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種植辣椒麵積最大,也是產量最多的國家,而其中大部分辣椒並沒有用來出口,而是用於我國居民消費。
在中國,「辣」味已經滲入到天南地北的美食中。對於愛吃辣的人來說,「辣」帶來的酸爽,總是令舌頭無法戒掉。
一口辣吃下去,感覺嘴巴裡像是咬破了一顆微型炮彈,火紅的漿液在口腔中肆射,炸得腦殼嗡嗡地響,味覺系統隨之「崩盤」。
但辣味雖讓很多人「痛不欲生」,卻又欲罷不能!這是為什麼呢?
吃辣會上癮
嚴格來說,辣並不是一種味覺,而是痛覺。當我們不小心碰到了辣椒籽,一段時間後會產生刺痛感。
辣的感覺正是通過辣椒素,作用於痛覺纖維中的受體蛋白,刺激痛覺傳導的神經通路來被感知的。
而由於辣味刺激到了疼痛介質,大腦以為有痛苦襲來,就會分泌止痛物質——內啡肽。隨著內啡肽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體會產生痛快、愉悅的感受,也就讓很多人「無辣不歡」,越吃越上癮了。
喜歡吃辛辣是否健康
有研究表明,辛辣食物反而更有利於健康。
從實驗結果來看,食物中加點辛辣調味劑,在享用辛辣食物時,大腦對其他味道的神經處理發生改變,從而使舌頭對其他味道的敏感度增加。
也就是說,喜歡辣味的人,只要一點點鹽或者甜味蕾就能感受到,從而可以每日減少食鹽和食糖攝入量,起到降低血壓、血脂的作用。
另外,辛辣食物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其辣味能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適當吃可以促進食慾和腸蠕動,幫助消化。
不同辛辣食物,功效各不同
辛辣食物除了常見的辣椒,還有花椒、蔥、蒜、生薑等,它們除了擔當調味角色,也有養生功效。
辣椒:開胃消食
辣椒本身是一種維生素C含量很高的蔬菜,甚至能排到蔬菜的前幾名。
在中醫看來,辣椒具有溫中散寒、開胃消食的功效,在剛剛傳入中國的時候,辣椒可是作為藥材來食用的。
辣椒含有大量的辣椒素,攝入這個元素,可以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食慾,尤其在天氣轉冷的時候,吃辣椒可以起到身體增暖的效果,降低患流行性感冒的機率。
花椒:祛溼散寒
花椒是廚房必備的調料品之一,從中醫角度來看,它更是一味出眾的藥物。
花椒其藥性辛熱,歸脾、胃、腎經,具有芳香健脾、溫中散寒、除溼止痛、殺蟲解毒、止癢等功效,溼氣過重、寒氣過多的人都可以適當吃些花椒。
蔥:治療風寒性感冒
很多人不吃蔥,覺得味道辛辣不好吃,其實蔥真的是個好東西,作為配料吃,可以調理、避病於無形,民間食療材料,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可以顯著解表散寒,預防和輔助治療風寒性感冒。
另外,大蔥的辛辣溫熱之性能通陽,也可以宣通鼻竅,改善鼻部的血液循環,防治鼻炎。
生薑:活血驅寒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姜集保健、驅寒、調味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具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中醫認為生薑有活血驅寒、增進食慾、開胃健脾、溫胃止嘔等作用,對於體質偏寒、胃寒、食欲不振的人來說,食用生薑有不錯的效果。
大蒜:溫中健胃
大蒜最早出現於《本草經集注》中,具有解毒消腫、暖脾胃等功效,是藥食兩用藥物。飲食積滯、脘腹冷痛的人,可以通過煎湯,煮食或製成糖漿服用大蒜。
提示:不過「辣」再好吃,也要切記,適度才是最好,不然人快樂了,嘴、眼、耳咽鼻、腸胃等卻白白遭罪。
手腳容易發涼、貧血的人可適當多吃一些辣椒,但患有不宜食辣疾病的人,一定要少吃或不吃。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