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姿優美!新年伊始,杭州臨安青山湖迎來東方白鸛和翹鼻麻鴨

2021-01-09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黃偉芬 通訊員 葉泰瑜 攝影 高欣 徐衛南

2021年新年伊始,杭州臨安青山湖就迎來了尊貴的客人,這次是東方白鸛和翹鼻麻鴨。

各地的拍鳥愛好者聽聞之後也紛紛趕來,一睹東方白鸛和翹鼻麻鴨的風採。

攝影愛好者拍攝到了東方白鸛捕食的珍貴畫面。

東方白鸛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和國際瀕危物種,有「鳥類大熊貓」之稱,目前在全球的數量不足四千隻。

而翹鼻麻鴨為我國「三有」保護動物(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在青山湖發現屬首次。

四隻翹鼻麻鴨在青山湖中嬉戲遊玩,鮮紅色的喙十分醒目。

最近幾年,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牽頭開展了系列環境整治行動,通過關、停、並、轉庫區砂場、磚瓦廠等落後產業,清理上岸廢棄船隻,建設生態浮島,規範垂釣,水質常態化檢測等系列舉措,極大提升了青山湖的整體生態環境。

「一個月之前開始,雁群在空中掠過,白琵鷺在水上嬉戲,這都是客人們對青山湖這邊生態的認可。」臨安區林業局森林資源管理首席專家徐衛南告訴記者,去年三月份他還在青山湖觀察到一隻中華秋沙鴨。

豆雁、灰雁、鴻雁也相繼出現,尤其是豆雁,有時候一群五六十隻同時出沒。

「歡迎更多候鳥來青山湖過冬!這是對我們工作最好的回饋!」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漢中這裡首次發現罕見水鳥「翹鼻麻鴨」!
    翹鼻麻鴨」 亮相寧強玉帶河 經專業人士辨認,這種水鳥名叫「翹鼻麻鴨」,在當地較為罕見,估計是遷徙途中在寧強暫時落腳的
  • 黑色的頭、鮮紅色的嘴 麗水首次發現翹鼻麻鴨
    翹鼻麻鴨 一起來看看這幾位新朋友吧!1月中旬,麗水攝影家首次在松陰溪水域拍攝到水鳥「新客」——翹鼻麻鴨的身影,共拍攝到三隻。 翹鼻麻鴨是大型鴨類,體羽大都白色,頭和上頸黑色,具綠色光澤;嘴向上翹,紅色;繁殖期雄鳥上嘴基部有一紅色瘤狀物。自背至胸有一條寬的慄色環帶。
  • 「陝西日報」寧強首次發現珍稀鳥類翹鼻麻鴨
    近日,在寧強縣羌州公園旁的玉帶河中,一群憨態可掬的水鳥在水中嬉戲遊玩,經專業人士辨認,這是一群途經寧強暫時棲息於此的翹鼻麻鴨。據寧強縣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宋剛介紹,此次發現的這群翹鼻麻鴨,是夏候鳥的一種,分布於我國東北及西北地區,被列入國際鳥類紅皮書,是我國三有保護動物(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在寧強縣尚屬首次發現。據悉,翹鼻麻鴨屬雁形目大型鴨類,體長在52釐米—63釐米左右。雄鳥的頭部和上頸為黑褐色,體羽主要為白色,喙為赤紅色,顏色豔麗。
  • 哎喲喂,我的麻鴨!
    經新疆觀鳥會專家辨認,它們的學名叫翹鼻麻鴨。翹鼻麻鴨是比較大型的鴨類,體羽大多白色,頭和翅均黑色,自背至胸有慄棕色環帶,紅嘴上翹,幾種顏色之間的分界非常清晰。雄性頭和上頸黑褐色,飛翔時可見綠色翼鏡;雌性羽色較雄性略淡,不具銅綠色光澤。這一對翹鼻麻鴨圍著鏡頭飛來飛去,展示了優美的姿勢。那麼問題來了,你能從照片中辨別出雄鴨和雌鴨嗎?
  • 「神獸白鶴」們戀上青山湖
    【「神獸白鶴」們戀上青山湖】杭州生活白鶴,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水生環境變化的指示性動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態、科研價值,在中國文化中象徵吉祥長壽,其潔白一身,體現純真之雅,也代表著吉祥如意。近日,在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一下子被觀察到了10隻。
  • 「松鶴延年」裡的白鶴,杭州這地方一下子來了10隻
    臨安,山清水秀,溫度適宜,成了越冬候鳥們喜愛的棲息地。▲白琵鷺 楊淑貞 攝下在臨安天目山、清涼峰保護區的一場初雪,似乎「截留」了一些南飛的候鳥。繼前段時間,臨安英公水庫幾百隻鴛鴦同時出沒,青山湖也「不甘落後」,鴛鴦、白鶴、東方白鸛、白琵鷺、各種大雁都來了,好不鬧猛。
  • 2020中國工業計算機大會在杭州青山湖科技城舉行
    圖集12月23日,以「構建新生態 賦能新製造」為主題的2020中國工業計算機大會在杭州青山湖科技城舉行。國內工業計算機領域知名院士專家、地方政府、相關組織、優強企業的負責人以及相關業內精英等近300人參加本次大會。
  • 商丘古城迎來上百隻東方白鸛
    商丘新聞網訊 東方白鸛素有鳥中大熊貓之稱,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全球共計總數僅約3000多隻,被列為世界瀕危動物。資料記載,東方白鸛越冬於長江下遊及以南地區。而眼下,商丘古城也迎來了上百隻東方白鸛,在這裡棲息越冬。   在商丘古城南湖冰面上,上百隻東方白鸛或悠閒散步,或展翅飛翔,縈繞於古城邊,場面十分壯觀,吸引許多市民和攝影愛好者圍觀、拍攝。
  • 臨安與杭州主城區連接的381路與599路公交車刷屏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燕 通訊員 裘澤城 馮瑜晶杭州市區至臨安已開通了地鐵16號線。為了能跟地鐵16號線無縫銜接,臨安不斷優化調整公交線路,加快完善公交配套設施。其中有30輛12米氣電混合新能源車,因車身的銀杏裝而備受矚目。
  • 杭州稀奇鳥兒來不少 首次拍到大擬啄木鳥
    專家說,這是杭州首次拍到大擬啄木鳥。  杭州首次鏡頭記錄大擬啄木鳥  「YMG」本來想拍的是鴛鴦,他在錢江九橋下遊呆了一上午,但因天氣冷,鴛鴦都窩著不動。於是他把鏡頭對準浙大之江校區紅樓後的一片樹林。  突然,三隻小鳥的身影進入他的鏡頭。其中一隻嘴巴裡叼著小蟲,正享受美味。另兩隻在樹枝間蹦跳著,尋找食物。
  • 杭州第十區將往何處去?臨安曬出分區規劃帶你先睹為快
    以臨金高速、天目溪、分水江沿線鎮村為空間載體,導入創新創意和農業休閒體驗功能,連結長三角與杭州擁江發展戰略。東部片區,規劃形成「三軸串三城、三核聯多心、三圈環組團」的空間格局。「三軸串三城」,即由北部發展軸、科技大道發展軸、02省道發展軸串聯起宜居錦城、創新湖城、青山湖科技城。
  • 東方白鸛在這裡逗留
    東方白鸛,腿長喙尖、體態優美,屬於世界一級瀕危物種,號稱「鳥類大熊貓」,全球存量較少。據《南方都市報》11月14日發布的新聞,目前停留在天津的東方白鸛有4000隻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駐足在清河農場水域範圍之內,在荻花映襯下隨著水面波光翩翩起舞,形成了一道靚麗風景。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現身泰安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現身泰安2021-01-04 17:08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劉小東 通訊員 語冰/圖 責任編輯:馬琳琳記者從泰山景區森防站了解到,2020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泰山愛鳥協會會員「清渠」「鬍鬚飛揚」「張老貓」等在泰山區域進行鳥類觀測調查時,發現了
  • 「尋找東方白鸛」在行動 大江網聯合林業專家已尋找到2隻「鳥界...
    4月1日,江西省林科院野生動物救助中心對3隻幼鳥進行搶救,為其靜脈輸液和口服補液治療,慢慢地,3隻幼鳥逐漸恢復體力。隨後,救護中心專門為它們做巢,取暖,並訓練它們的捕食和野外生存能力。  經過兩個月的悉心照料後,3隻東方白鸛逐漸長大,身體各項生理指標已恢復正常,且學會了站立、行走、練飛、捕食等生存技能。
  • 東方白鸛
    東方白鸛是 Cites (國際貿易公約) 附錄一的瀕危物種,相當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世界也不過3000隻,非常珍稀。地圖上有色塊覆蓋的地方,是東方白鸛生活的區域。1990年1月中旬在香港還記錄到121隻東方白鸛群體,看看鏡頭裡的這隻就更加孤單了。
  • 9位院士「家鄉行」 為臨安未來建言獻策
    10月27日-30日,2020年「杭州院士家鄉行」活動走進臨安。27日,院士一行先後來到青山湖科技城規劃館、杭州市化工研究院、浙江啟爾機電有限公司等地,實地考察我區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情況。每到一處,院士們認真聽取相關負責人介紹具體工作情況,積極開展互動交流,提出寶貴意見建議。
  • 漂亮鼻型排行榜:小翹鼻俏皮,駝峰鼻優雅,有你嗎?
    小翹鼻小翹鼻這樣的鼻型大多出現在歐美人的臉上,在國內女星中,張栢芝也是這樣一種鼻型,看起來很美,也很好看。東西方的鼻型其實差異不是很大,差異最大的地方還是線條,小翹鼻的線條就是鼻梁是一個好看的弧度,最後在鼻尖的位置翹起。
  • 上百隻東方白鸛「做客」南湖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平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夢珂 通訊員 朱爽 盧瑤1月4日,商丘市睢陽區南湖,上百隻東方白鸛在冰面上或悠閒散步,或展翅飛翔,十分壯觀,吸引眾多市民和攝影愛好者圍觀、拍攝。據悉,東方白鸛屬於大型涉禽,體態優美,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最新杭州各大板塊新房限價地圖發布!2021年買房看這裡
    最新杭州各大板塊新房限價地圖發布!2021年買房看這裡 2021-01-02 19:07 來源:住在杭州網 / 記者:馬夢婷 / 編輯:吳洵非   浙江在線-住在杭州網1月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馬夢婷) 剛剛過去的2020年,杭州總成交土地金額2521.4億元,僅次於2019年
  • 杭州新規劃的3座高鐵站臨平北站、臨安站和富陽西站,位置圖流出
    日前,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網站公示了《杭州市無障礙環境建設規劃(草案)》。在交通樞紐無障礙建設圖中,除了目前已經開通運營的高鐵站外,新規劃的臨平北站、臨安站、富陽西站等高鐵站點位置流出。根據此前餘杭區發布的《關於深入貫徹<交通強國建設綱要>高水平推進交通強區建設的實施意見》,臨平北站將打造以杭州西站門戶型樞紐為核心,餘杭高鐵站、臨平北高鐵站、市域(郊)鐵路站點等集散型樞紐為紐帶,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公交中心站等換乘型樞紐為補充的無縫銜接的客運樞紐體系,以綜合客運樞紐布局為基礎,優化全區內外交通網銜接。