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它從10kg長到100kg!西工大「魔鬼魚」研究再獲新進展

2020-12-04 中國青年報

趙勇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海華

「頭部」扁而寬,「尾部」扁而尖,「翅膀」(翼狀鰭)和身體融為一體,

在遊泳池裡撲動、滑翔、急停、轉彎、穿越……1年前的8月,西北工業大學遊泳館內出現的這條「魔鬼魚」,很快引起各界廣泛關注。

1年過去了,這條當時體重只有10kg、靈動小巧的「魔鬼魚」,已急速「成長」到了100kg。「力大如牛」的它,拖個把成年人前行一點都不「氣喘」,調皮時還能玩個倒遊,原地轉彎時的姿勢也非常流暢。

其實,這是該校科研團隊模擬「魔鬼魚」(學名「蝠鱝」)外形,製造出的一一款特殊水下航行器——仿蝠鱝智能水下航行器。

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底層的軟骨魚類蝠鱝,因外形恐怖而被稱為「魔鬼魚」。它具有流線型的扁平軀體,不僅有利於遊動推進,還有利於下潛滑行。在觀測中,人類發現了蝠鱝長達數千公裡的遷徙現象,而這正是對其運動高效率的有利證明。

「蝠鱝的這些特性,能夠充分滿足長航時、高機動大範圍作業水下航行器的仿生需求。」西工大航海學院「仿生智能水下航行器」項目組成員表示。可是,為什麼要給小「蝠鱝」增重呢?

「因為10kg的小『蝠鱝』在運動時,依靠柔性翼撲動推進。這種推進方式,使之能夠實現前遊、倒遊、原地轉彎、快速俯仰等高機動動作,但它的搭載能力卻不高、航程有限,無法滿足大範圍作業任務需求。」通俗點說,就是該航行器在搭載能力、續航時間、實際作業能力等方面有待提高。

一年時間裡,研究團隊努力為它增重,以提高搭載能力。同時,融合另一種重浮力滑翔推進模式,使其兼具長續航與高機動能力。經過多次改進,如今的小「蝠鱝」已有了4個型號,突破了推進機理、仿生結構、智能控制等多項關鍵技術,並開展了大量水池、湖海實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記者了解到,「魔鬼魚」家族的4個成員名有特色。「I號」成員靈活小巧。「II號」成員是個大傢伙,它是仿蝠鱝水下航行器的中間形態,主要實現大升阻比滑翔能力,適宜執行大範圍粗維度作業任務,目前已開展了湖海實驗,驗證了其優良性能。

「III號」成員是目前「魔鬼魚」家族中最大的傢伙,它是半翼展柔性,滑撲一體推進,具備高機動轉彎、俯仰等能力,適宜「大範圍粗維度+細維度"原位作業任務。

「IV號」成員就是重達100kg,能拖人前行、倒遊、原地轉彎的大號「魔鬼魚」,它採用全柔性翼,融合了兩種推進模式,運動姿態更接近蝠鱝生物,具備長續航與高機動能力。

「目前,『IV型』樣機已經開展大量水池實驗,性能優良。綜合考慮其下潛深度、續航時間、搭載能力、推進速度等性能,『IV型』樣機遙遙領先於同類產品。」項目組曹永輝和曹勇兩位老師介紹:擁有如此優越的性能的仿蝠鱝智能水下航行器,將用於探索海洋的奧秘。

據了解,由西工大航海學院潘光院長領導的「仿生智能水下航行器」項目組現有教師、工程人員各15人,研究生近50人,他們的研究領域包含流體計算、仿生材料、結構設計、智能控制等多個專業方向。下一步,這支精英團隊還將為「魔鬼魚」裝上「耳朵」和「眼睛」,讓它具備環境感知能力和地形地貌觀測能力,以期用於海洋環境信息長期觀測和海底科考目標定點持續觀察。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一年時間,它從10kg長到了100kg!
    它是什麼來頭呢?當你去某引擎搜索「魔鬼魚」的時候,會出現「蝠鱝」的答案。 我知道你跟小編一樣,只認識第一個字,沒關係,小編剛剛查了,它讀作「福分」。蝠鱝是一種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的底層的軟骨魚類,因其恐怖的外形而被稱為「魔鬼魚」。別急,「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海水(鹹水)中的生物怎麼會出現在西工大的遊泳池(淡水)呢?
  • ...西工大的「魔鬼魚」長大了!將來還會「長」出「耳朵」和「眼睛...
    #西北工業大學##魔鬼魚#「快去看看,『魔鬼魚』怎麼一年增重了10倍?是不是『餵』得太好了?」去年八月份,西北工業大學友誼校區遊泳館裡出現了一條「魔鬼魚」。一年過去,記者獲悉,這條「魔鬼魚」不僅長大了,而且增重了10倍,從10公斤長到了100公斤。9月17日,記者前往一探究竟。
  • 西工大的「魔鬼魚」長大了!將來還會「長」出「耳朵」和...
    一年過去,記者獲悉,這條「魔鬼魚」不僅長大了,而且增重了10倍,從10公斤長到了100公斤。9月17日,記者前往一探究竟。熱帶「魔鬼魚」為何出現在這裡?「頭部」扁而寬,「尾部」扁而尖,「翅膀」(翼狀鰭)和身體融為一體。
  • 去年大火的西工大「魔鬼魚」長大了,胖了90公斤,還多了很多新技能
    去年大火的西工大「魔鬼魚」(仿蝠鱝智能水下航行器)今年長大了,從10kg長到了100kg,下潛深度、續航時間、搭載能力、推進速度等性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遊泳館裡出現了一條「魔鬼魚」去年8月,西北工業大學友誼校區遊泳館裡出現了一條「魔鬼魚」。
  • 一年時間,這條 「魔鬼魚」長大10倍!啥來頭?
    轉彎…… 好不自在 當時它還很靈動小巧 只有10kg 但它很快就引起了廣泛關注 聲名遠揚 享譽海內外 而在過去的一年裡 它「急速成長」 除了背部「長」成黃顏色 體重也達到了100kg 它「力大如牛」,拖個把成年人前行,一點都不氣喘。
  • 西工大遊泳池裡來了個大型「魔鬼魚」
    由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仿生智能水下航行器」項目組研發的IV號仿蝠鱝智能水下航行器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2019年8月,I號仿蝠鱝智能水下航行器下水首航,便引起了廣泛關注。一年來,在研究團隊的努力下,小「蝠鱝」經過多次「變化」,一共有了四個型號,體重由最初的10kg發展至現在的100kg。
  • 合肥工大在長餘輝發光材料發光機理研究方面獲重要進展
    合肥工大在長餘輝發光材料發光機理研究方面獲重要進展 2015-03-30 11:02:51   中新網合肥3月30日電 (周慧 倪欣然)記者30日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團隊,與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合作,在長餘輝發光材料CaAl2O4:Eu,Nd的發光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合肥工業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在國際著名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2015,卷27,頁2195–2202)上發表。
  • 仿生海洋「魔鬼魚」來了
    趁你不注意,它還會一個猛子潛入水底……「目前,我們已經可以實現這隻仿生「魔鬼魚」的撲動、滑翔、急停、轉彎等動作,與真實魔鬼魚幾乎沒有差別。」站在岸邊遙控這條仿生魚的西工大航海學院老師曹勇告訴記者。據了解,魔鬼魚學名「蝠鱝」,是一種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的底層軟骨魚類,被稱為「水下魔鬼」。
  • 我國第一屆試飛員博士生進入西工大學習
    學員們將在未來的4至5年中,重點圍繞大型飛機多學科綜合設計、先進氣動布局與流動控制、航空材料、結構、強度與製造、飛行器控制與信息、航空系統工程、 大型飛機運用、維護特種技術等方向,學習飛行器總體綜合設計基礎、流體力學研究的新進展等相關課程
  • 西北工業大學遊泳池裡來了個大型「魔鬼魚」
    由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仿生智能水下航行器」項目組研發的IV號仿蝠鱝智能水下航行器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2019年8月,I號仿蝠鱝智能水下航行器下水首航,便引起了廣泛關注。一年來,在研究團隊的努力下,小「蝠鱝」經過多次「變化」,一共有了四個型號,體重由最初的10kg發展至現在的100kg。
  • 西北工業大學遊泳池裡來了個大型「魔鬼魚」
    由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仿生智能水下航行器」項目組研發的IV號仿蝠鱝智能水下航行器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2019年8月,I號仿蝠鱝智能水下航行器下水首航,便引起了廣泛關注。一年來,在研究團隊的努力下,小「蝠鱝」經過多次「變化」,一共有了四個型號,體重由最初的10kg發展至現在的100kg。
  • 西北工業大學遊泳池裡來了個大型「魔鬼魚
    由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仿生智能水下航行器」項目組研發的IV號仿蝠鱝智能水下航行器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  2019年8月,I號仿蝠鱝智能水下航行器下水首航,便引起了廣泛關注。一年來,在研究團隊的努力下,小「蝠鱝」經過多次「變化」,一共有了四個型號,體重由最初的10kg發展至現在的100kg。
  • 中國高校發力:浙大、西工大、南開、同濟在CNS頂級期刊發表論文!
    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中國科學家發表的高水平學術論文也越來越多,部分研究領域經常會有突破性進展。《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和《細胞》(Cell)作為目前國際上最頂尖的學術期刊,每期發表文章數量都很少,發表文章基本也代表了相關領域的頂尖研究成果。最近兩天,國內高校三大頂尖期刊論文繼續發表多篇。
  • 西工大許勇團隊列維隨機系統研究取得新進展
    西工大新聞網9月2日電(許勇)近日,計算數學與計算物理領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在線報導了西北工業大學理學院數學系非線性隨機動力學團隊許勇教授在非高斯列維噪聲激勵下系統動力學方程研究方面成果
  • 在這個前沿領域,西工大排名世界第一!
    再來看一張截屏——這是西北工業大學在全球率先研發通用的「群智感知作業系統平臺」——CrowdOS。該平臺支持群智任務敏捷發布、複雜任務高效分配、多粒度隱私保護等核心功能。目前,基於該平臺,西工大已與西安市相關部門開展城市精細化管理、公共安全等領域的應用探索。
  • 西工大電子信息學院何明一教授團隊獲CVPR2012最佳論文獎
    而計算機視覺就是一門研究如何使機器「看」 和「懂」的科學,即用如相機等圖像傳感器看,用機器和智能系統理解看到的景物從而實現對目標的觀測、檢測、識別、跟蹤、測量與理解等。因為計算機視覺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空間,它已經吸引了來自各個學科的研究者參與到對其研究之中,其中包括圖像工程、信號與信息處理、計算機應用、物理學、神經生理學和認知科學等。
  • 樊會濤院士受聘擔任西工大航天學院院長
    西工大新聞網6月30日電(記者 高瑩 攝影記者 郭友軍)6月29日下午,汪勁松校長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樊會濤頒發聘書,聘任樊會濤院士為航天學院院長樊會濤院士非常感謝學校的信任,並深情回憶了在西工大的7年求學經歷,表示一直希望能為母校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此次受聘更為學校的誠意所感動。
  • 【封面故事】西工大黃英教授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Top 1%高被...
    西工大新聞網5月24日(劉攀博)近日,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Top1%高被引中國作者」榜單公布。西工大理學院應用化學系黃英教授入選。2015年他引次數在所屬領域全球排名前1%的名單進行篩選,整理出118位通訊作者第一單位是中國機構的作者名單。
  • 西工大老校長:百鍊成金解材料難題;建國內最大無人機基地
    回來後,傅恆志根據西工大的特點和中國的教育體制進行分析,提出要教學科研兩個中心,互相促進,互相融合,發揮了學校的綜合優勢,還提出來一系列口號方針如「豎辦所室,橫辦中心」「加強基礎,深化專業」等,多形式、多渠道地開發西工大的教學和研究水平。
  • 西工大寧波研究院見證寧波速度和情懷
    「按照我們正常的承建流程,從前期介入溝通到最後完工交付至少需要一年時間,但是在這裡,我們卻只用了9個月。不誇張地說,這是我從業以來最高效的一次。」吳俊說。讓他記憶深刻的是一座長12米寬12米的衛星發射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