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的小霸王根本說不得?溝通不順暢的背後,父母要掌握視窗理論

2021-01-07 宋媽說育兒

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賈靜雯曾經分享過自己女兒咘咘的「叛逆時期」。

咘咘睡醒之後,咘咘也是躺在沙發上,在媽媽給自己扎完頭髮後將髮帶摘下來,嫌棄媽媽扎得並不好看。在完成老師布置的相關作業的時候,媽媽告訴咘咘應該去學習了,咘咘一下子皺緊了臉,趁媽媽不在將黑板上的內容擦得一乾二淨。媽媽為了增加咘咘和妹妹波妞的感情,引導著咘咘唱歌,在唱到「我有一個可愛的妹妹」的時候,咘咘一把將妹妹推倒:「不喜歡妹妹。」

許多媽媽都對賈靜雯的這段經歷感同身受。

父母能夠忍受孩子身上的「叛逆」,因為父母都知道,叛逆是每一個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事實上,最讓父母頭疼的是和孩子之間的交流。

這個時候的孩子就像是長滿了尖刺的刺蝟,讓父母無從下手。和孩子的交流會被孩子以各種方式懟回來,即使是出於好心的話也會被孩子會錯了意。

這讓許多父母感覺鬱悶:為什麼自己的當初乖巧聽話的寶寶不願意去了解我的真正意思呢?其實,在孩子們的心中有同樣的問題:為什麼自己的爸爸媽媽老是不懂我的想法呢?不難發現,當溝通的雙方並未就溝通的內容達成一致時,雙方對於溝通都是失望的。溝通這件事也是理所應當的失敗的。

生活中許多父母都看重和孩子的溝通,但是遺憾的是,相當大的一部分人的溝通是失敗的。

傅首爾曾經在奇葩說上說:自己給兒子買過一雙價值2000元的鞋,本以為兒子會喜歡,兒子卻對幾十塊錢的帶卡通貼紙的鞋念念不忘。

這說明,當父母和孩子沒有共同的交流區間的時候,關於這件事情的交流勢必是不順暢的。

喬哈裡視窗理論就是從交流區間出發,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提供了分析模板。

01喬哈裡視窗理論提供了什麼樣的分析模板

1)什麼是喬哈裡視窗理論

喬哈裡視窗是一種關於溝通的理論,也被稱為「自我意識的發現——反饋模型」。

這個在20世紀50年代被喬瑟夫和哈裡提出的經典理論是根據「自己知道」「自己不知」「別人知道」「別人不知」這兩個維度,將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劃分為類似於窗戶的四個部分,並通過四個部分的有機融合,實現不同的人之間的有效溝通。

2)喬哈裡視窗理論的具體功能劃分

喬哈裡視窗理論基於交流的模式將溝通按照象限進行了四部分的劃分,分別為:公開區,盲目區,隱藏區,和封閉區。因為每個人的個體特性的不同,四個區間所佔據的比例並不是嚴格的均分狀態。

公開區: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

比如家庭住址,興趣愛好等等。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如果所共有的公開的部分越多,雙方的交流越順暢。

在親子相處的關係中,父母和孩子的交流表現為父母和孩子對彼此之間說的話都能夠理解,這時候的交流是成功順暢的。公開區的交流是一種質量較高的交流方式,雙方不會因為不理解對方的意思爆發矛盾。

盲目區:自己不知道,別人知道

自己的性格上的盲點就是盲目區的體現。

生活中父母常常會「自作主張」,根據自己的想法替孩子做決定,缺乏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並不能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導致和孩子爆發了矛盾。

一些父母看到孩子玩手機覺得很生氣,其實沒有意識到孩子已經學習了很長時間,只是剛拿出來手機準備放鬆一下。

隱藏區: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

許多父母常常喜歡說這麼一句話:你還小,等你長大就清楚了。

這種產生於溝通上的矛盾就是由於隱藏區交流出現的。對於孩子不知道的內容,父母越隱藏反而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產生矛盾,

封閉區: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

在面對未知的事物時,父母和孩子其實都是在通過自己的方式進行探索。

這時候的雙方如果不能將彼此的信息共享為公開區的模式,互不了解,發生矛盾也就不難理解了。

兩個人有效溝通的前提就是各自的區間相互融合。建立在相鄰甚至相反的區間上的討論往往是無疾而終。

02如何擴大公共區,讓雙方的交流更加順暢

1)自我揭露—將隱藏區轉換為公共區

要想讓孩子更加了解自己的真實想法,父母不妨嘗試將自己的隱藏區轉為公共區間。

對於孩子不清楚的內容,父母可以大大方方地和孩子「打開天窗說亮話」。積極地和孩子分享自己小時候的學習和生活經歷。當談到和孩子現在相似的狀況時,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為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建立榜樣。

鼓勵自己孩子將自己的隱藏區也表達出來,創建更大的公共區平臺,這時候雙方的交流將會變得順暢起來。

2)請求反饋—將盲目區範圍儘量縮小

父母常常會不考慮孩子的想法,下意識地幫助孩子做決定。在這個過程中,其實父母並不知道孩子的真實想法,即使孩子知道你的「好心」也會感覺到不尊重感。

這種心態反映在交流上就是父母固執自己的看法不接受孩子的表達。

這種情況下父母不妨嘗試著對自己不了解的內容先張開耳朵,再張開嘴巴。聽一聽孩子是怎麼看待這件事情的,讓自己的盲目區轉為公共區後,雙方再建立積極有效的交流溝通。

03親子在進行交流的時候應該注意到哪些技巧

1)雙方進行及時的反饋,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

巴爾扎克說:生活的智慧在於,逢事問一個為什麼。

父母應該多問問自己,為什麼孩子會採取那一種方式,是不是孩子這麼做的背後有自己的考慮?為什麼孩子不能理解我說的話,是不是我應該和孩子進行解釋?

通過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會在很大程度上擴展交流的公共區間,為高質量的交流提供更加和諧的平臺。

如果說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是一種內省,反饋就是一種對別人的要求。處於交流之中的兩個人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將各自的意思進行反饋,會讓雙方的交流建立在更加平等的層面上,交流的質量也會隨之提升。

2)放下父母高高在上的地位

父母不應該僅僅是作為上下的身份。

孩子對於父母長輩的尊重是必要的,但是在尊重之餘,父母應該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孩子成為能夠和父母交流的朋友。

喬哈裡視窗理論指出:不同關係的人之間的公共區間的範圍是不同的。

其實道理很簡單,沒有一個人願意長時間抬著頭和人進行交流。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一些父母會覺得自己和孩子沒什麼話好說,但是孩子和朋友卻無話不談。放下自己的「高高在上」的父母身份,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的分享交流,讓公開區間重合面積不斷擴大。

3)照顧孩子的情緒,主動地進行分享和交流

當孩子將自己的隱藏區間向父母進行分享時,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隱秘」,幫助孩子保守分享的秘密。

當孩子出現不開心的情緒時,父母應該找出原因:是因為自己沒有了解孩子的隱藏想法,還是孩子沒懂自己說的內容,努力讓交流變得通暢。

積極地進行分享和交流,通過不斷地交流發現問題,為交流中產生更多的公共區間努力。

04在親子相處的過程中,How(怎麼做)比What(做什麼) 更管用

美國傳播學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經提出一個公式:

信息的全部表達=7%語義+38%聲音+55%肢體語言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信息的傳遞過程中,信息的原本的意思,即What(是什麼)其實只佔7%,而剩下的由聲音和肢體語言分別佔據的38%和55%的部分其實是How(怎麼做)的內容。

而佔據93%的部分都是「非語言內容」,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非語言內容」?

肢體動作面部表情語氣表達目光的接觸人際的距離

理解並掌握喬哈裡視窗理論的關鍵在於儘可能的將公共區的內容擴大,為順暢的交流建立平臺,當重合的公共區越大,父母和孩子交流的質量也會更高。

在這個基礎上,掌握一些交流小技巧會讓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更加和諧。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拓展一:寶寶橫抱哭豎抱笑,不要怪寶寶挑剔,從寶寶視角看,你也會喜歡哭

拓展二:為啥幼兒園的乖寶寶回到家成了大魔王?鮑爾比:依戀關係揭曉答案

相關焦點

  • 喬哈裡視窗教我們如何做到與人有效溝通
    我聽到她們的問題後覺得有點奇怪,因為我在後臺並沒有看到她們買了當初我分享的那套課,不過我能猜到她們說的肯定是我前些日子分享的那套向日葵裡的課。原來,我的這兩個朋友是肯定知道她們自己買了課,只是我不知道罷了。本來一般情況下,別人在我這裡買了課,我是會知道的,那天是由於系統出了一點小問題。所以,用喬哈裡視窗理論來說,這便有了我們之間的隱蔽區。
  • 親子溝通很重要,通過「喬哈裡視窗」,父母可明確好「溝通區域」
    文丨姜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親子間的溝通一直以來許多的家庭都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父母的強勢,喜歡窺探孩子的秘密,導致孩子變得不愛與父母溝通,最後導致溝通變得無效。小路放學回家以後就一直悶悶不樂的樣子,他的母親就過來關心孩子,詢問他是否遇到什麼問題了。小路就把自己在學校裡和別人打架的事情,說給了母親聽。
  • 孩子跟家長難溝通?家長運用「喬哈裡視窗」,促進親子有效溝通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覺得和孩子之間的溝通隔了一道鴻溝,我們總覺得這是代溝,父母沒有辦法理解小孩子的世界,特別是現在孩子越來越早熟,根本不能根據孩子的年齡來判斷他們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這時候聊天溝通就顯得特別重要,但是每當我們和孩子講話時,總覺得和孩子不在一個時空裡,孩子講著講著思緒就會飄到外太空,根本沒法溝通。
  • 家長好好說話孩子卻不領情?喬哈裡視窗:有效的溝通應該區域明確
    姐妹幾個剛剛視頻玩笑了一會,只聽閨蜜佳佳突然"平地一聲吼",還沒等我們這些人反應過來,就聽佳佳緊接著是一通亂罵:"媽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不能這樣,你怎麼就是不聽啊?現在給弄壞了吧?我看你要怎麼辦!"佳佳數落完兒子後又跑過來和我們吐槽:"哎呦,現在這孩子也不知道是怎麼了,無論我說什麼人家都不會聽,非但不聽而且還有可能和你對著幹,真是不知道我上輩子欠他什麼了,現在要這樣來對我。"
  • 別人的娃越批評越親,你家娃壓根說不得?只因你不懂喬哈裡視窗
    解決這個問題之前,父母們可以先去尋找一下形成父母和孩子之間溝通「障礙」的原因,可以通過了解喬哈裡視窗來進行。喬哈裡視窗(Johari Window)是一種跟溝通心理層面的理論體系,也被稱為「自我意識的發現——反饋模型」。他反饋了一個人的自我意識之間的區別,而在一些管理學方面的書籍裡面,則把它稱為「溝通視窗」。
  • 家長好好跟小孩說話,他卻不領情?是因為家長不懂喬哈裡視窗理論
    家長越想要小孩這樣做,小孩更不會這樣的做。所以小孩不願意聽家長的話,是因為小孩也有自己的逆反心理。但家長完全沒有掌握到小孩的逆反心理,認為自己明明跟小孩好好說了,小孩就是不願意聽,也不領情。這讓家長感到十分無奈。2、 小孩覺得家長只是想說服自己家長總會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小孩。他們認為這明明就是為小孩好。
  • 溝通|學喬●哈裡視窗,做最受歡的人
    看了就要關注我,喵嗚~學喬哈裡視窗做一個受歡迎的人2019年5月31日,深圳市龍華區龍華街道黨工委組織部主辦、龍華心濟源心靈關愛協會承辦的龍華周末市民素質大講堂(簡稱市民素質大講堂)第91期《如何讓自己成為最受歡的人---喬●哈裡視窗》的溝通專題公益講座
  • 父母和孩子溝通難?運用「溝通視窗」:讓娃主動放大「公開象限」
    這對原本親密關係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卻在這樣子的大社會下變得越來越緊張,變得越來越疏遠,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似乎是變得越來越淡薄。可以說現在社會上父母孩子的關係是對比較緊張的關係,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也是存在著很多矛盾以及爭端,感情也因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矛盾以及爭端慢慢變得疏遠,甚至感情破裂。
  • 和孩子溝通太難?家長可學學「PAC理論」,警惕溝通心態失衡現象
    PAC理論在家庭教育中的應用在家庭教育中,PAC理論能夠很好地解釋親子之間的溝通問題,而且如果家長能夠學習PAC理論,那麼親子溝通也會變得更加順暢。首先,家長應該根據教育背景和場合的需要,及時進行心態轉換,不要死磕在"父母心態"中。
  • 懂得運用喬哈裡視窗,可以幫你快速建立人際
    我一下子想起了一個理論,便回答她:有的呀,喬哈裡視窗原理,又稱為溝通視窗,了解這個原理並靈活運用,肯定可以解決你快速跟新同事建立良好關係的問題。一、喬哈裡視窗1、喬哈裡視窗理論是什麼喬哈裡視窗是由喬瑟夫·勒夫(Joseph Luft)和哈裡·英格拉姆(Harry Ingram)提出的,喬哈裡是以他倆的名字合併命名。
  • 孩子六歲之前,父母要學會對他說不
    這時有人故意對那小孩說:「你奶奶走遠了,趕快起來去追奶奶。」小孩一聽奶奶走了,自己一骨碌爬起來,哭著去追奶奶了。此時,收銀臺附近目睹小孩撒潑打滾全程的有些顧客開始議論,有的說「這奶奶做得對,孩子就不能慣著他,不然長大了不得了!」有的說「那奶奶心夠硬的!大冷的天,孩子躺到地上多涼呀!要是我,我可捨不得孫子躺在清涼的地上!」
  • 家長因遊戲問題溝通失敗砸凳子 孩子半年不與父母交流
    我曾經問過他為什麼,他堅決地說:「我不會告訴你們的,我討厭你們。」說話時,眼神拒人於千裡之外。我很難過,怎麼也想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深仇大恨的事情。 直到前幾天晚上,婆婆不會開電視求兒子幫助,他不肯幫忙。我問兒子:「為什麼不肯幫忙?平時奶奶對你這麼好。」他說:「奶奶可以把她做的事情收回去呀。」
  • 直銷溝通的基礎理論之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1954年,人本心理學奠基者之一、有著「人本心理學之父」的馬斯洛在《動機與人格》一書中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認為人的這些需求是有層次的,是由低到高逐步滿足的。該理論問世後歷經時間與實踐的考驗,被廣泛地引用、引證、應用,其影響早已走出心理學的範疇,涉及到了諸多領域。從直銷溝通的角度,我們應該怎麼理解需求層次理論呢?在實踐中,我們又應該怎樣運用好這一理論呢?作為直銷人,我們在實踐中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溝通對象,這些溝通對象階層、年齡、學歷、成長環境等各有不同,其在需求層次理論裡所處的層次也不同。
  • 讀懂「冰山理論」,實現高質量「親子溝通」
    7、自己是要清楚自己是誰,要擁有靈性、靈魂、生命能量、精髓等等。可能即便是一一破譯了這七個層次的隱喻之後,很多的孩子可能也沒有辦法了解"冰山理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更加關心的是到底要怎麼做才可以掌握"冰山理論",實現提高親子溝通質量。不要著急,下面我們通過"冰山"的幾個層次進行深度破譯來幫助家長更好的去理解這個理論,從而掌握它。
  • 4招《非暴力溝通》,讓親子溝通從「雞飛狗跳」秒變「母慈子孝」
    《非暴力溝通》的作者馬歇爾.盧森堡是一名臨床心理學專家,他曾經提出聞名世界的非暴力溝通理論,並根據該理論成立了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幫助人們解決了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矛盾和衝突,甚至包括國際層面的爭端。在50多年的研究和實踐中,他對非暴力溝通理論做了一次總結,並將其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完整地記錄了下來。
  • 領導力就是不裝:GROW模型輕鬆化解低效溝通
    這就是在管理過程中,經常發生的溝通低效問題。那麼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呢?《領導力就是不裝》這本書中給出了答案:作者李順軍,華夏基石管理諮詢集團高級合伙人,知名連鎖企業創始合伙人。善於從日常管理實踐中提煉一般理論,並系統研究管理經典,同時將自己對管理的思考應用與企業實踐管理實戰經驗,也有管理理論研究功底的新銳管理研究和實踐。
  • 平等對待孩子,溝通事半功倍
    從理論上來說,很多父母都知道應該尊重孩子。但是從感情上來說,很多父母覺得孩子不夠成熟,對孩子總是居高臨下,頤指氣使,導致孩子與父母在一起很壓抑,也無法真正敞開心扉,吐露心聲。但是隨著漸漸長大,孩子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他們在與父母相處的過程中,也會與父母之間發生各種衝突和矛盾,甚至是爭執。作為親子關係的主導者父母理應更加平等對待孩子,也要與孩子進行順暢的溝通,才能經營好親子關係,增進親子感情。
  • 和孩子溝通難?PAC理論:或是家長出現這3種「心態失衡」現象
    遇到與孩子溝通困難的困境,家長首先要在自己身上找問題,接下來給大家介紹的就是PAC理論,其中提到的3種"心態失衡"的現象,很可能就是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頻頻受挫的原因。一、 和孩子溝通困難?根據PAC理論,親子之間出現溝通困難的原因可以大致分為三點:心態錯位、心態錯對結構僵化,這三點原因的著重點就放在家長身上,這給廣大家長很大的啟示:如何適當地運用PAC理論觀察自身的心態問題,調整心理狀態和行為,適應孩子的心態和需求,有效與孩子進行溝通。
  • 破產的小霸王並不是真的小霸王
    近日,小霸王被申請破產的消息傳遍了朋友圈,對於80後和90後來說,小霸王充滿了回憶。在破產信息發酵後,不少已過而立之年的網友感嘆「青春不再」,甚至有人表示,要再買一臺小霸王遊戲機來紀念自己逝去的青春。,實際上直到2015年才註冊成立,主推VR業務,不僅從未生產過小霸王遊戲機,也不是「小霸王」品牌的真正主人。
  • 「考研寫作素材積累」小霸王破產?昔日的「小霸王」去哪兒了
    2020-11-24 10:46:51 來源: 紅英娛樂說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