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與不同:霍夫曼的化學故事

2020-12-06 樂子自知

化學對許多人來說,就像一團迷霧。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猶太人霍夫曼所著《相同與不同》為我們驅散了這團迷霧。

化學是物理學和生物學的交叉點,它研究分子的世界。這是個中間的世界,既不是無限大,也不是無限小。是個世界很複雜,也充滿變幻。霍夫曼為我們揭開了這個世界的複雜性——相同與不同。

霍夫曼,當代最淵博和仁慈的化學家之一,同時也是位文學鍊金家。在這部充滿智慧和創造性的書中,我們看到了各個學科領域內滲透著的核心問題:分化好個性化的屬性;合成對分析的領先;還原主義的局限;在「運氣和邏輯」間理論和假說的建立,更多的是創造而不是發現;學術刊物文章的人為性。在這部超凡的著作中,霍夫曼娓娓道來,為我們認真而細緻地講述著一個個有趣的化學故事……

霍夫曼說:

肯定,你從大夫那兒想要的,不僅是化學藥品,還需要關心和同情。我想要的也不只是放心和對垃圾焚燒爐排放化學品的監測,我還要滿意,還要對我家環境真正的關心,我希望有一種更好的焚燒方法……自然界中的分子離我們其實並不遙遠,藥物或汙染物的分子,隨時都可能在我們身上發揮作用,好的或壞的。

當人們對一切麻木時,就不會再問起關於化學物質利害並存的雙重性問題——「它能幫助我們嗎「「它能傷害我們嗎?「……化學家有責任告訴人類:「我該怎麼辦?「「我所有的是什麼?「「它是怎樣發生的?「「如果需要我該如何去辨認它們「「它有價值嗎?」

我們已經看到,我們的發明帶來了什麼樣的後果:大氣臭氧層變化。水汙染、水變酸,蘋果上的殘藥,塑像在空氣中被粉蝕……我們有充分正當的理由去喚醒我們之中的環境主義者……我不太憂慮科盲,真正使我焦慮的是普遍的「化學盲」。這是教育的失誤。化學課的目的,是激發人的興趣與好奇心,要針對非理科生,針對有件事的公民,而不是針對專業人才。

相同與不同,同一和欺詐,好與壞,共享與獨霸,危險與安全,超越與障礙……這一系列矛盾構成了人類文明的矛盾,同時也構成了化學家和人類的「物質與精神」的鏈條。

試想,如果更多人站在化學的角度去看待這「相同與不同」,那麼顯而易見,我們到目前才開始重視的環境汙染會輕鬆很多。

同時,從化學的視覺,諸多的矛盾體無不在我們人類身上得到驗證,像歷史中一次次的毀滅與重建的過程,悽涼又偉大。

相關焦點

  • 有機人名反應——Hofmann(霍夫曼)規則
    Hofmann(霍夫曼)規則(Hofmann's Rule)霍夫曼規則是指在四級銨鹽與鹼作用時所發生的脫去一分子胺的消除反應中,所生成的烯烴主要來自帶有較少取代基的烷基。1881年由A.W.von霍夫曼提出。
  • 達斯汀·霍夫曼:霍夫曼是一位享有盛譽的電影表演大師
    達斯汀·霍夫曼:霍夫曼是一位享有盛譽的電影表演大師邁克·尼科爾斯:生於柏林,父親是猶太裔俄國人,因恐遭納粹迫害而於1939年舉家移居美國。就讀於芝加哥大學醫學院時,他做過夜間守門人、郵差等多種工作。因喜愛表演藝術,後來和人組成個即興小組,經常在校園和飯店演出。
  • 德國化學家霍夫曼:先發明阿司匹林,11天後又發明海洛因
    霍夫曼是個孝順的孩子,又正好是個化學家,不忍心看父親忍受痛苦,下定決心要發明出替代水楊酸鈉且沒有副作用的止痛藥來幫助父親。彼時霍夫曼在德國拜耳公司供職,他在實驗室嘔心瀝血研究化學藥品,想要提煉出水楊酸鈉的替代品。皇天不負苦心人,霍夫曼還真的就提煉出了純淨乙醯水楊酸,同樣具有鎮痛清熱的藥用價值,但副作用卻極小的一種化學藥物。
  • 影視推薦:達斯汀·霍夫曼,主演的4部經典電影,你看過幾部?
    達斯汀·霍夫曼,1937年8月8日出生於美國加州洛杉磯,是一位亨有盛譽的電影表演大師。雖然其身高僅1.63米,而且相貌平平,但卻憑著非凡的演技,以變幻多端的裝束和面孔塑造了眾多生動而迥異的銀幕形象,他尤以塑造小人物見長,在好萊塢享有「變色龍」的美稱。
  • 達斯汀·霍夫曼炮轟當下電影業
    時光網訊 日前,好萊塢傳奇影星達斯汀·霍夫曼在接受採訪時炮轟當下電影產業,稱其黃金時代早已逝去。       霍夫曼表示,目前的電影行業正處於其最糟糕的時刻,而與此同時,電視行業卻突飛猛進,迎來了最好的時光。
  • 達斯汀·霍夫曼新作曝光 演「唱詩班男孩」伯樂
    達斯汀·霍夫曼新作曝光 演「唱詩班男孩」伯樂 時間:2013.10.3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熊小白
  • 不同的物種使用相同的機制進行生物礦化
    製作這些材料的配方是大自然的秘密之一,但是強大的新型分析工具和顯微鏡已經幫助科學家們揭開了生物礦化的許多謎團,在納米尺度上精確地展示了一大批動物是如何使用完全相同的機制和起始化學物質來製造出它們賴以生存的生物材料結構的。
  • 不同核苷酸早期形成機制相同
    不同核苷酸早期形成機制相同2017-05-26 14:22 來源: 科技日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帶領的國際團隊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訊》雜誌發表論文稱,他們首次證明,構成RNA(核糖核酸)的嘌呤類核苷酸和嘧啶類核苷酸能利用早期原始材料合成的化學機制相同,且這兩種類型的鹼基形成於同一種前體分子,新研究使人類距揭示地球生命起源之謎更近了一步
  • 達斯汀·霍夫曼也因性侵翻船了,好萊塢大佬們正在瑟瑟發抖
    達斯汀·霍夫曼今年80歲的影帝達斯汀·霍夫曼被指控,32年前拍攝《推銷員之死》時,對當時年僅17歲的女作家Anna Graham Hunter進行言語兼行為的性騷擾。達斯汀·霍夫曼Hunter在《好萊塢報導者》發布文章,詳細講述了當時情況:她去片場第一天,霍夫曼就讓她給自己做足底按摩,她照做了,之後霍夫曼就開始捏她屁股,並且在眾人面前公然開性玩笑。比如有一次她到更衣室拿訂餐單,霍夫曼衝她開玩笑說:「給我來份熟雞蛋加一個柔軟的陰蒂。」隨後霍夫曼和隨從笑了起來,Hunter卻躲進更衣室哭了。
  • 相同的地域,不同的煙火
    兩篇小說有著地域背景相同題材相似等特點,又有著各自的精彩。  兩篇小說借用鬆口火船碼頭為地域背景,講述了兩個不同時代女性的愛情故事。《在鬆口》講述的是近現代客家人下南洋熱潮中客家女子娟妹在心儀的男子遠赴重洋之際,掙脫傳統觀念的束縛,在母親的協助下逃離家庭追尋男子的腳步來到鬆口火船碼頭,卻未能及時表白,最後男人另有所娶,錯過愛情的娟妹抱憾終生。
  • 【課本上讀不到的化學故事】75:金雞納霜與染料
    帕金讀大學的時候,教授霍夫曼讓他研究一種治療瘧疾的藥——金雞納霜。    這天他像往常一樣做實驗,將重鉻酸鉀加進從煤焦油裡提煉出來的苯胺裡,無意中發現試管底部有些黑色的沉澱物。唉,又失敗了。染料溶液能滲入木材,與木材的組成物質(纖維素、木質素與半纖維素)發生複雜的物理、化學反應,能使能使木材染成鮮明而堅牢的顏色又不致模糊木材的紋理,    【化學1+1】    顏料與染料的不同
  • 倫敦霧≠中國霾 二者空氣化學過程相同但成分不同—新聞—科學網
    雖然人們早已了解,倫敦大霧致人死亡可能由燃煤排放造成,但大霧和汙染「奪命二人組」的確切化學過程在過去60年並未被完全揭示。由美國、中國、以色列和英國研究人員通過實驗室實驗和在中國進行的大氣測量發現,倫敦奪命大霧與中國霧霾具有相同的化學反應過程。 硫酸鹽是霧的最大貢獻者,家居使用燃煤和發電廠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形成硫酸微粒。最新研究揭示了二氧化硫變成硫酸的過程。
  • 76歲達斯汀·霍夫曼罹患癌症 稱發現早並已治癒
    76歲達斯汀·霍夫曼罹患癌症 稱發現早並已治癒 時間:2013.08.0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二花
  • 德科學家建議用哥白尼命名第112號化學元素
    德國重離子研究中心的一個研究小組14日宣布,為紀念著名天文學家哥白尼,他們已建議將第 112號化學元素命名為「Copernicium」,相應的元素符號為
  • 西方極簡藝術史:不同文明的神話故事有著相同的內在邏輯
    一方水土養一方神話,古希臘文明、希伯來文明、古埃及文明、中華文明,都有各自不同的神話譜系,甚至中原地區和古蜀國的神話也都不盡然相同。那我們要怎麼理解這個紛繁複雜的神話世界呢。我在第一篇文章中就說過:所有複雜的事物都有一個簡單到一的緣起。我們把世界上最重要的幾個神話體系拎出來就會發現它們都有著相似的內在邏輯,有著所有神話都逃不開的命題。
  • 喜劇《四重奏》曝海報 達斯汀·霍夫曼首執導筒
    喜劇《四重奏》曝海報 達斯汀·霍夫曼首執導筒     電影網訊(編譯/何小沁)老戲骨達斯汀·霍夫曼曾憑藉《雨人》
  • 第112號化學元素正式命名
    新華社電 德國重離子研究中心2月19日宣布,經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確認,由該中心人工合成的第112號化學元素從即日起獲正式名稱「Copernicium」,相應的元素符號為「Cn」。
  • 21世紀的化學可從研究對象的不同劃分為8個層次
    一是原子層次的化學,其中包括核化學,放射化學,同位素化學,s、p區元素化學,d區元素化學,4f區元素化學,5f區元素化學,超5f元素化學,單原子操縱和檢測化學等。第二是分子片層次的化學。原子只有110餘種,但分子數已超過3000萬種。
  • 德科學家就第112號化學元素正式名稱提出建議
    新華社電 德國重離子研究中心的一個研究小組7月14日宣布,為紀念著名天文學家哥白尼,他們已建議將第112號化學元素命名為「Copernicium」,相應的元素符號為「Cp」。
  • 化學主要分支-有機化學的創立與發展
    1828 年,德國化學家弗裡德裡希.維勒第一次證明有機物可用普通的無機物製得,這項研究成果開創了無機化學的新紀元。維勒1800年出生在的德國的法蘭克福,他幼時就喜歡化學,尤其對化學實驗感興趣。1820年入馬爾堡醫科大學學醫,期間常在宿舍中進行化學實驗。他的第一篇科學論 文是《關於硫氰酸汞的性質》,發表在《吉爾伯特年鑑》上,並受到著名化學家貝採利烏斯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