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如果可控核聚變成功了,一度電連一毛錢都不到,可能嗎?

2021-01-17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能源是推動世界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發展所必須的能量資源,無論是工農業生產,還是維持個體健康發展,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能量的消耗和轉化。

那麼,根據能源的成因不同,我們通常將能源劃分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其中在一次能源是自然界中本來就存在的能源,根據其能否再生,進一步劃分為可再生的一次能源(比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等)和不可再生一次能源(比如煤、天然氣、石油、核能等);二次能源是通過一次能源加工或者轉化之後得到的其它形式的能源(比如煤油、汽油、沼氣等)。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人類社會對各種能源的需求也日益提升,在新型能源沒有得到廣泛應用、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的情況下,於是逐漸產生了能源不足和危機。

為了破解或者緩解這種能源危機,必須要改變能源利用結構,同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除了大力發展常規的水、風、地熱等清潔能源外,對核能的研發和利用越來越得到科學家們的重視和青睞。

核能的原理,其實就是通過改變原子核結構的相關核反應,來達到從原子核中釋放出能量的目的。根據核反應原子核的變化情況,可以將核能細分為核裂變、核聚變和核衰變三種方式。其中核裂變和核衰變都是由較大原子序數的原子演變為原子序數較小的原子,只不過衰變是自發進行的,裂變是由一個重原子在特定的條件下(外界環境影響下)分裂為兩個或多個輕原子。目前世界上建設的核電站,工作原理都是通過核裂變過程中所釋放的大量能量,將其最終轉化為電能的過程,雖然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但是卻存在重核原料不足、汙染環境、能源利用效率不高、有發生核洩露事故的風險等問題。

相較於核裂變,科學家們從太陽內部的核聚變上得來了「靈感」,如果可以模擬太陽內部的環境,將地球上分布廣泛的氘、氚這兩種結構最為簡單的氫同位素約束起來,在極高的高溫環境下使其發生核聚變反應,從而釋放大量能量,這樣不但可以從根本上化解地球能源危機,而且反應過程中基本沒有汙染的產生,也不具備放射性,是一種非常清潔、高效和安全的能源獲取途徑。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科學家們就在如何創造這種可控的核聚變環境而不懈努力。按照太陽內部核聚變的激發條件,當兩個輕原子相互的距離非常靠近,達到10^-15米級別時,便會有機率發生量子隧穿效應,一個原子核中的質子會突破原子間的庫侖斥力,進入另外一個原子核中,從而形成新的原子,激發出核聚變的序幕。由於太陽內部具有非常高的溫度和壓力,因此能夠擁有這種環境供核聚變的產生。

而在地球上,要想同時達到太陽內部那樣的超高壓和超高溫是不可能的。因此,科學家們想到一種方法,就是利用強大的磁場約束,將處於高溫高密度狀態的等離子體維持在一個封閉的設備內,使其在各自強大的動能狀態下極大提高相互碰撞結合的能力,從而推動熱核聚變的產生。

但是,由於可控核聚變需要超強的磁場約束,能夠形成超強磁場的超導體如何選擇、如何確保穩定運行都是需要技術突破的一個重要方面,也就是說,科學家自從提出可控核聚變的概念以來,一直都在做著如何穩定、安全、高效地約束住容器內部的超高溫等離子體,我國在這方面目前實現了技術領先,繼2018年合肥人造太陽實現了1億度等離子體運行後,我國已經在成都又開啟了新的人造太陽計劃,就在前不久,成都人造太陽實現了中國環流器二號M正式建成放電,揭開了向3億度運行衝刺的序幕。

雖然我國的人造太陽研究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果,但是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可控核聚變還差距甚遠,除了剛才提到的超導材料形成的磁場約束硬條件外,能量的輸入和輸出比更是衡量是否可控和是否可持續的關鍵。從目前來看,雖然我們能夠實現上億度的等離子體約束運行,但那幾十秒的運行,是用巨大的能量輸入做保障的,因此這種研究和探索仍然是實驗階段,距離真正的「量產」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即使以後可控核聚變真的實現可持續性運行,並且可以實現淨能量輸出,但是,如果不在氘、氚、氦3等原材料提純,超導體運行維護、封閉設備新材料研製及耗損維護、特高壓輸電等方面取得N級技術突破的話,想要獲得低廉的用電成本簡直是痴人說夢,更別說一毛錢一度電了,這種想法把可控核聚變的實現想像得太簡單了點吧。

不過,期望還是期望,或許經過幾代幾十代科學家們的持續努力,成熟的可控核聚變就真的可以呈現在世人面前了,那時的人類可能每個人都會感受到能源不竭的欣喜和震撼,伴隨而來的,不但包括能源危機的解除、更為廉價的用電成本,深空探測推進模式的革新、全球生態環境的改善也都會讓人大開眼界,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的發展,必將邁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相關焦點

  • 如果核聚變成功了,一度電一毛錢不到,會產生什麼影響?
    如果核聚變成功了,全世界的電都接近免費了,一度電一毛錢都不到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的世界將會是怎樣的呢?這種美好的願景真的有可能實現嗎? 首先我們需要探討一下人類能夠實現可控核聚變嗎?
  • 每日科普:如果核聚變成功了,一度電一毛錢不到,會產生什麼影響?
    如果核聚變成功了,全世界的電都接近免費了,一度電一毛錢都不到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的世界將會是怎樣的呢?這種美好的願景真的有可能實現嗎?
  • 如果核聚變發電成功了,電費會降低到1毛錢1度嗎?
    如果人類文明要達到第二級,就要求我們可以利用太陽的能源,科學家想出了戴森球,就是一個包圍著整個恆星的結構,可以完全利用太陽的能量。而要達到第三級,則需要人類可以利用整個銀河系的能源。人類如果想要跨越到第一級,最大的阻礙實際上就是:可控核聚變技術。只要實現了這個技術,我們才可以充分利用地球和月球上的能源。
  • 假如中國核聚變成功,一度電都不用一毛錢?將實現電力完全自由
    不過各國一直在加強疫情防控,努力將疫情控制在可控範圍之內。除此之外中國傳來多個好消息,分別是量子計算機76邏輯比特原型機成功、HL-2M託卡馬克反應堆首次成功放電。HL-2M託卡馬克反應堆的成功對於全世界而言都有重大研究意義,它意味著中國能夠掌握利用核聚變技術發電。這一成功,也讓大眾有了一個設想:假如中國核聚變成功了,人們在使用電的時候,真的一度電都不用一毛錢麼?
  • 核聚變發電成功後,電費會降低到1毛錢1度嗎?
    如今各國也都在搞可控核聚變反應技術,中國在這方面處於領先的地位,已經可以實現放電,但距離用可控核聚變反應技術進行供電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有朝一日,人類真的實現可控核聚變反應技術,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能源將源源不斷,並讓一度電的價格連一毛錢都不到呢?
  • 一度電一毛錢?如果核聚變發電成功,我們的電費會降低到多少!
    可從來沒有人說過核聚變成功電費會降到1毛1度。具體的電費得需要核聚變先成功再說,核聚變設施本身也需要耗費一定能量,並不是無端地就能產生能量,不過確實可能使電費降低。而目前由於人類的發展,對於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多,所以未來核能的應用可能更廣,第三代及之後的核電安全性更高,而且比較便利;另一方面就是開發新能源,太陽能之類的效率還是低,所以人類瞄準了宇宙最普遍的方式,可控核聚變。這種方式在宇宙中實在是太普遍了,每一顆恆星內部都發生著劇烈的核聚變。
  • 如果核聚變成功了,一度電降到1毛錢,到時會產生什麼影響?
    大家都知道能源是人類最主要的一種資源,因為現在很多東西都離不開能源,包括電力、汽車等等。而目前人類的電力能源主要有火電,水電,核電,風電,燃氣電等等,這些電力資源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缺陷,比如水電、風電這些受自然環境影響非常大;而核電潛在的核輻射風險比較大;燃氣電、煤電潛在的環境汙染比較大等等;所以傳統的這些能源都不是最理想的能源。
  • 如果可控核聚變技術實現了,電費真的會非常便宜嗎?想多了
    正是由於核聚變所需要的原料隨處可見,不用擔心沒有原料,所以有不少的朋友認為可控核聚變完成之後,我們日常生活將不再為用電而發愁,那個時候的電費會非常便宜,有人說會降到一度電一毛,也有的說可能會降到幾分錢。那麼真的會如此嗎?可控核聚類完成之後,電費真的會便宜到一度一毛甚至更低?如果你也是這麼認麼的,那我只能回答你:想多了。
  • 假如核聚變成功,一度電不用一毛錢?
    雖然現在世界各地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疫情的困擾,但是對於很多國家來說,仍然是沒有停下對科技發展的研究步伐,並且現在我國也給世界帶來了一系列的好消息,比如量子計算機76邏輯比特原型機成功等等。,假如中國核聚變成功了,那麼將徹底解決人類的用電問題?
  • 如果可控核聚變實現無限能源,戴森球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隨之核能的出現讓人類看到了未來能量滿足的希望,尤其是來自氘核聚變的能量。在核聚變的過程中可以釋放出大量的能量,並且要比核裂變清潔得多,還有核聚變所需的氚在地球的海水中都可以找到,解決了原料問題。眾所周知,核聚變反應所釋放的能量是巨大的,而可控核聚變也被譽為能源領域的「聖杯」。
  • 如果可控核聚變研究成功了,短期內會有哪些突破性的應用?
    可控核聚變是人類能源的下一階段構想,目前正處在研究當中,還有許多的問題擺在面前,我們總提到可控核聚變還有多長時間問世,大家都會回答五十年之後,以現在來看,恐怕還得三十年,甚至更久。核聚變是一種比核裂變更高效率地獲取能源的方式,不可控的核聚變或者說是用自身引力控制的核聚變我們都見過,那就是頭頂的太陽。而可控的核聚變就是咱們實驗室中正在研究的那個。
  • 人類的可控核聚變時代-如您所想嗎?
    或許在所有人的印象中,可控核聚變就如石油開採一樣,永遠還有五十年,因此被認為這是一個騙局,相比之下可控核聚變的容忍度要高一些,因為普通民眾難以接觸到,但隨著ITER和EAST的不斷突破和大家的逐漸了解,似乎從來都沒有像現在這樣接近過可控核聚變中描述的美好的未來!
  • 可控核聚變實現了,會對人類社會產生翻天覆地的影響嗎?
    如果可控核聚變實現了,人類可能會更加謹小慎微地使用能量,因為我們的文明還不足以逃脫地球生態的自然選擇,破壞地球的平衡意味著災難甚至是滅亡。如果能達到卡爾達肖夫指數的2級文明(2級文明能夠利用行星所圍繞的恆星所有的能量),但實際上我們離達到1級文明(1級文明能夠利用行星的所有可用能量)還有幾百年。
  • 可控核聚變能用在火箭上嗎?
    可控核聚變能用在火箭上嗎?能否幫助我們人類登上火星?可控核聚變是火星任務返回的關鍵自人類在1961年登上月球,浩浩蕩蕩的阿波羅任務在1972年結束後,我們就把目光投向了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火星,火星也是我們人類下一個最有可能登陸的地外行星,在太陽系中除地球之外的所有行星中,沒有一個星球像火星那樣一直吸引科學家的注意力。
  • 中國可控核聚變技術領先世界,未來依靠核聚變能飛出太陽系嗎?
    以目前人類最快的探測器的飛行速度,要抵達比鄰星至少也要幾萬年的時間,帶著人前往比鄰星更是想都不敢想。那這是不是意味著人類註定要被困在地球上?未來的能源革命有沒有可能改變這個現狀呢?核聚變反應按照目前的科學理論,人類能夠實現的能源最高的利用是可控核聚變反應。要了解可控核聚變之前,我們就得先搞懂核聚變反應。
  • 如果核聚變研究成功,電費會多少錢一度?幾分錢還是不要錢了?
    2020-01-22 23:12核聚變的成功和石油耗盡一樣,永遠都有五十年,從上世紀五十年代核聚變的鼻祖託卡馬克裝置開始到現在為止,已經過去了將近七十年,但聚集了全世界頂尖科學家的ITER仍然還未能商業化運行,似乎還需要有下一個五十年出現!
  • 德國仿星器試驗成功,兼談可控核聚變的原理
    幾乎和原子彈爆炸同一時間,人類就開始了可控核聚變的研究。當時的科學家們對可控核聚變的研究前景極其樂觀,他們甚至已經想像到,在不久的將來,聚變反應堆在世界各地落地開花,屆時,全世界人們都將用上最清潔,最便宜,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聚變能。
  • 如果可控核聚變實現了,會有怎樣的結果?生活會變成什麼樣?
    如果核聚變還需要過200年才實現,黑人還有希望跟其它種族大規模融合,但如果按照本答案設定是50年……黑人這個群體多半會成為答案中描述的底層群體,很難有作為整體翻身的希望。人們使用高速交通工具是為了爭取時間成本,換句話說是因為時間資源的貧瘠所以才需要高速。
  • 可控核聚變遲遲不能實現,各種妖魔鬼怪就都出現了
    核聚變能,是人類最理想的能源,第一它高效,產出的能量非常巨大;第二它清潔環保,氫元素直接通過核聚變變成氦元素,而氦氣還是惰性氣體;第三,核聚變的材料充足,科學家樂觀的估計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以,幾十年以前,很多科學家就一頭扎進了可控核聚變的研究之中,但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可控核聚變還沒有實現,畢竟太難了,如果那麼容易實現,那麼我們就不會只有一個太陽了,木星、土星等都會成為「太陽」。雖然可控核聚變一直無法實現,但人類對能源的需求卻越來越急迫了,這就產生了矛盾。
  • 可控核聚變並不能讓汽車成核動力,但它依然將徹底改變人類未來!
    從理論上來說,在可控核聚變成功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可能代替石油成為汽車的動力來源!核聚變之後能源取之不盡,為什麼不能作為汽車的動力來源?難道還要燒石油汙染空氣嗎?其實完全不是這樣!在可控核聚變和汽車的動力來源還有一條鴻溝必須跨越,那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