就是「情商」過低的表現。
  • 兒童出現性格孤僻,無法正常的社交,請家長警惕阿斯伯格症候群
    主要表現為沒有明顯的語言發育障礙和智能障礙,但是卻不願意說話或者極少說話,與周圍社交環境顯得格格不入,其他臨床表現與孤獨症類似,社會交往能力差、交友少等症狀。在臨床醫學上阿斯伯格症候群被誤診的現象十分突出,許多八歲甚至青少年都會因為不合群被同學孤立,使青少年情緒低落,久而堆積成疾,進而發病成抑鬱症等症狀。
  • 阿斯伯格症候群是什麼 阿斯伯格症候群的治療方法
    阿斯伯格症候群(英語:Asperger syndrome ,簡稱AS),又名亞斯伯格症候群或亞氏保加症,是一種泛自閉症障礙,其重要特徵是社交困難,伴隨著興趣狹隘及重複特定行為。   阿斯伯格症候群的表現   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主要表現為人際交往障礙、行為重複、刻板,興趣較為局限單一。
  • 高功能、低功能自閉症以及阿斯伯格症候群
    很多家長都難以區分自閉症的這幾種類型,高功能自閉症、低功能自閉症以及阿斯伯格症候群,他們同屬於自閉症譜系。那麼他們之間有哪些相同點與不同點呢?我們用概念圖來給大家更直觀的解答,藍色代表智力、智商,也就是孩子對抽象概念理解能力,對事物規律的認識理解,簡單地說,就是聰不聰明。
  • 阿斯伯格症候群成年後就好了嗎 天才病是對孤獨症的誤解
    說到阿斯伯格症候群,可能很多人都聽過它的別稱「天才病」,或者「孤獨症」。這種病患在情感交流和社會交往中存在很大的困難,但也有人問阿斯伯格症候群成年後就好了嗎?患有阿斯伯格障礙的孩子通常會在特殊的領域和話題展現出驚人的天賦和興趣,不少父母因此而忽略了早期的引導和培養,天才病其實是對孤獨症的誤解。
  • 識別「阿斯伯格症候群」: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家長就要警惕了
    很多的父母並不是很了解阿斯伯格症候群,但是相信很多的父母都聽過自閉症。阿斯伯格症候群的症狀很類似於自閉症的症狀,孩子可能會有社會交流困難的問題,行動也會比較遲緩,還可能會伴有注意力缺陷的問題。阿斯伯格的症狀比自閉症的症狀要輕一點,患有阿斯伯格的孩子在成長早期的症狀會特別的類似於自閉症,因此想要在早期就將他們區分來,還是有困難的。又因為阿斯伯格的症狀相對於自閉症的要輕一些,所以患上阿斯伯格的孩子很容易在前期就給忽視掉,要是父母不及早的幹預進來的話,這對孩子以後人生的不利影響是很大的。那麼,患上阿斯伯格症候群的孩子會有哪些具體的表現?
  • 無法治癒的阿斯伯格症候群主要病因有哪些?怎麼治療會更好?
    一旦患上這種疾病主要表現是沒有明顯的語言發育障礙和智能障礙,這種疾病其他的臨床表現是和孤獨症相似的,也是會有社會交往能力差以及交友少等症狀出現的。02阿斯伯格症候群的病因有哪些?患上這種疾病會有哪些症狀?(一)阿斯伯格症候群的病因有哪些?
  • 阿斯伯格症候群和多動症,你真分的清楚麼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清兩者的異同,靜進醫生從社會行為、語言、學習和運動等各個方面出發,給出了他的分析與思考—— 問題由來 最近在學術會議上總有基層兒科/兒保醫生問起我:阿斯伯格症候群(簡稱AS、阿斯們)和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也叫多動症,簡稱ADHD)如何鑑別,
  • 自閉症和阿斯伯格是不一樣的,牢記以下幾點!
    現在大家對自閉譜系障礙了解得越來越多了,是好事,是進步。由於70%的自閉症孩子伴隨智力障礙,很多家長、老師等普通人都能很早識別出孩子的特別。不過呢,當你了解得越多,你就會發現,你不了解的也越多。很多人用這70%的自閉譜系的情況來對比其他自閉症患兒,對另外30%的高功能自閉症和阿斯伯格,就當他們沒問題,徹底忽略了,還對別人振振有詞地講,你家(或我家)孩子沒毛病!
  • 別妄想孩子成名家 阿斯伯格症候群不能叫「天才病」
    有研究表明,很多世界名家如牛頓、愛因斯坦、梵谷等均可能患有阿斯伯格症候群。「『天才病』的說法,我非常不願意聽到,這是一種誤導。」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兒保科主任醫師徐秀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家長和社會誤認為孩子擁有獨特天賦時,會耽誤早期的培養和引導。  社交溝通缺陷是核心問題  談到阿斯伯格症候群,徐秀表示,這是自閉症譜系障礙(簡稱自閉症)中的一種亞型。
  • 一文讀懂孤獨症、高功能孤獨症、阿斯伯格症候群
    阿斯伯格症候群相比於孤獨症,阿斯伯格症候群沒有言語發育障礙,也沒有智力障礙,主要表現為社會交往障礙和局限的興趣及刻板重複的行為模式。社交障礙他們中的大多數是有人際交往願望的,但缺乏人際交往技巧,不懂得如何和別人打交道,從而容易受同齡人排斥。
  • 阿斯伯格症候群的遺傳性
    阿斯伯格症候群的遺傳性,是很多研究人員探索的方向。專家研究發現,阿斯伯格症候群人士的大腦和普通人的不同。
  • 「我行我素」的阿斯伯格症候群 一種容易被誤診的孤獨症
    多動症的孩子怕老師,老師一瞪眼能管一會兒;如果老師瞪眼也沒用,自閉症的可能性很大。」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崔永華解釋,在自閉症患兒中,有一部分孩子語言發育正常、智力正常甚至超常,但是不顧及老師的存在隨性而為,這類孩子往往都是孤獨譜系障礙中的阿斯伯格症候群。
  • 阿斯伯格症候群病因模糊,有遺傳傾向,若及時治療,預後還不錯
    導語:阿斯伯格綜合症是一種神經系統發育障礙,其特徵是社交溝通困難,興趣行為模式有限且異常。奧地利兒童精神病學家漢斯·阿斯伯格(Hans Asperger)於1944年首次報導了阿斯伯格綜合症。阿斯伯格綜合症的孩子通常智力正常,缺乏社交關係。目前,確切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兒童的預後一般良好。
  • 阿斯伯格孩子的世界有誰懂 智商高卻難融入社會
    家有阿斯伯格兒女天天讀小學1年級,他的學習成績一直都不錯,語言能力的測試得分有130多。天天很小時候起就非常喜歡各種關於恐龍的知識,他跟別人聊天時話題也總是離不開恐龍的故事。上小學以後,天天卻不知如何規範自己的行為,在教室裡經常無故的四處走動,也無法跟其他的小朋友正常相處。校方考慮到班級其餘孩子的學習,給天天的家長提出了勸退的意見。
  • 阿斯伯格症候群不能叫「天才病」
    社交溝通缺陷是核心問題談到阿斯伯格症候群,徐秀表示,這是自閉症譜系障礙(簡稱自閉症)中的一種亞型。自閉症的明顯症狀表現為兩點,一是社交情感分享欲望低,二是社會交往和溝通技能學習慢。「核心問題就是社會交往和溝通技能的缺陷。」徐秀說道,阿斯伯格症候群的患者無法避免這一核心缺陷。
  • 8歲男孩天才病被退學幾年換了11所學校 阿斯伯格症候群有哪些表現
    一紙診斷讓亮亮的父母大跌眼鏡:自己的兒子還真是自閉症患兒,而且不是一般的自閉症。「人們熟悉的自閉症多是低功能自閉症,患兒交流困難,智力低下,整個人可能木木的。這個孩子的情況屬於高功能自閉症的一個特型——阿斯伯格症候群。」程醫生表示,有研究認為,很多世界名家也都是阿斯伯格症候群的患者,因此,這種病還有另一個名字,天才病。天才病的名字雖然好聽,但無法掩蓋疾病本身的殘酷。
  • 嗨,孤獨的朋友,你也有阿斯伯格症候群嗎?
    2009年,連續有三部關於阿斯伯格症候群的影片問世--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瑪麗和馬克思》是其中之一--這預示著公眾對這種神秘「疾病」的關注正在升溫。一方面,對阿斯伯格症候群的診斷數字不斷上升,另一方面,這些「疾病」會告訴我們更多關於心靈的秘密,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他人,認識自己。
  • 一文讀懂阿斯伯格綜合症——天才在左,自閉在右?
    某種腦功能失調會產生一種特殊的精神狀態,而這種狀態通常與藝術和科學成就聯繫在一起,它就是阿斯伯格綜合症(AS)。阿斯伯格綜合症(AS)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的綜合症,通常與社交障礙、運動笨拙和溝通能力受損等症狀有關。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V把阿斯伯格症候群(AS)與自閉症譜系障礙(ASD)歸於同一類別。
  • 阿斯伯格綜合症你了解多少?
    阿斯伯格症候群它具有孤獨症核心的症狀,就是社會交往能力的受損和一些興趣行為表現刻板的、重複的、局限的行為動作表現。在這個共同特點基礎上,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相對來講言語發育能力和認知功能還算保持比較比較正常或基本正常的狀態,所以現在其也屬於高功能孤獨症一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