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是心理學中重要概念,也可以說是一級詞彙。
社會心理學認為自我也叫自我概念、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我生理、心理、人際關係等的認識。
認識自我說起來很簡單,誰不認識自己呢?問題是認識自我真的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事情,我們不會說比蘇格拉底更厲害吧。人家老蘇說,「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一無所知」,通俗說,就是坦然承認自己是無知的。
心理學上,認識自我可以藉助邏輯思維,從橫向、縱向、豎向三個方面進行理解。先從喬哈裡窗說起。
認識自我4個分區
喬哈裡窗是管理學提出的認識自我模型,從關係角度把自我分作4個分區:公共我、盲區我、秘密我、未知我。
公共我就是你知我也知,比如今天周幾,在幹什麼,手裡拿著什麼。
盲區我是別人知道自己不知道,如同開車右側有個盲區部位,這是一定存在的,不以主觀為轉移,例如眼睛長在自己臉上,看不見自己啥模樣,有人會說照鏡子,要知道鏡像也是反著的,更別說後腦勺照鏡子也看不到。
調侃說法,有人整天戴著綠帽子滿街跑,別人都知道就自己不知道。
秘密我是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誰沒有秘密呢,心理健康的人一定保有秘密,而且保守的很好。你說自己有秘密嗎?有沒有秘密?問問自己有沒有吧?不要說對不起社會那些,就說對不起老婆對不起老公的,還有對不起孩子的,從小到大沒有人沒有秘密。
好人不是不做壞事,好壞是價值判斷,只是做了壞事不讓人知道,從來不做壞事的人有,不叫好人而叫聖人,我們普通人都不是聖人。
未知我就是我不知道你不知道大家都不知道,比如做個夢,誰也不知道,但是一定存在。
舉個身邊例子說說
比如現在疫情期間戴口罩。
出入公共場合帶口罩,是你知道我知道的事情,這是公共我。
大家上下班坐電梯,去單位餐廳吃飯,都是「欲露琵琶半遮面」,用口罩武裝自己。
有次上班在地下室停車後,匆忙下車,著急趕電梯,進去電梯後才發現有人異樣眼光看自己,頓時恍然大悟忘記戴口罩。
還有盲區我。上面我忘記戴口罩,後來很快發現了,有人真的是忘記戴口罩而一直不知道,比如坐公交,就有人沒帶口罩沒法乘車。
我們知道,吃飯後牙縫塞進了青菜,自己是渾然不知道的,除非被人指出來。有幾次在家裡,吃飯後家人給我指出才知道。
後來有次在家裡,我對著孩子喋喋不休,孩子突然對我說,「你牙上有青菜」,趕緊跑去照鏡子,結果發現被騙了。再後來,當我打算給孩子講道理講心得時候,人家不想聽了,不直接說,而是含蓄來一句「你牙上有青菜」。
這就是盲區我,別人不提醒,自己不知道,就像皇帝內裝。
還有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情況,秘密我。
前幾天我著急趕公交車,那時候車次少,下班就只有末班車,我也是進了電梯才發現忘記拿口罩。
回去拿一上一下來不及,咋辦呢,這時候電梯在下面樓層停下了,我果斷出了電梯,裡面人會很納悶,明明拿著包回家的節湊,咋就出去了呢,其實我是去別人辦公室藉口罩急用。
這就是自己心裡的想法,也可以說是秘密。
記得出了樓梯奔開門的辦公室,恰好遇到人家科室劉同事在開門,趕緊借了一個應急使用,順利趕上末班公交車,這裡也得鄭重表示感謝,「真是幫了我大忙」。
未知我,當前疫情防控期間,我們政府做的非常好,國內控制得很好,可是國外疫情形勢還是非常嚴峻,感染者上百萬,還未見到明顯拐點出現。
要知道現在是地球村,傳染疾病面前大家「一根繩上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下一步我們戴口罩要帶到什麼時候,疫情何時正式結束,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喬哈裡窗帶來的啟示
喬哈裡窗是從橫向思維,區分自我四個部分,從全視角方面剖析自我,對於心理學意義來說,如下:
一是,儘量擴大公共我,減少盲區我。也就是進行自我意識擴大化探索,這是認識自我目的。
二是,保持秘密我,或者擴大秘密我。理由很簡單,秘密好比傷口,逢人就說,最後會如祥林嫂般被人厭煩,好似解釋這事兒,對理解你的人不用解釋,不理解你的人解釋再多也沒用。
三是,敬畏未知我。牢記自己是無知的,這個無知既包括未知的心靈世界,也包括盲目自我的盲區,為此,更功利心態說,我們只要了解他人多於他人了解自我就好,這樣我們可以心態從容,有掌控力,遊刃有餘。
認識自我,是個系統工程,關鍵還是從觀察自我小事做起,從觀察自我意識流開始,坦誠人性真實,坦然自我弱點,看到自我潛能。如此甚好。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