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對許多人來說,就像一團迷霧。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猶太人霍夫曼所著《相同與不同》為我們驅散了這團迷霧。
化學是物理學和生物學的交叉點,它研究分子的世界。這是個中間的世界,既不是無限大,也不是無限小。是個世界很複雜,也充滿變幻。霍夫曼為我們揭開了這個世界的複雜性——相同與不同。
霍夫曼,當代最淵博和仁慈的化學家之一,同時也是位文學鍊金家。在這部充滿智慧和創造性的書中,我們看到了各個學科領域內滲透著的核心問題:分化好個性化的屬性;合成對分析的領先;還原主義的局限;在「運氣和邏輯」間理論和假說的建立,更多的是創造而不是發現;學術刊物文章的人為性。在這部超凡的著作中,霍夫曼娓娓道來,為我們認真而細緻地講述著一個個有趣的化學故事……
霍夫曼說:
肯定,你從大夫那兒想要的,不僅是化學藥品,還需要關心和同情。我想要的也不只是放心和對垃圾焚燒爐排放化學品的監測,我還要滿意,還要對我家環境真正的關心,我希望有一種更好的焚燒方法……自然界中的分子離我們其實並不遙遠,藥物或汙染物的分子,隨時都可能在我們身上發揮作用,好的或壞的。
當人們對一切麻木時,就不會再問起關於化學物質利害並存的雙重性問題——「它能幫助我們嗎「「它能傷害我們嗎?「……化學家有責任告訴人類:「我該怎麼辦?「「我所有的是什麼?「「它是怎樣發生的?「「如果需要我該如何去辨認它們「「它有價值嗎?」
我們已經看到,我們的發明帶來了什麼樣的後果:大氣臭氧層變化。水汙染、水變酸,蘋果上的殘藥,塑像在空氣中被粉蝕……我們有充分正當的理由去喚醒我們之中的環境主義者……我不太憂慮科盲,真正使我焦慮的是普遍的「化學盲」。這是教育的失誤。化學課的目的,是激發人的興趣與好奇心,要針對非理科生,針對有件事的公民,而不是針對專業人才。
相同與不同,同一和欺詐,好與壞,共享與獨霸,危險與安全,超越與障礙……這一系列矛盾構成了人類文明的矛盾,同時也構成了化學家和人類的「物質與精神」的鏈條。
試想,如果更多人站在化學的角度去看待這「相同與不同」,那麼顯而易見,我們到目前才開始重視的環境汙染會輕鬆很多。
同時,從化學的視覺,諸多的矛盾體無不在我們人類身上得到驗證,像歷史中一次次的毀滅與重建的過程,悽涼又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