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浙江城鎮網 07月27日 訊幾雙一次性筷子和兩個塑料瓶蓋,用透明膠帶固定,就能變身酷炫的「筷子飛機」……近日,浙江理工大學理學院的志願者們在奉化市開展「春泥計劃」暨科普推廣活動,用各種廢棄物製作出了低成本的環保小教具。在他們的課堂上,液體浮力、聲音傳播等科學知識從生澀難懂變得生動有趣。
浮沉子:廢棄水瓶解密潛水艇
在礦泉水瓶中裝適量水,用兩枚回形針分別夾住吸管兩頭,然後將吸管放進礦泉水瓶中。蓋好瓶蓋,可以看到吸管浮在水瓶上方,用力擠壓瓶身,吸管便會下沉。這個吸管隨著壓強變化而浮沉的教具就叫做「浮沉子」,而這也是潛水艇沉浮的秘密。原本即將進入垃圾桶的廢品,科學大變身,一下子成了孩子們爭相哄搶的香餑餑。
傳聲筒:聲音傳播哪家強
看似毫無關係的棉線和紙杯,組合到一起,就成了一個「行動電話」,兩個小朋友在志願者指導下,各拿一個紙杯,一個放在嘴上,一個放在耳朵上,就能講悄悄話了。這個簡單的裝置就是「傳聲筒」。
原來,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且繃緊的棉線比空氣傳播振動的能力更強,一旦棉線鬆弛了,就聽不到聲音了。而傳聲筒的原理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應用,比如聽診器、電話機等。
筷子飛機:激發科學興趣
用過的一次性筷子經過清洗後,也可以用來製作飛機模型。用兩根筷子固定出機身,接著用透明膠為其裝上簡易機翼,在靠尾部處裝上兩個塑料瓶蓋,大致的雛形就出來,進行加固處理後,一個「筷子飛機」就誕生了。
「筷子飛機」也不負眾望,每次出場都能獲得陣陣驚呼。「好厲害!」「真酷呀!」「我也想做一個……」
在教學製作筷子飛機的過程中,志願者們也適時地對飛機起飛的原理進行了講解。
據了解,此次針對留守兒童的科普活動主要從生活中的小科學出發,激發他們的科學興趣,除了從學校實驗室搬出部分儀器設備,大部分教具都是選取廢棄物進行自製、改造,旨在宣傳生態環保、綠色、低碳等理念,實現科普與環保的結合,也希望培養他們生態環保的意識,養成低碳節儉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