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阿斯伯格綜合症與多動症也是容易被混淆的,中山大學的醫學博士靜進醫生說:「從大量門診資料來看,阿斯們被誤診為多動症的情況甚多。」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清兩者的異同,靜進醫生從社會行為、語言、學習和運動等各個方面出發,給出了他的分析與思考——
問題由來
最近在學術會議上總有基層兒科/兒保醫生問起我:阿斯伯格症候群(簡稱AS、阿斯們)和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也叫多動症,簡稱ADHD)如何鑑別,如何給出準確診斷,因為用多動症量表評定,兩者幾乎沒有什麼差別。
巧的是,很多就診關聯問題孩子的家長,也不停地詢問這兩者的區別在哪裡;從大量門診資料來看,阿斯們被誤診為ADHD的甚多,當然其漏診率也很高,或兩者共患、並存於同一孩子也是常有的事,因此常出現兩者的混淆和彼此誤診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這兩種病的結局和矯治方法也有所不同,誤診和不當處置有可能繼發很多負面情況。
阿斯們的特點
目前,AS雖然被劃歸在孤獨症譜系障礙(ASD)範圍裡,但就其本質或特點而言,仍與典型孤獨症存在著很多差別,確有部分專家擔心,取消AS診斷可能防止輕度邊緣狀態的人士被評估為孤獨症,對此暫不展開討論和說明,這也可能是未來學界無休止的話題和爭論點。
大抵來看,AS孩子早期發育和正常孩子基本沒啥區別,語言、運動、基本生活能力的發育如同正常兒童;
但父母仔細觀察或許會發現些許跡象,孩子可能會有語言稍顯落後、運動發育協調不良、幼年較難帶養、睡眠問題、特殊偏好、視觸聽覺敏感、「早慧」、好動、話多(話癆)、與陌生人自來熟、重複提問、興趣點上異常專注等等。
但這些表現不具有特異性,意即有些正常孩子或其他發育落後的孩子也可表現出這類特點。
再則,嬰幼兒期AS在共享注意、跟隨視線、共情和母子依戀方式等方面存在細微異常,這在ADHD則極少見。因此AS很難在5、6歲之前被發現和診斷出來。
有些父母會因AS孩子的「早慧」陷於興奮,盲目開發孩子的各種早教,使得這些孩子在記憶、識字、數字、繪畫、英語、象棋、音樂等方面展現出「超凡脫俗」的表現,但其可持續性和生活實用性方面則大有問題,甚至可能導致AS孩子在認知上的「異化」發展,這點上值得父母引起注意;
阿斯們與ADHD的區別
如下是個人經驗的匯集,兩者差別大抵如此,但有個體差異:
社交:
AS具有持續的社交困難,ADHD可有限交少數朋友(好與頑劣孩子或差生為伍),AS孩子有交友願望,但缺乏交友技巧,用不當方式招惹對方,對幽默譏諷理解困難,不會開玩笑,容易遭譏笑和排斥,顯得孤立;
而ADHD傾向霸道和攻擊,他人退避三舍,不敢招惹,但能理解幽默和譏諷,懂得開玩笑,有一定的朋友圈。
語言:
兩者早期語言發育基本正常,但AS話多、詞彙豐富、滔滔不絕、講個人感興趣話題,不在乎對方是否在聽,交流上語用學困難,語調和韻律單調,溝通靈活性不如ADHD;
而ADHD語言能力欠佳、話不算多,但語用學方面好於AS,朋友間語言溝通較好。
社會行為:
AS行為偏幼稚,自幼與陌生人自來熟,但理解和遵守規則困難,過分堅持是非或對錯觀,規則變化更易引起憤怒和違拗,社交策略缺乏彈性,發表意見過於執白,不會「玩心眼」,有時顯得傲慢無禮,不大懂得遮羞或掩飾,極少發展為品行障礙;
ADHD雖然行為衝動,但可根據情景有限控制情緒與行為,能察言觀色師長臉色,懂得「見機行事」,較AS更會「玩心眼」,不大會顯示傲慢,懂得遮羞和掩飾,後期容易發展為品行障礙。
調查顯示,AS未來就業率和適應職場要比ADHD差。
多動和注意力:
兩者均可自幼不分場合好動,但AS對感興趣的事物可持續注意和關注,甚可痴迷,其多動偏於漫無目的,課堂上可安靜看自己的書或「發呆」,也容易課堂上擅自離席,但較少幹擾他人,不會搞「惡作劇」;
ADHD任何場合都難於安靜下來,注意力始終短暫,尤其容易「人來瘋」、上串下跳、興奮不已,多動興奮有一定誘因和行為目的,課堂上較少離席,但喜歡「惡搞」和騷擾他人。
學習和運動:
AS可能偏科,成績不乏優秀者,也可能厭惡和不願上某些課程,如討厭寫字或是上體育課,運動協調性欠佳、運動動作彆扭和笨拙,但較少丟三落四,對感興趣的課程記憶佳;
ADHD則普遍多科成績不佳,也無偏科傾向,丟三落四,課程記憶普遍偏低,喜歡上體育課,運動協調可,有些具有運動天賦。
情緒:
兩者普遍存在情緒問題,AS傾向焦慮和內向性自我攻擊,如焦慮抑鬱和自傷,情緒突然爆發時難於安撫,述情困難,其情緒障礙比ADHD偏嚴重且持續時間長;
ADHD傾向違拗和外向性攻擊,如罵人、打人、暴跳如雷、違拗對抗,但較AS容易平撫或安撫,可述情。
非言語交流:
AS非言語交流能力普遍欠缺,察言觀色能力不佳,解讀非言語信息能力不足;ADHD較AS上述方面要好些。
特殊才能:
AS可能具備某些方面的才能,自幼可能顯得「早慧」,說大人話,痴迷於某些知識,而ADHD極少表現此方面的特點。標準化智力測驗上,兩者的智力結構迥然不同。
刻板重複行為:
AS普遍有重複刻板行為,興趣相對狹窄,重複提問同一問題,容易合併強迫行為,而ADHD則不大會有此症狀。
當然,並不是所有AS和ADHD都可依此區分,但至少八九不離十吧;為此,專業醫生豐富臨床觀察的經驗、仔細詢問孩子發育史就顯得特別重要,草草看門診總會容易誤判或做出不當的處置,要引以為戒。另外,我們早期研發的《阿斯伯格篩查量表》具有很好辨別AS的效度,我一般會對可疑AS兒童做此量表的評定,加上慎密的觀察與諮詢,做出的診斷還算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