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兩個朋友問我:之前買的那個課,什麼時候可以收到那贈送的20本繪本呢?
我聽到她們的問題後覺得有點奇怪,因為我在後臺並沒有看到她們買了當初我分享的那套課,不過我能猜到她們說的肯定是我前些日子分享的那套向日葵裡的課。
原來,我的這兩個朋友是肯定知道她們自己買了課,只是我不知道罷了。本來一般情況下,別人在我這裡買了課,我是會知道的,那天是由於系統出了一點小問題。所以,用喬哈裡視窗理論來說,這便有了我們之間的隱蔽區。
所謂喬哈裡視窗,它是由美國學者喬瑟夫和哈裡共同提出的一個理論,把人際溝通比作一扇窗,根據「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和「別人知道—別人不知道」這兩個維度,將人際溝通劃分為4個區:公開區、盲目區、隱蔽區和未知區。
公開區就是指信息對你和他人都是公開的,比如說你今天穿了一件紅色外套,毫無疑問別人看到的也是一件紅色外套。這就叫公開區。
盲目區就是指別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信息。比如你屁股上沾到一塊油漆,你壓根沒有發現。我們通常說的「被蒙在鼓裡」,其實就是這種狀態。
隱蔽區就是你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的區域,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心裡的小秘密,小九九。比如我這兩個朋友買課的事情就是這樣。
最後一個未知區就是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的區域。比如很多癌症患者,他們早期時一般症狀都不明顯,自己沒有覺察到,身邊的人也不會發覺。
所以,根據喬哈裡視窗的4個象限可以看出來,真正有效的溝通是在公開區域進行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打開天窗說亮話」。為了使得溝通更有效,我們應該擴大「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公開區,減少隱蔽區盲目區和未知區。
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來運用喬哈裡視窗與人有效溝通呢?
現在流行這樣一句話:人往往越缺什麼,就越秀什麼 。
比如人們往往會在微博、朋友圈曬娃、美食、新包、愛車、新房、旅行的地方、住的酒店等等,或者秀恩愛、秀身材等等。
那麼這個說法真的對嗎?
中國人歷來講究含蓄,從小父母也告知我們要學會內斂。
以至於在社交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的朋友圈很多都設置了僅三天可見或僅好友可見。
面對這種現象,有人贊同、有人反對。試問為何美國大選都要經過激烈的演講拉票,儘可能地讓民眾了解候選人更多呢?
其實從喬哈裡視窗角度來說,僅三天可見或僅好友可見都是不利於擴大公開區的。為了更好地實現有效溝通,我們應該把朋友圈設置為公開全員可見。
同樣,夫妻關係處理中,丈夫下班回到家,不要一味地抱怨妻子怎麼還沒有做好飯,相反可以問一問妻子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而耽擱了時間?或者妻子可以主動說明一下情況,讓丈夫更好理解自己。類同這樣處理問題,多點溝通,曝光公開區,估計夫妻之間的爭吵也能減少很多。
親子關係中,父母用心傾聽 ,多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尊重他們的真實內心,讓孩子願意對父母說出心裡話,擴大親子間的公開區,這樣定能孩子減少離家出走,跳樓自盡的現象。
總之,在和他人進行溝通時,藉助喬哈裡視窗,多思考自己有哪些策略信息可以開放點。做到較好地進入雙方的公開區,避免痛苦地在隱秘區掙扎,從而讓我們的溝通更加順暢、有效。
朋友,您好!我是宸宸媽!感恩遇見!我深信:媽媽成長是解決一切育兒問題的關鍵!您呢?歡迎留言與我交流。轉發是對我更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