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認識自我

2021-01-15 騰訊網

圖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鬼谷子說:「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

意思是想要了解他人,就必須先從了解自己開始,了解自己以後才能了解他人。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認識自我。

遠在古希臘時期,雅典德爾斐神廟前的石碑上就鐫刻著阿波羅的神諭:認識你自己!

在事物繁雜、誘惑眾多的今天,人們應當從哲學高度深刻領會「認識自我」,並以此為人生起點,全面、準確地把握自我。

只有在充分認識自我的基礎上,才能在人生踐履中用遠大的理想和人生抱負來鞭策、激勵自己,不斷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實現自我乃至超越自我,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自省是認識自我的根本途徑

實際上,認識你自己就是一種「反躬自問」的精神,而精神是理性和理智的產物。人是理性的,但是又是不完美的,所以在每日的生活中應不斷追問自己所作所為是否正確合理。

首先,自省是「修身之本」。儒家認為,自省應是自覺的,而不是表面應付的;應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儒家強調自省,意在塑造理想的人格,克服人性弱點。

其次,自省是一種嚴謹的「日常工夫」。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即需要時時刻刻自我檢點,對於大事小事都應該自我剖析,遇到危才「臨陣磨槍」無濟於事。而且自省是非常嚴肅的事情,應該認真對待,容不得半點疏忽。

再次,自省是自覺主動進行的。強扭的瓜不甜,自省不應該是被動的應付的。

由於反省本身有時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它需要勇氣,它要求自剖隱痛,有時還事關人格與尊嚴。

儘管如此,要自覺地把不便說的話說出來,然後捫心自問:「我為什麼會這樣?如何更正?」惟有如此,人才可以完善自己。

通過他人認識自我

由於自身知識水平和認識能力具有局限性,單靠個人力量容易造成視野狹隘、思維單一等弊端。

為了保證自己了解的情況符合客觀實際,需要積極傾聽來自不同方面的意見和呼聲,群策群力,善於博採眾人,補己之短。

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方能減少自己判斷上的失誤。

唐太宗是一位成功的皇帝,他之所以能獲得對自己的正確認識,給自己正確定位,是因為他善於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虛心聽取不同意見, 以此找出自身不足,及時糾正錯誤。

唐太宗還把忠臣比作鏡子,因為用忠臣可以照出君主的過失,魏徴即是他的一面鏡子,幫助唐太宗認識自我、正確定位。

「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意思是說,通過照鏡子可以使自己的衣服整齊得體;以歷史作為參照,可以了解王朝的興衰更替;以人作為參照,可以知道自己做事的得與失。

每個人都會有缺點和不足,一個人的缺點和不足,有時候自己是很難發現的,需要由別人指出來。以鏡子、歷史和人作為中介,發現錯誤、糾正錯誤。

唐太宗的三鏡,在今天也理應成為我們每個人的三鏡,它會成為我們成就事業、為人處事的好幫手。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

《道德經》中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意思是能了解、認識別人叫做智慧,能認識、了解自己才是真正聰明。

沒有人能一開始就認清自己,大多數人都要在人生路上經歷不同程度和數量的挫折,才能逐漸懂得和踐行自知之明的道理,逐步找準自己的位置。

認清自己,既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高,也不能把自己看得太低。高估自己容易妄自菲薄,低估自己又可能裹足不前。要清楚自己的能力所在,把握好自我評價的尺度。

最近有件事鬧的沸沸揚揚,在2019 遊泳世錦賽 400 米自由式決賽中,孫楊以3分42秒44的成績拿了冠軍,再度不敵孫楊獲得第二名的澳大利亞名將霍頓卻拒絕站在領獎臺上。

本來高高興興的頒獎儀式卻被霍頓給搞砸了,場面一度搞得很尷尬,連央視解說都說:「有點不禮貌哦」。

霍頓本身技不如人,卻沒有自知之明,顯得既沒有氣度又沒風度,最終得到輿論批評和國際泳聯的警告。

最後恭喜孫楊,不管對手怎樣作妖,金牌在手,實力就是最好的回擊。

韓愈在《師說》中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即便再有本事的人,也未必是萬事通、無人能及的全才。孔夫子被尊為聖人,但並不認為自己已經窮盡一切。

《論語·子路篇》記載孔子弟子樊遲向他詢問種田的學問,孔子回答說:「吾不如老農。」樊遲又要學種菜,孔子回答說:「吾不如菜農。」

種田不如老農,種菜不如菜農,應該說這是很自然也很合乎常理的事情。如果工人比老農還會種莊稼,農民比建築工人還會造樓,銀行職員比醫生還會看病,那反倒不正常了。

人需要並且能夠憑智慧去生活,也需要並且能夠以超邁的精神去創造和享有美好的人生。人應從「認識自我」開始。

相關焦點

  • 如何正確認識自我?激發自己的潛力?
    面對自我的困惑如果人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不能正確的定位自己,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那麼他就是你成功道路上無形的一堵牆。那麼如何打破怎麼這堵牆呢?我們就必須要有正確的做法,那就是正確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正確的定位自己,才可以改變這種錯誤的思維模式。
  • 《認識自我》:你是誰,就會做什麼事
    她說這個朋友現在換了一家公司,依然在做最基礎的文員,然後朋友告訴我,我看出來了,她這輩子就這樣了。原來朋友說,自己對她說,讓她學一些東西,可以更上一層樓,可是朋友卻說,自己覺得現在這樣就挺好,也不想再進一步。於是她始終在自己的崗位,做在每天都熟悉的工作,後來因為覺得工資太低了,於是換了一家公司。雖然工資高了點,可是只高了三百。
  • 詩詞丨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世間三千事,煩惱在人心。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萬事若懂得,人生方幸福。世上本無事,何必太苦惱?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唐·慧能《菩提偈》問佛:世間為何多苦惱?佛曰:只因不識自我。我們被生活所困,為他人所擾,卻往往忽略了自己內心的清淨。
  • 在認識你之後,我才發現自我能夠這樣情願的付出
    一、除了生老病死,人生裡真正重要的事,其實沒有幾件。沒必要為了小事愁容滿面,也沒必要去跟小人爭個長短。記得對自己好點兒。二、如果愛不曾來過,如果夢不曾碎過,如果心不曾疼過,那麼我,是否還是你認識的我?七、在認識你之後,我才發現自我能夠這樣情願的付出。八、我們一生裡有可能遇到很多人,有時正好同路,就會在一起走一段,直到我們遇到了真正想要共度一生的那個人,才會把餘下的旅途全部交給這個人,結伴一起到終點。
  • 自我意識與自我認識也許是智能的最高形式
    古今無數哲學家都強調自知自省的重要性,對此最好的例證或許就是古希臘箴言「認識你自己」。許多古希臘人——包括大哲學家蘇格拉底——都將這一箴言奉為圭臬。中國古代哲學家、軍事家孫子也曾寫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正如孫子所說,自我認識有許多切實可見的好處,這是因為,了解自己需要什麼、能夠做到什麼,對於我們規劃未來十分重要。從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到人文科學,人類也在探索各類知識的過程中,力圖理解人性。
  • 有良好地自我認知真的很重要!
    「離每個人最遠的,就是他自己,對於我們自己,我們不是『知者』」。----尼採我們對自己真的了解嗎?在一堂心理學自我認知課上,老師出一個小題目,說在10秒鐘之內,你可以鼓掌多少次?學員們的回答大多在20多次到30次之間。
  • 施一公:成長路上,最不重要的素質就是智商!
    在人成長的路上,最不重要的素質就是智商。——施一公施一公,1967年5月5日出生於河南省鄭州市,198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95年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博士學位。1998年至2008年,歷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等職務。
  • 蘇格拉底:世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
    蘇格拉底:世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蘇格拉底認為一切知識,均從疑難中產生,越多進步疑難越多,疑難愈多進步愈大。蘇格拉底承認他自己本來沒有知識,而他又要去教授別人知識。有些知識並不是由他灌輸給人的,而是人們原來已經具有的,人們已在心上懷了「胎」,不過自己還不知道,蘇格拉底就像一個「助產婆」,幫助別人產生已有的知識。
  • 如何認識自我?了解喬哈裡窗,搞懂這4個自我
    自我是心理學中重要概念,也可以說是一級詞彙。 社會心理學認為自我也叫自我概念、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我生理、心理、人際關係等的認識。
  • 對辯證唯物主義的自我認識和理解
    先將辯證唯物主義拆開來理解:辯證,可簡單理解為辯論並且確證;唯物主義,自我理解為應該是以事物本質的客觀存在和發展為核心的一種認知準則。那麼辯證唯物主義就是:以事物本質的客觀存在和發展變化為核心原則,對所有的可能性理念,通過辯論,排除違背以上核心原則的可能性,最終確證某一理念正確的方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一種理念原則。可能還是有些含糊,下面就來詳細談談我的一點見解。
  • 永遠不要忘記,做你餘生中最重要的那件事
    什麼是餘生中最重要的事?事情越大,我們能做的事其實就越少。請注意,不是影響小,是我們能做的事很少。對我來說,真正影響大的,可能是得到上線了一門課,品控沒有做好,這事挺嚴重的。是如果啟發俱樂部一期的稿子,我不能在周二晚上寫出來,這事後果也挺嚴重的。你會發現,疫情期間最有利於什麼樣的人,就是動作沒有變形的人。
  • 莎士比亞最經典一句語錄,僅13個字,卻寫盡了世上所謂的好與壞!
    而今天要給大家亦是莎士比亞最經典一句語錄,僅13個字,卻寫盡了世上所謂的好與壞!世上本無所謂好和壞,思想使然。——莎士比亞《哈姆雷特》莎士比亞這句話,無疑是將世上的所謂的好與壞都說死了,說盡了。其實根本就是個人的思想在作祟,思想層次不一樣,所以好與壞的區分也不一樣。
  • 教學設計>高中心理健康 《認識自我》教師資格證面試模板
    中公講師解析教師小結:大家都很認真地總結了自己的特點,對自我進行了描述、評價。這就是我們對自己的認識。(三)主題活動二:喬哈利之窗1.規則介紹周哈利之窗把人的自我分成四部分,分別是公開區、盲區、隱秘區、未知區。2.小組討論師:四人一組交流討論一下如果盲區/隱秘區/未知區過大會怎麼樣,如何縮小盲區,擴大公開區?
  • 「世上最神秘天書」將被AI破解?AI本尊:顫抖吧人類!
    這大概是伏尼契一生最重要的發現了。書中神秘又流暢的文字、植物、天體和美女圖像,都為這本書增添了奇異色彩。自此之後一百多年,很多學者都嘗試破譯這本書,無一例外都失敗了。文字似乎和任何世上現存的密碼體系都對不上號。
  • 成長路上,學會自我療傷,把自己哄開心最重要!
    是因為總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所以我們忽略了自己,忽略了自己心,其實自我欣賞也是一種藝術,自信是自己成長的助推器。依賴時,總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所有會有絕望。我們總是把目光聚焦給別人太多,而關注自己太少,低落的時候,為何不去學會哄自己開心?其實學會自我療傷是一種成長過程的必修課,我們要把它修及格,甚至要達到優秀,才是對我們最大的負責任。
  • 《投資最重要的事》書中所有亮點
    本文來聊聊讀書筆記的重要性以及《投資中最重要的事》書中所有的亮點:知識體系,可以讓你靈活快速地運用已有的知識來應對複雜多變的外部問題。在學習和閱讀的過程中形成知識體系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記筆記;這也是很多牛人讀書的一個共同特點。曾國藩的讀書方法中,其中有一條就是「不動筆,不看書。」錢鍾書家裡基本不藏書,再好的書也是看完就隨手送人。但他讀書幾乎必做筆記,讀書筆記永遠保留,隨時拿出來用。
  • 一家人,什麼最重要?一輩子,什麼最重要?一個人,什麼最重要?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01 -一家人,什麼最重要?俗話說:家庭和睦,再窮都能發家。一家人在一起,溫馨和睦最重要。
  • 《不能數到3的獅子》暗喻:孩子如何認識自我,就如何實現目標
    最近看到一本德國作家馬丁巴爾採特寫的繪本——《不能數到3的獅子》,乍一看像是教孩子認識數字的數學繪本,仔細研讀會發現,認識數字只是最表象的事情,獅子的內心掙扎、自我救贖,貫穿其中。獅子求學路上,一步步折射出教育意義,通過閱讀繪本,慢慢參透。
  • 天道:這世上沒有感同身受,人看待一件事的觀點,取決於他的位置
    有一句說得好「未經他人事,莫勸他人善」,講的就是如果你不能感同身受的體會發生在他身上的事,就不要開口去勸別人善良。可這世界上真的有完全的感同身受嗎?我認為是沒有。一個人生長的家庭、生存的環境,和他處在的位置會影響到他的三觀和格局,即使是同一件事情發生在兩個人身上,處在不同位置的人會有不用的觀點,所以這世上並沒有感同身受,只不過是冷暖自知罷了。
  • 《日落大道》,默片時代的一曲輓歌,認識自我才能避免癲狂的人生
    他想表達的認識自我又究竟指的是哪些人呢?首先,比利說的「認識自己」就是自己那些痛苦的回憶和電影帶給他的榮譽。身無分文來到美國,比利從未想到成為萬人敬仰的偉人或明星,他喜歡報導真實的故事以及隱藏在故事背後的人性,電影給了他這樣一個窗口,在審視別人的同時觀照自己的內心。在時代趨勢的洪流面前,每個人都要學會順應,《日落大道》提醒著比利對電影要保持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