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顏值學霸到生物科學家 他捧起澳洲最高科學獎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從高顏值學霸到生物科學家——

  耕耘九年, 他捧起澳洲最高科學獎

  本報記者 聶翠蓉

  澳大利亞科學界的最高榮譽、一年一度的澳大利亞總理科學獎近日揭曉。在坎培拉國會大廈舉行的頒獎典禮上,首次同時有兩位華人科學家領獎。其中之一是現就職於昆士蘭大學的楊劍,他獲得今年的弗蘭克·芬納年度生命科學家獎。

  作為統計遺傳學家,楊劍創建了先進的統計學方法,可以用來破解複雜的人類基因組,分析基因的變異,揭示疾病背後的遺傳因素,幫助人們開發新藥以及預測基因風險。

  他曾是老師眼中的「三高」學生——「情商高」「智商高」「顏值高」。如今,他成長為站在世界舞臺的青年科學家,科研路上,80後楊劍如何實現蛻變?

  「媽,這次我獲大獎了」

  獲獎前,楊劍已在澳大利亞嶄露頭角。他曾先後獲得勞倫斯創新獎以及羅斯·史蒂芬斯·嘎伲(Ruth Stephens Gani)獎章。勞倫斯創新獎每年在澳大利亞只選一位獲得者,是澳大利亞百年學院獎勵給在醫學研究領域有突出貢獻的青年科研人員。而羅斯·史蒂芬斯·嘎伲獎章是澳大利亞科學院頒發的,獎勵他在人類遺傳學領域的突出貢獻。這些獎項在澳大利亞很有分量,由於性格內斂,楊劍並沒有大肆宣揚。

  而這次獲得澳大利亞總理科學獎,楊劍非常興奮,抑制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早在9月中旬,剛剛收到獲獎通知時,他就忍不住給媽媽打電話:「媽,這次我獲大獎了!」

  當喜訊傳回國後,楊劍的老家——浙江省樂清市鄉親們都十分驕傲,中國科學界也因他而自豪。

  獎項是對中國教育的肯定

  楊劍出生於1981年12月。談起小時候的他,楊劍說:「那時候的我就是很普通的一個農村小孩子——調皮,貪玩,愛打架。」

  出生於浙江樂清,自小聰明淘氣的楊劍也曾為學習苦惱過。直到上高中後,他才改變學習態度,變被動為主動,最終在1999年以全校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上浙江大學生物科學系。

  升入大學後,楊劍認識到自己與其他同學存在差距,繼續保持著自己高中階段主動學習的熱情。

  大學三年級時,他開始對統計遺傳學產生了濃厚興趣。本科畢業後,他被保送到浙江大學農學系,實現碩博連讀。

  他博士學位的專業是作物學,主要研究方向是運用遺傳學、統計學和計算機科學三個學科的交叉技術,研究農作物產量、品質和抗病等重要農藝性狀的遺傳機理。

  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使得楊劍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了10餘篇論文。楊劍在博士研究生期間開發的統計遺傳學分析方法和計算機軟體已在國內外動植物科學研究領域取得一定影響。

  2008年博士畢業以後,楊劍遠赴澳大利亞昆士蘭醫學研究所開始他的博士後研究工作。這之後,雖然他的方向從農學轉向了與健康有關的生物醫學,但使用了同樣的統計學方法。

  楊劍表示,這次獲獎與浙江大學多年的培養息息相關。「我從小學到博士的學業都是在國內完成的,這次獲獎是對中國基礎教育和大學教育的一種肯定。」他說。

  興趣點在研發方法和工具

  目前,楊劍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利用統計學方法,對身高、智商等性狀以及肥胖、糖尿病等疾病進行遺傳學大數據分析,其中包括:研究這些性狀或者疾病在多大程度上由遺傳因子決定,即遺傳率有多大;研究與這些性狀或疾病有關的DNA變異位點在基因組中的位置;研究與這些DNA變異有關的基因功能及基因表達機制等等。

  楊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他的主要研究興趣是開發出新方法及軟體工具,利用高通量遺傳以及基因組數據更好地了解複雜性狀以及疾病的遺傳結構。

  他希望通過多年的研究證明,在影響人類常見性狀和疾病的成千上萬DNA變異中,每個變異位點的效應雖然很小,但大量小效應的累加就會形成很大威力。這種「微效多基因」遺傳結構通過自然選擇保留了下來。

  保留國籍,聽從祖國召喚

  9年前,因受一位澳大利亞教授的賞識,楊劍來到這裡學習。在此期間,憑藉個人的努力取得了傲人成績,但他目前仍保留著中國國籍。

  「我心中一直有個聲音,不會在澳大利亞呆一輩子,將來一定會回國繼續科研工作。」他說。

  經過多年努力,他已晉升為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同時任該校統計基因組學實驗室主任。他的實驗室有6名博士後和5名博士研究生。課題組主要研究方向是運用統計遺傳學方法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研究人類常見性狀和疾病的遺傳機理。

  「近年來,中國的科研環境獲得很大改善,已經能支撐起世界頂尖科研。」楊劍說,他希望能在中國科研蓬勃發展的時期早日回國,將個人事業與國家發展緊密結合,為國家科學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關焦點

  • 「科學突破獎」獲得者莊小威的學霸人生
    一共 7 個獎項頒給了(4 個生命科學獎,2 個基礎物理獎,1 個數學獎)嬰兒死亡主要遺傳因素治療、超解析度成像、一種新型電子材料以及其他重大突破。其中,來自哈佛大學和霍華德 · 休斯醫學研究所的華裔科學家莊小威獲得生物領域的大獎。
  • 南韓高顏值學霸:BTS金南俊,樸經,Wendy,玉澤演,你PICK誰?
    在韓國的愛豆圈總有一些人,他們明明可以靠智商,卻偏偏要靠顏值出道,成為了娛樂圈當中最矚目的存在。在韓國其實有很多愛豆,他們不僅顏值非常高,還是智商很高的學霸,那麼韓國都有哪些高顏值學霸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盤盤明星高顏值學霸,居然有哈佛高材生和科學家!你認識幾位
    文化水平高的也成了可貴的特質。接下來,小Mo就帶大家來盤點十位"漂亮得不像實力派"的明星學霸。你知道幾位呢?女星代表人物林志玲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代表人物。曾與範冰冰傳過緋聞的他代表作品有《一夜驚喜》、《武媚娘傳奇》、《奇門遁甲》等。雖然名氣還不大,但這位可是貨真價實的學霸一枚。高中畢業於香港英基國際學校的他是學校評選出的一名headboy,並被載入校史,而Head Boy一年只評出一位。大學畢業於倫敦帝國學院物理系。
  • 智商與顏值並存,高考730分學霸是怎麼樣養成的?科學思維最重要
    那可錯了,你想像中的這樣的人物是一個妥妥的書呆子,可不是什麼「學霸」,今天我們講的這位學霸絕對顛覆你對學霸的認知,高考成績730,英語數學雙滿分,智商與顏值並存的存在。高考成績730分!英語數學雙滿分,這位智商與顏值並存的狀元火了清華大學新聞網專門發表了對楊晨煜的獨家採訪文章《楊晨煜:希望能做真正的清華人》,文章這樣讚譽他:來自廣西南寧二中的楊晨煜無疑是2019年的高考「明星」。考出全國實考最高分730分的他,已通過選拔進入人工智慧學堂班學習。
  • 高規格!科學探索獎50位青年科學家在釣魚臺國賓館公布獲獎理由
    11月14日,一場頂級的科學盛宴將在這裡舉行。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進行,正式公布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理由,青年科學家們將在這裡享受國賓級待遇。並且先後接待來自世界各國的總統、國王、總理近1000人次,可見其規格之高。對於中國的科學界來說,科學探索獎也同樣是十分重要的。今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也將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規格之高,也達到了相關活動的頂尖水平。
  • 科研女神顏寧,不像科學家的科學家
    其實在此之前,顏寧就憑藉各種學霸事跡多次上過熱,顏寧之所以被格外關注,是因為他身上有太多讓人驚訝、羨慕、崇拜的標籤。 通常人們心中的院士都是三高人士:年紀高,學歷高,眼睛度數高。但顏寧卻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從出生到現在,她的人生就是開掛的女生在打怪。
  • 首獲B肝研究最高獎的中國科學家,他是蘭大校友!
    憑藉在推動B肝科研和治療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蘭州大學1989級衛生系(現公共衛生學院)校友李文輝博士 11月12日榮膺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這是截至目前我國科學家首次獲此殊榮。
  • 華人女科學家郝曉靜獲得澳洲2020年總理科學獎
    近日莫裡森頒布2020年總理科學獎,6位中包含來自新南威爾斯大學的華裔女副教授郝曉靜,她獲得了馬爾科姆·麥金託什年度物理科學家獎,獎金為五萬澳幣。2019年曾當選「澳洲30名最具創造力的工程師之一」,相信她的研究將在未來造福大眾。堅持研究太陽能的女工程師馬爾科姆·麥金託什年度物理科學家獎授予郝曉靜副教授,表彰起在太陽能領域的創新精神,使用環保材料研發出新穎的太陽能薄膜電池。
  • 汙水轉能量,華人科學家在澳洲科學界的「奧斯卡」獎中大放光彩
    今年澳洲科學界的「奧斯卡」獎獲獎者之一,雪梨科技大學的王啟林博士說,汙水處理目前實際上佔城市能源消耗的10%到25%。而他此次獲獎的一項技術就是將高耗能高排放的汙水處理廠轉變為生產能量且低排放的處理廠。
  • 平湖學霸榮獲華人數學領域最高榮譽銀獎
    ,以表彰他在#P問題中對一大類問題的分類定理和算法博弈論中的工作。ICCM數學獎(原晨興數學獎)是華人數學領域的最高榮譽,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由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丘成桐教授發起,於1998年在北京舉辦了首屆大會,此後每3年舉辦一次,已成為全球華人科學界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頂級盛會。本屆大會上有2000餘名來自全球各地的華裔及非華裔數學家參加,覆蓋數學的所有方向。
  • 15年間4奪山東科技最高獎,這個研究所到底有多牛?
    記者梳理發現,有一家科研單位,在15年之間四次榮獲山東科技最高獎,正是胡敦欣所在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這個研究所到底有多牛?首屆山東科技最高獎就花落中科院海洋所胡敦欣1936年出生於即墨市的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學到中學,一直刻苦努力的胡敦欣始終是班裡的「學霸」,他的志向是報考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1956年,正在他和同學們緊張備考時,山東大學海洋系(中國海洋大學的前身)的招生老師來到了胡敦欣所在的即墨第一中學,要挑選品學兼優的學生。
  • 高顏值美女科學家為美國效力,爭議不斷形象打折
    隨著我國科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有了更高的物質追求和精神需求。與此同時,有越來越多的科學機構開始把人才培養放在了重要位置。最近幾年,我國開始加大力度扶持各行業精英人才,力求讓他們在各個領域做出相應的貢獻。
  • 我國科學家李文輝獲巴魯克布隆伯格獎,系B肝研究領域最高獎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輝博士,憑藉其在推動B肝科研和治療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11月12日榮獲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
  • 「科學探索獎」是什麼,三個關鍵詞解讀
    新華社發「科學探索獎」標識11月2日晚,北京昆泰嘉瑞文化中心,首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此舉行。來自9大領域的50位中國青年科學家依次走上領獎臺,捧起象徵探索精神的銀白色「X」型獎盃。來自9大領域的50位中國青年科學家依次走上領獎臺,捧起象徵探索精神的銀白色「X」型獎盃。  一年前,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聯合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等14位知名科學家宣布發起「科學探索獎」。今年9月20日,該獎正式揭曉,5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獲此殊榮,每位獲獎者都將在連續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的獎金。
  • 中科天才錯失諾獎,莊小威:從物理到生物,心無旁騖做科學
    「神童」莊小威從上學起就走上了「學霸」之路。不僅拿獎拿到手軟,還被推薦到北京景山學校上了半年中國科大預備班。13歲轉入離家較近的蘇州中學科大預備班,數學、物理常拿滿分。兩年之後,15歲的莊小威以高考600多分的狀元成績考進了中科大少年班。
  • 諾獎得主彭羅斯:滿門學霸,不得個諾獎都不好意思見親戚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曉瑩 編譯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德國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分享這一獎項:羅傑·彭羅斯因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而獲獎;賴因哈德·根策爾和安德烈婭·蓋茲因在銀河系中央發現超大質量天體而獲獎
  • 中國科學家研究便便,結果榮獲澳洲「科學奧斯卡」!
    中國科學家獲得澳洲「科學奧斯卡」今年的「科學奧斯卡」頒給了一位在澳華人,而他的課題也非常別出心裁:研究便便!今年年度澳大利亞博物館尤裡卡獎頒給了17名獲獎者,該獎項旨在表彰研究與創新,領導才能,科學參與和學校科學獲勝者之一的雪梨科技大學的環境工程師Qilin Wang說,從汙水中獲得的能量至少可能是目前的五倍。王博士說:「汙水處理實際上佔了市政能耗的10%至25%。」
  • 我國科學家首獲B肝研究最高獎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輝博士,憑藉其在推動B肝科研和治療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11月12日榮獲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趙永新攝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科學家首次獲此殊榮。根據1976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巴魯克•布隆伯格博士的名字命名的這一獎項,由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的B肝基金會設立,旨在獎勵給對B肝相關科研和治療做出重要推動和顯著貢獻的個人,被譽為該領域的最高榮譽。2011年去世的巴魯克•布隆伯格因發現B肝病毒而獲得1976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也是B肝基金會的共同創立者。
  • 又美又智慧 人狠話不多…今年諾獎得主可去好萊塢
    從那一刻起,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成為那樣的科學家。』 」 這個決定,對學神也並不容易。學校輔導員看不起她:女孩不會搞科學的哦 詹妮弗說:他真是不了解我,說我不行,我更要搞事情!做給他看! 高中畢業暑假,別人大玩特玩,她把全部時間花在夏威夷大學一位著名細菌學家的實驗室裡。
  • 北大傳聞中的黃芊芊成科學探索獎最年輕獲獎者,女神博導是如何煉成...
    去年,北大一位美女科學家博導就登上了熱搜。讓大家認識到了,開了掛的學霸也有生活,學霸的生活還過得很精緻。閒暇時,劉穎喜歡烘焙,喜歡玩旅行青蛙,還參與大眾馬拉松比賽,當然,身為一個母親,她也喜歡「曬娃」。讓大家看到了科學家「接地氣」的一面。今年,北大又有一位美女博導或將登上熱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